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皱了皱眉,微不可察的朝刘洵使眼色,这呆瓜,明摆着陛下要给捷径了,干嘛非要去走科举?
姜昭棠余光瞥见,反手就给了她一个脑瓜崩,没好气道:“这叫气魄,科举才是男儿家的正途,没什么捷径好走,你阿兄教出来的学生,还怕区区一个科举?”
“陛下,反正天下出类拔萃的学子都要走到您面前接受考较,既然如此,何必要走一遭科举呢。”
“你这鬼丫头,哪里懂朝堂之事,这文官是这么好做的?若得了恩典,直接上位,岂不是要被旁人戳脊梁骨?连累着你阿兄也被人念叨。”
秦渊无奈地勾了勾唇角,垂眸沉默不语。
幸好刘洵性子敦厚持重,并未被阿山的言辞蛊惑,纵观历朝历代的朝堂,从非单一面孔所能支撑,既有奸佞之辈搅弄风云,亦有忠臣良将坚守本心,而像刘洵这般既能踏实做实事、又不迂腐固执的耿直之臣,更是不可或缺的支柱。
更何况刘洵还在自己身边耳濡目染这么长时间,算得上兼具谋略与实干,这要是入了朝堂,无疑是文官中上上之选。
姜昭棠算的上是明君,明君嘛,勤勉执政只是基本,懂得权衡轻重,辨识人才,更是帝王优质的品德。
刘洵的品性与能力,想必正合姜昭棠的胃口,要知道,就连隋咏良那般言辞犀利,行事如“泼妇”般的臣子,都能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安稳任职多年,足以见得姜昭棠的容人之量与识人之明。
纪翎的定位很奇怪,皇帝知道他是正儿八经的鬼谷弟子,所以和所有的孩子都交谈了一番,唯独绕开了他,其他人只能算的上是旁听而已,长安就有传闻,秦渊将真正的鬼谷学问和祖传的纵剑术都传授给了这孩子,茶馆里面都在闲谈,说用不了几年,这孩子就是另外一个丰神俊秀的鬼谷传人。
这在长安是个大新闻,没有人不对鬼谷学派感兴趣,皇帝如此,勋贵如此,百姓亦如此。
本来今天秦渊想跟几个孩子讲授雪是如何形成,顺便再出去打个雪仗,让他们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
但姜昭棠既然来了,秦渊就改变了主意,他决定讲一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秦渊手边没有书本,全程脱稿,声情并茂的将原文和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
“咱们用商业的方法来拆解孙武,吴起的成功要素,这里跳出他们军事家的身份,而是将二人视为古代高级管理人才,分析他们的能力,从另一种角度来发现他们的价值.......”
秦渊洋洋洒洒的讲了许久,从严苛的纪律,人性的弱点,规则之下的博弈,包括团队管理的终极法则,情感绑定。
姜昭棠不知不觉的听入了神,有许多词汇他根本听不懂,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秦渊的观点鞭辟入里,他非常感兴趣,全神贯注,没有丝毫遗漏的从头听到尾,如果当初他的老师也能如此讲课,他保证不会缺席任何一堂课。
看几个孩子,同样听得入神,而且眉宇之间也没有凝涩感,似是对秦渊那些古怪的词汇丝毫不觉得奇怪。
“人性与规则的博弈,这部分朕没有听懂,再讲一遍。”姜昭棠丝毫不客气,也没有听不懂的羞愧感,鬼谷学问也不是谁都能听得懂的。
秦渊躬身应是,缓声道:“陛下,列传中的关键事件,其实可以用三点概括,个人欲望,情感与规则的碰撞,您可以用这一视角串联起所有核心情节。
吴王最初让孙武训宫女时,带着“看个新鲜”的心态,而孙武始终以军事规则为唯一标准。最终吴王妥协,本质是玩乐向规则的让步,也证明了规则的严肃性,是成事的前提”。
士兵怕苦怕累是人性本能,吴起却用同吃同住,吸脓疗伤打破这种本能。这背后不是单纯的温情,而是让士兵相信,跟着他能赢,能保命,用共同目标替代个体惰性,这也解释了为何他的军队能战无不胜。
吴起在楚国变法,核心是,削弱贵族利益,强化国家军事能力。贵族的反对,本质是个人既得利益与国家发展规则的冲突。最终吴起被杀,但变法成果保留,说明规则一旦符合大势,即便牺牲执行者,仍能产生长期价值。
姜昭棠沉思片刻,皱眉道:“也就是说,临之以威,严苛的规则制订是基础,朕若想要人心归附,那需要建立所谓的情感联系,这样对方才能全身心的忠诚于朕。”
阿山挑眉道:“陛下,也就是打一棍棒,再给一块蜜饯,地位越低的人,越能适用这个法子,对于地位高的人,得看情况再用。”
姜昭棠眸中灵光一闪,随即漾开笑意:“阿山这总结倒是新颖,朕算听明白了,兵家上策,在人心攻伐。秦渊,今日这堂课,朕着实有收获。但你要记住,莫去轻易触碰贵族利益。朕是这天下最大的贵族,你亦在其列,我们本就是你口中的利益既得者。所谓帝国权威,百姓是根基,可在另一种层面上,这些贵族,亦是维系权柄的根基。”
“陛下,臣有其他的见解。”
“讲。”
“贵族是帝国根本的说法有些偏颇。圣贤早有箴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臣认为,百姓才是支撑王朝的基石。”
“可你难道忘了?朕要成就王图霸业,最需依仗的,正是这些勋贵之力!”姜昭棠声音微沉。
秦渊躬身,却依旧坚持:“陛下明鉴,勋贵的力量,实则源于庶民。他们所握的权势,不过是您皇权的衍生品,是皇权旁落分割的结果。庶民大多蒙昧,最易被流言蛊惑,而他们对王朝的认知,恰恰来自那些奴役他们的权贵。所以臣斗胆进言:一旦民生动荡,当以三步为策,第一,严惩挑事权贵以正根源;第二,迅速镇压乱象以稳局面;第三,安抚流离百姓以固根本。如此,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
喜欢敕封一品公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敕封一品公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