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着雍困敦年(戊子年,公元 508 年)开始,到阏逢敦牂年(甲午年,公元 514 年)结束,共七年时间。
高祖武皇帝天监七年(戊子,公元 508 年)
春季正月,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前来投奔南梁。
壬子日,南梁任命卫尉吴平侯萧昺兼任领军将军。
梁武帝下诏让吏部尚书徐勉将百官的九品官阶划分为十八班,以班数多的为尊贵。二月乙丑日,又增设镇将军、卫将军以下的官阶为十品,共二十四班;不够十品的官员,另外设有八班。还设置了授予外国人士的将军官阶二十四班,总共一百零九个名号。
庚午日,梁武帝下诏在各州设置 “州望”、各郡设置 “郡宗”、各乡设置 “乡豪”,每人各一名,专门负责寻访推荐人才。
乙亥日,南梁任命南兖州刺史吕僧珍为领军将军。领军将军掌管朝廷内外的军事要权,自从南朝宋孝建年间以来,制局监(掌管兵器、兵役的机构)专权,与领军将军分掌兵权,连制局监的典事以上官员都能直接向皇帝上奏,领军将军只能拱手旁观。到吴平侯萧昺担任领军将军时,处事严厉果断,官署纪律严明;制局监的官员都是皇帝的亲信,很受不了萧昺的严格约束,因此萧昺没能在朝中久留。丙子日,萧昺被外调为雍州刺史。
三月戊子日,北魏皇子元昌去世。侍御师(负责皇帝医疗的官员)王显治疗失误,当时人都认为他是受高肇指使故意为之。
夏季四月乙卯日,南梁皇太子纳妃,宣布大赦天下。五月己亥日,梁武帝下诏恢复设置宗正寺、太仆寺、将作大匠、鸿胪寺,又增设太府寺、太舟寺,仍像以前一样合为十二卿。
癸卯日,南梁任命安成王萧秀为荆州刺史。在此之前,巴陵郡马营蛮沿长江劫掠,州郡官府无法征讨。萧秀派遣防阁(王府侍卫官)文炽率领部众焚烧蛮人居住的山林,蛮人失去了险要地势的依托,荆州境内不再有劫掠之事。
秋季七月甲午日,北魏册立高贵嫔为皇后。尚书令高肇更加显贵,专掌朝政。高肇多次变更北魏前朝的旧制度,削减封爵的俸禄,压制罢免有功之臣,因此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文武百官和宗室亲王都对他低声下气,只有度支尚书元匡敢与他抗衡。元匡事先自己造了一口棺材放在办公处,打算用车载着棺材到皇宫前弹劾高肇的罪行,然后自杀以强行劝谏;高肇听说后十分憎恶他。恰逢元匡与太常刘芳商议度量衡的事,高肇支持刘芳的主张,元匡于是与高肇激烈争执,还上奏说高肇 “指鹿为马”。御史中尉王显上奏弹劾元匡诬陷宰相,有关部门判处元匡死刑。北魏宣武帝下诏赦免元匡的死罪,将他降为光禄大夫。
八月癸丑日,竟陵壮公曹景宗去世。
起初,北魏宣武帝为京兆王元愉娶了于皇后的妹妹为妃,元愉不喜欢她,却宠爱妾室李氏,李氏生下儿子元宝月。于皇后把李氏召入宫中,用棍棒殴打她。元愉骄横奢侈、贪婪放纵,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宣武帝召元愉进入宫中审问,打了他五十杖,然后外调他为冀州刺史。元愉自认为年纪比两个弟弟(元怀、元悦)大,权势地位却不如他们,心中暗自羞愧怨恨;再加上自己和妾室屡次遭受羞辱,高肇又多次诬陷他的兄弟,元愉忍无可忍。癸亥日,元愉杀死长史羊灵引、司马李遵,谎称得到清河王元怿的密信,信中说 “高肇弑君叛逆”。于是元愉在信都城南修筑祭坛,登基称帝,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建平,册立李氏为皇后。法曹参军崔伯骥不服从,被元愉杀死。北魏北部的各州镇都怀疑朝廷发生变故,定州刺史安乐王元诠把元愉叛乱的情况详细告知各州镇,各州镇才安定下来。乙丑日,北魏任命尚书李平为都督北讨诸军事、代理冀州事务,率军讨伐元愉。李平是李崇的堂弟。
丁卯日,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永平。
北魏京兆王元愉派遣使者劝说平原太守清河人房亮归降,房亮斩杀了使者;元愉派遣部将张灵和进攻房亮,被房亮打败。李平的军队抵达经县,各路兵马大规模集结。夜里,有几千名蛮人士兵袭击李平的军营,箭都射到了李平的营帐前。李平却躺着不动,不久军营自行安定下来。九月辛巳初一,元愉在信都城南的草桥迎战李平。李平率军奋力进攻,大败元愉。元愉脱身逃入城中,李平进军包围信都。壬辰日,安乐王元诠在信都城北打败元愉的军队。
癸巳日,南梁册立皇子萧绩为南康王。
北魏高皇后册立之时,彭城武宣王元勰坚决劝谏,宣武帝不听。高肇因此怨恨元勰,多次在宣武帝面前诬陷他,宣武帝起初并不相信。元勰推荐他的舅舅潘僧固担任长乐太守,京兆王元愉反叛时,胁迫潘僧固与他一同叛乱,高肇趁机诬陷元勰,说他在北边与元愉勾结,在南边招引蛮人叛乱。彭城王府郎中令魏偃、前防阁高祖珍希望得到高肇的提拔,便编造证据证实此事。高肇让侍中元晖将此事上奏,元晖不肯;高肇又让左卫将军元珍去说。宣武帝询问元晖,元晖明确表示元勰没有叛乱;宣武帝又询问高肇,高肇让魏偃、高祖珍出来作证,宣武帝这才相信。戊戌日,宣武帝召元勰以及高阳王元雍、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高肇一同入宫赴宴。元勰的妃子李氏正在生产,元勰坚决推辞不去。宫中使者接连征召,元勰不得已,与妃子诀别后上车,进入东掖门,路过一座小桥时,拉车的牛不肯前进,士兵打了牛很久,又有使者来责备元勰来晚了,于是卸去牛,由人挽着车子前进。众人在宫中宴饮,直到深夜,都喝醉了,各自到不同的房间休息。不久,元珍带领武士捧着毒酒来到元勰的住处,元勰说:“我没有罪,希望能再见皇上一面,死也没有遗憾!” 元珍说:“皇上怎么还能再见你!” 元勰说:“皇上圣明,不应该无缘无故杀我,请求让我与诬告我的人当面对质!” 武士用刀柄击打元勰,元勰大声喊道:“冤枉啊,苍天!我忠心耿耿却被杀死!” 武士又击打他,元勰只好喝下毒酒,武士随即上前将他杀死。第二天清晨,用褥子裹着元勰的尸体送回他的府第,对外宣称元勰因醉酒而去世。李妃痛哭着大喊:“高肇枉法杀人,天道有灵,你怎能好死!” 宣武帝在东堂为元勰举哀,追赠的官职和葬礼规格都超越常规,极为优厚。朝廷中无论地位高低,无不感到沮丧。路上的男女百姓都流着泪说:“高令公枉杀贤王!” 从此朝廷内外对高肇的憎恶更深了。
京兆王元愉无法守住信都,癸卯日,他放火烧了城门,带着李氏和四个儿子,率领一百多名骑兵突围逃走。李平进入信都,斩杀元愉任命的冀州牧韦超等人,派遣统军叔孙头追击,活捉元愉,关押在信都,并将情况上报朝廷。文武百官请求处死元愉,宣武帝不许,下令将他锁送洛阳,打算用家族伦理来训诫他。元愉走到野王县时,高肇暗中派人将他杀死。元愉的几个儿子抵达洛阳后,宣武帝都赦免了他们。
宣武帝打算处死李氏,中书令崔光劝谏说:“李氏正怀着身孕,处死她会连带杀死胎儿,这是夏桀、商纣才会做的事,残酷且不合律法。请求等她生下孩子后再行刑。” 宣武帝采纳了崔光的建议。
李平逮捕了元愉的残余党羽一千多人,准备全部处死,录事参军高颢说:“这些人都是被胁迫跟随叛乱的,之前已经答应赦免他们了,应当上奏朝廷说明情况。” 李平听从了高颢的建议,这些人都得以幸免一死。高颢是高佑的孙子。
济州刺史高植率领州军进攻元愉,立下战功,应当受封,高植却推辞说:“我家蒙受国家重恩,为国家效力是应尽的本分,怎敢求取封赏!” 高植是高肇的儿子。
北魏加授李平散骑常侍。高肇和中尉王显一向憎恶李平,王显上奏弹劾李平在冀州时隐瞒截留官户(由官府管辖的人口),高肇则上奏请求罢免李平的官职。
起初,在北魏显祖献文帝时期,柔然有一万多户人家归降北魏,被安置在高平镇、薄骨律镇。到太和末年,这些柔然人几乎全部叛逃,只剩下一千多户。太中大夫王通请求将这一千多户迁移到淮河以北,以杜绝他们再次叛逃,北魏宣武帝下诏让太仆卿杨椿持符节前往迁移他们。杨椿上奏说:“前朝将他们安置在边境,是为了招抚异族,并且区分汉族与少数民族。现在新归附的异族人口很多,如果把旧有的柔然户迁走,新归附的人一定会不安,这是逼迫他们叛逃啊。况且这些人穿兽皮、吃肉类,喜欢冬天、适应寒冷;南方气候湿热,他们迁过去一定会全部病死。这样做,既会失去异族归附的人心,又会失去边境的防卫助力,把他们安置在中原地区,还可能引发后患,不是好计策。” 宣武帝不听,最终还是把这些柔然人迁到了济州,让他们沿黄河居住。到京兆王元愉叛乱时,这些柔然人都乘船沿黄河赶赴元愉那里,沿途劫掠,正如杨椿所预料的那样。
庚子日,北魏郢州司马彭珍等人叛魏,暗中引来南梁军队直奔义阳,南梁三关的戍守将领侯登等人献出城池归降。北魏郢州刺史娄悦环城坚守,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率领三万步兵、骑兵从汝南出兵救援郢州。
冬季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死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向梁司州刺史马仙琕求援。当时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担任都督,马仙琕上奏请求出兵响应。萧秀的幕僚都认为应当等待朝廷的批复,萧秀说:“他们依靠我们才能生存,救援应当迅速,等待朝廷诏令虽是旧例,但不能应对紧急情况。” 立即派兵赶赴悬瓠。梁武帝也下诏命令马仙琕救援白早生。马仙琕进军驻守楚王城,派遣副将齐苟儿率领两千士兵帮助守卫悬瓠。梁武帝下诏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
丙寅日,南梁任命吴兴太守张稷为尚书左仆射。北魏任命尚书邢峦代理豫州事务,率军进攻白早生。宣武帝问邢峦:“你认为白早生会逃跑,还是会坚守?多久能平定他?” 邢峦回答:“白早生没有深谋远虑,只是因为司马悦暴虐,趁机利用众人的愤怒叛乱,百姓是迫于他的威势,不得已才跟随他。即使南梁军队进入悬瓠,那里水路不通,粮草运输跟不上,白早生最终也会被活捉。白早生得到南梁的援助后,会沉迷于利欲,一定会坚守而不逃跑。如果我们派朝廷大军兵临城下,当地官民一定会幡然醒悟,归顺朝廷。不出今年,我一定会把白早生的首级送到京城。” 宣武帝很高兴,命令邢峦先出发,让中山王元英随后进军。
邢峦率领八百名骑兵,日夜兼程,五天后抵达鲍口。丙子日,白早生派遣大将胡孝智率领七千士兵,在距离悬瓠城二百里的地方迎战。邢峦率军奋力进攻,大败胡孝智,乘胜长驱直入,抵达悬瓠。白早生出城迎战,又被邢峦打败,邢峦趁机渡过汝水,包围悬瓠城。北魏宣武帝下诏加授邢峦都督南讨诸军事。
丁丑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隽杀死宿豫戍主严仲贤,献出城池归降南梁。当时北魏的郢州、豫州,从悬瓠以南到安陆的各座城池都被南梁攻占,只有义阳一座城被北魏坚守。蛮族首领田益宗率领各部蛮人归附北魏,北魏任命他为东豫州刺史;梁武帝以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的爵位招降他,田益宗不肯归顺。
十一月庚寅日,北魏派遣安东将军杨椿率领四万士兵进攻宿豫。
北魏宣武帝听说邢峦屡次获胜,命令中山王元英赶赴义阳。元英认为自己兵力不足,多次上奏请求增兵,宣武帝不许。元英抵达悬瓠后,就与邢峦一同攻城。十二月己未日,齐苟儿等人打开城门出城投降,北魏军队斩杀白早生及其党羽几十人。元英于是率军前往义阳。南梁宁朔将军张道凝先前驻守楚王城,癸亥日,弃城逃走;元英追击,斩杀张道凝。
北魏义阳太守狄道人辛祥与娄悦共同守卫义阳,南梁将军胡武城、陶平虏进攻义阳,辛祥趁夜出城袭击他们的军营,活捉陶平虏,斩杀胡武城,因此义阳得以保全。论功应当赏赐辛祥,娄悦因辛祥的功劳在自己之上而感到羞耻,就向执政大臣诬陷辛祥,最终辛祥没有得到赏赐。
壬申日,北魏东荆州上奏说:“桓晖的弟弟桓兴先后招抚太阳蛮,归附的有一万多户,请设置十六个郡、五十个县。” 北魏宣武帝下诏让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前往视察,设置郡县。郦道元是郦范的儿子。
这一年,柔然佗汗可汗又派遣纥奚勿六跋向北魏进献貂裘,北魏宣武帝不接受,仍像以前一样回复柔然。
起初,高车侯倍穷奇被嚈哒杀死,嚈哒活捉他的儿子弥俄突后离开。高车的部众分散,有的投奔北魏,有的投奔柔然。北魏宣武帝派遣羽林监河南人孟威安抚招纳归降的高车人,把他们安置在高平镇。高车王阿伏王罗残暴,被本族人杀死,族人拥立他的同族跋利延为王。嚈哒扶持弥俄突讨伐高车,高车人杀死跋利延,迎接弥俄突并拥立他为王。弥俄突与佗汗可汗在蒲类海交战,战败,向西逃了三百多里。佗汗可汗驻军在伊吾北山。恰逢高昌王麹嘉请求迁居北魏境内,当时孟威担任龙骧将军,宣武帝派遣孟威率领三千凉州士兵迎接麹嘉。孟威抵达伊吾时,佗汗可汗看到北魏军队,吓得逃走了。弥俄突听说佗汗可汗的军队离散,率军追击,大败柔然军队,在蒲类海以北杀死佗汗可汗,割下他的头发送给孟威,还派遣使者向北魏进贡。宣武帝派遣东城子于亮回访弥俄突,赏赐的财物十分丰厚。高昌王麹嘉没有按时抵达,孟威率军返回。
佗汗可汗的儿子丑奴继位,号称豆罗伏跋豆伐可汗,改年号为建昌。
按照南朝宋、齐的旧礼仪,祭祀上天时皇帝都穿衮冕礼服,南梁兼着作郎高阳人许懋请求制作大裘(古代天子祭祀时穿的礼服),梁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梁武帝将要到太庙祭祀,下诏说:“斋戒期间不奏乐。从现在起,皇帝的车马出发时,仪仗中的鼓吹乐队跟随,但不演奏;返回皇宫时,仍按常规演奏。”
高祖武皇帝天监八年(己丑,公元 509 年)
春季正月辛巳日,梁武帝在南郊祭祀上天,宣布大赦天下。当时有人请求在会稽山举行封禅大典、在国山举行禅祭大典,梁武帝命令儒生草拟封禅礼仪,打算举行封禅。许懋提出建议,认为:“舜帝在泰山烧柴祭天,是为了巡狩天下,并非封禅。而郑玄引用《孝经钩命决》说:‘在泰山封禅,考核功绩后烧柴祭天;在梁甫山禅祭,刻石记载名号。’这是纬书的牵强之说,不是儒家经典的正统义理。舜帝每五年巡狩一次,春夏秋冬走遍四方名山,如果每次巡狩都要封禅,次数也太多了!又如管仲所说的古代七十二位封禅的君主,在燧人氏之前,世道质朴、百姓淳厚,怎么会有在金册上刻字、用玉匣封存的仪式?当时用结绳记事,怎么会有镌刻文字、报告成功的做法?管仲还说:‘只有承受天命的君主才能封禅。’周成王不是承受天命的君主,怎么能在泰山封禅、在社首山禅祭呢!神农就是炎帝,而管仲把他们分成两个人,实在太荒谬了!如果是圣明的君主,不需要通过封禅来彰显功德;如果是平庸的君主,不应该举行封禅大典。齐桓公想举行封禅,管仲知道不行,所以列举奇珍异兽来阻止他。秦始皇曾在泰山封禅,孙皓曾派遣兼司空董朝到阳羡封禅国山,这些都不是有盛德的事,不值得效仿。可见封禅之礼,都是道听途说的说法,偏离了经典本意,是因为君主在上追求虚名,大臣在下迎合旨意造成的。古代祭祀天地,礼仪有固定的规范,虔诚恭敬的态度,通过这些礼仪就能完全体现。至于封禅大典,我不敢赞同。” 梁武帝赞赏并采纳了许懋的建议,还依据许懋的议论,以皇帝的名义回复请求封禅的人,从此不再提封禅之事。
北魏中山王元英抵达义阳,准备夺取三关,事先谋划说:“三关相互依存,就像人的左右手,如果攻克一关,另外两关不用进攻就会自行攻破;进攻难攻的关卡不如进攻易攻的,应当先攻东关。” 又担心南梁军队集中兵力防守东关,于是派长史李华率领五个统军的兵力进攻西关,以分散南梁的兵力,自己亲自率领各路军队进攻东关。
在此之前,马仙琕派遣云骑将军马广驻守长薄,军主胡文超驻守松岘。丙申日,元英抵达长薄。戊戌日,长薄的南梁守军溃败,马广逃入武阳,元英进军包围武阳。梁武帝派遣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率领军队救援武阳。元英故意放他们入城,说:“我看这座城的形势,很容易攻克。” 彭瓮生等人入城后,元英加紧攻城,六天后攻克武阳,俘虏彭瓮生等三名将领以及七千多名士兵。元英接着进攻广岘,南梁太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逃走;元英又进攻西关,马仙琕也弃城逃走。
梁武帝派遣南郡太守韦睿领兵援救马仙琕,韦睿抵达安陆后,将城墙增高到两丈多,又深挖壕沟,修筑高楼。众人大多讥讽他怯懦,韦睿说:“并非如此。身为将领,应当有怯懦的时候,不能一味逞勇。” 北魏中山王元英正急于追击马仙琕,想洗刷邵阳之战的耻辱,听说韦睿到来,就撤军了。梁武帝也下诏命令停止进军。
起初,北魏宣武帝派遣中书舍人鲷阳人董绍去慰劳叛乱的城池,白早生突袭并囚禁了他,把他押送到建康。北魏攻克悬瓠后,宣武帝下令在齐苟儿等四名降将中选派两人,又命令扬州官府撰写公文,想用这两人换回董绍以及司马悦的首级。公文还没送到,南梁领军将军吕僧珍与董绍交谈,欣赏他的文才学识,就把这事告诉了梁武帝。梁武帝派遣主书霍灵超对董绍说:“现在允许你返回北魏,让你促成两国通好,彼此让百姓休养生息,难道不是好事吗!” 于是召见董绍,赏赐他衣物,又让舍人周舍慰劳他,还说:“战争持续多年,百姓和财物都遭受苦难,我因此不惜主动提出与北魏通好。此前我也多次送信,却始终没有回音,你要详细传达我的这番心意。现在派传诏官霍灵秀送你回国,期待能听到好消息。” 梁武帝又对董绍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活命吗?如今俘获你,是天意啊。设立君主是为了百姓,凡是位居百姓之上的人,怎能不考虑这一点呢!如果想通好,现在我们把宿豫还给北魏,北魏也应当把汉中归还给我们。” 董绍返回北魏后,把梁武帝的意思禀报给宣武帝,宣武帝没有同意。
三月,北魏荆州刺史元志率领七万大军侵犯潺沟,驱赶逼迫当地蛮族,蛮族部众全部渡过汉水前来归降,南梁雍州刺史吴平侯萧昺接纳了他们。萧昺的幕僚都认为蛮族长期是边境祸患,不如趁此机会除掉他们,萧昺说:“他们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杀死他们不吉利。况且北魏人来侵犯时,我们有蛮族作为屏障,不也是好事吗!” 于是打开樊城城门接纳蛮族降众,命令司马朱思远等人在潺沟进攻元志,大败元志的军队,斩杀一万多人。元志是元齐的孙子。
夏季四月戊申日,南梁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加封车骑将军王茂开府仪同三司。
丁卯日,北魏楚王城守将李国兴献出城池归降南梁。
秋季七月癸巳日,巴陵王萧宝义去世。
九月辛巳日,北魏册封已故北海王元详的儿子元颢为北海王。
北魏公孙崇制定乐尺,以十二粒黍的长度为一寸;刘芳反对这种做法,主张以十粒黍的长度为一寸。尚书令高肇等人上奏说:“公孙崇制造的八音乐器以及度量标准,都与儒家经传的记载不同,追问他原因,他说‘如果必须依照经文记载,乐器的声音就不和谐’。请求再命令刘芳依照《周礼》制造乐器,等制成后,召集公卿儒生商议审定,与旧乐器一同呈献,采用其中好的方案。” 北魏宣武帝下诏同意。
冬季十月癸丑日,北魏任命司空广阳王元嘉为司徒。
十一月己丑日,北魏宣武帝在式乾殿为众僧和朝廷大臣讲解《维摩诘经》。当时宣武帝一心崇尚佛教,不研读儒家典籍,中书侍郎河东人裴延隽上疏说:“汉光武帝、魏武帝,即使在领兵作战期间,也从未废弃读书;先帝(孝文帝)迁都、行军时,也手不释卷。这实在是因为学问益处很多,不能暂时中断啊。陛下登上法座,亲自讲解佛法,所有听讲的人,都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但《五经》是治理天下的典范,是处理政务的首要依据,希望陛下能同时阅览经书,儒家、佛教一并留存,这样对内对外都能周全,世俗与佛法也能通畅。”
当时佛教在洛阳极为盛行,除了中原地区的僧人,从西域来的僧人还有三千多人,北魏宣武帝专门为他们建造了永明寺,有一千多间房屋供他们居住。处士南阳人冯亮有精巧的构思,宣武帝让他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一起挑选嵩山的险要秀丽之地,建造闲居寺,寺庙的建筑依山傍水,极尽岩壑土木之美。从此远近的人都跟风信奉佛教,到延昌年间,北魏各州郡共有一万三千多座寺庙。
这一年,北魏宗正卿元树前来投奔南梁,梁武帝赐给他邺王爵位。元树是元翼的弟弟。当时元翼担任青、冀二州刺史,镇守郁游,过了很久,元翼谋划率领全州归降北魏,事情泄露后被杀。
高祖武皇帝天监九年(庚寅,公元 510 年)
春季正月乙亥日,南梁任命尚书令沈约为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王莹为尚书令。沈约的文才在当时首屈一指,但他贪图名位利益,掌权十多年,对于朝政的得失,只是一味顺从。他自认为长期担任尚书令(端揆,指宰相级官职),有资格担任三公(台司),舆论也认为他应当担任三公,但梁武帝始终不任用他;沈约于是请求外调,也没被批准。徐勉为他请求赐予三公的仪仗,梁武帝也不同意。
庚寅日,南梁新建沿淮河的堤岸,北岸从石头城延伸到东冶,南岸从后渚篱门延伸到三桥。三月丙戌日,北魏皇子元诩出生,宣布大赦。元诩的母亲胡充华,是临泾人,父亲胡国珍,承袭了武始伯的爵位。胡充华当初被选入后宫时,同行的宫女依照旧例祝福她说:“希望你生下诸王、公主,不要生下太子。” 胡充华说:“我的心愿和其他人不同,怎能因为害怕自己丧命,就让国家没有继承人呢!” 等到她怀孕后,同行的宫女劝她堕胎,她没有同意,还私下发誓说:“如果有幸生下男孩,且按顺序该是长子,即使我因生太子而死,也没有遗憾!” 后来果然生下元诩。在此之前,北魏宣武帝屡次失去皇子,如今年纪渐长,对元诩格外谨慎保护,挑选出身良家、适合生育的女子担任乳母,把元诩养在别的宫殿,皇后和胡充华都不能靠近。
己丑日,梁武帝亲临国子学,亲自参与讲学。乙未日,下诏命令太子以下以及王侯之子中到了可以从师学习年龄的,都进入国子学就读。
按照旧制,尚书省的五都令史都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寒流)。夏季四月丁巳日,梁武帝下诏说:“尚书省的五都令史,职责涉及参与国家机要政务,不仅要总领各个部门,地位也与左右仆射相近;可以改为任用士大夫出身的人,来担任这些职务。” 于是将五都令史的品级提升到与奉朝请相当,任命太学博士刘纳兼任殿中都令史,司空法曹参军刘显兼任吏部都令史,太学博士孔虔孙兼任金部都令史,司空法曹参军萧轨兼任左右户都令史,宣毅将军墨曹参军王颙兼任中兵都令史;这五人都因才学和门第兼具,成为首批入选的人。
六月,宣城郡小吏吴承伯凭借妖术聚集众人叛乱。癸丑日,吴承伯进攻宣城郡城,杀死太守朱僧勇,又转而屠杀周边各县。闰六月己丑日,吴承伯翻山越岭,突然抵达吴兴。东部地区的人一向不熟悉军事,官吏百姓惊慌逃窜,有人劝太守蔡撙躲避,蔡撙不同意,招募勇士关闭城门坚守。吴承伯出动全部精锐攻城,蔡撙率领部众出城迎战,大败叛军,在阵前斩杀吴承伯。蔡撙是蔡兴宗的儿子。吴承伯的残余党羽进入新安郡,攻陷黟县、歙县等县,新安太守谢览派兵抵抗,战败,逃奔会稽,朝廷军队讨伐叛军,平定了叛乱。谢览是谢沦的儿子。
冬季十月,北魏中山献武王元英去世。
梁武帝即位第三年,下诏制定新历法。员外散骑侍郎祖暅上奏说,他父亲祖冲之依据古代历法制定的《大明历》正确,不应当修改。到天监八年,梁武帝命令太史局校验新旧两种历法,结果新历(《大明历》)精密,旧历粗疏,这一年,开始推行祖冲之的《大明历》。
北魏刘芳等人上奏说:“我们制造的乐器以及编撰的文舞、武舞、登歌、鼓吹曲等已经完成,请求依照之前的诏令,召集公卿儒生商议审定,与旧乐一同呈献。如果我们制造的乐器形制符合古制,演奏起来符合节拍,请求在明年元会(元旦朝会)时使用。” 北魏宣武帝下诏说:“舞蹈可以采用新的,其余的暂且沿用旧的。”
高祖武皇帝天监十年(辛卯,公元 511 年)
春季正月辛丑日,梁武帝在南郊祭祀上天,宣布大赦。
尚书左仆射张稷,自认为功劳大而赏赐少,曾在乐寿殿陪侍宴饮,酒喝到尽兴时,不满情绪在言语和神色中表露出来。梁武帝说:“你哥哥(张瓌)杀死太守,弟弟(张稷自己)杀死君主(东昏侯),有什么好名声!” 张稷说:“我确实没有好名声,但说到陛下,不能说没有功劳。东昏侯残暴肆虐,义师前来讨伐他,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吗!” 梁武帝抚摸着他的胡须说:“张公真是让人畏惧啊!” 张稷既害怕又怨恨,于是请求外调;癸卯日,梁武帝任命张稷为青、冀二州刺史。
王珍国也心怀不满,他被免去梁、秦二州刺史职务返回朝廷后,在一次宴会上酒后启奏说:“我最近进入梁山就哭了。” 梁武帝大惊,说:“你如果是哭东昏侯,已经太晚了;如果是哭我,我还没死呢!” 王珍国起身叩拜道歉,梁武帝最终没有回应,宴会当即散去,王珍国从此被疏远贬退。过了很久,他才被任命为都官尚书。
丁巳日,北魏汾州的山胡(少数民族)刘龙驹聚集部众反叛,侵犯夏州,北魏宣武帝下诏命令谏议大夫薛和征调东秦、汾、华、夏四州的兵力讨伐刘龙驹。
辛酉日,梁武帝在明堂祭祀。
三月,琅邪百姓王万寿杀死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刘晰,占据朐山,召请北魏军队前来。
壬戌日,北魏广阳懿烈王元嘉去世。
北魏徐州刺史卢昶派遣郯城戍副张天惠、琅邪戍主傅文骥相继赶赴朐山,南梁青、冀二州刺史张稷派兵抵抗,战败。夏季四月,傅文骥等人占据朐山,梁武帝下诏命令振远将军马仙琕进攻朐山。北魏又派遣代理安南将军萧宝寅、代理平东将军天水人赵遐领兵占据朐山,接受卢昶的调度。
甲戌日,北魏薛和打败刘龙驹,平定了他的所有党羽,上奏请求设置东夏州。
五月丙辰日,北魏禁止研究天文学。
南梁任命国子祭酒张充为尚书左仆射。张充是张绪的儿子。
马仙琕包围朐山,张稷暂时驻军六里,负责督运粮草,梁武帝多次派兵援助他们。秋季,北魏卢昶上奏请求增兵六千人、粮食十万石,北魏宣武帝只给了他四千士兵。冬季十一月己亥日,北魏宣武帝下诏命令扬州刺史李崇等人在寿阳整兵,以分散马仙琕进攻朐山的兵力。卢昶本是儒生,不熟悉军事。朐山城中粮食和柴草都耗尽了,傅文骥献城归降;十二月庚辰日,卢昶率先领兵逃跑,其他各路军队相继溃败。恰逢天降大雪,士兵中冻死以及冻掉手脚的人占了三分之二,马仙琕率军追击,大败北魏军队。二百里范围内,北魏士兵的尸体遍地都是,逃脱的北魏士兵只有十分之一二。南梁军队缴获的粮食、牲畜和器械,数不胜数。卢昶单人匹马逃跑,连他的符节、仪仗都丢光了;到了郯城,他借了赵遐的符节来显示自己仍有军权。北魏宣武帝命令黄门侍郎甄琛乘驿车前去逮捕卢昶,彻底追究他战败的罪责,卢昶和赵遐都被免去官职。只有萧宝寅率领全军返回。
卢昶在朐山时,御史中尉游肇对北魏宣武帝说:“朐山是个小城,地处海边,地势低洼潮湿,难以居住,对我们来说并不紧要,对叛军来说却有利可图。叛军因为有利可图,一定会拼死争夺;我们因为无关紧要,只能被迫作战。用被迫作战的军队去进攻拼死抵抗的敌军,恐怕会拖延时间,耗费巨大。即使我们夺取了朐山,也只会引发双方持续争夺,最终难以守住,这就是所谓的无用之地。听说叛军多次提出用宿豫换回朐山,如果真能这样,我们用这块无用之地,换回原本属于我们的疆土,百姓的劳役可以暂时解除,好处很大。” 北魏宣武帝正要同意,恰逢卢昶战败,于是升任游肇为侍中。游肇是游明根的儿子。
马仙琕作为将领,能与士兵同甘共苦,他穿的衣服不过是粗布帛,居住的地方没有帷幕床屏,饮食与最底层的士兵相同。他在边境时,常常单人匹马潜入敌军境内,侦察敌军的营垒、村落和险要之地,因此进攻作战大多能获胜,士兵也乐于为他效力。
北魏任命甄琛为河南尹,甄琛上奏说:“国家在代郡时,最担心的是盗贼众多,世祖(太武帝)发愤图强,大量设置主管官吏和里宰,都选用代郡以下的县令以及五等散男中有谋略的人担任。又多设置吏士作为他们的助手,提高他们的地位,才遏制了盗贼。如今迁都以来,疆域更加广阔,四方百姓前来归附,事务比在代郡时更多,各地人口混杂,盗贼公然横行。里正的职位低微,事务琐碎,任职的大多是才能低下的人,他们心怀苟且,不能有效督察。请求选用八品将军以下、有才干且品行端正的武官,让他们以原有官职的俸禄和待遇兼任里尉的职务:才能高的兼任六部尉,中等的兼任经途尉,低下的兼任里正。如果不这样,就请适当提高里尉的品级,从下品官员中挑选应当升迁的人担任。这样才能有效督责,京城地区才能清静。” 北魏宣武帝下诏说:“里正的品级可以提升到勋品,经途尉为从九品,六部尉为正九品;这些职位从各类官员中挑选,不一定局限于武官。” 甄琛又上奏请求派羽林军的流动部队,在各坊巷巡查,监察盗贼。从此洛阳城变得清静,后来北魏常常沿用这一做法。
这一年,南梁境内共有二十三个州、三百五十个郡、一千零二十二个县。此后州的数量逐渐增多,州的废除、设置以及拆分合并,多得无法记录。北魏的情况也是如此。
梁武帝重视和睦皇族,优待朝廷官员,官员中有犯罪的,他都违背法律予以宽恕。百姓犯罪,则严格依法处置,连受牵连的老幼都不能幸免,一人逃亡,全家都要被罚作苦役。百姓陷入穷困窘迫,违法作乱的人反而更多。梁武帝曾趁郊外祭祀的机会,有位秣陵老人拦住他的车驾说:“陛下制定法律,对百姓严厉,对权贵宽松,这不是长久之道。如果能反过来,天下百姓就太幸运了。” 梁武帝于是开始思考如何放宽对百姓的刑罚。
高祖武皇帝天监十一年(壬辰,公元 512 年)
春季正月壬辰日,梁武帝下诏说:“从今以后,逃亡被贬的人家以及因罪应当罚作苦役的人,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可以不再押送。”
南梁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太尉,骠骑将军王茂为司空、尚书令。
丙辰日,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尚书令高肇为司徒,清河王元怿为司空,广平王元怀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封开府仪同三司。高肇虽然登上了三公之位,却因失去了尚书令的要职而不满,不满情绪在言语和神色中表露出来,看到的人都嘲笑他。尚书右丞高绰、国子博士封轨,一向以方正耿直为行事准则,等到高肇担任司徒后,高绰往返拜访迎接,封轨却始终不去拜见高肇。高绰看到封轨没来,就立刻告辞返回,叹息说:“我平生自认为做事不违规矩,今天的行为,比封生差远了。” 高绰是高允的孙子;封轨是封懿的族孙。
清河王元怿有才能学识,声望很高,他吸取彭城王元勰被杀的教训,在陪侍宴饮时,对高肇说:“天子的兄弟能有几人,你却几乎把他们都铲除殆尽了!从前王莽头秃,凭借外戚的身份,最终篡夺了汉室江山。如今你相貌歪斜,恐怕最终也会成为祸乱的根源。” 恰逢大旱,高肇擅自审理囚犯,想借此收买人心。元怿对北魏宣武帝说:“从前季氏越级祭祀泰山,孔子对此深感不满。这确实是因为君臣的名分,应当防微杜渐,不能轻慢。减少膳食、赦免囚犯,是陛下的权力,如今司徒却做了这些事,这难道符合人臣的本分吗!明君在上面有过失,奸臣在下面趁机夺权,祸乱的根基,就在这里了。” 宣武帝笑着没有回应。
夏季四月,北魏下诏命令尚书省与各部门一起审理案件,让饥饿的百姓到燕州、恒州以及六个军镇去谋生。
乙酉日,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延昌。
冬季十月乙亥日,北魏册立皇子元诩为太子,从此不再实行 “立太子杀其母” 的制度。北魏任命尚书右仆射郭祚兼任太子少师。郭祚曾跟随北魏宣武帝前往东宫,怀里揣着黄金献给太子;当时应诏侍从赵桃弓深受宣武帝信任,郭祚私下巴结他,当时人称郭祚为 “桃弓仆射”“黄少师”(因献黄金而得名)。
十一月乙未日,南梁任命吴郡太守袁昂兼任尚书右仆射。
起初,南齐太子步兵校尉平昌人伏曼容上奏请求制定一代礼乐制度,齐世祖(萧赜)下诏挑选十位学者修撰吉、凶、军、宾、嘉 “五礼”,由丹阳尹王俭总领此事。王俭去世后,修礼事务交给国子祭酒何胤负责。何胤隐居东山后,齐明帝下令尚书令徐孝嗣掌管修礼工作。徐孝嗣被杀后,修礼的成果大多散失,齐明帝又下诏让骠骑将军何佟之接手。经历南齐末年的战乱兵火,修礼资料只剩少量留存。
梁武帝即位后,何佟之上奏请示审定五礼的留存与废除事宜,武帝下令让外朝官员详细商议。当时尚书省认为政务刚刚起步,应等到天下太平后再修礼,打算暂时撤销礼局,将修礼事务并入尚书省仪曹。武帝下诏说:“礼仪败坏、乐制缺失,确实应当及时修定。只是近来修撰礼典没找到合适的负责人,所以多年未能完成,有名无实。修定礼仪是治国的首要事务,可立即着手编撰整理。”
于是尚书仆射沈约等人上奏说:“请求为五礼各设置一名原有学者主持,让他们各自举荐一名通晓古礼的人协助抄写编撰;其中有疑问的地方,依照汉代石渠阁、白虎观儒生议经的旧例,请陛下下诏决断。” 武帝于是任命右军记室参军明山宾等人分别掌管五礼,何佟之总领全局。何佟之去世后,武帝任命镇北咨议参军伏暅接替他。伏暅是伏曼容的儿子。到这时,《五礼》编撰完成,呈献给武帝,共八千零一十九条,武帝下诏让有关部门遵照施行。
己酉日,临川王萧宏因公务调任骠骑大将军。
这一年,北魏任命桓叔兴为南荆州刺史,治所设在安昌,同时兼管东荆州事务。
高祖武皇帝天监十二年(癸巳,公元 513 年)
春季正月辛卯日,梁武帝在南郊祭祀上天,宣布大赦天下。
二月辛酉日,南梁任命兼尚书右仆射袁昂为正式的尚书右仆射。
己卯日,北魏高阳王元雍晋升为太保。
郁洲靠近北魏边境,当地百姓多私下与北魏人交易布匹。朐山叛乱时,有人暗中与北魏勾结,朐山平定后,这些人心中不安。青、冀二州刺史张稷仕途不顺,施政宽松懈怠,下属官吏多有侵吞财物的行为。
庚辰日,郁洲百姓徐道角等人夜间袭击州城,杀死张稷,将他的首级送给北魏投降。北魏派遣前南兖州刺史樊鲁领兵赶赴郁洲。当时北魏遭遇饥荒,饿死的百姓有几万人,侍中游肇劝谏说:“朐山靠海,地势低洼潮湿,难以居住;郁洲又在海中,夺取它更无用处。那里距离南梁近,对他们来说是要害之地,距离我们却很遥远,用远方的兵力进攻近处的敌军,难以取胜。今年百姓饥饿困乏,只应保持安定,却又兴师动众,耗费粮草运输,我只看到损失,没看到益处。” 北魏宣武帝不听,又派遣平西将军奚康生领兵去接应降众。军队还没出发,南梁北兖州刺史康绚就派遣司马霍奉伯讨伐并平定了郁洲的叛乱。
辛巳日,南梁新建太极殿。
梁武帝曾与侍中、太子少傅建昌侯沈约各自列举关于栗子的典故,沈约比武帝少列了三条。沈约出宫后,对人说:“皇上护短,不然的话会羞愧死!” 武帝听说后大怒,想治他的罪,徐勉坚决劝谏,武帝才作罢。
武帝对张稷心怀不满,曾随口与沈约谈及张稷,沈约说:“左仆射(张稷)外调镇守边州,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得再提!” 武帝认为沈约与张稷是亲家,相互包庇,愤怒地说:“你说这种话,还算忠臣吗!” 于是起身乘辇返回内殿。沈约十分害怕,没察觉武帝已经起身,还像原来那样坐着;等他回到家中,没走到床前就踩空,摔倒在门口,因此生病。他梦见齐和帝用剑割断自己的舌头,于是请来道士向天帝上奏赤章(道教表章),称 “禅让代齐的事,不是我主动策划的”。
武帝派遣主书黄穆之去探望沈约的病情,黄穆之傍晚返回后,因汇报时增减了病情细节且未立即上奏,害怕获罪,就把沈约奏赤章的事报告给武帝。武帝大怒,多次派宫中使者去谴责沈约。沈约更加恐惧,闰月乙丑日,去世。有关部门拟定谥号为 “文”,武帝说:“心怀未尽称‘隐’。” 改谥号为隐侯。
夏季五月,寿阳长期下雨,大水灌入城中,房屋全被淹没。北魏扬州刺史李崇率领士兵驻守在城墙上,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他就乘船靠近城墙,当时城墙只剩两块木板的高度没被淹没。将领僚属劝李崇放弃寿阳,退守北山,李崇说:“我愧守一方重镇,德行浅薄招致灾祸,淮南万里之地的安危都系在我身上。一旦我离开,百姓就会溃散,扬州恐怕不再属于国家了。我怎能只顾自己活命,让自己像汉代忠臣王尊那样(因避灾而受辱)呢!只是可怜这些百姓无辜受灾,可让他们扎木筏逃生,各自设法脱险,我必定与这座城共存亡,希望诸位不要再说放弃的话!”
北魏扬州治中裴绚率领城南几千家百姓乘船向南逃走,到高地躲避洪水。他以为李崇已向北撤退,就自称豫州刺史,与别驾郑祖起等人送儿子作为人质,来向南梁请求投降。马仙琕派兵前去接应。
李崇听说裴绚叛乱,不确定虚实,派遣国侍郎韩方兴乘单船去召见裴绚。裴绚听说李崇还在寿阳,既失望又震惊悔恨,回复说:“近来因大水陷入困境,被众人推举为首领。如今大计已定,局势无法挽回,恐怕这里的百姓不再是朝廷的百姓,官吏也不再是朝廷的官吏,希望您尽早离开,不要与我的将士发生冲突。”
李崇派遣堂弟宁朔将军李神等人率领水军讨伐裴绚,裴绚战败,李神追击,攻占了他的营垒。裴绚逃走,被村民抓获,押回途中经过尉升湖,他说:“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李公啊!” 于是投湖而死。裴绚是裴叔业哥哥的孙子。郑祖起等人都被处死。李崇上奏请求因水灾辞去扬州刺史职务,北魏宣武帝不许。
李崇深沉宽厚,有谋略,深得士兵和百姓的拥戴。他在寿春任职十年,常供养几千名壮士,敌军来犯没有不被击退的,南梁军队称他为 “卧虎”。梁武帝多次使用反间计想离间北魏对他的信任,还授予他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的官职,封他的儿子们为县侯,但北魏宣武帝一向知道李崇忠诚,对他信任不疑。
六月癸巳日,南梁新建太庙。
秋季八月戊午日,南梁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
北魏恒州、肆州发生地震,山中发出声响,持续一年多,百姓被压死、砸伤的很多。
北魏宣武帝亲临东宫,任命中书监崔光为太子少傅,命令太子向崔光行拜师礼。崔光推辞不敢接受,宣武帝不许。太子面向南行两次跪拜礼,詹事王显上奏请求陪同太子跪拜,于是东宫官员都跪拜。崔光面向北站立,不敢回拜,只面向西行跪拜礼表示感谢,然后退出。
高祖武皇帝天监十三年(甲午,公元 514 年)
春季二月丁亥日,梁武帝举行耕藉田礼(帝王亲耕,劝勉农桑),宣布大赦天下。南朝宋、齐时期的耕藉田礼在正月举行,到这时才改为二月,并且在耕藉田前进行斋戒,祭祀先农神。
北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年老体衰,与子孙们聚敛财物,贪得无厌,管辖范围内的百姓深受其苦,都说他要叛乱。北魏宣武帝派遣中书舍人刘桃符去慰劳田益宗,刘桃符返回后,上奏了田益宗侵扰百姓的情况。宣武帝赐诏说:“刘桃符上奏说你儿子田鲁生在淮南贪婪残暴,若不制止,会损害你的忠诚功绩。可让田鲁生进京,我会授予他官职。”
田鲁生很久没去京城,宣武帝下诏调任田益宗为镇东将军、济州刺史;又担心他不接受替代,派遣后将军李世哲与刘桃符率领部众袭击他,突然攻入广陵。田鲁生与弟弟田鲁贤、田超秀都逃到关南,招引南梁军队,攻占了光城以南的各座戍守据点。梁武帝任命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
三月,北魏李世哲进攻田鲁生等人,打败了他们,重新设置郡县和戍守据点。北魏将田益宗召回洛阳,授予他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田益宗上奏表称自己被刘桃符诬陷,还说 “田鲁生等人是被刘桃符逼迫才反叛的,请求将刘桃符逮捕,让我与他对质,辨明虚实”。宣武帝下诏不许,说:“此事已过大赦,不能再立案追究。”
秋季七月乙亥日,南梁册立皇子萧纶为邵陵王,萧绎为湘东王,萧纪为武陵王。
冬季十月庚辰日,北魏宣武帝派遣骁骑将军马义舒去慰劳安抚柔然。
北魏王足入侵南梁时,梁武帝命令宁州刺史涪人李略抵抗,并许诺平定战乱后任命他为益州刺史。王足撤退后,武帝没有兑现承诺,李略心怀不满,有反叛图谋,武帝将他杀死。李略哥哥的儿子李苗逃到北魏;步兵校尉泰山人淳于诞曾担任益州主簿,从汉中逃入北魏。两人一起劝说北魏宣武帝夺取蜀地,宣武帝相信了他们的话。
辛亥日,北魏任命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率领十五万步兵、骑兵入侵益州;命令益州刺史傅竖眼从巴北出兵,梁州刺史羊祉从涪城出兵,安西将军奚康生从绵竹出兵,抚军将军甄琛从剑阁出兵。
乙卯日,北魏任命中护军元遥为征南将军,都督各路军队,镇守遏制梁州、楚州地区。游肇劝谏说:“如今连年水旱灾害,不应再劳役百姓。过去开拓疆域,都是因为对方城主归顺,所以只征伐无战斗。现在提议取蜀的人真伪难辨,有的可能是对南梁有怨恨,不能全信。蜀地地势险要,防守严密,怎能凭虚浮的说法就出动大军!起兵时不谨慎,后悔都来不及!” 宣武帝不听,任命淳于诞为骁骑将军,暂授李苗龙骧将军,让两人都兼任向导统军。
北魏降人王足献策,请求修筑堤坝拦截淮水,用洪水淹没寿阳。梁武帝认为这个计策可行,派遣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勘察地形,两人都说 “淮河河道内的沙土疏松不坚固,筑坝工程无法完成”。武帝不听,征发徐州、扬州的百姓,每二十户出五名壮丁修筑堤坝,暂授太子右卫率康绚为都督淮上诸军事,在钟离监督筑坝工程。参与筑坝的民夫和士兵共二十万人,堤坝南起浮山,北到巉石,沿着河岸筑土,在淮河中流合龙。
北魏任命前定州刺史杨津为华州刺史。杨津是杨椿的弟弟。此前,官府征收绢税时,使用的尺子比标准尺长,掌权者借此勾结串通,百姓深受其苦。杨津下令全部使用标准尺收税,对缴纳绢帛质量特别好的人,赏赐一杯酒;缴纳质量稍差的,也予以接收,但不赏酒,以此表示羞辱。于是百姓争相改进绢帛质量,官府征收的绢税比以往更好。
北魏太子还年幼,每次出入东宫,身边只有乳母陪伴,东宫官员都不知道。詹事杨昱上奏说:“请求从现在起,召见太子必须下达陛下的手令,让我们这些东宫官员陪同跟随。” 北魏宣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在东宫当值的官员陪同太子到万岁门。
北魏御史中尉王显问治书侍御史阳固说:“我担任太府卿时,府库充实,你觉得怎么样?” 阳固说:“您收取百官俸禄的四分之一,各州郡的赃款赎金也全部运到京城,靠这些充实府库,不算多。况且《论语》说‘与其有聚敛财物的臣子,不如有盗窃财物的臣子’,您怎能不警惕呢!” 王显很不高兴,借故上奏罢免了阳固的官职。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白话文讲资治通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