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屏幕上是最终优化版的AAV载体设计图,旁边密密麻麻标注着顾言通宵达旦计算出的风险参数和应对预案。每一个百分比,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神经上。对面,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和远程连线的“织网人”都在等待他的最终决定。顾影那短暂而珍贵的“稳定窗口期”就像沙漏中的细沙,正在飞速流逝。
“织网人”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在屏幕那头几乎是在低吼:“顾教授!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案!这是科学,不是魔法!你再犹豫,窗口就关闭了!到时候连这百分之十五的成功率都没有!”
医疗团队负责人则相对冷静,但语气同样沉重:“顾教授,我们理解您的顾虑。基于您提供的风险控制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并发症的预案。但是否执行,决定权在您。时间……不多了。”
百分之十五。这是顾言在穷尽所有已知手段进行优化后,能为自己妹妹争取到的、最乐观的理论成功率。百分之八十五的概率,是失败,是加速死亡,是更痛苦的煎熬。
他闭上眼,眼前闪过的是顾影小时候踮着脚尖,想把一颗糖塞进他嘴里的样子;是她躺在病床上,因为疼痛而微微蜷缩的身体;是地下基地里,她生命监测仪上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波动。
他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所有挣扎和痛苦都被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所覆盖。他拿起电子笔,在治疗同意书的签名处,流畅而坚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准备实施。”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了分析室的凝重空气,“严格按照既定预案执行。我全程参与监控。”
命令下达,整个医疗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瞬间启动。顾影被小心翼翼地转入最高级别的基因治疗隔离舱。顾言穿上无菌防护服,站在观察窗外,目光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紧紧跟随着里面的每一个步骤。药物的配制,AAV载体的复苏,注射路径的最终确认……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他的心跳。
与此同时,在休息室内,苏晚的“编辑”工作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她正在谨慎地剥离那些可能被恶意利用的具体基因编辑工具序列和极端神经连接实验的操作细节。这项工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度,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留下隐患。她感觉自己像是在拆除一枚结构极其复杂的炸弹。
灰雀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将一份简报放在她手边。“IGEc和who的代表团将于六小时后抵达。他们坚持要求‘全面评估’,语气强硬。另外,我们监测到几股不明来源的网络攻击,正在试图定位这台电脑和数据库的物理位置。”她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带来的信息却充满了压力。
外部的围剿并未因基地的摧毁而停止,反而因为数据的暴露而变得更加急切和凶险。苏晚敲击键盘的手指停顿了一瞬,随即更加用力地落下。她必须更快,更准。
隔离舱内,最关键的时刻到来。浓缩着渺茫希望的AAV载体溶液,被缓缓推入顾影的椎管内,目标直指她那饱受摧残的中枢神经系统。屏幕上,她的实时生理数据曲线开始出现细微的、预料之中的波动。
顾言的身体绷紧了,呼吸几乎停滞。他紧紧盯着那些跳动的数字和波形,大脑飞速运转,比对着一旁他亲自设定的风险阈值模型。
“心率升高,在预期范围内。”“脑脊液压力轻微上升,正常药物反应。”“神经电信号出现短暂抑制……符合预测模型A-3情况,准备注射预案药物a……”
他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清晰而冷静地传递着指令,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指挥官,只有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紧握栏杆、指节发白的手,暴露了他内心汹涌的波涛。
苏晚终于完成了对原始数据的第一次“净化”。她创造出了一份侧重于伦理犯罪、系统性失察和受害者叙事的“公开版”报告,而将最核心、最危险的技术细节分离并加密隐藏。她将这份“公开版”报告和加密数据碎片的保管方案,通过“夜莺”渠道的备用节点,发送给了她那位代号“灯塔”的老友,并设置了复杂的触发条件。
做完这一切,她合上电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感觉像是跑完了一场耗尽生命的马拉松。她走到休息室的窗边,恰好能看到远处那栋楼里,基因治疗隔离舱所在的楼层亮着的、象征着重症监护的灯光。
注射已经完成。最危险的二十四小时观察期,正式开始。希望与毁灭的种子都已种下,剩下的,只有等待。抉择已经做出,无论结果如何,都再无反悔的余地。夜色深沉,医疗点内外,两个战场都陷入了暴风雨来临前最令人窒息的寂静。只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和苏晚手中那份关乎未来走向的数据最终处置方案,在寂静中等待着黎明的审判。
喜欢急诊夜未央禁欲教授他暗恋成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急诊夜未央禁欲教授他暗恋成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