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静庵强压怒火,点头道:“你说得对!”
很快,庄静庵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坚决否认调查结果:“这纯属无稽之谈!调查团何时来过我的工业大厦?林朝羽又凭什么调查我的产业?”
他厉声质问:“难道以后房子的好坏,全由这个所谓的调查团说了算?”
庄静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愤怒地质问。
……
……
随后,林朝羽同样面对记者的采访。
“所以,我不理解!”
林朝羽摊开双手,慢条斯理地说道:“这个调查团和我有什么关系?说实话,我很欣赏调查团的行动,这是香江市民自发组织的,是为了香江市民的利益。
我只是出于个人义气和欣赏,才在《大明报》上刊登相关内容。”
记者来自《明报》,此时忍不住讥讽道:“林先生真是品德高尚!”
“当然!”
林朝羽坦然接受这一评价,侃侃而谈:“我也希望自己受到监督,避免因为财富增长而过度膨胀,这是我对自我行为的约束。”
他再次摊手:“因此,我很乐意接受大众的监督。
我不明白,为什么庄静庵先生如此愤怒,难道是真的心虚?”
诛心,诛心。
“心虚”二字绝对是诛心。
至少庄静庵看到新闻报道时,血压瞬间飙升,脸色涨红,进入暴怒状态!
他从未见过林朝羽这样能言善辩的人。
越描越黑
庄静庵忽然意识到,自己在林朝羽面前竟毫无招架之力。
从最初联手制裁林朝羽时未能迅速让他低头,就已经埋下隐患。
接着,林朝羽抓住廖宝珊的漏洞,迅速击败了他。
之后,他们勉强维持同乡会,却又因陈友庆的倒戈而分崩离析。
如今,林朝羽的刀已磨利,直指庄静庵,这一刀下去,瞬间让他鲜血淋漓。
只能说,林朝羽的筹码越来越多。
青山医馆先一步拉近了与香江市民的关系,随后击败廖宝珊,吞并廖创兴银行,并迫使其他潮州商人加入他的阵营。
他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庄静庵的底牌却越来越少。
想要击败林朝羽,最好的时机是在他未崛起时,或是青山医馆和青山诊所尚未铺开时,直接扼杀他。
但当时,谁能想到林朝羽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庞然大物
尽管看似底蕴不足,但已无人质疑林朝羽的实力。
“庄先生!”
庄静庵的工业大楼内,一名租户走到庄静庵面前,礼貌地说道:“我是来退租的。”
“王先生,难道你也认为我的工业大楼有问题?”庄静庵望着眼前的老熟人王明博,这位租户早年就入驻了他的大楼。
“庄先生,实在抱歉,最近公司利润不佳,我们打算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王明博语气诚恳,“请您理解。”
庄静庵心中涌起一阵失落。
他抬头看向王明博,语气低沉:“我可以降低租金,希望你能继续留下。”
这番话反而让王明博更加疑虑。
无缘无故降租?难道真有问题?
“不必了,庄先生,我们已经决定了。
”王明博态度坚决,“请不要勉强。”
庄静庵无言以对,只能目送对方离去。
王明博刚走出大楼,一群人立刻围了上来:“王老板,情况如何?庄先生怎么说?”
王明博摇头道:“他主动提出降租。”
“降租?”有人惊讶道,“这不是好事吗?您要留下来?”
王明博再次摇头:“不行,你们想想,他为什么突然降租?还减免物业费?”
众人一愣。
“这说明大楼确实有问题。
”王明博继续说道,“我准备搬去浪澄湾,林朝羽先生在那里开发了工业用地,邀请我入驻。”
“虽然租金稍高,但设施完善。
我考察过,消防齐全,布局合理,地面全部硬化,林先生还计划建码头,方便货物运输。”
他叹了口气:“我不想冒险,万一哪天楼塌了,命就没了。”
众人面面相觑,沉默片刻后,有人开口道:“那明天我也去浪澄湾看看。”
庄静庵此刻倍感压力。
这些优质客户原本愿意承担较高租金,如今却接连流失。
最关键的在于环境优越,最重要的是免受社团滋扰。
然而如今,这群人竟要集体离开?
那愿意入驻的又会是哪些人?
必然是难以承担高额租金、利润微薄的一群人。
他们一旦进驻,自己的收益必将大幅下滑。
即便有人能创造高利润,恐怕也会因担心楼房倒塌而转投林朝羽麾下?
或许他们会选择留下,但短期内,庄静庵确实损失惨重。
然而,对庄静庵而言,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
次日,庄明月神色焦虑地找到庄静庵:“爸,出事了!钟表店的工人都不愿来上班了!”
“什么?”庄静庵脸色骤变,“不上班?什么意思?”
庄明月低声解释道:“他们害怕在店里工作时楼房突然坍塌,所以……拒绝来上班。”
庄静庵怒不可遏:“谁散布的这种谣言?”
庄明月无奈道:“他们从广播里听说这里是危楼,这才……”
“这里根本不是危楼!”庄静庵怒吼一声,随即陷入沉默。
如今楼房是否安全,已不由他说了算,而是林朝羽掌控话语权。
林朝羽若认定有危险,即便无事也成了隐患。
那份b级评价模棱两可——可能下一秒出事,也可能十年后坍塌。
若辩解说十几年都安然无恙,对方只需回怼:“现在没事,但万一我住进去就塌了呢?”
“还有……”庄明月犹豫片刻,补充道,“林朝羽正在高薪挖走钟表工人。”
“什么?”庄静庵一怔,“他想干什么?”
“他似乎……打算进军钟表业。
”庄明月谨慎回答。
对待敌人必须狠绝,彻底击溃。
此刻,林朝羽正瞄准庄静庵的命脉——钟表业。
“钟表大王”的名号无所谓,很快你就会明白谁才配得上这个称号(后仰!)
不过,此时的林朝羽并未坐镇香江,而是远赴日本。
伊沢健太郎代表松坂屋,正热情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此刻,林朝羽正在伊沢健太郎的家中,见到了他怀孕七八个月的妻子小泽明步。
伊沢健太郎对林朝羽毫不生分,十分热情地介绍了小泽明步。
“小泽明步?”
林朝羽打量着伊沢健太郎这位美丽的妻子,心中暗自思忖:“要是能把‘小’换成‘吉’,那就更完美了!”
小泽明步显然是那种温婉贤淑的妻子。
饭菜准备得相当可口。
席间,林朝羽渐渐道出此行的真正目的。
他希望能招募一些日本材料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林朝羽的着眼点是石英表。
这种石英表的完整名称是石英振动式电子表,属于腕表的一种,将石英晶体应用于钟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石英晶体在电池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规律的振动。
这种振动的频率极高,每秒可达数万次。
人们通过简单的电路计算其振动次数,累积到一定数值时,电路便会发出信号,驱动秒针前进一秒。
由于石英的振动极为稳定,即便是廉价石英表,每天的误差也不会超过一秒。
石英表还可称为“石英振动式电子表”,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石英片的振荡特性来实现计时功能。
林朝羽涉足钟表行业,并非单纯针对庄静庵。
他瞄准的是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毫无疑问,这是个利润丰厚的领域。
石英晶体的应用使得手表能够大规模生产,不仅效率远超传统工艺,成本也大幅降低,从而进一步打开了大众市场。
全球每年约生产五亿只石英表,市场容量极为可观。
若能掌控这部分产能,利润将极为惊人。
虽然瑞士率先研发了石英表技术,但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的还是日本。
1969年,日本精工(Seiko)凭借领先技术,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可量产的石英腕表。
而现在仅仅是1961年。
林朝羽对石英表的基本原理了然于胸——每只石英表都配备一粒电池,为集成电路和石英谐振器供电,后者以固定频率振动,进而驱动计时。
当然,还有振动频率更高的版本。
集成电路是核心技术的关键,这也是林朝羽尚未攻克的难题。
这项技术通过将石英振荡分割15次,实现每秒产生一次脉冲,从而为钟表提供精准计时基础。
林朝羽前往岛国,希望采购相关设备,同时深入研发集成电路,并实现量产目标。
这项技术比他预期的提前了六年,但他决心克服困难。
启程前,林朝羽与香江招揽的人才进行了详细交流,重点关注设备引进和人才招募两方面。
他希望伊沢健太郎能为他引荐合适的人选。
伊沢健太郎并不清楚林朝羽的具体意图,但出于长期合作的情谊,仍然尽力协助。
很快,林朝羽结识了几位日本专业人士。
经过深入交流,他提出明确条件:优厚薪资、香江住宿保障,但必须前往香江工作并学习汉语。
此外,他们的所有论文和科研成果均归公司所有。
林朝羽在人才管理上格外谨慎。
其中部分人愿意前往香江尝试,但更多人选择留在岛国,认为那里更适合发展。
林朝羽并未强求,而是留下联系方式,表示随时欢迎他们改变主意。
与此同时,林朝羽计划派遣一批留学生赴岛国深造。
随着制造业和科技产品的发展需求,他愈发意识到人才短缺的问题。
香江赴欧美的留学生大多选择哲学专业,理工科人才寥寥无几。
招募这批日本专家后,语言只是诸多挑战之一。
除了食宿待遇,实验设备也需进口,部分来自岛国,其余则需从欧美引进。
尽管部分设备价格高昂,但得益于香江的自由贸易环境,林朝羽仍能通过英国渠道获取所需资源。
研发投入巨大,短短两个月内,林朝羽已投入近八百万资金,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投入生产后,林朝羽需要承担大量资金开支,但成功后的年利润将达到惊人的数亿规模。
这里的货币单位不是港币,而是英镑或美元。
林朝羽将研发方向锁定在石英表领域,沿着这条技术路线进行开发与生产。
资金投入由他负责,核心目标是成功研发出集成电路,这是进军芯片行业的第一步,不容有失。
未来无论是计算机还是其他电子设备,林朝羽都能借此切入市场。
他的商业策略很明确——直接对标日本企业展开竞争。
机械手表领域林朝羽同样没有放松。
石英表面世后,机械表将转向高端奢侈路线,成为高溢价商品,这块市场他自然不会放弃。
………………………………
手表行业前景广阔,但石英表研发需要时间沉淀。
林朝羽已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按天算不行就按月,按月不行就按年,必须突破技术壁垒。
一旦成功,带来的将是暴利收益。
同时机械表领域他也在布局,首先从庄静庵团队挖角。
林朝羽开出的待遇极具竞争力,还通过莫妮卡引进了欧洲精密机床。
虽说设备精度尚未达到顶尖水准,但他并不急躁。
打造高端产品需要时间积累,好在六十年代仍有充分发展窗口。
林朝羽本人也深度参与研发,凭借过人的学习能力快速掌握关键技术。
庄静庵对此暴跳如雷。
林朝羽的挖角手段既精准又狠辣,根本不留给对手喘息余地。
更致命的是,他提供的福利令人难以抗拒——包括免费医疗保障、重大疾病报销,以及全方位的食宿安排。
林朝羽的手段尤为过分,他竟然为工人的家属安排进入朝圣中学就读的机会。
更令人难以抗拒的是,他承诺成绩优秀者可以出国深造,学成归来还能获得高薪职位。
哪怕是庄静庵厂里的资深工人,也抵挡不住这样的 。
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他们也得为子女的未来考虑。
实际上,林朝羽提供的待遇并无特殊,所有工人都能享受。
医疗保险由公司和工人共同承担,而这家保险公司正是林朝羽与陈弼臣联合创办的。
他们先在工人群体中试点,若盈利则继续,否则逐步暂停。
当前,方案只在核心技工中试行。
至于朝圣中学,虽然学费低廉,但师资力量并不出众。
许多教师边自学边授课,并非林朝羽不愿聘请名师,而是实在无人可用。
初中阶段尚能应付,高中知识则大多依赖自学,因为教师的能力有限。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部分教师水平有所提升,教学质量也有所改善。
为激励教师进步,林朝羽设立了教育奖学金。
同时,学生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但留学名额只留给成绩优异者。
公司愿意承担留学费用,并在他们学成归来后提供高薪职位。
林朝羽坚信,人才的投资终将带来丰厚回报。
目前,他的投入并不算高,但未来一旦体系成熟,回报将不可估量。
他甚至计划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未来创办大学也未尝不可。
尽管林朝羽的策略简单直接,庄静庵却倍感压力。
若想留住这些老师傅,他必须以更高的薪资竞争。
林朝羽给工人开价两百元,庄静庵则需支付八百元,几乎是四倍。
因为为林朝羽工作附带诸多隐形福利,想要留人,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喜欢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