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让画师完善细节。
公司刚起步,大小事都得林朝羽亲自管。
他越来越觉得需要管理人才,不然迟早累死。
除了“林青山”饮料,他还在忙别的。
主要是和华人社区的小卖部谈合作,让他们代销青山驱虫丸、青山板蓝根和饮料。
有诊所的就放诊所卖,没有的就找其他销售点。
驱虫丸批发价三块,销售点净赚两块。
这些都得一家家谈,以后还有塑胶花的生意。
林朝羽规划的是整条产业链——既有产品,又有传媒,运作好了绝对大赚。
一晃,又是两个月过去。
随着八部小说剧情渐入佳境,《大明报》的销量再次飙升,突破15万份,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这份报纸凭借连载小说一路高歌猛进,最终登顶“香港报纸销量冠军”的宝座,震动整个香港报界。
八部小说中,任何一部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大幅提升一家报纸的销量。
因此,各家报社的老板纷纷打听这八位作者的来历,试图签约邀稿。
对此,林朝羽并未阻止,允许他们发表文章,但禁止连载小说。
若想继续连载,作者便会面临一个现实——从法律层面来看,笔名、剧情乃至细纲都属于林朝羽所有。
即便换人续写,故事仍可继续。
当然,若有人能写出新作并确保畅销,林朝羽也不会阻拦。
毕竟,以他开出的价码,愿意执笔的作者比比皆是。
明报
金镛近日感到疲惫不堪,高强度写作让他手臂酸痛,难得休息了几日。
尽管《明报》销量有所提升,但《大明报》却遥遥领先,稳定在15万份的惊人数字。
这意味着什么?香港人口约三百万,15万读者即每20人中就有一人在阅读《大明报》。
“真没想到,《大明报》横空出世,竟直接打破香港报纸的销量纪录!”金镛感叹道。
合伙人沈宝新提议:“他们的连载速度虽快,但文字较为直白。
不如我们也招揽作者,由查先生指导剧情和技巧?”
金镛摇头道:“《大明报》没有社评,走的是市井路线。
而《明报》不同,我们要做优质报纸,而非小说期刊。
靠小说拉升销量只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
《大明报》算什么报纸?充其量是份小说期刊罢了!”
话虽如此,金镛内心仍充满焦虑。
如今一旦断更,《明报》销量便会下滑,整个报社竟无一人能独当一面,全靠他一人支撑。
金镛深感压力。
报纸销量不容下滑,否则广告收入将大幅缩水。
要想维持现状,他只能继续埋头写作。
然而,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
金镛近来也觉得力不从心,连续数日伏案写作,思绪难免混乱,必须停下来调整。
相比之下,《大明报》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林朝羽事先拟定整体框架,前一百章每篇两千字,经过细致商讨后才继续推进。
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读者反馈,及时调整内容。
此外,八位撰稿人定期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探讨如何让故事更精彩、更吸引人。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更何况,金镛也并非诸葛亮。
林朝羽搭建好故事骨架,剩下的交由团队完善。
当然,未来他也可以创办小说刊物,时机成熟再考虑出版。
金镛有句话说得在理:报纸终究不是小说期刊。
首要任务是吸引读者,同时保证社评和新闻的质量。
对这些作家,林朝羽也给予优厚待遇。
除基本稿酬外,作品出版后还能获得分成。
……
“凉茶,林青山!”
刘振强如今养成了每日阅读《大明报》的习惯。
小说的连载节奏紧凑,总让 罢不能。
看完最新章节,他仍觉得意犹未尽。
翻到报缝,以往这里刊登人物设定或招式解析,今天却是一则凉茶广告——
“怕上火喝林青山,《九鼎》同款热销中。”
配图是一个玻璃瓶,瓶身印着“林青山”三字。
凉茶?
刘振强想起小说中主角常饮此茶,用以平心静气。
瞥见价格亲民,他径直下楼买了一瓶。
端详瓶身设计,他立刻被吸引——通体透亮的玻璃瓶搭配红色包装纸,上面印着侠客剪影:那人肩扛长枪,腰挂酒葫芦,葫芦上正是“林青山”字样。
这正是林朝羽的要求:包装必须精致独特,充满艺术感。
看似卖的是凉茶,实则贩卖的是江湖豪情与侠义精神。
刘振强拧开瓶盖,抿了一口这饮料,舌尖泛起淡淡的甜味,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中药香气,却并不浓烈。
正如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入口清爽怡人。
每瓶售价三角钱。
价格倒也不算昂贵。
楼下小卖部的老板还提到,喝完后的空瓶可以回收,每个能换八分钱。
“喝了这东西,难道真能练出内功?里面确实有中药味,小说里写的该不会是真的吧?”刘振强忍不住胡思乱想。
随即,他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
毕竟自己好歹也是个受过教育的人,怎么会相信世上真有什么内力?
但转念一想,形意拳的存在是真实的,谁能断言内劲这种东西一定不存在?
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读者不在少数。
这饮料,真的能助人修炼内力吗?
这款凉茶,其实是林朝羽的父亲林青山留下的祖传配方,小时候专门给林朝羽和林朝武消暑用的。
至于什么易经洗髓的效果,那是绝对没有的。
倒是林朝武,小时候确实用药浴强健体魄,而林朝羽也试过,效果却不如弟弟明显。
这凉茶的功效只有一个——解暑。
和王老吉差不多,主打清热降火。
尽管林朝羽的广告语只有简单的一句“怕上火喝林青山!”,但挡不住有人浮想联翩。
这玩意儿,真能让人练出内功?
林朝羽对“林青山”凉茶的定位十分清晰,价格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便宜两角钱,等市场认可度提升后,再逐步涨价至与两大品牌持平。
饮料这东西,说到底拼的就是知名度。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配方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林朝羽也故意将自家配方渲染得玄乎其玄。
广告宣传的功效仅限于解暑降火,至于能否修炼内功,全凭消费者自行脑补。
除了“林青山”凉茶,林朝羽还重点推广了青山牌驱虫药和青山板蓝根药片。
借助《大明报》的广泛发行,他毫不吝啬地为自家产品打广告。
接下来,就看市场反响如何了。
如今的林朝羽早已摆脱经济困境,手握可观的资金,虽不及那些财团雄厚,但也足以令人不敢小觑。
眼下,他正着手扩大药厂规模,同时加速饮料工厂的扩建步伐。
林朝羽对自己的饮料、驱虫药以及板蓝根的销量充满信心。
此外,他已成功研制出塑胶花,但目前成本仍未降低,下一步他计划推进量产。
未来几年,香江的制造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
短短几天内,林青山的销量突然飙升,随着报纸的热销,“林青山”的销量同样暴涨。
尽管林朝羽早有准备,扩大了饮料工厂的规模,并储备了大量凉茶,但“林青山”的销售情况仍远超预期,供不应求。
相比之下,驱虫药和板蓝根的销量暂时还未出现大幅增长。
饮料的火爆程度,出乎林朝羽的意料。
饮料热销的原因有二:
其一,《九鼎》小说本身极为畅销,无形中为产品打了广告。
其二,饮料与药品不同,可以随意饮用,而药物则需谨慎使用。
不过,林朝羽对此并不担忧。
只要效果显着,销量自然不成问题。
为此,他仍加大了驱虫药的生产力度。
然而,板蓝根的产量远远不足,今年刚从大陆进口,但大陆的储备也十分有限。
板蓝根的大规模种植要到八十年代才开始,目前林朝羽的需求量远超供应。
相比之下,苦楝子的供应则十分充足。
林朝羽心中另有打算——
他计划前往欧洲,考察能否引进医疗设备,开展仿制药生产。
不过,这一计划暂时还未实施,香江的诸多事务让他分身乏术。
……
正如林朝羽所料,驱虫药的销量很快迎来爆发式增长。
关键在于青山驱虫药的效果立竿见影——服用六小时后即可排出寄生虫,次日腹痛便明显缓解,七天内药到病除。
效果不仅好,而且价格实惠合理。
短短时间内,驱虫药便风靡整个香江。
由于香江市民的卫生习惯普遍不佳,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而林朝羽的青山驱虫丸价格亲民,自然备受青睐。
时间悄然来到八月。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去八个月。
陈琪芸搬了新家,也给儿子周进勇转了学。
这几个月她的业绩不错,如今已是林朝羽最得力的助手,主要负责财务和人事管理,工作能力完全胜任。
不过,陈琪芸仍有些恍惚,仿佛做梦一般。
就在昨天,她核算了数据——青山驱虫药“林青山”、板蓝根,以及《大明报》的日销售额竟然突破了一百二十万。
要知道,四个月前还只有二十万,如今却翻了六倍。
两个月前,林朝羽说要办报纸,陈琪芸还觉得他异想天开,毕竟想让一份报纸火起来并不容易。
但林朝羽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确实能做到。
《大明报》不仅火了,还带动了驱虫药和板蓝根的销量,远超报纸本身。
毕竟报纸可以传阅,而药品不可能分着吃。
此外,《大明报》也开始承接广告业务,利润持续攀升。
一天一百二十万,一个月三千多万?这简直难以置信。
当初日销二十万时,陈琪芸还以为已是极限,如今看来,远未触及天花板。
“这很正常。
”林朝羽耸耸肩,“最初我们只在深水埗和石硖尾推广,那里的市场有限。
但现在,我们的广告覆盖了整个香江岛、九龙和新界,《大明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销量自然暴涨。”
“不过,市场迟早会饱和,销量可能很快回落。
”他继续道,“下一步,我们不再主打驱虫药和板蓝根的广告,而是推广青山医馆和青山诊所。
目标不是卖药,而是吸引病人主动就医。”
林朝羽打了个响指:“目前我们已经培养了六百多名赤脚医生,他们完全能应付常见的小病小痛。”
陈琪芸点点头,表示认同。
这种快速培养医生的方式确实效率惊人。
医生的成长速度也相当显着——毕竟每天接诊病人,实践自然能磨练出真本事。
业务版图正从西九龙逐步扩展到整个九龙、新界乃至香港岛。
虽然开设医馆需要巨额投入,但在充足现金流的支持下,林朝羽毫不吝啬。
仅这笔扩张开支就高达800多万。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要培养这么多基层医生,通常需要上亿资金。
《赤脚医生手册》的实用价值确实令人叹服。
随着医生数量增加,前来就诊的市民也日渐增多。
这种诊疗模式既快捷又实惠,虽然单次利润不高,但凭借规模效应依然收益可观。
青山医馆因此获得不菲收入。
林朝羽特别强调医德修养,要求医护人员始终以最专业的态度服务患者。
不过林朝羽也面临药材短缺的困境。
目前主要依赖中医诊疗,药材多从大陆进口,但大陆自身需求同样旺盛。
至于西药供应更是捉襟见肘。
他计划前往欧美考察,一方面招揽人才,另一方面搜集医学资料。
为此,林朝羽开始筹划建立青山医院、医药研究中心乃至医学院校。
他深知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持竞争力。
如今的林朝羽已初具商业巨擘风范——医药领域的巨头同样不可小觑。
他正谋划成立医药协会和中医协会,逐步掌控香港医药行业话语权,进而向国际医药巨头目标迈进。
【九龙塘
林朝羽已将居所迁至此处。
位于九龙北部的九龙塘,地处狮子山以南、界限街以北,东接九龙城及乐富,西邻石硖尾。
这片香港市区罕见的低密度住宅区,以独栋平房和别墅为主,环境幽静宜人,吸引了不少中产以上阶层定居。
不过要论顶级住宅区,还得属太平山别墅、加多利山和铜锣湾这些传统豪宅区——九龙塘充其量只是新兴的高档社区,真正顶尖的华人富豪和英资财团都聚集在更显赫的地段。
林朝羽的别墅共有七层,地下还配有四个停车位。
除了他和弟弟林朝武居住外,家里还雇有保姆照料日常起居,并配备了专职司机。
这样的排场,显示出林朝羽如今的生活已不同以往。
喜欢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