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差前,我们没做任何防护措施。
”小泽明步轻声问,“亲爱的,你不开心吗?”
“不,不是。
”伊沢健太郎摇头,“只是有点意外。”
他想起离家前的确和妻子有过亲密行为。
看着妻子的腹部,又环顾这套刚贷款买下的房子,他感到压力倍增。
公司给的薪水勉强够还房贷和维持生计。
如果当初不买这么大的房子,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经济压力。
但如果不买这套房,他也娶不到小泽明步这样漂亮的妻子。
家里的开销本就不小,现在孩子即将出生,压力只会更大。
伊沢健太郎深深感受到现实的重担。
他急需资金,就必须与林朝羽达成紧密合作。
……
……
次日,松坂屋召开会议
“尽管长江塑胶厂此前的塑胶花未曾出现质量问题,但我们无法保证李嘉成日后不会发生任何纰漏!”
伊沢健太郎语气平缓地说道:“既然出现过一次问题,就不该继续合作。
即便李嘉成此次赔偿了损失,可谁能保证下一次、再下一次?”
松坂屋原本倾向于维持与李嘉成的合作,然而听完伊沢健太郎的发言,众人纷纷陷入沉思。
“我实地考察过李嘉成的工厂,生产环境恶劣,设备陈旧,仓库防潮措施极差。
因此,我建议终止合作,另寻新的供应商。”
松坂屋的几位高层互相交换眼神,他们并未亲自赴港考察,缺乏一手信息,自然不便表态。
伊沢健太郎素以精明干练着称,既然他态度坚决,采纳他的建议未尝不可。
“那么,你认为我们该与哪家合作?香江还有其他合适的厂商吗?”长手大和开口问道。
“当然有。
经过调查,朝羽实业就是理想选择。”
伊沢健太郎干脆地回答:“他们的设备更先进,已在香江市场全面超越李嘉成。
此外,他们的塑胶花价格更低,若能合作,我们的利润将进一步提升。
我建议与朝羽实业建立合作关系。”
“不过,初期合作规模不宜过大,需对朝羽实业进行严格审查。
若质量达标,再逐步扩大合作。
至于李嘉成,可以暂时冷处理,即便未来恢复合作,这段暂停期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哟西!”
长手大和点头道:“既然如此,伊沢君,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
我相信你能妥善处理,只是辛苦你多跑几趟香江了。”
“明白。
”伊沢健太郎应道。
无论是与长江实业还是林朝羽合作,都无需惊动公司高层,无非是更换供应商而已。
伊沢健太郎松开紧握的拳头,这才发觉掌心早已沁满汗水。
他知道,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接下来,只要与林朝羽的合作顺利推进,他就能获得急需的资金。
“小泽酱,我答应过让你幸福,就一定会做到!”伊沢健太郎在心中默默发誓。
伊沢健太郎的目光再次落在长手大和身上,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压抑的厌恶。
那臃肿丑陋的身躯,宛如一头肥猪,凭什么占据高位?
......
......
香江
长江实业
“什么?”李嘉成握着电话的手猛然一僵,整个人如遭雷劈,“取消合作?”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伊沢健太郎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两年的合作一直顺利,就因这点小问题?”
电话那头,伊沢健太郎语气诚恳:“这是公司的决定,我们深感抱歉,李嘉成先生。”
话筒紧贴耳边,李嘉成陷入长久的沉默。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伊沢健太郎先生,贵司对塑胶花的需求仍在,能否告知现在的供应商是谁?”
“林朝羽。
”伊沢健太郎干脆答道。
李嘉成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预料到林朝羽会有动作,却未料到对方竟真能截走自己在岛国的生意。
“明白了。
”李嘉成挂断电话,胸口翻涌着无名怒火。
此刻,他忽然觉得提前还债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至少一千万港币白白蒸发。
这些日子,因岛国方面态度不明,他既不敢抛售橡胶原料,也不敢复工生产。
如今松坂屋明确终止合作,意味着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所谓声誉?呵,钱才是根本!
连带着,他对舅父也生出了几分埋怨。
早知如此,何必掏钱?塑胶花生意本就可弃,与房地产毫无瓜葛。
尖沙咀,青山集团
林朝羽刚与伊沢健太郎签下一份五十万港币的订单。
虽数额不大,但对方承诺后续将扩大规模——前提是产品质量始终如一。
随后,林朝羽一个电话调出库存,塑胶花当即装船运往岛国。
不多时,李茂空推门而入。
“查清了,”他神色平静,“给李嘉成放贷的是廖宝山的廖创兴银行。”
“廖创兴?”林朝羽指尖轻叩桌面,“消息可靠?”
李茂空笃定点头。
林朝羽沉思片刻,缓缓问道:“什么背景?”
一旁的王荣立刻接话:“廖创兴银行是廖宝珊的产业,他是潮州人,也是潮州商会的成员,说起来,还是林总的老乡!”
“老乡可没帮过我!”林朝羽耸耸肩,显得毫不在意,“你继续说。”
王荣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廖创兴银行是他1948年创立的,当时拿了东亚银行的投资,主要面向香江和海外的潮汕籍人士吸收存款。”
说起这些,王荣如数家珍:“起初,他专注小额高息存款,后来规模逐渐扩大。
一方面,香江市民存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趋于稳定。”
“之后,他开始涉足房地产,将部分存款资金用于收购西环的公安、公源、源源、永源等货仓,以及昆仑电器厂旧址,全部拆除后建成18栋高楼。
当时香江房地产行情大好,房子很快售罄。”
林朝羽略一沉吟:“这么说,他的主业是房地产?”
“没错!”
王荣笑了笑,继续道:“去年,廖宝珊又拆除了均金、祥发、泗合、成昌、均利、永发隆等货仓,改建为住宅大厦,被称为‘香江西环地产之王’。”
“好大的口气!”林朝羽挑眉,“‘香江西环地产之王’?”
王荣轻咳一声,解释道:“老板,这是外界给他的称号,不是他自封的。
就像您,别人也称呼您为‘西九龙之王’。”
“‘西九龙之王’?”林朝羽指了指自己,“我怎么不知道?”
“都是外面的传言。
”王荣笑道,“我们在西九龙的产业众多,开发了不少工业用地,所以有人这么称呼。”
林朝羽摇头失笑:“接着说。”
“廖宝珊在潮州商会也有一定地位,他的银行有物业支撑,加上经营风格贴近市民,口碑不错,存款客户不断增加。
前段时间,他还在九龙旺角买下弥敦戏院等地段,建了30层大厦作为旺角分行。”
“等等!”林朝羽突然抬手,觉得廖宝珊的名字有些耳熟。
紧接着,他瞳孔一缩,猛然想起——廖宝珊不就是香江华人银行大规模破产的开端吗?
今年,廖创兴银行由盛转衰,扩张过于迅猛导致资金链断裂,大量资金被投入房地产业。
随之而来的挤兑风潮让廖创兴银行遭受重创,廖宝珊本人也因过度刺激突发脑溢血身亡。
廖创兴银行的危机只是序幕。
1965年,恒生银行爆发更严重的挤兑事件。
林朝羽猜测,汇丰银行在背后推波助澜,否则以恒生的信誉不至于如此。
最终,汇丰银行以5100万港元收购恒生51%股权,随后增持至62.14%,成为最大受益者。
这场 中,受冲击的多是华资银行。
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汇丰专注金融业务,而华资银行却将储户存款投入房地产,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挤兑危机自然爆发。
汇丰只是点燃了 ,华资银行的隐患早已埋下,区别只在于最终谁会是最大赢家。
李嘉成曾向廖宝珊借款。
林朝羽清楚,一旦廖创兴银行遭遇挤兑,李嘉成的资产将如何被处置。
狗咬狗,一嘴毛。
此刻的林朝羽正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若能准备充足资金,待1965年华资银行危机大规模爆发时,或许能趁虚而入。
他在心中盘算着。
香江市场固然重要,但区区三百万人口终究有限。
马来国、印西国、岛国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东南亚国家消费力虽弱,但生活必需品和医药需求稳定。
岛国消费能力更强,也是他的重要目标。
制造业才是他的主攻方向。
此次与伊沢健太郎的交易仍沿用之前与李嘉成的定价,并未下调1.2元。
首批塑胶花交付后,伊沢健太郎又追加了新订单。
如今,林朝羽的塑胶花技术不断升级,成本更低,质量更优。
伊沢健太郎再次为林朝羽送来新订单,这批塑胶玩具原计划由李嘉成负责生产,如今却转到了林朝羽手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伊沢健太郎终于想通——既然林朝羽愿意支付百分之一的交易额作为回报,自己何不借此谋取更多利益?港币与英镑可自由兑换,先将资金转为英镑再换成美元,但林朝羽给予的却是沉甸甸的金条。
耀眼的光芒令伊沢健太郎目眩神迷,生活逐渐宽裕起来。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谨慎作风,行事小心以避免留下任何把柄。
林朝羽适时调整了与伊沢健太郎的分成方式,提议从按营业额计算改为按利润分配。
某些塑胶玩具利润微薄,经过坦诚沟通后,伊沢健太郎接受了这一改变。
双方的合作关系因此更加紧密,林朝羽在香江塑胶市场的地位也愈发稳固,几乎难觅对手。
与此同时,长江塑胶厂内,李嘉成正深陷焦虑。
他的塑胶花生意急剧下滑,订单寥寥无几。
摆在面前的选择并不乐观:采用新技术会导致产品褪色,而沿用旧技术则成本高昂,经销商们自然更倾向于价格更具竞争力的林朝羽。
即便李嘉成曾借钱给合作伙伴,对方退款后却未继续支持他的生意。
虽然早有预料,但现实仍让他倍感失望。
商场如战场,利益永远是首要考量,其他都是空谈。
世态炎凉之感油然而生,李嘉成甚至开始质疑舅父的观念是否已然过时——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诚信又有何用?
这天,陈秘书带来最新消息:林朝羽的塑胶花价格上涨了五毛钱。
尽管如此,订单量依旧稳定,毕竟香江已无真正能与之抗衡的竞争对手,连李嘉成也难以企及。
是否该放弃塑胶花生意了?李嘉成内心开始动摇。
继续维持工厂运转只会徒增人工成本,与其耗费资金,不如果断关闭塑胶花生产线。
在过去四年里,李嘉诚确实通过塑胶花生意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但当形势转变时,他同样能够果断止损。
就像壁虎断尾求生一样,必要的牺牲在所难免。
陈秘书!
李嘉诚沉声吩咐:立即清空我们所有的橡胶库存,同时着手处理生产设备的转让事宜。
陈秘书面露惊讶:董事长,您这是要...
李嘉诚坚定地摇头:塑胶花产业已经难以为继,继续坚持只会造成更大损失。
陈秘书仍试图劝说:要不要再观望一段时间?
不必考虑!
李嘉诚决策向来雷厉风行:集中精力做好北角的项目,塑胶厂设备尽快脱手。
陈秘书不再多言。
然而几天后,陈秘书带回的消息令李嘉诚颇为不快。
唯一有意收购设备的买家竟是林朝羽,而且对方将价格压得极低。
如今香江仍在经营塑胶花的仅剩林朝羽一家,其他厂商早已在价格战中倒闭。
除了卖给林朝羽,别无选择。
李嘉诚沉吟片刻后决断道:既然他要买,我们就卖,能收回多少成本算多少。
......
没想到他这么快就退出塑胶花市场了。
听着下属汇报,林朝羽微笑道:还以为会多坚持一阵子。
身旁的王荣分析道:越是拖延亏损越大,及时止损反而是明智之举。
林朝羽颔首:比起张家的固执,他确实更懂得审时度势。
当初张家若能及时收手,也不至于落得那般境地。
王荣深表赞同。
他要卖我们就买,正好扩大生产规模。
林朝羽继续指示:那些熟练工人也可以一并接收。
王荣立即回应:我这就安排。
设备转让和橡胶库存清理让李嘉诚回笼了百余万港币资金,他随即全力投入房地产事业。
而林朝羽则几乎垄断了香港、东南亚乃至日本的塑胶花产业。
李嘉成的退出,标志着他彻底离开了塑胶花行业。
既然无法竞争,干脆选择放弃。
而林朝羽则毫不客气,李嘉成一撤退,他立刻抬价。
买不买随意,如今整个香江,能提供塑胶花的只有他林朝羽一家。
“伊沢健太郎先生,你觉得如何?”
此刻,摆在伊沢健太郎面前的是一只熊,确切地说,是一只完全由塑胶花编织而成的小熊。
这是林朝羽借鉴前世见过的一款花艺熊,不过当时用的是永生花,现在改用塑胶花制作。
之前有位小明星缠着要买,花了他两万块。
如今,林朝羽干脆用塑胶花复刻了一款玩具。
在他眼里,塑胶花小熊和永生花版本并无差别,后续再找专业人士优化设计即可。
“这是林先生的新作品?”伊沢健太郎饶有兴趣地问道。
“没错!”林朝羽点头,“感觉怎么样?”
“销量如何?定价多少?”
林朝羽伸出五指,微微一笑。
“五十?”伊沢健太郎猜测。
“五千!”
“当然,这是零售价。
我的建议是,伊沢健太郎先生可以先将这批货带到日本试销,看看市场反应。
如果反响好,我们再扩大合作。”
伊沢健太郎本想拒绝,但近期从林朝羽这里获利颇丰,不便推辞,便点头答应:“好,我试试。”
“此外……”林朝羽示意助手搬来一个礼盒,递给伊沢健太郎,“看得出您很疼爱夫人,这个更大的花熊送给您,希望您的妻子喜欢。”
“林先生费心了。
”伊沢健太郎致谢。
这款塑胶花熊是林朝羽的突发奇想。
鲜花未必只能保持原貌,也能组合成新造型。
先让松坂屋试水,销量好就全力投产。
林朝羽还为玩具注册了专属品牌——朝皇玩具。
标志也从“林”字改为“皇”字。
他的目标不是代工,而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塑胶花之外,各类小说和漫画的周边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以林冲为原型的林青山手办。
这些本土化的小玩意在香江市场颇受欢迎,但林朝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他始终认为香江市场太过局限,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
喜欢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