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考倒计时牌的数字跳到“5天”时,高二(3)班的空气像是被拧紧的发条,连课间十分钟都少了往日的喧闹。林溪趴在桌前演算数学压轴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划着辅助线,可思路像被浓雾裹住,怎么都理不清。指尖又开始隐隐发颤,她下意识攥紧拳头,却发现连指节都泛了白——最近陆知行的温牛奶让她气色好了不少,可一碰到难题,焦虑还是会像藤蔓一样悄悄缠上来。
“卡住了?”江翊的声音轻轻落在耳边,他手里拿着一本英语错题本,站在林溪桌旁,目光落在她画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上。林溪抬头,看到他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很温和,才松了口气,把笔放下:“嗯,这道解析几何题,算到一半总出错,越算越慌。”
江翊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拿起她的草稿纸看了看,指尖点在其中一步:“这里设的参数有点复杂,换个坐标系试试?不过你现在状态不对,先别硬算,越急越容易错。”他说着,注意到林溪放在桌下的手还在轻微颤抖,眉头轻轻皱了下,“还是没完全放松下来?上次校医说的助眠药,效果怎么样?”
“睡得比之前好点,但一碰到难题还是会慌,”林溪揉了揉太阳穴,声音有点轻,“昨天晚上做模拟卷,最后一道物理题没做出来,翻来覆去想了半宿,早上起来头都是昏的。”
江翊沉默了几秒,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浅蓝色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解压呼吸法步骤”,旁边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我妈是心理咨询师,之前我准备竞赛时压力大,她教我的方法,你试试?”他把笔记本推到林溪面前,语气比平时更缓了些,“不用特意找时间,课间或者做题卡住时练几分钟,能让脑子清醒点。”
林溪凑过去看,笔记本上的步骤写得很细致:“1. 坐直身体,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2. 用鼻子缓慢吸气4秒,感受腹部鼓起;3. 屏住呼吸2秒,让空气在胸腔停留;4. 用嘴巴缓慢呼气6秒,想象焦虑跟着气流排出……”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肚子起伏的简笔画,看得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了点。
“听起来不难,但真的有用吗?”林溪有点疑惑,她试过嚼口香糖、听轻音乐,可一到做题时,焦虑还是会冒出来。
江翊点头,把笔记本翻到另一页,上面记着几行小字:“每周三次,每次5分钟,坚持两周,心率会稳定10%-15%。”他抬起手,示范着动作:“你看,吸气时肚子要鼓起来,不是胸腔,这样能让横膈膜充分扩张,放松交感神经——我之前竞赛前,每天晚上睡前练10分钟,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整夜想题睡不着。”
林溪跟着他的动作试了试,第一次吸气时还没数到4秒就忍不住换气,脸颊有点发烫:“好像有点难掌握,总记不住时间。”
“慢慢来,不用刻意数秒,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就行,”江翊笑着说,调整了语气,“我们现在一起试一次,我喊口令。”他说完,先闭上眼睛,声音放得更轻:“准备——吸气,1,2,3,4……好,屏住,1,2……呼气,1,2,3,4,5,6……”
林溪跟着他的口令,慢慢吸气,感受着空气从鼻子进入,腹部轻轻鼓起,再缓缓呼气,想象着心里的烦躁跟着气流飘走。第一次练习时,她还会忍不住想没解完的数学题,可跟着江翊重复了三次后,脑子里的杂念渐渐少了,指尖的颤抖也轻了很多。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胸口没那么闷了?”江翊睁开眼睛,看着林溪放松下来的肩膀,语气带着点欣慰。林溪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发现之前紧绷的神经真的松了些:“好像有点用,刚才脑子乱糟糟的,现在清楚多了。”
“那就好,”江翊把笔记本递给她,“这个你拿着,上面还有我妈写的注意事项,比如呼气时可以轻轻哼声,更容易放松。要是练的时候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林溪接过笔记本,指尖碰到纸页的温度,心里暖暖的。她想起江翊平时话不多,却总在细节处很贴心——上次她答疑时嗓子哑了,他默默放在她桌角的润喉糖;她整理英语错题时,他主动分享的高频考点清单;现在又把这么实用的解压方法教给她,连注意事项都记得清清楚楚。
下午自习课,林溪又碰到一道难啃的物理题,刚想皱眉头,突然想起江翊的呼吸法。她悄悄坐直身体,闭上眼睛,按照步骤慢慢吸气、屏息、呼气,重复了五次后,再睁开眼睛看题目,居然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顺着思路很快就解出了答案。
“哇,林溪,你刚才闭着眼睛干嘛呢?我还以为你睡着了,”苏晓晓凑过来,小声问,“不过你刚才解这道题也太快了吧,我刚才看了半天都没头绪。”
林溪笑着把江翊的解压呼吸法跟她说了,还拿出笔记本给她看:“江翊教我的,真的挺有用,刚才我练了几分钟,脑子一下子就清楚了。”
苏晓晓好奇地翻着笔记本,看到上面的简笔画,忍不住笑了:“江翊也太细心了吧,连示意图都画了!我最近也总因为复习慌神,晚上睡不着,我也跟着练练,说不定能睡好点。”
旁边的陆知行听到她们的对话,凑过来问:“什么呼吸法?能解压?我最近练物理题也总烦躁,要不你也教教我?”
林溪忍着笑,把笔记本递给他们,江翊也走了过来,耐心地给他们演示:“吸气时要慢,别着急,重点是让腹部动起来,不是胸腔……”陆知行学得有点笨拙,第一次吸气时把肚子憋得太鼓,还差点笑场,引得周围的同学都看过来,教室里紧张的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接下来的几天,班里渐渐多了个“奇怪”的场景——课间时,总有同学悄悄坐直身体,闭着眼睛练呼吸,有时候是林溪,有时候是苏晓晓,偶尔陆知行也会跟着练,还总被大家调侃“动作像只鼓肚子的青蛙”。江翊看到这一幕,也会忍不住笑,还会主动纠正大家的动作,比如提醒苏晓晓呼气时别太快,告诉陆知行吸气时别耸肩。
有一次,班主任路过教室,看到大家练呼吸的样子,不仅没批评,还笑着说:“这个方法好,学习累了放松放松,比趴在桌上硬撑强。”甚至在班会课上,还让江翊给全班同学演示了一遍,建议大家都试试,缓解复习压力。
林溪每天都会练三次呼吸法——早上早读前,中午吃完饭,晚上睡前。慢慢的,她发现自己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慌神,遇到难题时能沉下心思考,晚上也很少翻来覆去想题目,睡得越来越安稳,手抖的情况几乎再也没出现过。
模拟考倒计时牌变成“2天”时,林溪整理完最后一套错题本,伸了个懒腰,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之前的焦虑,反而有点期待考试——不是因为有把握考多好,而是因为这段时间,有陆知行每天的温牛奶,有江翊的解压呼吸法,有苏晓晓的陪伴,还有班里同学一起努力的氛围,让她觉得就算考不好,也没关系,至少她认真努力过,身边还有这么多支持她的人。
晚上回家,林溪跟江翊发消息:“今天练呼吸法的时候,居然一下子解出了之前卡了好久的数学题,谢谢你教我这么实用的方法。”
江翊很快回复:“不用谢,你能用到就好。明天复习别太累,睡前记得练10分钟,考试时要是紧张,也可以悄悄练几次,会有帮助的。”后面还加了个加油的表情,虽然简单,却让林溪觉得很安心。
考试前一天,林溪把江翊的笔记本还给了他,上面还多了几行她写的心得:“每天练5分钟,焦虑真的会减少,谢谢江翊的分享,也谢谢江翊妈妈的方法。”江翊看到后,嘴角忍不住上扬,把笔记本仔细收好,心里想着,能帮到林溪,真好。
考试当天,林溪走进考场前,突然有点紧张,她悄悄站在走廊角落,按照呼吸法的步骤练了三次,再走进考场时,心里的慌乱已经消失了。拿到试卷后,她沉着地浏览题目,遇到难题时也没慌,按照平时的节奏一步步解题,甚至还想起了江翊说的“呼气时哼声放松”,悄悄哼了两声,一下子就找到了思路。
考完试出来,林溪看到江翊、陆知行和苏晓晓在考场外等她。“考得怎么样?”陆知行率先问,手里还拿着一杯温牛奶,递给她,“刚买的,你早上没怎么吃东西,喝点垫垫。”
林溪接过牛奶,笑着说:“挺好的,遇到两道难题,不过我练了呼吸法,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应该能解对。”
苏晓晓也开心地说:“我也是!我考试时紧张得手心冒汗,赶紧练了几次呼吸法,一下子就不慌了,江翊这个方法也太好用了吧!”
江翊看着他们轻松的样子,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只要有用就好,考得怎么样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们都尽力了,也没因为焦虑影响发挥。”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溪喝着温牛奶,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次模拟考能轻松应对,不仅有自己的努力,更有江翊分享的解压呼吸法,有陆知行每天的温牛奶,有苏晓晓的陪伴,还有班里每个人的互相支持。
而江翊教给她的,不仅仅是一个解压的方法,更是一种面对压力的态度——不用硬扛,不用焦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放松,才能更好地前行。这个简单却实用的呼吸法,会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陪着她走过以后更多的挑战,也会成为她青春里,一段关于温暖和陪伴的珍贵回忆。
喜欢蝉鸣里的向阳处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蝉鸣里的向阳处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