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疏桐把摄像机架在程氏顶楼的落地窗旁时,手机震得掌心发麻。
新闻客户端弹出推送:“科技圈年度大瓜即将丰收?知名记者林疏桐今晚八点直播开扒。”
她低头看表——七点五十九分。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她对着镜头比了个“三二一”,背后程氏大楼的霓虹刚好亮起,“今天咱们不聊新发布的人工智能芯片,聊点老东西——”
她抬手亮出从档案馆翻出的老硬盘,“1986年‘曙光计划’的原始影像。”
直播间人数瞬间破百万。
“活久见!林记者这是要挖老底啊?”
“前排占座,听说‘曙光计划’是中国芯片的初代项目?”
视频开始滚动。
黑白画面里,二十来岁的周鸿业穿着蓝布工装,正对着一台比冰箱还大的计算机调试。
他抬头时,镜头刚好扫过他胸前的工牌——“航天所技术科 周鸿业”。
评论区炸锅了。
“我去!这不是现在科技界泰山会的周会长吗?!”
“年轻时候挺帅啊,怎么现在看着像老头?”
“所以‘曙光计划’到底为啥黄了?我爷爷说当年停得特别突然!”
弹幕还在飞,直播间左上角弹出“连线申请”。
程砚铮的脸出现在分屏里,白衬衫最上面那颗纽扣规规矩矩扣着,身后是程氏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墙。
“林记者,我来补充点知识。”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这段视频摄于1986年12月15日,‘曙光计划’终止当天的内部会议。”
画面切到会议室。
周鸿业站在投影仪前,手指敲着“安全备份方案”的文件:“当前技术不成熟,建议暂停研发,将核心资料封存在73军工厂地下保险库。”
“周先生,”程砚铮的声音像手术刀划开布料,“您说的‘安全备份’,最后让那批资料在73军工厂的地下室里躺了三十年。知道这三十年里,国外芯片制程从1微米进化到5纳米吗?”
直播间突然卡成马赛克。
林疏桐盯着右下角的“系统提示:直播内容违规,建议下播”,乐了:“周会长这是要封嘴啊?”
“不用慌。”谢尔盖的大脸挤入镜头,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俄语,“战斗民族的卫星链路,他们封不住。”他敲了敲笔记本电脑,“已同步到俄、德、法科技论坛,现在全球都在看。”
国外网友的弹幕开始刷屏。
“中国居然在1986年就有完整芯片研发体系?”
“周看起来像偷了时间的贼!”
“建议国际专利局查查他名下的52项芯片专利!”
与此同时,周鸿业的私人别墅里,茶杯在他掌心捏出裂纹。
电视屏幕上,程砚铮的脸还在放大:“周先生,需要我帮您回忆下,2003年您以‘个人名义’申请的‘光盾-a’专利,和‘曙光计划’核心代码重合度多少吗?”
两小时后,周鸿业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他扶着话筒的手在抖:“都是不实谣言!程氏为打压同行——”
“周老,您忘了我是国安局出来的?”
苏砚的声音从直播间传来。
她站在程氏实验室,举着个黑色U盘:“这是2010年我执行任务时,在莫斯科红场地下餐厅拍的。”
画面切换。
穿风衣的周鸿业和金发男人碰杯,玻璃杯倒影里,“光之眼”的标志在桌面投下阴影。
“我们需要中国的芯片数据。”金发男人用英文说。
“三个月内,我会让程氏的‘星芒’胎死腹中。”周鸿业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清晰录进了微型摄像机。
发布会现场死寂三秒。
周鸿业突然抓起话筒砸向屏幕,却被冲上来的保安按住。
他的西装裤管沾着茶渍,像条被翻肚皮的鱼。
次日清晨。
程氏总部顶楼,苏砚踮脚帮程砚铮系领带。
“周鸿业被立案了,‘光之眼’在国内的据点全被端掉了。”她指了指窗外,“你看——”
远处电子屏滚动播放:“全球科技峰会倒计时30天”,“星芒芯片”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程砚铮低头看她,喉结动了动:“我爸说过,科技人的路没有尽头。”
“那叫新起点。”苏砚把润喉糖塞进他西装内袋,“下个月峰会,你上台讲‘星芒’,我在台下给你递话筒。”
夜色渐深时,研发部的灯还亮着。
王景行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盯着电脑屏幕突然皱眉。
他敲了敲键盘,一行行代码里,突然跳出串乱码——
“0 0 0 0 0...”
“谁这么晚还在调试?”他嘀咕着点开追踪程序,屏幕却“滋啦”一声黑了。
喜欢重生婚令前特工的科技攻略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婚令前特工的科技攻略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