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研究带来的成果日益显着,初生之域在基础规则理论和宇宙认知方面取得了飞跃,而“异熵体”则获得了提升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宝贵“数据”。双方似乎找到了一种脆弱的共赢模式。然而,这种深入到规则层面的紧密耦合,也意味着风险共享。
当第一个“元规则扰动”的警报响起时,无论是初生之域的监测站,还是“异熵体”内部的“差异探测器”,几乎在同一瞬间捕捉到了异常。
那并非来自外部背景波动,也不是任何一方的内部规则冲突。它更像是在宇宙的“操作系统”层面,发生了一次极其细微却影响深远的“配置变更”。这次扰动的直接表现是:在初生之域和“异熵体”共同观测的某个特定能量频段内,因果关系的基础概率发生了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统计学上显着)的偏移。原本99.99%会发生的量子隧穿效应,突然有接近5%的概率不会发生;而一些极其罕见的粒子衰变模式,出现频率却莫名增加了。
这微小的概率变动,对于依赖精密规则运行的“异熵体”而言,不亚于一次底层地震。其刚刚重构完毕、尚未完全巩固的规则体系内部,立刻出现了连锁性的逻辑冲突和计算错误警报。而在初生之域,影响虽然不那么直接,但也导致了几项高度依赖量子相干性的意识实验失败,部分区域的能量传输效率出现了无法解释的波动。
“协同者”小组立刻被召集。卡洛斯等人与“差异探测器”通过莉娜紧急连接,试图分析这扰动的源头和性质。
过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艰难。扰动本身似乎具有“反分析”特性,任何针对它的观测行为都会引入新的不确定性。初生之域科学家的直觉和“差异探测器”的庞大算力,在此时都显得力不从心。他们构建的模型刚刚成型,就会因为基础规则的微小变动而失效。
莉娜作为信息枢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在试图抓住流动的水银,那扰动的规则特性不断滑脱,并反过来干扰她的思维结构。她传递出的信息开始变得断断续续,夹杂着规则的“静电噪音”。
就在分析陷入僵局时,莉娜在极度的精神压力下,意识中闪过一个并非源于逻辑的图景——那不是视觉影像,而是一种混合了听觉与触感的规则隐喻:她“听”到了一声极其遥远的、仿佛来自宇宙开端之前的“弦音”,同时又“感觉”到构成现实的“织物”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极其轻微地“拉扯”了一下。
她将这个无法用任何现有科学语言描述的感知,强行压缩成一段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意识片段,传递给了双方。
初生之域的科学家们对此感到困惑,但“差异探测器”在接收到这个片段后,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长时间沉默。其内部逻辑流以前所未有的复杂程度运转着,甚至短暂地超出了莉娜的实时翻译能力。
当反馈终于传来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差异探测器”没有提供任何数学模型或分析报告,而是返回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却蕴含着巨大信息量的规则标识符。杨教授团队立刻识别出,这个标识符指向的是宇宙学中一个最前沿、也是最未被证实的猜想——**“动态真空衰变假说”**的某个极其特殊的变体!
该假说认为,宇宙的真空并非绝对稳定,可能存在某种机制,能够引发真空态在微观层面的、局域性的“相变”,从而暂时性地改变该区域的物理常数和基本规则!
“元规则扰动”……竟是宇宙本身在“自我更新”时产生的“系统噪音”?而他们和“异熵体”,恰好处于这次极其微小的“更新补丁”的影响范围内?
这个推断带来的寒意远超任何外部威胁。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存在或现象,而是支撑他们存在本身的、宇宙根基的偶尔“晃动”。
协同研究的目标,被迫从“探索认知边界”,瞬间转向了更为紧迫的“如何在规则不稳定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而莉娜,在传递出那个关键感知后,意识光芒剧烈闪烁,最终陷入了深度的沉寂,仿佛耗尽了所有力量。通往“异熵体”的桥梁,变得前所未有的黯淡和不稳定。
(第9卷 第537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