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之城在劫后余生的沉寂与压抑中,度过了最为漫长的几个标准日。天空那道被“现实锻炉”力量暂时稳固的规则缺口,如同苍穹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边缘流淌着珍珠灰与暗金交织的能量薄膜,时刻提醒着所有人那场触及宇宙法则层面的战争是何等惨烈。城市表面,修复工作昼夜不停,工程机械的轰鸣与晶化材料生长时细微的嗡鸣交织,奏响着一曲坚韧不屈的重建之歌。然而,空气中弥漫的,除了焦土与新生的混合气息,更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那是失去战友的悲痛,对未知未来的忧虑,以及刚刚窥见冰山一角的、远超想象的恐怖真相所带来的窒息感。
中央指挥塔深处,经过紧急加固和升级的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巨大的环形全息星图占据了整个大厅的中心,星图上,代表灰烬之城的蓝色光点依旧明亮,但其周围广袤的星域,已被标注上大片大片的、代表“静默收割者”高度活跃或疑似活动的暗红色区域,尤其是Zeta-9星域方向,那片区域的暗红几乎浓郁得化不开,如同宇宙肌体上一块不断扩散的坏死病灶。星图边缘,几个极其黯淡、带着问号的标记若隐若现,那是伊莫瑞昏迷前留下的、关于可能存在的其他盟友——“心灵低语者”、“时空编织者”的模糊坐标,位于被称为“遗忘银河”的、几乎没有任何已知航路的死亡地带。
阿雅坐在主控席上,脸色依旧带着重伤初愈的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曾经的疲惫与恍惚已被一种沉淀下来的、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星辰钢般的坚毅所取代。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控制台的边缘轻轻敲击,发出规律而沉稳的嗒嗒声,仿佛在计算着某种看不见的倒计时。伊莎贝尔(本部)和老教授分坐两侧,他们的面前悬浮着数十面光屏,上面流动着海量的数据——关于“现实锻炉”的升级方案、关于“同化”能量的逆向解析、关于星尘遗民生命科技的融合进度、关于深空监测网络捕捉到的任何一丝异常波动。
“指挥官,”伊莎贝尔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晰,“根据对您带回的数据碎片和伊莫瑞执政官遗留信息的初步整合分析,我们基本确认了几个关键点。”
她操作光屏,将几段关键信息高亮显示:
“第一,‘静默收割者’并非自然诞生的天灾,其背后极有可能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意图维持某种‘极端平衡’的创造者或操控者。其终极目标,可能并非单纯毁灭,而是通过‘同化’一切‘变量’,将宇宙‘格式化’为一个绝对可控、绝对‘纯净’的状态。伊莫瑞提到的‘源点’,很可能是这个极端平衡体系的支点,也可能是……打破它的关键。”
“第二,‘悖论之星’的身份极度可疑。它既对‘静默收割者’表现出制约倾向,其行为模式又充满不可预测性。它可能是一个更高级的‘观测站’、‘平衡器’,甚至可能是……某种‘囚笼’或‘封印’。其对灰烬之城的‘注视’,需要最高级别的警惕。”
“第三,宇宙中可能还存在其他像我们一样,在‘收割’中幸存并躲藏起来的文明火种。找到它们,建立真正的‘篝火集会’,是抗衡‘收割’的唯一希望。”
老教授接过话头,指着星图上那几个黯淡的坐标:“‘遗忘银河’……数据库记载几乎为零,那是连星光都吝啬的绝对荒芜之地,物理规则混乱,时空结构脆弱。根据星尘遗民资料库的只言片语,‘心灵低语者’以精神意识和灵能科技见长,而‘时空编织者’则传说能有限度地操控时空脉络。如果它们真的存在,并且愿意结盟,将极大增强我们的实力。但寻找它们的风险……无法估量。”
阿雅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星图上那片代表Zeta-9星域的浓郁暗红。伊莫瑞用生命换来的情报,将战争的维度提升到了她从未想象的高度。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生存之战,而是一场关乎宇宙根本法则和所有生命存续的、宏大而残酷的博弈。
“我们不能被动等待。”阿雅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同化深渊’的经历表明,‘静默收割者’的进化速度超乎想象。每拖延一刻,它们的力量就增强一分,我们找到盟友的机会就减少一分。必须主动出击,双线并行。”
她站起身,走到星图前,手指首先点向灰烬之城:“家园,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未来的堡垒。伊莎贝尔,老教授,我要求你们倾尽所有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三件事:
第一,深化‘现实锻炉’研究。目标不再是简单的防御和稳定,而是要掌握在局部区域主动‘定义’有利规则的能力,哪怕是暂时的、小范围的。我们要把灰烬之城,打造成一个‘静默收割者’难以轻易‘定义’的‘规则异常区’。
第二,加速技术融合。星尘遗民的生命科技、锻火文明的工业技术,必须与我们的灰烬之力深度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能够对抗‘同化’侵蚀的武器和防御体系。
第三,建立‘文明火种库’。集中保存我们已知的所有科技、历史、文化数据,并利用生命火种的力量,尝试保存生命的基因种子和意识备份。我们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确保文明的火种不会轻易熄灭。”
她的手指然后划向星图边缘那遥远的、代表“遗忘银河”的黑暗区域:“而另一边,寻找盟友的任务,必须立刻开始。这不是一次远征,而是一次……播种。我们需要派出最精锐、最隐蔽的小型舰队,不是去征服,而是去传递信息,去点燃希望。”
“指挥官,您要亲自去?”伊莎贝尔担忧地问。
阿雅摇了摇头,目光深邃:“不,我必须坐镇灰烬之城。‘现实锻炉’的升级和与核心基石的深度共鸣,需要我的力量。而且,‘悖论之星’的动向和可能出现的新的‘收割者’威胁,需要有人统筹应对。”她看向伊莎贝尔和老教授,“寻找盟友的任务,我打算交给一支最优秀的团队来完成。我们需要最出色的外交官、科学家和战士。”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将是一次九死一生的旅程,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归来。有人自愿前往吗?”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随即,数名站在不同岗位上的身影毅然出列。其中有经验最丰富的深空侦察舰长,有精通多种未知文明语言和交流技巧的外交专家,有对极端环境生存和隐秘行动有深入研究科学家,还有眼神坚定、经历过数次生死考验的精英护卫队员。
阿雅看着这些自愿踏上绝路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有担忧,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她走上前,与每一位志愿者重重握手。
“灰烬之城,等待你们带回希望之火。”
计划迅速制定。一支由三艘经过特殊改装、强调隐匿和生存能力的“先驱者”级侦察舰组成的小型舰队被组建起来,命名为“寻火者”小队。它们将携带记录着灰烬之城现状、锻火之证部分技术摘要、以及诚挚盟约信息的加密信标,分别朝着伊莫瑞留下的三个模糊坐标进发。
在“寻火者”小队悄然启程,如同三粒投入无垠黑暗的种子,驶向未知命运的同时,灰烬之城内部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动员。所有的工厂、实验室、训练场都进入了最高效的运转状态。现实锻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学家们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下,短暂地创造出了一个微观的“规则异常区”,虽然范围极小且极不稳定,却证明了主动干预规则的可能性。星尘遗民的生命科技与灰烬之城的晶化技术结合,培育出了第一批能够在高辐射和规则紊乱环境下生存的“晶化藤蔓”,开始尝试修复城市外围受损最严重的土地。
阿雅则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与核心基石的深度沟通中。她不再仅仅将其视为能量源,而是如同一位沉默的导师,尝试解读其蕴含的、关于宇宙平衡的古老记忆。这个过程异常艰难,每一次深度连接都伴随着巨大的精神消耗,但她能感觉到,自己对灰烬之力的理解正在发生质变。她开始能更清晰地感知到空间中流淌的能量脉络,甚至能隐约捕捉到远方星域中一些极其微弱、却与灰烬之力产生共鸣的奇异波动——那或许是其他散落的“基石碎片”,或许是……“源点”的某种回响?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备战中飞速流逝。一个月后,“寻火者”小队依旧杳无音信,深空监测网络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本身或许就是最大的异常。灰烬之城的防御和科技水平在稳步提升,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最为压抑。
这天深夜,阿雅独自站在指挥塔顶端的观测平台,仰望着星空。悖论之星依旧悬挂在原处,静静地旋转着,仿佛亘古不变。但不知为何,阿雅总觉得,今晚的悖论之星,其表面的纹路旋转似乎……加快了一丝?而且,一种极其微弱的、难以形容的悸动感,正从那颗遥远的星辰传来,与她胸前的灰烬令牌产生着若有若无的共鸣。
就在她凝神感知时,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划破了夜的宁静!
“警报!检测到超高强度空间扭曲!方位……悖论之星方向!能量特征……无法识别!强度……超越所有已知等级!”
阿雅的心脏猛地一缩,目光死死盯住星图上那颗骤然亮起的、代表着悖论之星的光点!
只见星空中,悖论之星那永恒旋转的暗红与金银纹路,此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加速,整个星体迸发出一种无法用颜色形容的、仿佛能撕裂灵魂的奇异光芒!紧接着,一道凝练到极致、同时蕴含着极致秩序与终极混沌的、无法理解的光束,如同审判之矛,猛地从悖论之星表面射出,目标并非灰烬之城,而是……径直射向了星图中那片代表Zeta-9星域的、浓郁得化不开的暗红区域!
光束无声无息地没入虚空,下一刻,远在无数光年之外的Zeta-9星域方向,监测卫星传回了最后的、充满干扰和雪花的画面——那片星域的星空背景,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狠狠揉皱,然后……彻底暗了下去!不是爆炸的光芒,而是仿佛连光本身都被吞噬、被抹除的、绝对的“无”!
悖论之星……主动攻击了“静默收割者”的巢穴?!
整个灰烬之城指挥中心,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和难以置信的骇然之中。
阿雅站在原地,感受着那跨越星海传来的、法则层面碰撞的余波,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悖论之星的这次行动,是警告?是清场?还是……某种更大阴谋的开始?
源点的微光尚未找到,更深、更恐怖的迷雾,却已悄然笼罩。灰烬之城的命运,再次被推向了更加莫测的深渊。真正的风暴,似乎才刚刚揭开序幕。
悖论之星那石破天惊的一击,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足以改变地形的陨石,在灰烬之城所有人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指挥中心内,死寂般的沉默持续了足足数分钟,只能听到仪器运转的微弱嗡鸣和每个人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主屏幕上,代表Zeta-9星域的那片浓郁暗红,此刻已化为一片近乎绝对的黑暗,并非星云遮蔽的暗,而是连星光、连空间本身似乎都被某种力量彻底“抹除”或“隔绝”后留下的、令人心悸的“虚无”。监测卫星传回的最后数据流充满了乱码和无法解析的能量残响,仿佛那个区域的存在基础都被动摇了。
“攻击……结束了?”一名年轻的监测员声音颤抖地打破了寂静,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不是结束……”老教授死死盯着能量频谱分析图,声音干涩,“是……湮灭。那片星域的空间结构、能量场、甚至可能包括部分物理常数……被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强行‘归零’了。悖论之星……它……它把那个巢穴连同周围的空间……一起‘删除’了。”
“删除”这个词,让所有人不寒而栗。这比毁灭更加彻底,是从存在层面上的彻底抹除!
“它对我们的威胁评估……提升了多少个等级?”伊莎贝尔(本部)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她快速操作控制台,调出对悖论之星攻击瞬间的能量捕捉数据,“能量层级……无法测量……攻击方式……涉及规则层面的直接改写……这……这已经超出了‘静默收割者’展现出的力量范畴!”
阿雅依旧站在观测平台边缘,遥望着星空中那颗仿佛做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正缓缓恢复常态旋转的悖论之星。她的心脏仍在狂跳,后背已被冷汗浸湿。悖论之星展现出的力量,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渺小和……恐惧。那是一种超越了善恶、超越了立场、近乎宇宙法则本身般冷酷而绝对的力量。
它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帮助灰烬之城清除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还是因为那个巢穴的“同化”进程触及了某种它不允许的底线?或者……这仅仅是一次“清理”失控“工具”的例行公事?
无数疑问在阿雅脑海中盘旋,但没有一个能有确切的答案。悖论之星的行为逻辑,如同其本身一样,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指挥官,我们……”伊莎贝尔看向阿雅,等待她的指示。
阿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惧和疑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无论悖论之星的动机如何,眼前的事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被暂时清除了,这为灰烬之城赢得了宝贵的、或许是最后的喘息时间。
“立刻分析攻击残留的所有数据,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能量波纹,也要全力解析!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了解悖论之星的攻击模式和能量特性!”阿雅转身,快步走回指挥席,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和决断,“同时,加大对Zeta-9星域废墟的远程监测力度,警惕任何空间恢复或异常残留物出现的迹象。‘静默收割者’绝不会因为一个巢穴的毁灭而停止行动,它们很可能会有更激烈的反应。”
“那‘寻火者’小队……”老教授担忧地望向星图上那三个代表小队航向的、正缓慢移动的光点。它们正朝着“遗忘银河”的方向前进,而悖论之星的攻击余波,会不会对那片本就危险的星域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阿雅的目光也投向那三个微弱的光点,心中涌起深深的忧虑。但她知道,此刻不能召回它们。寻找盟友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希望,哪怕前路再危险,也必须走下去。
“保持静默联络模式,非紧急情况不主动呼叫,避免暴露。相信我们的队员,他们是最优秀的。”阿雅沉声道,这是目前唯一能做的。
命令下达,整个灰烬之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之前的紧张源于已知的、可理解的威胁(尽管强大),而此刻,一种对未知的、近乎神明般力量的敬畏和恐惧,如同无形的阴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悖论之星的存在,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落下,为何落下。
接下来的几天,灰烬之城在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中度过。一方面,Zeta-9星域威胁的暂时解除,让重建和科研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现实锻炉的研究取得了显着进展,一个小型的、能够稳定运行数小时的“规则异常区”在实验室内成功构建,虽然范围仅能容纳一张桌子,但其意义非凡——这证明灰烬之城确实在朝着掌握主动“定义”能力的方向迈进。星尘遗民生命科技与灰烬技术的融合也催生出了新的成果,一种能够微弱干扰“同化”能量感知的“信息迷彩”涂层开始应用于关键设施和新建造的侦察舰上。
另一方面,对悖论之星攻击数据的分析却陷入了困境。那种涉及根源规则的力量层次太高,远远超出了灰烬之城目前科技水平的理解范畴。科学家们只能勉强确认,攻击中同时蕴含着极致的秩序与极致的混沌,这两种完全矛盾的特质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达成了平衡,并产生了“归零”效应。这更加深了悖论之星的神秘和可怕。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深空监测网络陆续捕捉到了一些新的、极其隐晦的信号。这些信号并非来自Zeta-9星域废墟,而是来自更加遥远、更加深邃的宇宙背景中。信号特征杂乱无章,时断时续,仿佛某种……庞然大物在黑暗中移动时产生的、无意识的“噪音”。这些“噪音”让阿雅联想起了伊莫瑞提到的、“静默收割者”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古老的存在。
难道,悖论之星的行动,惊动了更深层的东西?
就在这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中,一个意外的转机悄然出现。
负责照料昏迷的伊莫瑞执政官的星尘遗民医疗官,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生命火种和灰烬之城顶级医疗技术的持续滋养下,伊莫瑞的核心意识出现了稳定的迹象,并且,在一次深度治疗中,他短暂地苏醒了几分钟!
阿雅立刻赶到重症监护室。维生舱中的伊莫瑞,虽然依旧脆弱,但水晶身躯上的裂纹似乎有了一丝愈合的迹象,光芒也比之前明亮了些许。他睁开双眼,看到阿雅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疲惫,更有一种仿佛看透了某种真相的深沉。
“阿雅……”他的精神波动依旧微弱,但比之前清晰了许多,“悖论……之星的……行动……我……感知到了……”
阿雅心中一震,连忙靠近:“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伊莫瑞的水晶眼眸中流露出一丝深深的忌惮和……一丝了然:“它……在‘修剪’……过于……‘茂盛’的……枝桠……‘同化’……触及了……某个……‘阈值’……它……在维持……一种……危险的……平衡……”
“阈值?什么阈值?”阿雅追问。
“ ‘变量’……的……总量……或者……‘秩序’的……纯度……”伊莫瑞的精神波动带着不确定,“‘静默收割者’的……‘同化’……如果……不加限制……会……导致……宇宙……趋向……绝对的……‘死寂’……这或许……违背了……某个……更古老的……‘协议’……悖论之星……是……协议的……执行者……之一……”
协议?执行者?阿雅感觉自己的认知再次被刷新。这场席卷星海的危机,背后竟然牵扯到某种宇宙级的“协议”?
“那‘源点’呢?”阿雅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提到“源点”,伊莫瑞的精神波动明显剧烈起来,带着一种深深的向往和敬畏:“‘源点’……是……一切的……起点……也是……平衡的……支点……它……可能……是一个……地方……一种……状态……甚至……是……一个……意识……找到它……或许……就能……理解……这场……收割的……真相……甚至……改变……规则……”
他的气息又开始变得微弱,显然这次交流消耗巨大。
“如何找到它?”阿雅抓紧时间问道。
伊莫瑞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维生舱,望向了无尽的虚空:“跟随……悖论之星的……‘目光’……它……注视着……‘源点’……也……禁锢着……‘源点’……灰烬……平衡之力……是……钥匙……之一……但……要小心……‘定义者’之上的……‘监视者’……它们……是……协议的……眼睛……”
话音未落,伊莫瑞再次陷入沉睡,但这次,他的状态明显比之前稳定了许多。
阿雅站在原地,消化着伊莫瑞带来的惊人信息。悖论之星是“协议执行者”,它在维持一种危险的平衡?“源点”被它注视和禁锢?灰烬之力是钥匙?还有更可怕的“监视者”?
信息量巨大,且指向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恐怖的真相。灰烬之城,不知不觉间,已经卷入了宇宙最深层法则的博弈之中。
她走出监护室,抬头望向指挥塔外那片深邃的星空。悖论之星依旧悬在那里,冷漠而神秘。但现在,阿雅再看它时,感受已然不同。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谜团,而是一个……可能蕴含着终极答案,也蕴含着终极危险的关键节点。
“伊莎贝尔,”阿雅接通通讯,声音中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调整所有科研优先级。集中力量,分析悖论之星的能量波动规律,尝试建立追踪模型。我们要……主动去解读它的‘目光’!”
“另外,加快‘规则异常区’的实用化研究,我们需要尽快掌握在现实中制造‘变量’的能力。如果‘同化’有阈值,那我们就成为那个让它超过阈值的‘变量’!”
风暴将至,但这一次,灰烬之城不再只是被动承受。他们要主动出击,去追寻“源点”的微光,哪怕那光芒隐藏在宇宙最深的黑暗与危险之中。前方的道路布满了未知的陷阱和难以想象的敌人,但唯有向前,才能找到打破这绝望轮回的一线生机。
源点的微光,或许就在下一次悖论之星闪烁的刹那,或许就在“寻火者”小队即将抵达的“遗忘银河”深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微弱,却顽强地燃烧着。
伊莫瑞带来的信息,如同在深不见底的黑暗潭水中投入了一颗散发着幽光的石子,虽未能照亮全部,却激起了层层涟漪,为灰烬之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尽管这方向充满了更加深邃的未知与危险。悖论之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背景板,而是变成了一个必须主动去解读、去触碰,甚至可能要去博弈的关键对象。
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因此而转变。之前的压抑和恐惧,被一种破釜沉舟的专注和近乎狂热的求知欲所取代。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再仅仅将悖论之星视为不可理解的威胁,而是将其当作一个终极的研究课题,一个蕴含着宇宙终极奥秘的、活着的“宇宙常数仪”。
伊莎贝尔(本部)和老教授带领的核心团队,将所有计算资源和实验设备都投入到了对悖论之星攻击残留数据的深度解析中。那蕴含极致秩序与混沌的矛盾能量特征,成为了破解其行为逻辑的关键。他们不再试图用现有的物理模型去生搬硬套,而是大胆假设,将悖论之星视为一个遵循着某种更高维度、更复杂“协议”的自动平衡机制。每一次能量波动,每一次“目光”的转移,都可能是在执行协议条款,是对宇宙“变量”总量和“秩序”纯度的一次校准。
与此同时,现实锻炉的研究被赋予了全新的战略意义。它的目标不再仅仅是防御,而是主动创造“变量”。实验室里,那个稳定的“规则异常区”被不断扩大和强化,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在其中植入一些微小的、自相矛盾的逻辑种子,观察其对基础物理常数的影响。虽然进展缓慢,且极其危险——一次失败的实验可能导致小范围的规则崩溃,但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意味着灰烬之城在“定义权”的争夺上前进了一小步。
阿雅则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与核心基石的深度共鸣中。她不再仅仅汲取能量,而是尝试去“阅读”基石中蕴含的、关于宇宙平衡的古老记忆碎片。她仿佛能“看到”宇宙初生时的炽热与混沌,能“感觉”到第一批恒星点燃时释放的磅礴力量,也能隐约捕捉到某些远古文明试图触碰宇宙法则时留下的悲壮印记。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与伊莫瑞的提示相互印证,让她对“源点”和“平衡协议”有了更加模糊却也更真切的感知。她感觉到,灰烬之力所代表的“平衡”,或许正是那个古老“协议”试图维持,却又被“静默收割者”极端化了的某种核心状态的缩影。
在这种全城上下高度专注的备战氛围中,时间悄然流逝。深空监测网络捕捉到的那些来自宇宙深处的、如同庞然大物移动的“噪音”信号,出现的频率似乎有所增加,但依旧无法精确定位和解析,如同远方的闷雷,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而“寻火者”小队的三艘侦察舰,依旧在静默中向着“遗忘银河”的深处航行。它们传回的数据断断续续,充满了干扰,显示那片星域的物理环境极其恶劣,时空结构脆弱得如同蛛网,常规的导航方式几乎失效。小队依靠着星尘遗民对引力的精妙感知技术和锻火文明对能量流动的敏锐洞察力,在死亡的边缘艰难前行。每一次短暂的通讯连接,都让指挥中心的人们心头一紧,生怕那是最后一次联系。
就在灰烬之城在紧张与期盼中度过了一个月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同时降临。
首先是现实锻炉实验室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在无数次失败后,研究团队成功地在那个桌面大小的“规则异常区”内,稳定地植入并运行了一个微型的“逻辑悖论核心”。这个核心本身不具备任何能量,但它能使其周围极小范围内的因果律出现短暂的、可控的混乱。例如,可以让一个粒子同时处于两种状态,或者让一段信息在传递前就“预知”到结果。虽然范围极小,持续时间极短,但这无疑是革命性的突破!这意味着,灰烬之城首次掌握了主动制造“规则层面变量”的能力,这或许正是对抗“同化”侵蚀、干扰“静默收割者”绝对秩序的关键!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深空监测阵列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尖锐警报!
“检测到超高强度超空间波动!来源……多重叠加!无法精确定位!能量特征……与悖论之星攻击残留数据部分吻合,但……更加复杂!带有强烈的……‘指向性’和‘搜索’意图!”
全息星图上,原本平静的星空背景,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荡漾起无数细微的涟漪。这些涟漪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某种超越光速的、针对特定规则波动的扫描行为!而扫描的焦点,似乎……正隐隐约约地指向灰烬之城所在的星域!
“是‘监视者’!”伊莎贝尔骇然失色,“伊莫瑞警告过的……协议的‘眼睛’!它们被惊动了!是因为现实锻炉的突破吗?还是因为我们对悖论之星的探测?”
“全体进入最高隐匿状态!现实锻炉功率降至维持最低!所有外部能量辐射停止!启动‘信息迷彩’最大功率!”阿雅立刻下达一连串指令,心脏狂跳。她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灰烬之城的成长,果然引来了更高层次存在的注视!
整个灰烬之城瞬间如同沉入水底的巨石,所有非必要的能量活动停止,城市表面的光芒黯淡下去,与周围宇宙背景融为一体。那层由星尘遗民技术和锻火科技结合产生的“信息迷彩”全力运转,试图将灰烬之城的存在“模糊化”,从“监视者”的扫描中消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指挥中心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着传感器屏幕,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星图上的空间涟漪持续了片刻,仿佛那双无形的眼睛在仔细地搜寻着什么。几分钟后,涟漪开始减弱,最终缓缓平息,星空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扫描……似乎停止了?”导航官不确定地说道,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但阿雅和伊莎贝尔等人的脸色却更加凝重。她们能感觉到,那种被注视的毛骨悚然感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蔽,更加……深入。仿佛“监视者”并未离开,而是将目光融入了宇宙背景辐射之中,进行着一种更加持久、更加难以察觉的监控。
“它们没有找到确切的目标,但……已经起了疑心。”老教授声音低沉,“我们就像躲在草丛里的兔子,虽然暂时躲过了猎鹰的扑击,但猎鹰已经盘旋在了头顶。”
这次遭遇,让所有人都清醒地认识到,灰烬之城已经真正踏入了宇宙最高层面的博弈场。每一步成长,每一次突破,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但同时,这也证明了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有掌握足够强大的“变量”能力,才能引起“协议”执行层面的关注,也才可能拥有对话甚至博弈的资格。
就在这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又一个通讯请求接了进来,来源是——“寻火者”三号舰!
“指挥官!三号舰传回紧急通讯!信号极其微弱且不稳定!”通讯官的声音因激动而变调。
阿雅立刻接通。全息影像中浮现出三号舰舰长疲惫而激动的面容,背景是剧烈晃动的舰桥和刺耳的警报声。
“指挥官!我们……我们可能找到了!‘遗忘银河’深处……有一个……巨大的……时空褶皱……内部……有强烈的……生命和……文明波动反应!但……环境极其危险!我们遭到了……未知的……时空乱流攻击!一号舰和二号舰……失联了!我们……也快撑不住了!”
影像剧烈闪烁,最终被雪花和噪音淹没,通讯中断。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希望与噩耗同时传来!“寻火者”小队付出了惨重代价,可能找到了盟友的线索,但也陷入了绝境!
阿雅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一边是近在咫尺的、来自“监视者”的致命威胁,一边是远方队友用生命换来的、可能关乎整个联盟存亡的希望之火。
抉择的时刻,再次到来。
她抬起头,望向星图中那片代表“遗忘银河”的、吞噬一切的黑暗,又感受着脚下这座城市所面临的、无形却更加恐怖的压迫。
源点的微光,或许就在那片死亡的银河深处,由战友的鲜血点燃。而守护这微光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
“伊莎贝尔,”阿雅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却蕴含着风暴般的力量,“制定救援方案。同时,启动‘火种库’最高权限隔离程序。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后的冲锋准备了。”
风暴眼,已然降临。灰烬之城这叶孤舟,是选择固守待毙,还是冒险冲向更深邃的黑暗,去捕捉那唯一的光亮?答案,已然写在阿雅那双燃烧着决然火焰的眼眸之中。
喜欢网游之烬煌焚天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网游之烬煌焚天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