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的晨光裹着黄沙,落在兵器库的青石板上。李铮握着缰绳,望着城门口那队穿绣衣的朝廷使者,靴底的马刺蹭得石板发出细碎的响——领头的是尚书令石庆的侄子石敢,二十岁出头,脸白得像没晒过太阳,腰间挂着把装饰用的玉剑,剑鞘上的珍珠晃得人眼疼。
镇北将军,石敢勒住马,下巴抬得老高,陛下命我查你私造的兵器,还请带路。他瞥了眼旁边的陈琳,监军大人也请随行,也好做个见证。
陈琳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宦官符牌。李铮笑了笑,拨转马头:石大人请。
兵器库的门是老周用榆木做的,刷了三遍桐油,刻着铁林军兵器库六个大字——是阿古达昨天刚写的,虽然歪歪扭扭,但笔锋里带着股子劲。李铮推开门,一股铁器的冷香混着匈奴皮革的膻味扑面而来,石敢皱了皱鼻子,往后退了一步。
这是什么味?他捂着鼻子。
匈奴黄牛皮的味道,李铮拿起墙上挂的盾牌,上个月和伊稚斜的游骑交手,这盾牌挡了三箭都没破。他把盾牌递过去,石敢犹豫了一下,伸手摸了摸——盾面的皮革摸起来像老树皮,却带着股子韧劲,比他腰间的玉剑鞘结实多了。
这是...匈奴的皮革?石敢皱着眉。
是阿史那从归附的匈奴部落里收的,老周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拿着把复合弓,将军说,谁的好就用谁的,匈奴的皮革比汉军的麻布结实,不用白不用。他把弓递给李铮,将军,这是今早刚做好的,你试试。
李铮接过弓,拉了拉弓弦——桑木弓身缠着匈奴牛筋,拉力比普通汉军弓大了三成,却轻了两斤。他转身对着门口的草人靶,松开手,箭像流星似的飞出去,正中草人的——那是汉军的三棱铁镞,比匈奴骨镞锋利三倍,箭头插进草人里,没入半截。
好弓!稽粥刚好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副双马镫,将军,这镫子我试了,骑黑马跑了二十里,都没掉下来!他看到石敢,愣了愣,这位是?
朝廷来的石大人,查兵器的。李铮说。
稽粥哦了一声,把马镫递过去:石大人,你看这镫子,榆木做的身,匈奴牛筋做的带,比汉人的双镫轻,比匈奴的单镫稳,上次我射匈奴游骑的马腿,就是踩着这镫子,稳得很!
石敢接过马镫,翻来覆去看了看:这...是汉匈合制的?
老周凑过来,我是汉人,阿史那是匈奴人,我们一起琢磨的。你看这镫身的横梁,是汉军的法子,减轻重量;镫带的牛筋,是匈奴的方子,弹性好,不会磨腿。他指着墙上的甲胄,还有那甲,札甲外面套着匈奴皮甲的护肩,既能挡箭,又轻便,适合北疆的地形。
石敢走到甲胄前,伸手摸了摸——札甲的铁片凉得刺骨,外面的皮甲护肩却带着点软劲,两者结合在一起,比纯札甲轻了五斤,却比纯皮甲结实三倍。他回头望着李铮:这些...都是你私造的?
私造?李铮笑了,石大人,你看这兵器上的标记。他拿起一把环首刀,刀身刻着铁林军三个字,这是铁林军的军器,每一把都有登记,用来打匈奴的,怎么是私造?他把刀递给石敢,你试试这刀的锋利。
石敢接过刀,手腕轻轻一甩,刀身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响。他对着旁边的木桌砍下去,桌子腿应声而断——刀身没卷刃,反而泛着冷光。这刀...用了什么材料?他问。
汉军的精炼铁,加上匈奴的陨铁,老周说,陨铁硬,精炼铁韧,合起来刚好,比普通环首刀锋利三倍,能削断匈奴的骨箭。
石敢沉默了一会儿,转身望着陈琳:监军大人,这些兵器...真的是用来打匈奴的?
陈琳点头:昨日匈奴游骑抢劫屯田区,铁林军用这些兵器,五十个游骑,死了四十个,被俘十个。他指着外面的屯田区,那些麦子是汉匈一起种的,要是没有这些兵器,麦子早被匈奴抢光了。
石敢望向窗外,屯田区的麦子刚抽穗,绿油油的一片,几个匈奴牧民正和汉人一起锄草,阿古达举着个竹简,在教一个匈奴小孩写字。他们...是归附的匈奴?他问。
李铮说,伊稚斜的部落里,有很多人是被强迫来的,要是我们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们还会来抢劫吗?他指着阿古达,那个小孩,去年被匈奴游骑掳走,父母都死了,现在跟着我们,学会了写字,还能帮着种麦子。
石敢望着阿古达,喉咙动了动。这时,张猛跑进来,手里拿着个竹简:将军,俘虏的匈奴游骑招了,他们是伊稚斜派来的,说要是抢不到麦子,回去就会被砍头。
李铮接过竹简,上面的供词歪歪扭扭的,是匈奴文,旁边有阿史那的翻译:伊稚斜的部落里,今年旱情严重,麦子没丰收,所以派游骑来抢劫。他把竹简递给石敢,石大人,你看,匈奴人不是天生喜欢抢劫,是因为没饭吃。要是我们能把融合做好,让他们有饭吃,有房子住,他们还会帮着伊稚斜打仗吗?
石敢没说话,他望着兵器库里的一切——复合弓、双马镫、札甲与皮甲结合的甲胄,还有墙上挂的铁林军军旗,突然觉得手里的玉剑鞘有点沉。这时,外面传来马蹄声,稽粥跑进来:将军,不好了!伊稚斜派了两百个游骑,包围了屯田区的学堂!
李铮的脸沉了下来,他抓起桌上的环首刀:石大人,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石敢愣了愣,然后点了点头:
屯田区的学堂是用土坯做的,屋顶盖着茅草,门口挂着块木牌,写着汉匈学堂。伊稚斜的游骑围着学堂,手里拿着弯刀,嘴里喊着匈奴话,里面传来小孩的哭声。李铮骑着黑马冲过去,环首刀劈向一个游骑的后背,那游骑栽进泥里,弯刀掉在地上。
伊稚斜的狗!稽粥骑着黑马,手里拿着复合弓,射向游骑的马腿,敢动我们的学堂!他的箭法很准,每射一箭,就有一个游骑从马上摔下来。王虎带着盾牌兵冲过来,盾牌连成一片铁墙,把游骑挡在外面。
石敢坐在马上,望着眼前的场景——铁林军的士兵穿着札甲与皮甲结合的甲胄,拿着汉匈合制的兵器,配合得很默契:盾牌兵挡住正面,游骑兵绕到侧翼射马腿,重装突骑冲进去砍杀,整个战术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他突然想起,去年匈奴入侵的时候,汉军的士兵穿着笨重的札甲,骑着没马镫的马,被游骑冲得七零八落,而现在的铁林军,完全不一样了。
将军,左边!稽粥喊了一声,李铮转身,一把弯刀劈过来,他用环首刀挡住,手腕轻轻一拧,弯刀掉在地上,那游骑吓得转身就跑,却被王虎的长矛捅进后背。
没过多久,战斗就结束了。两百个游骑,死了一百五十个,被俘了五十个。学堂的门开了,阿古达抱着个匈奴小孩跑出来,脸上沾着泥:将军,他们没伤到小孩!
李铮摸着阿古达的头,望向被俘的匈奴游骑——他们穿着破破烂烂的皮甲,脸上带着恐惧,有的还未成年,手里的弯刀比他们的胳膊还长。他对张猛说:把他们带回去,给他们饭吃,要是愿意加入铁林军,就留下;不愿意的,放他们回去。
张猛愣了愣:将军,他们包围了学堂,为什么还要放他们回去?
因为他们是被伊稚斜强迫来的,李铮说,要是我们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还会帮伊稚斜打仗吗?他转身望着石敢,石大人,你看,这些游骑,有的是我的旧部,有的是归附的匈奴人,有的是汉人,他们一起训练,一起打仗,一起吃屯田的麦子,一起住土坯房,这就是融合。
石敢望着那些被俘的游骑,其中一个小孩正抱着阿古达的胳膊,眼里的恐惧慢慢变成了好奇。他突然想起,昨天在长安的时候,叔父石庆对他说:李铮这小子,用匈奴的兵器,招匈奴的士兵,早晚要反。但现在,他看到的是,铁林军的士兵不管是汉人还是匈奴人,都在为了保护屯田区的百姓而战,都在为了北疆的安宁而战。
将军,石敢开口,我之前...错怪你了。
李铮笑了:石大人,你看这学堂里的小孩,有汉人,有匈奴人,他们一起学写字,一起学农耕,等他们长大,就不会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互相残杀了。他指着远处的阴山,阴山那边,是匈奴的地盘;阴山这边,是汉人的地盘。但只要我们融合,阴山就不是分界线,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石敢望着阴山,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将军,这是叔父给你的,他说...要是你能证明这些兵器是用来打匈奴的,他就不再弹劾你。
李铮接过信,拆开看了看,嘴角扯出一丝笑意:请石大人回去告诉尚书令,我李铮,生是汉人的将军,死是汉人的鬼,绝不会通敌。他指着地上的匈奴游骑尸体,这些,就是证明。
石敢点头,然后翻身上马:将军,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报的。他望着李铮,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帮你说话。
李铮笑了:多谢石大人。
石敢挥了挥手,带着使者队走了。陈琳走过来,望着他的背影:将军,你赢了。
李铮摇头:不是我赢了,是融合赢了。他望着学堂里的小孩,你看,那些小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汉人,什么是匈奴人,他们只知道,一起玩,一起学,一起长大。这就是我要的北疆。
陈琳望着那些小孩,眼里闪着光:将军,我之前...对你有偏见,现在我明白了,你的融合,是对的。
李铮拍了拍他的肩膀:监军大人,以后还要靠你帮我盯着朝廷的动静。
陈琳点头:放心吧,将军,我会的。
这时,老周跑过来,手里拿着个新做的复合弓:将军,你看,这是我和阿史那改的,弓身用了桑木和桦木,更轻了,射程比之前远了五十步!
李铮接过弓,试了试拉力,笑着说:老周,你真是个天才。
老周挠了挠头:将军,这都是你教我的,要融合,要创新。
李铮望着远处的屯田区,麦子刚抽穗,绿油油的一片,像春天的希望。他笑着说:对,要融合,要创新。
这时,阿古达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竹简:将军,你看,我写了两个字!他把竹简递给李铮,上面的两个字虽然歪歪扭扭,但笔锋里带着股子劲。
李铮摸着竹简上的字,笑了:阿古达,你写得真好。
阿古达挠了挠头:是王哥教我的,他说,等我学会了两个字,就能帮你守北疆。
李铮望着他,眼里闪着光:阿古达,你一定会帮我守北疆的。
这时,稽粥跑过来,手里拿着个匈奴弯刀:将军,你看,这是伊稚斜游骑的弯刀,刻着他的标记!
李铮接过弯刀,刀身刻着一只展翅的鹰,他冷笑一声:伊稚斜,你越怕我,就越说明我做对了。他把弯刀扔给张猛,把它挂在兵器库门口,让所有士兵都看看,我们的融合,能打败任何敌人。
张猛点头,拿着弯刀走了。李铮望着远处的阴山,太阳升起来了,照在铁林军的军旗上,铁林军三个字闪着金色的光。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有朝廷的猜忌,有匈奴的反扑,有保守派的攻讦,但他不怕,因为他有铁林军的士兵,有融合的信念,有北疆的百姓。
春天来了,李铮说,冬天还会远吗?
陈琳望着他,笑了:将军,冬天再冷,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李铮点头,然后翻身上马:走,去看看学堂的小孩。
他骑着黑马,往学堂走去,身后跟着铁林军的士兵,跟着老周,跟着阿古达,跟着所有为了融合而努力的人。远处的阴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像一道坚固的屏障,保护着北疆的安宁,保护着汉匈人民的融合之路。
喜欢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