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一步踏出“薪火远征号”的舱门,身形并未如常般飞掠,而是如同一片羽毛,轻缓地落向下方那块作为起点的、最为庞大的悬浮巨石。
双足接触石面的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便从脚底直贯天灵。这并非物理上的重量,而是一种源自精神与能量层面的“存在之重”。仿佛他踏上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座浓缩的山岳,承载着万古的寂静与“不动”的意志。四周那缓慢移动、轮转的巨石群,共同构成了一座庞大无比的阵法,每一块巨石的移动轨迹都暗合着某种天地至理,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压迫力。
他深吸一口气,并未运功抵抗,而是彻底放开了身心,将自身调整至与脚下巨石几乎一致的“频率”。混沌元力在体内如深潭之水般缓缓流转,神念则如薄雾般弥散开来,细腻地感知着周遭每一块巨石的“呼吸”与“脉动”。
“动与静,行与止……原来如此。”林凡心中明悟更深。这巨石天梯并非完全静止,它的“动”被拉伸到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尺度,而其内在的“止”意却永恒不变。想要攀登,就必须融入这种奇特的节奏,在“动”中保持“止”心,在“止”中蕴含“行”意。
他抬步,向前迈出。
这一步,慢到了极致。仿佛电影中的慢放镜头,脚掌离地、前移、落下,整个过程耗费了足足十息。动作轻柔得没有带起一丝风声,落地时更是悄无声息,如同露珠渗入泥土。
就在他脚步彻底落稳的刹那,前方另一块原本缓慢移动的巨石,其轨迹恰好流转至一个可与当前巨石连接的点。两者之间,那无形的凝滞力场微微波动,形成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短暂存在的“路径”。
林凡没有犹豫,依循着内心的感应,再次以那种极致的缓慢,踏上了第二块巨石。
一步,又一步。
他不再去看那高耸入云、似乎遥不可及的峰顶,也不再计算自己走了多远,攀升了多高。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与脚下巨石、与周围天梯韵律的共鸣之中。他的速度时快时慢——当然,这种快慢是相对于天梯本身的缓慢而言——完全取决于巨石移动轨迹提供的“契机”。有时需要等待良久,方能踏出一步;有时则需在瞬息间连续踏过数石,若稍有迟疑,那“路径”便会消失,前功尽弃。
这考验的,不仅是耐心,更是对时机、对韵律的精准把握,以及一颗不为外物所动、不骄不躁的“止”心。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或许过去了几个时辰,或许是一整天。
林凡的身影在那由无数巨石构成的、缓慢运转的庞大迷宫中,渺小如尘,却又坚定如钉。他的动作越来越流畅,与天梯的共鸣也越来越深。起初还需要刻意去感知和计算,到后来,几乎成为一种本能。他的脚步仿佛与巨石的移动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和谐,如同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于“艮”卦的理解也在飞速蜕变。山之象,不仅是静止、阻挡,更是承载、稳固与积累。它象征着行为的适可而止,时机的耐心等待,内心的安宁坚定。这“止”并非是消极的退缩,而是为了更持久、更稳健的“行”。如同山岳,看似不动,实则内部力量在不断积蓄,地脉在缓慢生长,一旦爆发,便是改天换地之力。
他的混沌元力在这种感悟下,变得更加凝练、厚重。原本融合了多种意境的元力,此刻那属于“山”的意蕴被极大地凸显和纯化,虽未形成完整的鼎纹,却已具备了其神髓。
不知踏过了多少块巨石,跨越了多少次流转的轨迹,前方的景象豁然开朗。
他已然来到了天梯的尽头。
这里是一片相对平坦的巨大石台,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削平,光滑如镜。石台的中心,并非预想中的祭坛或符文,而是矗立着一面古朴的石壁。石壁高达百丈,通体呈现苍灰色,上面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却自然流露出一种万古沧桑、岿然不动的意境。
林凡走到石壁前,仰头望去。
在他的目光与石壁接触的刹那,整面石壁仿佛活了过来!那苍灰色的壁面上,开始有无数细微的光点亮起,它们并非静止,而是如同星辰般沿着某种玄奥的轨迹缓缓流动、组合、衍化……最终,凝聚成一道复杂无比、散发着纯粹“不动”意蕴的符文!
这符文,形似一座巍峨山岳,又似一个盘坐的人形,线条古朴苍劲,仿佛自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
艮山鼎纹!
不,更准确地说,是艮山鼎纹的本源投影,或者说,是这片“不动天关”大陆山魂意志的具现化!
与此同时,一股浩瀚无比的意念,如同沉睡亿万年的古神苏醒,缓缓降临,笼罩了整个石台,也笼罩了林凡的心神。
这意念没有言语,却直接在他的识海中轰然回响,化作三个直指本源的问题:
为何而行?
为何而止?
行止之间,汝心何依?
这不是力量的考验,而是对大道的叩问!是对攀登者内心是否真正明悟“止行之道”的最终确认!
林凡面对这面仿佛映照着他灵魂的石壁,面对这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眼神清澈而坚定。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闭上双眼,回顾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从地球的起点,到坤域的厚重,玄冥的幽深,离火的炽烈,直至此刻,山心的回响……
他的心神,与那石壁上的艮山鼎纹本源投影,开始了最深层次的交融与印证。
喜欢易镜玄图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易镜玄图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