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
那时,全地的人只有一种语言、共用一种语言。
他们从东方迁移时,在士拿地(即巴比伦平原)找到一片平原,就定居在那里。(“从东方迁移”或译“向东迁移、在东方”;“示拿”即两河流域南部的巴比伦地区,古代文明中心,以建城巴别塔与偶像崇拜闻名。)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我们来做砖,把砖烧透。”于是他们用砖代替石头,又用石漆代替灰泥。
他们商议说:“来,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的高塔,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面上。”
主却降临,要察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主说:“看哪,他们同为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如今竟能做出这事!以后他们无论计划什么,都将无所不能了。”
主说:“来,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
于是,主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到全地,他们就停工,不再建造那城了。
因此,那城名为巴别(即巴比伦),因为主在那里变乱了全球的语言,又从那里将众人分散到全地面。(“巴别”是“变乱”之谐音。“巴比伦”在阿卡德语中为“神之门”)
闪的后代
以下是闪的后代记载:大洪水之后两年,闪一百岁时生了亚法撒。(注:此处“生”可指直系父亲或祖先,11-25节同)
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沙拉意为“枝条”或“差遣”)
亚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注:七十士译本与路加福音在此插入“该南”,作“亚法撒生该南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该南活到一百三十年,生沙拉;生沙拉之后,又活了三百三十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希伯衍生出“希伯来人”,指亚伯拉罕后裔,成为神选民的代称)
沙拉生希伯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法勒意为“分裂”;)
希伯生法勒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路。(路名字意为“朋友”或“牧羊”)
法勒生路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九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路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西鹿名字意为“缠绕”或“坚固”)
路生西鹿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七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拿鹤名字意为“鼾声”或“喘息”)
西鹿生拿鹤之后,又活了二百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他拉名字意为“流浪”或“月亮”)。
拿鹤生他拉之后,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并且生养其他儿女。
他拉活到七十岁,生养了亚伯兰、拿鹤、哈兰。「注:原文的“生养”可指他拉七十岁起陆续生育三子,或为概括性表述。因为据路加福音传统,亚伯兰实为他拉130岁时所生」
他拉的后代
以下是他拉的后代记载:他拉生养了亚伯兰、拿鹤和哈兰。哈兰生罗得。(亚伯兰意为“尊贵的父”;“哈兰”或关联美索不达米亚的哈兰城,该城为月神崇拜中心,暗示家族背景的混杂信仰)。
哈兰在他父亲他拉生前,死于出生地迦勒底的吾珥。「“迦勒底”为后期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称谓(,亚伯拉罕时代该地属苏美尔文明,吾珥为古代重要城邦(今伊拉克泰勒盖耶尔遗址),以月神崇拜闻名」
亚伯兰与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撒莱意为“我的公主”);拿鹤的妻子是密迦,她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此处记载的婚姻为近亲联姻,反映古代近东家族内婚习俗,摩西律法后此类婚姻被禁),
撒莱不能生育,没有孩子。
他拉带着儿子亚伯兰、孙子哈兰之子罗得,以及儿媳亚伯拉罕之妻撒莱,一同离开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到了哈兰城,就住在那里。
他拉活到二百零五岁,死在哈兰城。
——————
这段巴别塔的叙事和闪的谱系,是理解整个人类历史走向的关键转折点。它从人类集体的骄傲,转向上帝对一个家族的呼召,最终要借此祝福万国。以下是基于此段经文的实践性指导。
一、警惕“巴别塔”精神:在成就中审视动机
巴别塔事件的核心不是“建塔”,而是其动机:“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面上。” 这是人类依靠自身力量追求荣耀和安全,公然违背上帝“遍满地面”的命令。
- 实践指导:检视你行动背后的深层动机,抵制以自我为中心的荣耀。
- 质问你的“塔”: 你在追求什么事业、成就或目标?其根本动机是为了“传扬我的名”(建立个人帝国、寻求自我价值),还是为了荣耀上帝并服务他人?你的努力是为了避免分散(停留在舒适区),还是勇敢地响应更广阔的使命?
- 拥抱“分散”的智慧: 上帝变乱语言、使人分散,看似是惩罚,实则是保护。它防止了人类在统一的傲慢中走向更深的堕落。因此,当你面临变化、搬迁或进入新领域时,不要只看作挫折,它可能包含上帝更高的旨意,为要防止你陷入僵化的“巴别塔”模式。
二、学习在“变乱”中沟通:拥抱谦卑与耐心
语言变乱导致无法合作,工程停止。这象征着依靠自身智慧和统一性的事业,最终会因内在的混乱而失败。
- 实践指导:在充满误解的世界中,练习跨越“语言”障碍的沟通。
- 翻译你的“语言”: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背景、价值观、沟通方式)。在家庭、职场、教会中,当出现误解时,不要急于指责对方“听不懂”,而要承担起“翻译”的责任,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去寻找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
- 从“我们造”到“主降临”: 巴别塔是“他们彼此商量”。真正的解决方案是邀请“主降临”在我们的计划和关系中。在开始重要项目或处理关系危机前,一起寻求上帝的指引,让祂的智慧而非人的聪明来主导。
三、连接于“闪”的应许之线:在平凡中持守盼望
紧接着巴别塔的混乱,经文立刻转向闪的谱系。这个谱系看似枯燥,却像一条纤细而坚韧的金线,在人类的混乱中悄然延伸,最终指向亚伯拉罕。名字如“法勒”(分裂)和“希伯”(希伯来人之源)都暗示着这条线是与众不同、被分别出来的。
- 实践指导:在看似无意义或漫长的等待期,信靠上帝那不间断的救赎计划。
- 在“谱系”中看见上帝的信实: 你的生命可能正处于一个“谱系”阶段——日复一日,似乎没有重大事件发生。但要相信,上帝正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工作,保守着对你的应许,为未来的“亚伯拉罕时刻”做准备。持守忠诚本身就是伟大的成就。
- 确认你的“希伯来人”身份: “希伯来”意为“渡过者”或“从那边来的人”。这提醒我们,上帝子民的身份是“分别出来的”,是朝着应许之地前进的朝圣者。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从世界的价值体系(“巴别塔文化”)中分别出来,活出天国子民的特质。
四、响应“他拉”的迁徙:迈出信心的第一步
他拉带着家族离开繁华的偶像之城吾珥,前往迦南。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他们只走到哈兰就停住了,并死在那里。这象征着不完整的顺服。
- 实践指导:回应上帝的呼召,需要离开“吾珥”,并越过“哈兰”。
- 离开你的“吾珥”: “吾珥”代表你过去的舒适区、偶像(任何取代上帝地位的事物)和属灵的捆绑。上帝对亚伯兰的呼召是“离开本地、本族、父家”。你是否有需要离开的“吾珥”?
- 不要停在“哈兰”: “哈兰”是一个中途站,一个与“吾珥”相似、让你感到舒适的地方。它代表不完全的顺服。信心的旅程要求我们不止步于“差不多”,而是要向着上帝清晰的旨意(“迦南地”)不断前进。你的生命在哪个阶段停滞了?
五、在“撒莱不孕”中看见上帝的作为
特意提及“撒莱不能生育”,这在当时是极大的羞耻。然而,正是这看似绝望的“不孕”,为上帝施展那超越自然的应许之功留下了空间。
- 实践指导:将你的“不孕之处”交托给上帝,那里可能正是神迹发生的地方。
- 承认你的“不能”: 你生命中哪个领域是“不孕”的——无法修复的关系、无法突破的困境、无法改变的习性?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正是倚靠上帝大能的开始。
- 相信应许高于现状: 上帝的应许从不依赖于人看来可能的环境。你的“撒莱”虽然看似不孕,但上帝的应许是“你本身所生的才成为你的后嗣”。在看似绝境中,依然信靠那位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
核心总结:
巴别塔与亚伯拉罕的呼召,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根本的人生路径:
1. 巴别塔之路: 依靠自己,为传扬我的名,结果是与上帝隔绝,带来混乱与分散。
2. 亚伯拉罕之路: 响应呼召,为荣耀上帝的名,离开舒适区,即使前路不明,却蒙受应许,成为万国的祝福。
我们每一天都在选择为哪一座“城”而建。是建造属于自己的、终将荒芜的“巴别”,还是投身于上帝那永恒国度的事业?这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放下自我,响应那穿越世代、直抵我们内心的信心呼召。
喜欢圣经21世纪GQ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圣经21世纪GQ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