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熵体”规则晶体表面的奇异符号如同活物般流淌、演化,其计算规模之庞大,甚至引动了周围虚空的细微规则涟漪,仿佛那片空间本身都在因其思维而震颤。初生之域的所有监测设备都对准了那片区域,数据流如洪水般涌向杨教授的实验室,但解析工作几乎寸步难行。那符号系统完全陌生,其逻辑根基似乎建立在与初生之域认知体系迥异的公理之上。
“它在计算什么?”李娜凝视着实时传回的能量谱图,那上面跃动的曲线对她而言如同天书。
“无法确定,”杨教授的声音透着深深的疲惫与一丝兴奋,“但可以肯定,其计算目标绝非仅仅是我们。能量指向和规则扰动模式显示,它调用了远超以往的资源,其‘注意力’……似乎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可能与我们所探测到的‘背景波动’有关。”
就在所有人将目光聚焦于“异熵体”的异常举动时,初生之域内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传来了微弱却关键的信号。
莉娜所在的“深空之耳”小组,那些长期尝试用纯粹感知去“聆听”背景波动的成员们,在“异熵体”开始大规模计算后,陆续报告了一种奇特的“干扰”。并非意识层面的噪音,而是一种仿佛直接作用于感知本身的、难以言喻的“倾斜感”或“色彩偏移”。其中一位年轻的星语者后裔,描述最为清晰:“……就像原本一首浑然天成的宇宙背景音里,突然插入了一段极其精密、却完全走调的乐章片段,不和谐,甚至……有些刺耳。”
起初,这些主观报告被忙于处理硬数据的杨教授团队搁置一旁,认为是感知小组成员因长期精神专注而产生的集体幻觉。但莉娜坚持将这些零散的、非逻辑的感受整理出来,形成了一份独特的“感知异常报告”,直接提交给了李娜。
“我们无法用数学描述它,”莉娜对李娜解释道,她的意识光芒因专注而微微收缩,“但它真实存在。当‘异熵体’全力计算时,它似乎……破坏了某种我们之前未曾察觉的、更深层的‘和谐’。就像一块完美的水晶里出现了内部应力,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敏感的指尖能触摸到那种不自然的紧绷。”
这份报告引起了李娜的重视。她力排众议,要求杨教授团队暂时放下复杂的数据分析,尝试将“深空之耳”的这些主观感知,与监测到的客观物理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过程极其艰难,如同要将花香翻译成摩斯密码。然而,当杨教授团队放弃从传统逻辑入手,转而尝试构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和模糊关联的算法模型时,一个惊人的相关性浮现出来:“深空之耳”成员报告的每一次“感知刺耳”或“色彩偏移”,都精确对应着“异熵体”计算过程中,其表面符号流发生特定模式剧变的时刻!而这些剧变,在常规监测数据上,仅仅表现为微不足道的能量起伏。
“异熵体”那超越理解的计算,并非无迹可寻。它的“失误”或者说“非最优路径选择”,会以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扰动更深层的规则背景,而这种扰动,能被高度敏感的、非逻辑的纯粹感知所捕捉。
“我们找到了一个观察它的‘后门’!”杨教授难掩激动,“不是通过理解它的逻辑,而是通过感知它行动造成的……‘环境副作用’!”
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同小可。他们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异熵体”在想什么,但他们可能有机会预测其大规模计算行为的“轨迹”和可能产生的宏观影响。这就像虽然不懂鱼的语言,却能通过观察水流变化来判断鱼群的动向。
初生之域第一次掌握了一丝并非源于力量,而是源于独特感知视角的主动权。这份主动权,建立在接纳并重视那些无法被现有逻辑体系完美量化的、“非逻辑”的认知方式之上。
李娜看向莉娜和“深空之耳”的成员们,心中感慨。在追求绝对理性和秩序的过程中,他们几乎遗忘了这些看似“无用”的感知。如今,正是这些被边缘化的能力,为他们照亮了迷雾中的一条小径。
而虚空之中,“异熵体”的计算仍在继续,符号流转不息。它是否察觉到了初生之域这微妙的、基于“非逻辑”的窥探?无人知晓。但初生之域的文明,已经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观察这场宏大棋局的独特座位。
(第9卷 第525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