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中心的股权与管理架构方案在江辰的协调下初步成型,虽然各方仍有保留意见,但总算达成了继续推进的共识。然而,一个更根本、更专业,也更能决定中心未来命运的问题,随即被摆上了台面:核心技术路线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在研发中心首次学术委员会筹备会上,引发了比股权之争更加激烈,也更为隐秘的较量。会议邀请了国内矿业技术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主角依然是林浩博士代表的“新远界”团队,以及江北矿业集团旗下的资深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国华教授代表的传统技术路线派。
会议一开始,林浩团队的核心技术负责人,一位年轻的海归博士,通过精美的ppt和动画演示,详细阐述了他们的王牌技术——“原位生物萃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特殊驯化的微生物,在地下矿体中就地将目标金属离子化并选择性萃取出来,通过溶液循环带到地面回收。优点是理论上对环境扰动极小,无尾矿、无废石,几乎零排放,代表了极端环保的未来方向。但缺点是技术极其前沿,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实验室和中试阶段,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缺乏成功先例,前期研发投入巨大,成本高昂,且生物菌种的稳定性、萃取效率、对复杂矿体的适应性存在不确定性,技术风险极高。
“这是矿业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年轻的博士充满激情地总结,“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矿业‘高能耗、高污染’的旧有形象。我们‘新远界’在该领域已有十年积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百余项。研发中心若能以此为核心方向,必将抢占全球绿色矿业技术的制高点!”
林浩补充道:“是的,虽然存在风险,但巨大的风险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回报。我们愿意投入最核心的技术团队,与中心共担风险。”
接下来,傅国华院士沉稳地站起身,他身后是一位中年研究员进行展示。他们推出的是一套“高效物理分选—精准化学提取—废水闭环处理”的集成技术方案。这套方案基于成熟的物理选矿和湿法冶金技术,进行了大幅优化和创新,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标远优于现行国标,技术可靠,易于放大,投资和运营成本相对可控,在国内多个矿山有成功应用或改造经验。
傅院士扶了扶眼镜,语气平和但分量十足:“林博士团队的技术理念非常先进,令人钦佩。但矿业是重资产行业,技术革新需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方案,是在现有工业体系上进行‘绿色升级’,技术成熟度高,风险可控,能够在短期内见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对于研发中心立足、示范推广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就追求过于超前的技术,万一失败,将对中心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他委婉地批评道:“矿业不是实验室,我们不能拿宝贵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投资去赌一个不确定性极高的未来。”
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会场上,专家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林浩,认为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跨越式发展;另一派支持傅院士,强调稳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争论的焦点,表面是技术路径,深层则是发展哲学:是追求颠覆性的理想主义,还是选择渐进式的实用主义?
市长方远明显倾向于傅院士的方案。他在私下交流中对江辰说:“江书记,傅院士的方案更稳妥,见效快。咱们清河等不起啊,需要尽快出成果、出形象。林博士的技术好是好,但有点像空中楼阁,万一失败了,我们无法向全市人民交代。”
江辰陷入了沉思。他理解方远的顾虑,作为行政主官,稳定和见效是重要考量。但他更看到了林浩技术背后的巨大战略价值。如果成功,清河就有可能成为全球绿色矿业的技术策源地,这种引领性的地位,是任何短期效益都无法比拟的。
“技术路线的选择,决定了研发中心的基因和未来。”江辰在总结发言中说道,“我认为,我们不必非此即彼,可以采取一种更加包容和分阶段的策略。研发中心的使命是引领,既要立足当下,也要着眼未来。”
他提出了一个初步构想:“是否可以考虑‘双轨并行’的方案?一方面,以傅院士团队的集成优化技术作为近期示范和产业化的主力,确保中心能够快速起步,产生影响力,积累经验和资金。另一方面,将林博士团队的原位生物萃取技术作为中长期的战略方向,设立专门的尖端技术实验室,给予充足的资源和时间进行攻关,允许试错。两条腿走路,既保障生存,又谋划未来。”
这个折中方案,为争论提供了缓冲空间,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资源如何分配?重点如何把握?两条路线是否会形成内部竞争或资源内耗?
技术路线的选择,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它不仅是学术之争,更是利益、理念和远见的博弈。江辰的“双轨制”能否行得通,需要接下来的具体规划和实践来检验。而这场较量的结果,将深远地影响清河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和速度。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