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橙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指尖在屏幕上反复摩挲,直到把“加油”两个字的边角都快磨平。窗外的桂花香气不知何时淡了些,风里裹着的凉意倒重了几分,吹得窗帘边角簌簌发抖,像在替她叹气。
她点开表情包,翻到那张垂着耳朵的小兔子,耳朵尖耷拉着,前爪还在轻轻抹眼睛。发送的瞬间,手机几乎同时震动起来,马嘉祺发来一张照片——练习室的镜子上,有人用马克笔歪歪扭扭画了杯奶茶,杯身上还画了个笑脸,旁边写着“等你答辩完补喝”。
照片里能看到镜子反射出的练习室角落,宋亚轩的吉他靠在墙边,贺峻霖的水杯倒放在桌上,而马嘉祺的手机大概是架在休息椅上,镜头刚好能框住那行字。孟晚橙忽然想起他总说练习室的镜子是“秘密墙”,谁有想说的话就写在上面,等练舞累了抬头看见,就像有人在悄悄打气。
她对着照片笑了笑,指尖敲出“拉钩”,后面跟着个勾手指的表情。发送后才发现耳尖的热还没退,大概是被那句“补喝”勾得心里发痒,像揣了颗慢慢化的糖。
楼下传来奶奶喊吃饭的声音,孟晚橙把手机揣进兜里,起身时瞥见窗台上的多肉,叶片上还沾着早上被笑声惊起的灰尘。她伸手轻轻擦了擦,忽然想起马嘉祺上次说丁程鑫在训练室养了一盆绿萝,还说他总忘了浇水,经常是我顺手浇的
现在倒觉得,他其实比谁都懂得怎么“养”着一份心意。像把种子埋在土里,既怕阳光太烈晒坏了,又怕雨水太少渴着了,小心翼翼护着,等它慢慢发了芽,才敢让人看见。
吃饭时手机放在桌角,屏幕暗着,却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轻轻跳。奶奶夹了块排骨到她碗里:“发什么呆?刚才还听见你笑,这会儿又皱着眉。”
孟晚橙扒了口饭,含糊着说:“在想答辩的事呢。”
奶奶把筷子往碗沿上轻轻一磕,瓷碗发出清脆的“当”声,带着点不容置疑的温和:“饭要趁热吃,脑子才转得快。你这孩子,心思重得跟揣了块石头似的,答辩再急,也不差这顿饭的功夫。”说着又往她碗里添了勺冬瓜汤,“你爷爷年轻时候考职称,头天晚上还跟我抢腌萝卜吃呢,第二天照样考了个第一。”
爷爷在旁边连连点头,筷子夹着的排骨悬在半空:“就是,人是铁饭是钢,肚子里有东西,脑子才转得灵光。你看这排骨,炖了俩小时,火候到了才入味,答辩也一样,急不得。”他把排骨稳稳放进孟晚橙碗里,骨头上的肉颤巍巍的,“多吃点,补补精神。”
孟晚橙低头扒拉着米饭,米粒混着冬瓜的清甜滑进喉咙,心里那点因为答辩和失约搅成一团的烦躁,像被这热汤熨过似的,慢慢舒展开来。桌角的手机又轻轻震动了一下,她眼角的余光瞥见屏幕亮起来,映出一小块暖黄的光,像颗藏在桌布下的星星。
那点暖光在桌布的褶皱里明明灭灭,像谁眨了下眼睛。孟晚橙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爷爷刚夹来的排骨还冒着热气,肉汁顺着骨缝往下淌,在白瓷碗里晕开一小片油花。
“想看就看呗,”奶奶用筷子夹起块带着薄皮的冬瓜,轻轻放进自己碗里,瓷勺碰到碗沿发出细碎的声响,“年轻人的事,别藏着掖着。我跟你爷爷又不是老古板,知道现在的孩子联系勤。”她顿了顿,眼角的皱纹笑成两道弯弯的月牙,“能有人惦记着,能抱着手机傻乐,不是什么坏事。”
爷爷放下筷子,慢悠悠地端起茶杯抿了口:“就是,当年我跟你奶奶处对象,还靠写信呢,一封要走三天,哪有你们现在方便。”他指了指手机,“这东西好,心里有事,手指头动一动就传到了。”
孟晚橙嘴里的米饭差点喷出来,脸颊“腾”地一下热起来,像被灶上的火苗燎了似的。她攥着筷子的手紧了紧,指尖都有些发烫,连忙低下头扒拉着碗里的饭,含糊着说:“爷爷您说啥呢,就是普通朋友。”
孟晚橙被说得脸上发烫,指尖在桌布上蹭了蹭,还是没忍住伸手把手机捞了过来。屏幕上是马嘉祺发来的消息,附了张练习室的照片——丁程鑫那盆绿萝被挪到了镜子跟前,叶片上还挂着水珠,显然刚被浇过,旁边用马克笔写了行小字:“它说祝孟晚橙答辩顺利”。
照片里的绿萝比上次视频里看到时茂盛多了,藤蔓顺着墙角的支架往上爬,最顶端的新叶卷着尖,像只攥紧的小拳头。孟晚橙忽然想起马嘉祺说过,这盆绿萝刚搬来的时候蔫得快掉叶,是他每天用喝剩的茶水浇,才慢慢缓过来的。
孟晚橙看了一眼没回复,低头咬了口排骨,忽然觉得今天的糖醋汁格外甜,甜得像窗外没散尽的桂花香,像手机里藏着的那句“补喝”,像他画在镜子上的笑脸,一点点漫进心里,把那些因为不能赴约的失落都泡得软软的。
碗筷碰撞的脆响渐渐歇在厨房,爷爷的收音机里飘出几段咿咿呀呀的评剧,孟晚橙捧着空碗走进厨房时,奶奶正站在水池前刷碗,泡沫裹着瓷碗转圈圈,溅起的水珠在窗台上晕出小小的湿痕。
“碗放这儿吧,你去忙你的。”奶奶头也没回,手腕一翻把洗净的盘子摞得整整齐齐,“下午睡会儿午觉,别硬撑着,脑子清亮了比啥都强。”
孟晚橙“嗯”了一声上楼时脚步踩在木楼梯上,发出“吱呀”的轻响。推开房门,窗台上的多肉还维持着早上的姿势,叶片上的灰尘被擦得干干净净,倒显得那点嫩绿色更精神了。她把手机放在书桌一角,充电线绕成整齐的圈,像在给这场等待系个温柔的结。
答辩资料摊开在桌面上,打印的字里行间还夹着几张手写的便签,是前几天整理的重点。阳光透过纱窗斜斜切进来,在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谁撒了把金粉。她坐下时椅子发出轻微的响动,指尖拂过纸页,忽然想起马嘉祺说过,练习室的地板踩久了会发烫,就像此刻的书桌,仿佛也沾了点被惦记着的温度。
手机在角落里安静地充着电,屏幕偶尔亮一下,大概是群里的消息在跳。她没去看,只是把台灯拧亮些,暖黄的光漫过资料上的批注,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照得软乎乎的。风从窗外溜进来,掀起资料的边角,哗啦啦翻了两页,停在某张写着“注意逻辑衔接”的便签上,像在替谁悄悄提醒。
桌角的玻璃杯里还剩半杯水,是早上倒的,现在凉透了。现在生理期只能喝热水,她起身去倒热水,路过镜子时瞥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穿着宽松的家居服,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嘴角却带着点没散去的笑意——大概是想起爷爷奶奶刚才的话,想起那盆被惦记着的绿萝,想起镜子上那杯歪歪扭扭的奶茶。
热水倒进杯子,发出“咕嘟”的轻响,热气氤氲着漫到脸上,带着点熨帖的暖。她捧着杯子坐回书桌前,指尖在资料上轻轻点着,一句句梳理着答辩的思路。窗外的评剧声淡了些,风里又飘来若有若无的桂花香,这次浓得刚好,像杯温在手里的奶茶,甜得不急不躁。
手机充电提示音轻轻“叮”了一声,满电的图标亮起来。她看了一眼,还是没去碰,只是把杯沿凑到嘴边,热水的温度刚好漫过舌尖——就像这场被推迟的见面,就像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都在慢慢等,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把所有的甜都酿成最合时宜的温度。
台灯的暖光在稿纸上投下一圈光晕,孟晚橙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混着窗外渐起的虫鸣,在房间里织成一张安静的网。答辩稿的第三版修改终于收尾,她放下笔时,手腕酸得几乎抬不起来,窗外的天色已经浸成了墨蓝,只有远处的路灯在云层里漏出点昏黄的光。
楼下传来奶奶喊吃饭的声音,她揉着太阳穴起身,才发现书桌一角的手机亮着,马嘉祺下午发来的消息还没有看,还有一些同担的好友和同学的消息她都没有看,她合上电脑轻手轻脚地下楼。
晚饭吃得安静,爷爷喝了两小口米酒,话比平时多些,说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更盛了,等周末摘些来酿桂花酒。奶奶在旁边插言
吃过饭,爷爷搬了藤椅到院子里,藤条在青砖地上投下交错的影子。他往竹篮里摸出把蒲扇,慢悠悠地摇着,风裹着桂花的甜香掠过鼻尖,比下午浓了好几倍。孟晚橙搬了小板凳坐在旁边,听爷爷讲他年轻时在厂里搞技术革新的事,说那时候通宵改图纸,车间主任就揣着烤红薯来看他,“热乎的东西进了肚,脑子就活了”。
她望着院墙上爬满的牵牛花,紫色的花瓣在夜色里像星星落了满地,忽然想起马嘉祺说练习室的窗外有棵老槐树,开花时能飘进半室香。大概所有藏着心意的地方,都少不了这样的草木清气,把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悄悄酿成了风里的甜。
“回屋吧,夜里凉。”爷爷扇了扇蒲扇,“复习也别熬太晚,我那时候搞革新,再急也得睡够四个钟头。”
孟晚橙往爷爷藤椅旁凑了凑,指尖轻轻拂过藤条上沾着的片桂花,花瓣软得像团绒毛。她应了声“嗯”,尾音被风卷着荡开,混着蒲扇摇出的凉风,软乎乎的:“爷爷也早点休息,夜里露重,别在院子里坐太久。”
说着伸手把薄毯往爷爷腿根掖了掖,毯角上绣的银杏叶图案在月光下泛着浅白的光。“您那老腰别又着凉了,回头奶奶该念叨了。”她故意拖长了语调,像小时候撒娇时那样,指尖还在爷爷手背上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掌糙得像老槐树的皮,却总在递东西时格外轻,刚才递薄毯时,指腹都没敢碰到她的手腕。
爷爷被逗笑了,蒲扇往膝头一磕:“就你知道得多。”嘴上这么说,却把藤椅往屋里挪了挪,“我再摇两分钟,闻闻这桂花香,比你奶奶的雪花膏好闻。”
孟晚橙弯着腰收拾小板凳,听见这话忍住笑出声,檐角的风铃被笑声震得叮铃响:“那您可别摇太久。”她直起身时,发梢扫过脸颊,带着点桂花的甜,“我先上去啦,您要是进屋,记得把酸梅汤端进去,别留着过夜。”
“知道知道。”爷爷挥了挥蒲扇,影子在地上晃了晃,“快上去吧。”
她倒退着往门口走,脚后跟踢到青砖缝里的小石子,发出“咯噔”一声轻响。“爷爷晚安——”声音扬得高高的,像要把桂花香气都裹进去,“明天醒了我给您煮茶叶蛋。”
直到看见爷爷在藤椅上点了点头,蒲扇摇得更慢了些,她才转身推开纱门。门轴“吱呀”一声,像在替她应着那句没说出口的“放心”。
回房间时,月光顺着楼梯扶手的雕花漫下来,把每一级台阶的影子都拉得老长,像谁在青砖上描了串歪歪扭扭的省略号。她扶着栏杆往上走,木扶手被夜露浸得微凉,指尖划过那些磨得光滑的刻痕,是爷爷年轻时亲手雕的缠枝纹,此刻在月光下像蜷着的藤蔓,悄悄往心里钻。
推开房门时,台灯的暖光“呼”地漫出来,在地板上投下块圆圆的光斑。稿纸果然被风吹得掀了个角,最上面那张的边角卷成小小的波浪,像片被揉过的银杏叶。她走过去伸手抚平,指腹按在自己写的批注上,墨迹还带着点未干的温润,忽然想起下午改稿时,笔尖断了墨,在纸上洇出个小小的墨团,像极了马嘉祺涂掉转账金额的样子。
就在这时,桌角的手机忽然亮了,屏幕光在墙上投出块晃动的小方块,像片游移的月光。她凑过去看,是马嘉祺发来的消息:“明天会下雨,记得带伞。”没有多余的话,连表情都没加,却像能看见他敲字时的样子—
孟晚橙弯着嘴角点开对话框,指尖在输入框里敲:“知道啦,但是我可能不会出门的”,特意在句尾加了个缩进的小表情,像只缩在壳里的小乌龟。发送后才发现,这话其实是在悄悄说“我的重心都在答辩上呢”,又怕说得太严肃,便用玩笑的语气裹了层糖衣。
她把手机往台灯旁推了推,充电线的线头搭在桌边,像条蜷着的小蛇。重新摊开了复习资料时,纸页上还留着下午随手放在旁边被压出的折痕,她用指甲顺着折痕划了划,忽然听见窗外的虫鸣又密了些,大概是起风了,把远处的车声都吹得近了些。那声音忽远忽近,混着树叶的沙沙声,像谁在耳边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温柔。
台灯的光晕里浮着细小的尘埃,在光里慢慢游。她低头看着资料上的黑体字,忽然觉得这样的夜晚其实很好——楼下爷爷的蒲扇声还没歇,大概还在院子里闻桂花;桌角的手机偶尔亮一下,藏着跨越城市的惦记;摊开的资料上,每个字都在等着被她嚼碎了、消化了,变成答辩时的底气。
所有没说出口的期待,所有被推迟的见面,都像泡在酸梅汤里的话梅,在这安安稳稳的时光里慢慢沉底,等着某天捞出来时,酸里裹着的甜,能漫到心口去。她拿起笔,在资料的空白处画了把小小的伞,伞柄上缠了圈藤蔓,像在替谁把那句“别淋着”,悄悄藏进了字里行间。
晚上复习时,手机放在书桌上,隔一会儿就亮一下。有时是马嘉祺发来的“贺儿不知道抽什么疯大晚上的在练rap,吵得我都没法记词了”,配着段贺峻霖跑调的音频,听得她笑出了声;还有一次是“张哥煮了面,看着像你的黑暗料理”,照片里的面条糊成一团,上面还卧着个歪歪扭扭的荷包蛋。
她知道他是怕她复习太闷,故意找些琐碎的事来分享,像把练习室的烟火气打包递过来,让她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那边的热闹。
凌晨一点时,她揉着发酸的脖子准备睡觉,手机震了最后一下。马嘉祺发来张自拍,大概是刚结束练习,额前的碎发湿漉漉贴在脸上,眼睛却亮得很,手里举着杯冒着热气的东西,镜头有点晃,像是急着要拍给她看。
文案只有两个字:“晚安”。
孟晚橙对着照片看了很久,忽然想起他说过,赶进度时会练到凌晨,结束后总爱喝杯热奶茶。现在看着照片里那杯热气腾腾的东西,竟觉得像是替她喝了今晚的份。
她回了句“晚安,别练太晚”,放下手机时,窗外的风刚好掀起窗帘,月光漫进来,在书桌上投下片淡淡的光影。书桌上的复习资料还摊着,却好像没那么让人发愁了。
她不知道,等答辩结束那天,会不会有人捧着热奶茶站在门口,像捧着份等了很久的约定。而那些没说出口的话,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都会像秋天的风一样,慢慢吹过来,带着甜,带着暖,带着所有没说出口的“我等你”。
喜欢从追星到相恋:我与TNT的浪漫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追星到相恋:我与TNT的浪漫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