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得比往年早,冠豸山的丹霞岩被染成了更深的红色,山脚下的田地却一片金黄——粟米熟了,而赤薯的藤蔓开始发黄,意味着可以挖了。
第一个来报信的是姑田部落的人,说他们的一亩赤薯地,挖出来的块根堆成了小山,估算着能有上千斤。林阿公让阿石带着两个后生去姑田,一是去看看收成,二是去收借出去的种薯。
阿石到姑田的时候,姑田的人正忙着挖赤薯。褐红色的块根从土里被刨出来,带着泥土的清香,最大的一颗有小孩的胳膊粗。姑田的首领拿着一颗大赤薯,递给阿石:“你看,这都是按你教的种的,长得多好!”
阿石掂了掂,确实沉,他笑着说:“今年的收成好,明年还能多种些。咱们说好的,借一颗还两颗,你们准备好的种薯呢?”
姑田首领领着阿石去了储存赤薯的山洞,里面整齐地堆着两百多颗赤薯,都是挑出来的大颗、芽眼多的。“这些都是给莲峰的,你数数,肯定够数。”姑田首领说,“今年有了赤薯,咱们部落冬天不用饿肚子了,明年我想多种两亩,还得借种薯,到时候阿公可不能不借啊。”
“放心,只要你们好好种,种薯管够。”阿石数了数赤薯,刚好够数,又帮着姑田的人把赤薯装到木车上,才往回走。
接下来的几天,北团、朋口的人都把借的赤薯送了回来,还多送了些——北团多送了五十颗,说是谢阿石教种植;朋口多送了一袋子盐,说是以后换赤薯的定金。林阿公把送来的赤薯存到山洞里,又挑出最好的留作种薯,剩下的一部分分给族人,一部分晒成赤薯干,留着冬天吃。
族里的人都乐开了花,阿石的娘拉着林阿公的手说:“阿公,还是你有远见,现在咱们有吃的,还有人来求咱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林阿公笑着说:“这还不够。咱们莲峰地处豸山下,土地肥沃,适合种赤薯。以后咱们要教更多部落种赤薯,让他们都知道,赤薯能救命,莲峰能帮他们。到时候,咱们莲峰就是这一带的‘连城’——不是金银珠宝的连城,是让所有部落都能吃饱饭、能活下去的‘连城’。”
这天晚上,莲峰部落举行了庆丰收的仪式。石台上点着篝火,族人围着篝火跳舞,手里拿着赤薯干,嘴里唱着新编的歌谣:“豸山红,赤薯甜,莲峰人,笑开颜;借一颗,还两颗,邻里和,天下安。”
林阿公坐在石台上,看着篝火旁欢腾的族人,又望向冠豸山的方向。月光洒在丹霞岩上,像给山体镀了一层银。他想起春天的时候,自己还在担心种薯不够,可现在,不仅莲峰的人能吃饱,周围的部落也有了盼头。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部落来学种赤薯,还会有更多人因为赤薯而活下去。
忽然,阿石跑过来,手里拿着一颗刚挖出来的赤薯,递到林阿公面前:“阿公,你看,这颗赤薯长得多像豸山啊,红通通的,又大又圆。”
林阿公接过赤薯,摸了摸上面的泥土,又闻了闻,一股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他笑着说:“好,好,这颗赤薯就留着,明年当种薯,让它长出更多的赤薯,让更多的人能吃到。”
篝火还在燃烧,歌谣还在继续。冠豸山下的赤壤上,一颗小小的赤薯,正悄然连接起一个个部落,连接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林阿公知道,终有一天,“莲峰赤薯”会传遍更远的地方,而“连城”这个名字,也会成为所有部落心中最温暖的念想——不是因为价值连城的珍宝,而是因为一颗能救命的赤薯,一份能让所有人活下去的希望。
喜欢我穿越在温州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穿越在温州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