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岭南的雾气弥漫,宛如轻纱般笼罩着大地。
太阳尚未升起,一切都显得朦胧而宁静。
阿海早早地起了床,他划着竹筏,缓缓地朝着鱼塘中心驶去。
竹筏上,堆放着刚刚编织好的鱼篓,这些鱼篓是他为今天的丰收季特别准备的。
水下,草鱼欢快地游动着,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
水花溅落在阿海的粗布衫上,仿佛给他的衣服镶上了一层银边。
今年,岭南的鱼塘迎来了大丰收。阿海的这 10 亩鱼塘预计能收获 2000 斤鱼,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数字。
而整个岭南地区的鱼塘加起来,总收成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2000 万斤,比去年整整翻了两倍!
正当阿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一阵呼喊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阿海哥!收鱼喽!俺们来帮忙啦!”周渔划着农科的巡逻船,快速地向阿海驶来。
船上,装满了电子秤和泡沫鱼箱,显然是为了方便称重和装运鱼儿。
周渔兴奋地对阿海喊道:“刚从互助社那边得到的消息,今年全岭南一共收了 2000 万斤鱼呢!
这可够咱们老百姓每个月都能吃上一次鱼啦,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有过年才能尝一尝鱼的鲜味啦!”
阿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熟练地将渔网撒向池塘,仿佛在进行一场期待已久的游戏。
渔网刚刚沉入水底,他立刻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拉力,这让他的笑容更加灿烂。
“可不是嘛!”阿海兴奋地说道,“去年我这池塘才收获了 800 斤鱼,全都卖给郡市了,自家孩子只尝过一次鱼干的味道。
今年可不一样啦,我估计能收获 2000 斤呢!
我打算留 20 斤自己吃,剩下的都卖给商队,肯定能赚不少钱!”
正当阿海兴奋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时,阿梅挎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
竹篮里装着刚刚烙好的玉米饼,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阿海哥,今天能不能卖给我一条鱼呀?”
阿梅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家孩子上次吃了你做的炖鱼,就天天吵着还要吃。
现在政策好,每个月都能吃一次鱼了,所以我也敢给孩子买了。”
“当然可以啦!”阿海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他提起刚刚捞上来的草鱼,这条鱼足足有两斤重,看起来非常肥美。
“给你算便宜点,5 钱一条,拿回家炖着吃,保证新鲜得很!”
阿海热情地说,“农科的小张说,这鱼里有蛋白质,孩子吃了能长得壮实,可比光喝粟米粥好多啦!”
阿梅满心欢喜地接过鱼,脸上的笑容像绽放的花朵一般灿烂,她高兴得合不拢嘴:“哎呀呀,以前俺们岭南的老百姓啊,一年到头都难得能吃上一次鱼呢!
那时候,鱼塘本来就少得可怜,而且鱼苗的存活率也特别低,所以想要吃鱼简直比登天还难哟!”
她感慨地说道,“但是现在可不一样啦!
自从农科教大家人工育苗之后,这鱼啊,就变得越来越多啦!
再加上互助社帮忙搭建了拦河网,收鱼的时候那叫一个丰收啊,足足有 2000 万斤呢!
这下可好啦,俺们每个月都能给娃们改善一下伙食啦,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甜哟!”
周渔在一旁也兴奋地补充道:“可不是嘛!现在咱们岭南的百姓啊,不仅能吃到新鲜的鱼,而且农科还教会大家怎么做鱼干、腌咸鱼呢!
夏天鱼多的时候,把它们晒成干,到了冬天也能照样吃,可方便啦!
还有哦,互助社还会帮忙把这些鱼干运到北境去,跟北境的人交换羊肉呢!
这样一来,岭南的老百姓们不仅有鱼吃,还有肉吃啦,真是太好啦!”
中午的时候,互助社的老李驾着货车来收鱼,车斗里的鱼箱堆得像小山:“阿海,今天收的鱼要运去丝路商队,赵队长说西域的安息商人最爱吃岭南的鱼,上次送的1000斤鱼干,三天就卖完了,这次要多送500斤!”
阿海帮着把鱼装进箱:“放心!俺这塘还有1000斤鱼,明天再捞,保证不耽误商队赶路!
以前俺们岭南的鱼只能在本地卖,现在能卖到西域,俺这养鱼的也能赚更多钱,明年俺想再挖5亩塘,多养点鱼!”
老李笑着点头:“互助社支持你!挖塘的钱能申请低息贷款,墨家工匠还能帮你搭防逃网,农科再给你送新的鱼苗,保证你明年收成翻一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阿莲兴高采烈地来到鱼摊前,手里提着一条刚买的草鱼。
她满脸笑容地对阿海说道:“俺家的蛋鸭可真是个宝啊!
它们下的蛋不仅能卖钱,现在还能让俺每个月都买鱼吃呢!”
阿莲接着说:“自从俺家开始吃鱼后,娃的营养可算是跟上啦!
上次学堂考试,俺家阿明居然考了第一名呢!
老师还特意跟俺说,阿明比以前精神多了,这可都是吃鱼的功劳啊!”
阿海听了阿莲的话,也不禁为她感到高兴。
他笑着回应道:“是啊,鱼可是个好东西,富含各种营养,对孩子们的成长发育很有好处呢!”
阿莲连连点头,表示赞同。她感慨地说:“以前俺们家条件不好,哪能经常吃鱼啊。
现在可不一样啦,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娃们也能吃得更健康了。”
说完,阿莲满意地提着鱼离开了鱼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周渔坐在塘边,给大家讲怎么煮鱼才好吃:“把鱼煎一下,再放粟米和海带一起炖,汤又鲜又有营养,娃爱喝,老人也能喝,比光吃鱼肉强,还不浪费!”
村民们听得认真,阿梅还掏出羊皮本记下来:“俺回家就试试,俺家娃不爱吃蔬菜,放海带进去,说不定能吃两碗汤!”
夕阳西下时,阿海的鱼塘已经收了1500斤鱼,剩下的500斤明天再收。
他坐在竹筏上,望着满塘的鱼影,心里满是踏实——以前养鱼怕赔本,现在有农科的技术、互助社的支持,不仅能丰收,还能让百姓每月吃一次鱼,这就是“物产丰饶”的好日子。
第二天一早,阿海又开始捞鱼,周渔和老李也来帮忙,岭南的鱼塘边,满是丰收的热闹景象。
远处的学堂里,孩子们在念着“鱼”字,村里的炊烟里飘着鱼香,整个岭南都透着“人丁兴旺,物产丰饶”的生机——这2000万斤鱼,不仅填满了百姓的菜篮,更装满了百姓对好日子的期待。
喜欢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