青藏高原无人区深处那个废弃气象站的坐标,如同一个来自遥远过去的谜语,沉甸甸地压在林见鹿的心头。“摇篮”计划的阴影与母亲模糊的身影交织,让他意识到,与“棱镜”及其背后势力的斗争,可能触及了比他想象中更深的根源。
然而,探索那个坐标需要周密的准备和绝密的行动,眼前,他必须继续推动见鹿科技这艘巨轮,在已经破冰的全球航道上稳健前行。
封杀令的事实性解除,为见鹿科技打开了新的局面,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简单的产品出口和生态授权,已不足以支撑其在全球格局中长久的领导地位。要在下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必须更深度地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将全球最顶尖的智慧,真正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是时候,将我们的研发网络,真正铺向全球了。”林见鹿在战略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我们要在海外建立一系列**前沿研发中心**,不是象征性的办事处,而是真正能汇聚当地顶尖人才、进行源头创新、并能与总部及各地中心高效协同的‘**智慧节点**’。”
这个提议得到了核心团队的一致认同。周薇负责全球选址和落地谈判,沈渊则规划技术方向和协同机制。
很快,见鹿科技的“全球研发网络”计划悄然启动,其选址极具战略眼光:
**第一站,新加坡——亚洲桥头堡与芯片设计中心。**
凭借其稳定的社会环境、卓越的教育资源、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优势以及毗邻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研发中心被定位为**下一代“烛龙”芯片架构设计、低功耗AI算法和亚太区域数据安全研究**的核心。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的芯片设计精英和密码学专家,他们与上海总部的芯片物理设计团队通过“昆仑”平台进行24小时无缝协同,攻关着摩尔定律极限下的新路径。
**第二站,德国慕尼黑——工业4.0与精密制造大脑。**
在工业底蕴深厚的巴伐利亚州,见鹿科技慕尼黑研发中心聚焦于**“灵犀”oS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高端传感器、精密仪器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这里聘请了大量拥有数十年经验的德国工程师,他们将日耳曼民族特有的严谨与见鹿科技的创新活力相结合,致力于将“灵犀”的智能注入全球最顶尖的生产线。一位刚从某知名工业巨头跳槽过来的德国资深工程师感叹道:“在这里,我能接触到最前沿的AI技术,并能立刻将其应用于我熟悉的制造领域,这种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兴奋!”
**第三站,以色列特拉维夫——前沿科技侦察兵。**
在这个以“创业国度”闻名于世的地方,见鹿研发中心更像一个高度敏捷的“科技侦察前哨”。它规模不大,却精英云集,专注于**网络安全、生物识别、农业科技和量子计算**等颠覆性领域的早期投资与合作。这里的负责人是一位前“8200部队”的网络安全专家,他带领团队,如同嗅觉敏锐的猎犬,在全球寻找最具潜力的技术种子,并将其快速引入见鹿的生态体系。
**第四站,美国硅谷(以合作实验室形式)——人才与理念的熔炉。**
尽管官方障碍犹存,但见鹿科技通过与斯坦福、伯克利等顶尖大学的联合实验室、以及赞助顶级学术会议的方式,巧妙地维系着与硅谷智力资源的连接。这些实验室不直接进行产品开发,而是专注于**基础理论、人机交互哲学和未来人**工智能范式的研究。在这里,见鹿的工程师与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进行思想碰撞,汲取着最前沿的理念养分。
这些散布在全球的研发中心,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通过见鹿科技内部代号为“**神经束**”的下一代协同平台,与上海中央研究院以及其他中心紧密相连。这个平台基于开源的“灵犀”oS和“烛龙”算力构建,不仅支持实时的高清视频会议和代码共享,更能实现**虚拟化的联合开发环境**——位于慕尼黑的工程师可以实时调试运行在上海服务器上的机器人控制算法,新加坡的芯片设计师可以随时调用特拉维夫团队开发的新型加密模块进行集成验证。
“我们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研发网络,”沈渊向林见鹿展示着“神经束”平台的实时数据流,眼中闪烁着技术人的自豪,“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实时感知和进化的‘超级大脑’**。每一个节点都是感知器和思考器,总部则是协调和决策中枢。”
这种开放、协同的研发模式,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慕尼黑中心一位工程师受当地啤酒节启发,提出的“分布式微服务流量调度”新思路,经过“神经束”平台的模拟验证和上海团队的完善后,被迅速应用于“昆仑”平台,使其在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性提升了20%。
新加坡中心与特拉维夫前哨合作,将一种新型的轻量级加密协议与“烛龙”芯片的特定硬件安全区域结合,开发出了性能功耗比远超当前标准的移动端安全解决方案,立刻引起了多家手机厂商的极大兴趣。
甚至硅谷合作实验室里一场关于“AI价值对齐”的哲学辩论,也通过平台内部的知识库,激发了“溯源”实验室对生命伦理框架的新思考。
见鹿科技,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全球的智慧涓流汇聚成创新的江河。
然而,在这张“智慧之网”高效运转,不断结出硕果的同时,林见鹿接到了一个从慕尼黑研发中心直接打来的加密越级电话。打电话的是中心的安全负责人,一位以冷静着称的前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官员,他的声音此刻却带着一丝紧张和困惑:
“林先生,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个……非常规情况。”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中心负责工业协议分析的汉斯·沃尔夫冈博士,三天前在公寓内突发心脏骤去世。警方结论是自然原因。但我们在例行清理他的工作站时发现,他去世前几个小时,正在分析一批从东欧某合作伙伴网络中截获的、疑似与‘方舟’计划有关的异常数据包。他的分析笔记最后一行写着:‘**协议底层识别到未知标记……频率与“摇篮”废弃站坐标存在谐波共振……这可能不是攻击,是……唤醒?**’”
喜欢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