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是什么意思?
或者说带兵具体要做哪些工作呢?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根据许粟这些年学到的经验,他把带兵这件事情总结成五个要点。
选兵、养兵、练兵、强兵、用兵。
这其中,养兵和练兵是必需的。因为国府抓的壮丁不养一养身体,可能走着路一头栽倒就死了。练兵则是打仗必需的工作,起码要让壮丁学会打枪吧。
其他的步骤,因为战事频繁,许粟也只是偶尔实行过罢了,一般都直接跳到最后一步,用兵上了。
这次到禅达,许粟把他这些年总结的一套流程全部走了个遍,希望能真正练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来。
当然这是条件合适,他才能安心练兵。
首先便是战事不紧。虽然鬼子有一个师团和许粟隔河对峙,每天还要打一两场炮战。但相比起许粟以往的战斗,现在简直可以称得上悠闲了。
隔着布防严密的怒江防线,鬼子是很难冲过来的。而且他们现在自己的情况也不好,后勤线路实在太长,又要专门加强运输物资中炮弹的比例,运来的食物份额只能再次减少了。
根据侦察兵报告,现在鬼子已经将每天的伙食减少到了一天两顿,一顿干一顿稀。再过上一段时间,怕是他们都没有体力发起强渡作战了。
其次是财政宽裕。许粟第一次到禅达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团长,资金来源完全依靠上面发的军饷,要靠吃空饷才能支撑起练兵活动,当时也只是练了练战术而已没有深入。
现在,他已经是师长了。而且得了中统朋友的命令,专门对付地方实力派虞家。这下强龙就要压过地头蛇了。
许粟对于对付红色人员兴趣不大,对于对付虞家兴趣很大。因为他现在用于养军的翡翠生意、私盐生意、蔬菜基地等等,都是从虞家手里抢来的。这些生意渠道、房屋地产,原先可都是虞家控制的。
现在许粟还在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往虞家的各个部门安插特务,想着再榨一点油水出来。
这也是许粟在这里搞红色,重庆一直没有问责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把所有想干事的特务都派到虞家那里去了,自己身边只留下了一些混日子的老人,国府的情报系统在滇缅游击纵队里事实上是不运行的。
而且就算报告了也没有用,虽然许粟在军队中的职务不高,但在特务系统,他的职位可是比一个师长大多了。
上次那个军政部的特派员来只称呼他师长的官职,其实是纯粹找事,如果要准确称呼许粟职位的话,从高到低依次是,
委员长侍从室上校参议、西南局调查统计室主任委员、滇缅游击纵队司令。
中统在云贵川三省,所有人员的调动都要许粟点头,收集来的情报也要许粟签字才能上报重庆。重庆发下来的各类指示也是先要到许粟这里的,然后才能下发各个情报站。
这要是下面人报告了许粟通红的事迹,许粟就要好好和他们谈谈了。
现在还在给重庆汇报许粟情况的,只有住在游击纵队营地外的军统了。不过他们毕竟在外面,也探查不到什么隐秘的情报。
有了钱,有了时间,有了后方。
许粟认认真真的把带兵的各个环节过了一遍。
选兵的时候,他就开始注意挑选身体良好的青壮年了。现在他有了师管区,补充上来的兵,不再是打包发送的壮丁了,终于可以挑选一番。他把新兵中年纪太高太小,身体残疾的新兵都全部退了回去,让兵役署重新补充。
许粟现在已经不用吃空饷养部队了,选好兵员后,他将下辖的三个团编制全部补充完整,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两个民夫运输团。这样一来他的队伍实际管辖的人数,已经达到人,比国内战场一个不满编的军都快多了。
把兵招来就要开始养兵了。送来的新兵身体太弱,进行作战估计一个强行军,人就死了。为了改善这一点,许粟主要还是抓住伙食、服装和军饷三点进行改善。
毕竟人家千里迢迢来到前线打仗,结果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那怎么能打仗呢?
依托着系统配发的主粮,蔬菜基地产出的鸡毛菜,还有最新开办的豆腐作坊及养猪场,许粟部队现在的伙食已经可以算得上国内一流了。部队基层士兵可以一天吃三顿有菜有油的干饭,身体是肉眼可见的壮实起来。
要知道,美国记者席默托平曾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到前线探查。发现就算是在后勤线通畅的解放战争时期,邱清泉的部队,士兵们也只能每餐仅有辣椒油拌冷饭。只有连长才会配发几个咸菜头,还是一天两餐。
许粟还把他从缅甸带回来的货物都卖了,全力支撑起了自己的几个后勤作坊,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己生产军服了。
军服不仅仅是让士兵看起来军容整洁,而且也是预防疾病的一环。
部队行动不同于在家种地,凌晨爬高山、半夜下冰河是常有的事。更不要说丛林里的各种蚊虫了,钻到人衣服里,士兵当场就会染病,严重一点死了也可能。这种情况下,质量好的军服至关重要了。
有了后勤作坊支撑,许粟的资金也宽裕了不少。士兵的军饷一直是按照标准,如数发放的。而且,许粟是把法币按照官价换成大洋发放的。绝对不会让士兵出现上午领的工资,下午就贬值了一半的情况。
经过许粟三管齐下的加强后,纵队里的士兵吃的好,穿的好,军饷到手及时,带动着士气都提升了不少。
就连一直都出现的逃兵问题都消失了,士兵们都认为还是再干一段时间好。回了家反而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了。
在这几个环节中,对于练兵这件事,许粟是最头疼的。
倒不是他不会练兵,反正就是照着步兵操典,开展体能、射击、刺杀、投弹几个科目的训练,只要按部就班的练就行了。
关键是,这些训练可是相当耗钱的,尤其是为了准备攻坚作战,部队新加了土工作业和爆破两个科目。一个要天天响炸药包、一个要天天加饭,许粟愁的都快去卖烟土了。
不过军械所可以开始量产炸药后,许粟的压力大大减轻了,至少,炸药包可以自己做了不是。
不过对于缺钱的事情,许粟还是调查了一番的。
贩卖烟土,实际上反而没有什么利润,因为国军部队都在卖,部队周边的市场已经开始降价了。如果真的进货回来,只能赔钱。
真正赚钱的还是私盐生意。不过这个生意的销售渠道大头在滇省的龙王手里,小头在虞家手里。原先电视剧里,虞师的炮兵估计就是靠这笔钱供养起来的。
许粟本着既然得罪了,就要往死了整的精神。派出特务反复拷打虞家,把他们的私盐渠道都抢了过来。反正他们又不抗日,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等到7月底,部队基本成型了。许粟也开始着手带兵最敏感的一个要点,强兵。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