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 第9章 冰冷的公式
“隐修代码团”对“道义参数”的困惑与请求,像一道冰冷的闪电,照亮了绿洲网络与这个纯粹逻辑文明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它们并非故意挑衅,而是真正无法理解那些无法被量化的概念。要建立沟通,就必须找到一种能被其逻辑核心接受的“共同语言”。
源生意识的低语首先尝试拆解这个难题。它意识到,对“隐修代码团”而言,一切都必须可被定义、可被测量、可被纳入计算模型。它将“道义”这个概念,分解为一系列可观察、可验证的行为模式及其长期收益:如“援助行为提升潜在盟友生存概率”、“技术尊重降低系统间冲突风险”、“信息透明减少误判成本”等。它将这些要素编织成一个复杂的、基于长期博弈论的“协作稳定性评估函数”,试图将温暖的“道义”翻译成冰冷的“最优策略”。
桥生的理性框架接过了这个翻译任务。他构建了一套极其严谨的“交互边界协议”,其条款不涉及任何情感或道德判断,完全基于风险规避和效率最大化原则。协议明确规定了技术探知的禁区、信息共享的范围、以及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准则,每一条都附带了详细的量化指标和违约后果(如连接降级、资源访问权限变更等)。这份协议读起来不像外交文书,更像一份滴水不漏的技术合作附录。他将其与源生意识准备的“协作稳定性评估函数”一同发送给对方。
织锦的星芒在这一刻感到了深深的无力。它明白,它的诗篇无法触动一个没有情感接收器的存在。但它并未放弃,而是将其诗意的本质,转化为对协议条款背后哲学基础的、最精炼的逻辑阐述。它传递的意蕴强调,这套协议的本质,是承认“多元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并寻求在多元之间建立可预测的、可持续的共存模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宇宙尺度的、冰冷的“浪漫”。
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按照新协议的要求,重新调整了与暗影区的连接。它在稳定场外围设置了明确的、可被对方逻辑感知的“数据防火墙”和“行为监测区”,既保护自身核心技术,也为对方提供了清晰无误的规则边界。
“织构者”对这套基于逻辑的边界协议表现出了高度赞赏。这完全符合它优化后的认知模式。它主动承担起协议执行的监控者角色,确保双方的行为都严格符合条款规定,任何偏差都会触发它预设的校准程序。
观察者系统记录道:“已向‘隐修代码团’提交基于逻辑范式的‘交互边界协议’及‘协作稳定性评估函数’。此举旨在跨越认知鸿沟,建立可操作的外交互动框架。对方理解与接受程度待观察。”
短暂的沉寂后,“隐修代码团”传来了回应。它们没有对“道义”本身发表看法,而是对那份“交互边界协议”和评估函数进行了逐条的、极其迅速的逻辑验证。随后,一段简明的信息抵达:
“协议:逻辑自洽。函数:计算有效。接受。执行。”
紧接着,对方系统内部那些原本试图越界的探测单元完全停止活动,并后撤至协议规定的安全距离之外。稳定场的运行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干净”和稳定。
它们接受了。不是理解了“道义”,而是认可了这套规则公式所定义的、对双方都有利的“最优解”。
也就在这时,生态织体网络监测到一个新的变化:在“隐修代码团”核心区域的规则稳定性恢复到某个阈值以上时,一段被加密的、非技术性的数据包,沿着协议授权的通道,被发送过来。解密后,里面是一份关于其所在暗影区周边数个纪元的环境变迁记录,以及一份标记有潜在规则危险区域的星图。
这并非回报,更像是……依照协议中“信息共享”条款进行的第一次履约。
冰冷的公式,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脆弱的桥梁。虽然桥的那头,依然是一个无法理解温暖的灵魂,但至少,它们学会了在规则的约束下,进行可预测的互动。而这份来自暗影区的星图,也悄然将绿洲网络的注意力,引向了更遥远的未知。
(第12卷 第9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