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府理政处的烛火刚添了新蜡,范文程就捧着一叠奏折进来,身后跟着刚林和富俊,潘世恩端着刚核完的粮册,也凑在门口等着回话。
多尔衮放下手里的军报,抬眼道:“范大人,你说的‘辽东编户令’,到底怎么个编法?别光说好处,执行起来的麻烦,也得跟我讲清楚。”
范文程躬身递上奏折,语气透着恳切:“摄政王,辽东现在乱就乱在‘人没数’——汉民逃荒的、女真部众散居的、还有豪格那些旧部家奴,没个正经户籍,既不好征粮,也不好管。这编户令就是把所有人都查清楚,汉民按村编册,女真按旗归类,豪格的家奴呢,别再当奴才使唤,编入民籍,分点薄田,这样他们能感恩,咱们也能收人心,岂不是两全?”
刚林挠了挠头,插了句嘴:“可流民要是不乐意归屯怎么办?前些日子我去辽阳,见着好些流民躲在山里,说怕归了屯就得交税,硬赶的话,怕要闹起来。”
“闹就弹压,但得有分寸。”多尔衮手指敲着桌案,看向富俊,“富俊,你带两百镶白旗的人跟着刚林去,先跟流民说清楚,归屯给地给农具,头一年还免粮,要是还拒着不走,再把领头的抓几个,杀鸡儆猴——记住,别滥杀,咱们要的是安人,不是树敌。”
富俊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就是核查户籍得不少人手,能不能让耆英带些人协助?他管过户籍,熟门熟路。”
“行,让耆英跟你们去。”多尔衮点头,又看向潘世恩,“世恩,编户归屯得给粮种农具,你从官仓里调,别抠搜,该给的得给足,不然流民还是留不住。”
潘世恩连忙道:“摄政王放心,官仓里还有去年的陈粮,农具也让铁匠铺赶制了,保证供得上。就是山东那边逃过来三千多户汉民,林则徐正督办安置,他派人来问,能不能给那些人划块好地,离水源近点,好种庄稼。”
“准了。”多尔衮道,“让林则徐把地选在盛京周边,离咱们近,也好照应。告诉他,安置好了报个数,别出纰漏。”
正说着,柏葰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个信封:“摄政王,明朝那边的细作送消息来了,崇祯下了旨,要加征‘练饷’,每亩加银一分四厘,河南巡按都急疯了,说那边‘民逃十之七八,田亩尽废’,还有李自成,在河南开仓放粮,现在都聚了五十万人马,刚把汝州占了,杀了宗室朱常润!”
范文程接过消息,念完眉头皱得紧紧的:“崇祯这是昏了头!百姓都快饿死了,还加饷,这不就是把人往李自成那边推吗?五十万人马,要是真打过来,明朝怕是扛不住。”
多尔衮冷笑一声:“扛不住才好。他明朝内乱,咱们正好趁机把辽东的事理顺,等他们两败俱伤,咱们再看机会。刚林,你让细作再盯紧点,不光河南,山海关那边也得盯着,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有什么动静,随时报来。”
刚林应道:“属下这就去安排!对了,刚才富俊说豪格的旧部家奴里,有几个领头的不肯编入民籍,说要等豪格出来,要不要属下带人生擒他们?”
“不用。”多尔衮摇头,“你去跟他们说,要是肯编入民籍,之前跟着豪格的事既往不咎,还能分地;要是不肯,就发配到宁古塔,一辈子别想回来。他们要是识相,就知道该怎么选。”
富俊道:“还是摄政王想得周全,属下这就去跟他们说,保管他们乖乖听话。”
理政处里人来人往,潘世恩去调粮种,富俊、耆英准备去辽东,柏葰去传信给细作,只剩下多尔衮和范文程。范文程道:“摄政王,编户令要是能成,辽东的人口就能稳住,将来征兵、征粮都方便,再加上明朝内乱,咱们大清的机会就来了。”
“机会是有,但不能急。”多尔衮道,“先把辽东的根基扎稳,再看明朝的动静。李自成虽然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不一定能成气候,咱们得盯着,别让他真把明朝灭了,到时候又多一个对手。”
范文程点头:“摄政王说得是。臣这就去拟编户令的细则,明天就发下去,让各旗都照着办。”
范文程走后,刚林又折了回来,手里拿着林则徐的回信:“摄政王,林则徐说山东逃荒的汉民都安置得差不多了,就是有几个老弱病残,缺医少药,他想请太医院派个太医过去,您看?”
“派,让王怀安去。”多尔衮道,“不光治病,让他也看看那边的情况,回来跟我说说。刚林,你再去跟庄妃说一声,宫里要是有闲置的药材,也调些过去,安置好流民,也是积德的事,别让人家说咱们只知道打仗。”
刚林应道:“属下遵令!”
当天下午,富俊和耆英就带着人去了辽东。到了辽阳城外的流民聚集地,富俊站在高台上,对着流民喊:“摄政王有令,推行‘辽东编户令’,凡归屯者,分地二亩、粮种五斗、农具一套,头一年免粮!豪格的旧部家奴,编入民籍,既往不咎,要是不肯,就发配宁古塔!”
流民里有个叫张老栓的,站出来问:“官爷,这是真的?分了地,真能归咱们自己?”
耆英道:“当然是真的!摄政王说话算话,要是骗你们,你们可以来盛京找我们!”
人群里一阵骚动,有几个豪格的旧部家奴嘀咕:“咱们跟着豪格犯了错,真能既往不咎?”
富俊道:“只要你们肯编入民籍,之前的事就不算了!要是还犹豫,就别怪我们不客气,宁古塔的苦,可不是你们能受的!”
那些家奴对视一眼,终于有人道:“我们愿意编入民籍,分地!”
见有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应和,流民们更是高兴,跟着富俊、耆英去登记户籍。富俊看着热闹的人群,对耆英道:“还是摄政王的办法管用,要是硬来,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耆英道:“可不是嘛!摄政王心思细,知道这些人要的是什么,给他们好处,他们自然听话。”
与此同时,明朝河南汝州城内,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正对着河南巡按的奏折冷笑:“崇祯这老小子,还加练饷,百姓都快饿死了,他倒好,只顾着自己享乐!兄弟们,咱们开仓放粮,让百姓都来跟着闯王,推翻明朝,让大家都有饭吃!”
底下的士兵齐声呐喊:“推翻明朝!跟着闯王!”
消息传到盛京时,多尔衮正在和刚林看辽东的户籍登记册。刚林道:“摄政王,富俊传来消息,辽阳的流民都归屯了,豪格的旧部家奴也都编入民籍,没出乱子。还有,李自成在汝州开仓,又招了不少人,现在都快六十万了。”
多尔衮放下册子,道:“六十万又怎么样?没有粮草,没有军纪,打不了硬仗。刚林,你让细作再查,看看明朝有没有派兵去打李自成,要是他们打起来,咱们就趁机会把锦州的防务再加强些,别让吴三桂有机会来捣乱。”
刚林道:“属下明白!对了,潘世恩说粮种和农具都送过去了,林则徐那边说流民都很感激,还说要给摄政王立长生牌呢。”
“立不立都无所谓。”多尔衮道,“只要他们能安心种地,为大清出力,比什么都强。刚林,你明天去辽东,看看富俊他们的进展,顺便把编好的户籍册收回来,我要亲自看。”
刚林躬身应道:“属下遵令!”
夜色渐深,摄政王府的灯还亮着。多尔衮坐在案前,看着辽东的地图,手指在辽阳、盛京一带划着——编户令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整合军力,盯着明朝和李自成的动向,等着最好的时机,挥师入关,夺取天下。
这时,柏葰又送来一封细作的急信:“摄政王,明朝派孙传庭去打李自成了,孙传庭带了五万兵马,已经到了潼关。”
多尔衮接过信,看了一眼,对柏葰道:“让细作盯紧孙传庭和李自成的战况,一有消息就报来。柏葰,你再去跟多铎说一声,让他把镶白旗的骑兵再练一练,说不定很快就有硬仗要打了。”
柏葰应道:“属下这就去!”
柏葰走后,多尔衮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夜空。他知道,明朝和李自成的大战,即将开始,而这,正是大清崛起的最好机会。他轻轻说了一句:“崇祯,李自成,你们慢慢打,我等着坐收渔利。”
第二天一早,刚林就带着人去了辽东。多尔衮则在理政处等着范文程的编户令细则。范文程进来时,身后还跟着几个汉官,都是之前开科取士选出来的,其中有个叫傅以渐的,捧着编户令细则,递给多尔衮:“摄政王,编户令的细则都拟好了,包括户籍登记、土地分配、粮税减免,您过目。”
多尔衮翻了翻,满意道:“很好,就按这个来,让各旗都严格执行,要是有人敢徇私舞弊,严惩不贷。傅以渐,你是汉官里的佼佼者,编户令推行的时候,你跟着范文程,多帮帮他,有什么问题及时汇报。”
傅以渐躬身道:“谢摄政王信任,臣一定尽心竭力!”
理政处里,众人各司其职,编户令顺利推行,辽东的人口渐渐稳定,而明朝那边,孙传庭和李自成的大战,也即将拉开帷幕。多尔衮知道,他的机会,越来越近了。
当天傍晚,刚林从辽东传回消息,户籍登记已经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再过几天就能结束。多尔衮对刚林道:“很好,等登记完,就把名册整理好,存档备用。刚林,你再去跟多铎说,让他准备一下,下个月咱们去锦州巡查防务,顺便看看吴三桂那边的动静。”
刚林应道:“属下遵令!”
夕阳西下,摄政王府的影子拉得很长。多尔衮站在王府的高台上,望着盛京的方向,心里清楚,大清的基业,正在一步步稳固,而明朝的灭亡,已经不远了。他转身对刚林道:“刚林,你说,等咱们拿下山海关,是不是就能入主中原了?”
刚林道:“只要摄政王下令,兄弟们都愿意跟着您,拿下山海关,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多尔衮笑了笑,没再说话,只是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他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喜欢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