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凝在梅枝上时,妞妞就抱着竹篮冲进了石畔——昨天还裹着淡粉的花苞,竟在夜里悄悄绽开了,五片花瓣围着金黄的花蕊,沾着露水,像缀在绿枝上的小灯笼,绕着虹吻石开了半圈,把赤红的石面衬得愈发鲜活。
“开花啦!梅花真的开啦!”妞妞伸手轻碰花瓣,怕碰落了露水,“林晓姐姐你看,梅花的粉和红石的红靠在一起,比画里还好看!”林晓刚蹲下身,就听见山径传来熟悉的滚轮声,抬头望去,老周提着画箱、背着油纸包,正快步走来,衣角还沾着江南的梅香。
“赶上了!正好赶上梅花开!”老周放下行李,第一时间走到梅枝旁,指尖轻轻拂过花瓣,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光,“我在江南算着日子来的,就怕错过第一波花期,没想到还是赶上了落日吻石的好时候。”他掏出画架,迅速支在石旁,颜料盘里早已挤好了梅粉、石红与落日金,显然是在路上就备好了。
顾念苏举着相机跑过来,镜头里,老周调颜料的手、梅枝上的花、红石上的光,还有妞妞蹦跳的身影,都裹在晨雾里,暖得像幅流动的画:“等会儿落日下来,梅花会被染成金粉,红石会变成金红,到时候拍出来的‘落日吻红裸’,肯定是今年最好的一张!”
张爷爷搬来《虹吻石记》,翻到夹着江南梅瓣的那一页,笑着递给老周:“你寄来的梅瓣我们夹在这儿了,现在正好添上石畔的梅花,凑成‘南北双梅’。”老周接过画册,提笔就在空白处画了株绕着红石的梅枝,花瓣映着落日的光,还在旁边添了个小小的自己——站在画架旁,望着红石与梅花,和此刻的场景一模一样。
李婶端着刚蒸好的梅花糕过来,糕上印着完整的梅花纹样,还撒了层虹光莓果碎:“用你带来的江南糯米做的,就着新煮的梅茶吃,正好等落日。”秦叔则搬来几张石凳,围在茶棚下,石凳旁还摆上了老周带来的江南瓷瓶,里面插着两枝刚摘的石畔梅花,瓷瓶的青、梅花的粉、红石的红,凑在一起格外雅致。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起来,老周的画已经有了雏形——赤红的虹吻石旁,粉白的梅花绕枝开,远处的落日正往下沉,金色的光漫过石面与花瓣,连空气里都像飘着颜料的暖。妞妞凑在旁边,时不时递支画笔,还在画纸角落添了个小小的雪人:“这是冬天的雪,现在有梅花和落日,四季都齐啦!”
终于,夕阳慢慢沉落,金色的光如期漫过虹吻石。梅花被染成了金粉色,花瓣上的露水折射着光,像撒了满枝的碎钻;红石则被裹进暖光里,连石缝里的草芽都泛着淡金。众人围在石旁,看着落日一点点“吻”上赤红的石面,看着梅花在光里轻轻晃,连呼吸都放轻了——怕惊扰了这温柔的瞬间。
“太美了!比我在江南想的还要美!”老周停下画笔,举起画纸对着实景比对,笑着说,“以后每年梅花盛开时,我都来石畔,画一幅‘落日吻红裸·梅开版’,等画册装满了,咱们就把画挂在茶棚里,让每个来石畔的人,都能看见红石与梅花的约定。”
暮色渐浓时,李婶端来煮好的羊肉汤,热气腾腾的汤里还飘着几片梅花瓣。众人围着茶桌,喝着汤、吃着梅花糕,听老周讲江南的梅事。张爷爷在《虹吻石记》最后一页写下:“梅开映红,故人归期,落日吻石,岁岁相依。”
林晓望着石上的余晖与枝上的梅花,知道这颗红石的故事里,又多了江南的梅香与故人的笑。风掠过石面,带着梅花的甜、落日的暖,漫向山坳深处——而这些温柔的瞬间,都会像《虹吻石记》里的画与字,被好好珍藏,等着来年梅花再开时,续写新的篇章。
喜欢落日吻过红裸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落日吻过红裸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