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一夕之间,这天下便如油锅一般沸腾,再无平静。
这是和帝近日能想到的唯一感触,每次早朝都如集市般,百官各抒己见,争吵个没完;曾经动不动便闭关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如今的和帝,也没了当初与五大望族互相争斗互相牵制的笃定与不动声色,就如此刻,他身上再也见不到一丝一毫的修道淡然之态,愤怒砸下奏报,声音因颤抖而变的嘶哑。
“败了?”再也坐不住,来回踱步,不可置信连声质问:“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只是一夜,便败的如此惨淡!”
站在百官之首的李诞也面色难看,其他人更不必说;除了五大望族的人与丞相谢修远,都瑟缩身形,恨不能有隐身术,别被盛怒的帝王看到。
便是一旁的太子,身形也骤然佝偻,本就因纵欲过度而青白的脸色又添黯沉;讨逆竟然败了,就这么败得彻底;李锦荣的檄文传遍天下,他这个太子已然激起民愤,就连父皇也听说了那些文人学子讥讽他的诗词歌赋。
若是朝廷未败,他还能拖延时间,说不得还有保住储君之位的可能。
那可是二十万大军啊,带走的是他的希望;却不想只是一夜便战败,令他再无翻身的希望。
太子想痛哭一场。
然而此时想哭的不只太子一人,便是和帝与五大望族主事之人心中也想着哭一场;战败也罢了,去讨逆的十几位将领全部被俘,还要准备真金白银赎人!
如此无用之人,他们倒是想置之不管;可天下人都看着,若是不听李锦荣的赎回这些将领,那军中之人谁还敢为他们效命?
可赎回战败之将···想想都不甘心啊,还是那么大笔银子,想起来肉痛不说,也被天下人耻笑。
李诞都没脸与和帝商议,只能心中默认;各自筹集银子赎回各自的人,谁也别嫌丢人;这还是小事,虽说肉痛,但他们的底蕴在,赎人也不算伤筋动骨。
闭了闭眼,李诞还是上前一步:“启奏陛下,当务之急不是追责,而是讨逆。”
李锦荣已在燕州建立政权,夺得雍朝近三成土地,这是将皇室与他们五大望族的脸面踩在地上啊;若此时还不痛下决心讨逆,待到丢失一半土地,怕是回天无力。
“讨逆?”和帝重重甩了下衣袖,面前十二流毓跟着晃动,令人看不清他的神色:“朕也想讨逆,大司马倒是说说,还有什么好法子!”
被帝王的语气噎了一下,李诞很快压下这口气,眼下不是争长短的时候;若真被李锦荣夺得天下,他们五大望族哪里还有如今的好日过;别说手中权利,便是富贵日子只怕也一去不复返。
“此种关头,我等当摈弃前嫌,齐心协力对敌。”他先做出姿态:“倾朝内所有兵马,臣亲自领兵,再次讨逆!”
百官齐齐嘶声,竟到了如此地步么?
上首的和帝微微眯眼,狐疑道:“大司马之意,难不成不顾边境安稳了么?”
李诞毫不犹豫颔首,正是如此。
“据回来的将士所言,李锦荣如今可调集兵马有三十万;且对方连下五城,士气高涨;而我方绝不能再有败绩,唯有倾国之力,才能扭转局势。”
边境不过些普通百姓,若周边三国真有趁火打劫之举,也不过是死些卑贱之人,李诞毫无动容;再则,如今即将入秋,除了羌国,齐国与周国都要顾及秋收,便是进犯,也当是小规模,于雍朝影响不大。
至多,平叛之后,他们再打回来便是,左不过死几个百姓罢了,而五大望族的利益与安稳才最重要。
争斗多年,只是一个眼神,和帝便明白他所想;看看其他四族的主事之人,还有丞相谢修远,皆是如此想法;罢了,也只能如此。
“既如此,调兵之事便全权由大司马负责,只望大司马莫辜负朕与众位爱卿的信任。”
此种时刻,和帝信五大望族;棋逢对手多年,最了解彼此,谁都舍不得如今的权势与富贵荣华;先解决李锦荣这个心腹大患,而后他们定然还会继续争斗,却也互相有退让,这才是皇家与世家的平衡之道。
而李诞还有话说,扫了一眼旁边的太子,淡漠道:“陛下也知如今民心不稳,皆因太子殿下而起;若想此战得民心支持,还请陛下废太子,重新册立储君!”
来了,还是来了;太子身形微晃,他就知道,李诞这老匹夫早容不下他,这是借机将他拉下来,难怪今日眼皮子直跳。
“父皇!”毫不犹豫跪地,太子声音悲愤:“大司马所言荒谬,正是讨逆关键时刻,若此时更换储君,才是民心不稳,还请父皇三思!”
李诞声音更重反驳:“太子殿下做了什么难道你自己不清楚么,若不是你与相府谋害李锦荣在先,她如何会逃出都城!”
原本她好好待在相府后宅,对谢云深情根深种,一心待嫁;可他们这位好太子,因一己私欲,便与苏氏姑侄合谋,用那般龌龊手段逼迫一个孤女。
若他们真的行事果断,李锦荣死在当场,也就没这些事了;偏偏都是些蠢货,还要学猫捉老鼠的乐子,想着慢慢搓磨李锦荣;不过是因为两个女子的嫉妒之心,而太子身为储君,竟也学了这些下作手段助纣为虐。
人没被他们搓磨死,反倒激起逆心!
只要想到这些,李诞就想捏死太子。
“外面民愤如何,太子殿下也清楚。”李诞的语气多了不齿:“若只是这些也罢了,可殿下你竟然与男子不清不楚,还学会了置办外宅的下三滥手段。”
明知储君之位不稳,放着温良贤淑的太子妃不去宠爱,抢先生下皇孙稳定地位,反倒与谢云深纠缠不休,哪里还有一国储君的样子。
“陛下,若不废太子,不能平息民怨!”李诞豁出去了,在他亲征之前,必先将这个恶心玩意儿拉下来。
更重要的,太子已熟悉朝政,若是李诞亲征在外,谁知皇家这对父子会不会趁机背刺五大望族;此刻废太子,重新册立的储君熟悉朝政还需要些日子。
再有他们留在都城的人干扰,足够皇家忙乱一阵子,他在外领兵也安心些。
喜欢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快穿之贵女锦绣荣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