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武林中风头最盛的几位,实力或许不逊于杨右。若能请来其中一位,陛下便可高枕无忧!”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眼前皆是一亮。
李二同样精神一振。
......
**当今武林风云变幻。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杨右、虚竹、张无忌和小龙女几人。
他们虽横空出世,却已在江湖掀起滔天巨浪。
例如杨右,曾在大唐长公主大婚时公然抬棺挑衅。
他仅凭一杆长枪便横扫三千禁军,连李神通、袁天罡这等天人境强者也败于其手。
而张无忌的威名更为惊人——当年各派围攻珷珰山,他一剑劈开天门,破甲九千,更踏入陆地神仙之境,此事早已震动江湖。世人甚至称其为剑道之巅。
小龙女则更为可怖。她曾在天门开启时,一剑诛仙,令九洲震荡。在世人眼中,仙神本不可敌,她却毫无惧色,不仅斩杀仙人,更在天门后的仙神现身后将其彻底 ** ,并留下那句响彻江湖的宣言: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
殿中众人闻言顿悟:若论当世江湖之巅,张无忌、小龙女乃至虚竹,皆远胜杨右。若能请得其中一人坐镇,何惧杨右猖狂?
李二颔首问道:依爱卿之见,该请何人护我大唐?
长孙无忌进言:张无忌虽强,但年少气盛,强邀入朝恐生变故;小龙女近日所为,显已昭示厌烦俗务;杨右乃敌非友。唯余虚竹,方为最佳人选。
大臣们纷纷暗自赞许,长孙无忌真不愧是当朝首辅,三言两语就将局势剖析得明明白白。
李二当即拍板:爱卿所言极是,朕这就派人去办。
虚竹出身少林。虽说武林中少林总标榜超然物外、专心修佛,可明眼人都清楚,寺里多的是热衷俗务之人。尤其是朝廷这等势力,最合少林心意——正好借皇家威仪弘扬佛法,何乐不为?
早朝匆匆结束,大唐使者已快马加鞭赶往少林。
......
长安城某条幽深小巷里,杨右正翻阅最新江湖密报,嘴角泛起笑意。小龙女、虚竹、张无忌皆出自同门,他们的成长轨迹他自然了然于胸。
夜色渐浓,屋顶忽有红影翩然而至。月光烛火交映间,那抹倩影宛若月下精灵,身姿曼妙。她轻盈落地,径直推门而入。
武师妹,事情如何?杨右含笑相迎。
来者正是武曌。只见她玉面含霜,眉宇间陡然迸发出摄人威仪:我决定提前行动!
这突如其来的气势让杨右一怔,旋即颔首:如此甚好,倒也省得我再苦等。
此前,他因顾及武曌的情面,才未对李二痛下 ** 。若非如此,以他心中积郁的愤恨,断不会仅以言语相胁便作罢。
武师妹可有筹谋?此事该从何处着手?杨右沉吟片刻后问道。毕竟要颠覆李唐江山谈何容易。大唐虽立国未久,却根基稳固。军中猛将如云,高手辈出。单论个体或许不足为惧,但若万众一心,纵使天人境强者也需忌惮三分。
自然是从皇城着手。武曌面露诧异,似乎不解他为何有此一问。在她看来,既欲登临帝位,直取李二首级便是。此刻那暴君不就身在皇城?届时二人联手杀入禁宫,手刃仇雠,岂不正合杨右心意?
你的意思是...仅凭你我二人便要弑君夺位?杨右闻言愕然。他并非畏怯——作为九洲道场传人,放眼大唐还真没值得他们忌惮的人物。只是忧心即便成功弑君,武曌要如何服众?这终究是李氏江山,届时朝野上下必有诸多非议。江湖中人会作何反应?若百姓群起反对又当如何?须知民心乃立国之本,若不得黎庶拥戴,王朝必难长久。身为前隋宗室,杨右深谙此中利害,自然比武曌思虑更为周全。
武曌轻轻颔首,并未提出异议。
她心里其实很清楚这个道理。
只是目睹同门师兄弟在江湖上闯出名堂。
难免有些按捺不住。
当初在九洲道场时,她就怀揣着远大抱负。
如今若被他人超越,实在有损颜面。
这才匆忙开始布局。
至于后续发展,她倒是不太忧虑。
既然决定行动,自然有十足把握平息反对之声。
你这些天在忙什么?
杨右挑了挑眉,露出疑惑神色。
听闻武曌毫无准备。
杨右不禁哑然失笑。
这些日子武曌行色匆匆。
整日不见踪影。
原以为她在周密筹划此事。
岂料今日竟说出这番话。
要知道对方可是大唐国君,即便能成功刺杀。
后续影响呢?
总该有所考量吧!
想要王朝长治久安,必须赢得民心。
如此行事,莫说民心所向,能不遭世人唾弃已是万幸。
大唐并非腐朽政权。
若真是昏庸无道,取而代之倒也说得过去。
但面对当今盛世。
实在无从下手。
这些天?我一直在巡视未来的疆土。
武曌凝视着杨右,语气格外郑重。
这句话让杨右一时语塞。
什么叫...巡视未来的疆土?
难道这些日子武曌不见踪影,是在大唐各地巡游?
她是在察看大唐的疆土吗?
22这......
师兄,你当真不愿助我?
武曌见杨右神色迟疑,不禁蹙起眉头。
不不,师兄自然愿意相助。
杨右连忙答道。
他怎会不愿帮武曌?
当初在公孙府时,他就恨不能亲手了结李二。
只是顾及武曌的处境,才未动手。
好,这几日师兄莫要离开此地,待我行动时自会来寻你。
武曌凝视着杨右,郑重其事地说道。
说罢便转身离去,消失在幽深巷弄中。
留下杨右怔在原地。
他万万没想到,武曌筹谋多日,竟想出这般计策。
早知如此,不如当初直接刺杀李二。
再由武曌顺势登基。
这样既不留话柄,也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杨右摇头叹息。
既然武曌已有决断,他也不再多言。
此刻若擅闯皇城行刺,恐怕会打乱武曌的布局。
在杨右眼中,武曌向来谋定而后动。
她既敢如此行事,必有周全谋划。
若贸然出手,恐会坏了大事。
杨右不再多想。
夜色渐深,他倒头便睡。
如今他只须做好分内之事,其余交给武曌处置便是。
......
少林寺。
朱红高墙外,枫树林立。
秋风瑟瑟,落叶纷飞。
一名年轻僧人手持扫帚,在漫天飞舞的黄叶间缓缓清扫。
这景象如诗如画,宁静悠远。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静谧。
骏马嘶鸣,尘土飞扬。
“小和尚,叫你们住持出来!”
马背上跃下一名魁梧男子,身形高大,眉宇间透着凌厉的杀气,腰间长刀寒光凛冽,显然久经沙场。
虚竹抬眸瞥了一眼,未作理会,继续低头扫着落叶。
男子眉头一皱,手已按上刀柄。
“不得无礼。”
长孙无忌翻身下马,出声喝止。
此事由他负责,他深知眼下局势微妙,不宜节外生枝。
“这位师父,在下有要事与贵寺住持商议,劳烦通传。”
他上前一步,语气平和。
虚竹淡淡扫了他一眼。
“等着。”
说罢,丢下扫帚,转身离去。
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循规蹈矩的小僧。
自九洲道场修行归来,他行事愈发随心,若换作往日,那莽撞的武夫怕是已命丧黄泉。
长孙无忌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脸色瞬间阴郁下来,虚竹如此放肆无状,实在令他难以容忍。
身为大唐首辅,即便在这中原腹地,多少权贵重臣见了他都要躬身行礼。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和尚,竟敢这般狂妄?
但转念想到此行少林另有要事相商,终究不便发作。若在此刻逞强斗狠,回朝后难免招致天子责难。
不多时,只见一位白须老僧披着袈裟缓步而出。
方丈大师,敢问虚竹禅师可在寺中?长孙无忌连忙上前施礼。
虚竹?老僧抚须轻笑,可不就是这位。
顺着方丈所指方向望去,长孙无忌猛然怔住——那分明是方才被他轻视的扫地僧人。谁能想到名震江湖的虚竹,竟是这般其貌不扬。
一念及此,后背顿时沁出冷汗。若方才当真失态,恐怕整个使团都要葬送在此。
不知贵客寻虚竹所为何事?方丈温声询问。
老和尚目光如炬,早看出这群人衣着华贵来历不凡。若能借此机缘结下善缘,对振兴日渐式微的佛门必有裨益。自珷珰山一役后,少林声望大损,连枯尘长老这等高僧都命丧真武殿前,更遑论达摩转世之身亦陨落其间。如今寺中僧众离散,香火凋零,千年古刹竟落得门可罗雀的境地。
九洲武林中,少林一脉随时可能湮灭无闻。
若能与此等势力结交,对佛门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大师,吾乃大唐首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将目光从虚竹身上移开,转向少林住持。
身为朝廷重臣,他对武林局势了然于胸。眼下少林正值用人之际,急需强大助力来传播佛法。而雄踞九洲的大唐王朝,正是最佳选择。
少林住持眼中闪过精光。
不知施主此来所为何事?
长孙无忌含笑答道:奉天子之命,特来恭请虚竹圣僧赴长安弘扬佛法。
他并未言明真实意图是防范杨右行刺,深知直言相告恐遭回绝。这番说辞既契合少林现状,又正中住持下怀。
大唐疆域辽阔,子民千万。若能在如此强国广传佛法,必将迎来佛门盛世。这正是少林梦寐以求的机缘。
天子心向佛法,必得我佛庇佑。
住持心中暗喜,却仍保持着出家人应有的淡泊之态。
此刻,不宜表现得太过刻意。
虚竹,随这位施主走一趟吧。
住持转身对虚竹吩咐道。
虚竹点头应下。
自离开九洲道场后,他对天下事已略知一二。
然而虚竹本就无欲无求。
于是回到了自幼生长的少林寺。
听住持此言,他明白对方心意——
弘扬佛法。
自珷珰一役后,佛门日渐式微。
此事他知晓,却不在意。
何况当年珷珰山上那位还是他师弟。
江湖中人为了屠龙刀与谢逊下落威逼珷珰,本就是他们理亏。
落得这般下场,咎由自取。
此刻虚竹应允,并非真为弘扬佛法。
只为报答老住持的养育之恩。
既然住持有此心愿,他顺水推舟便是。
尽心即可,成败在天。
多谢大师成全!
长孙无忌喜出望外,连忙道谢。
未料此行竟如此顺利。
虚竹乃天人境强者,在少林亦是神僧之尊。
喜欢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