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防御,最重要的就是防御阵地的修建。
只要阵地坚固,就算是再烂的部队都能给敌人造成不轻的伤亡。
但是修建阵地是要时间的,光是战壕体系要挖好就需要一天的时间
派出去的警戒阵地,就是这个目的。
他们必须节节阻击,为修建火连坡阵地争取时间。等到赵青山带着自己只剩十个人的步兵班撤回阵地的时候。
主阵地的防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
二团的防御战术是在马阳的一手调教下建立起来的,在师里推广的战术上有了创新。
许粟在全师推行的防御战术,是传统的堑壕战术。
通过一道道堑壕,不断阻断鬼子的攻势。当鬼子进攻力量耗尽的时候,再派出预备队和鬼子反复争夺阵地,最终挫败鬼子的攻势。
二团在师里的战术上又有发展。
建立了支撑点为骨架,堑壕为血管的防御体系。
赵青山带着自己的班往山坡上走的时候,就看见连绵的山体上已经树立起稀稀拉拉的碉堡。
这些碉堡看上去虽然数量众多,但实际上其中大部分都只是临时修筑的假目标而已。
它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迷惑那些狡猾的鬼子,让他们误以为这里有大量的防御工事,从而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攻击力量。
时间对于二团来说实在是太紧迫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方式去修筑真正的碉堡,那肯定是来不及的。
所以,二团只能采取这种权宜之计,利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和技巧来制造出这些看似坚固的假碉堡。
真正能够起到坚守作用的地堡却是隐藏在地下的。
这些地堡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其位置和结构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它们能够有效地抵御鬼子山炮的轰击。
为了进一步增强地堡的防护能力,二团还在地堡的木质顶盖上做了特别的处理。
这些顶盖并不是简单地放置在战壕上,而是巧妙地卡在战壕里。
此外,二团士兵还在地堡的顶部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浮土。这层浮土不仅可以起到伪装的作用,使地堡更难被发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炮弹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减轻对顶盖的破坏。
实际上,这些真正的碉堡是不会轻易被鬼子发现的,更不要说被炮弹打中了。
电影里那种搞得高大挺立,孤零零地设立在荒野中的碉堡,在实战中只有新手部队才会修建。
你修那么高干什么,专门给敌人炸的吗?
二团精心修筑的作战碉堡,其设计独具匠心,每个枪口都紧贴着地面,位置异常低矮。这样的布局不仅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优势,还使得碉堡在敌人的视野中难以被察觉。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隐藏枪口的位置,二团的战士们还在每个开火口都撒上了一层薄薄的浮土。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掩盖了枪口焰,使得鬼子在远处根本无法发现碉堡的存在。
追着二团放出去的警戒部队来到阵地前的鬼子,在炮火掩护下,向着二团主阵地发起进攻后,就发现了这一阵地的棘手。
正面那些虚虚实实的碉堡消耗了鬼子大部分炮弹。
虽然鬼子知道那些是假目标,但是他们也不得不先把这些工事处理了。
毕竟真假只是取决于碉堡里有没有部队驻守。
鬼子最先的试探性进攻,就被这些假碉堡坑了一把。
鬼子部队小心翼翼地向着二团战壕前进的时候,这些假碉堡里直接伸出了十二挺重机枪枪管。
鬼子小队长拔出军刀还想激励一下部队。
国军的重机枪疯狂地喷吐着火舌,密集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倾泻而出。威力巨大的子弹,犹如死神的镰刀,无情地收割着生命。
鬼子小队长瞬间被这凶猛的火力击中,他连人带刀都被打成了一团血雾。一瞬间,他的身体就被彻底撕裂开来,化作了无数的血滴和碎肉。
而这狂暴的子弹雨并没有就此停歇,它们继续肆虐着,将那团鬼子的血雾从左边裹挟到右边,又从右边裹挟到左边,仿佛在这血腥的战场上跳起了一场疯狂的死亡之舞。
这时候,鬼子试探的部队已经没有办法了,他们只能顶着巨大的伤亡从二团阵地的前沿爬了回来。
两个小队只活着回去五个人。
人们常常谈论鬼子的炮火如何厉害,飞机如何强大,士兵如何精锐。
你说的都对。
但是重机枪的子弹是不听人自夸的。
炮兵最快也要十分钟才能响应前线,飞机更是需要数个小时才能协调到位。
这还是部队通讯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效果。
可重机枪只需要一分钟。
不是一分钟反应,而是一分钟就把人都杀光了。
在射界良好的二团阵地前,一分钟就可以把进攻的鬼子小队士兵的尸体都打碎了,火力强一点血雾都能蒸发了。
永远,永远,不要走进重机枪设定好的火力交叉阵地。
鬼子吃了这一回亏之后,只能吭哧吭哧地搬运着炮弹,一个一个地把二团构筑的假碉堡挨个炸塌。
对此,马阳的反应是,
你随便炸,看你的炮弹贵,还是我的木头贵。
要是其他国军部队,这些破碉堡,鬼子炸就炸了。
但是许粟的201师是美械师,是专门加强过炮兵火力的部队,还能看着你炸。
师炮团团长时小毛亲自带着炮团推进到了二团身后的高地上。
鬼子连续不断的炮击,暴露了他们的炮兵阵地的位置。
时小毛先是让前沿的一个炮连开火,三发急速射后,鬼子的炮兵阵地沉寂了下来。
国军的炮兵连在开火后,立刻根据时小毛的命令紧急转移了。
听到鬼子炮弹落在前沿炮兵阵地上的爆炸声,时小毛笑着对李连胜说道:“你看吧,我就说鬼子在和我们耍花样。”
“他们知道了咱们有炮兵还敢这么打,就是在这里埋伏咱们呢。”
“让炮兵主力开火,把鬼子隐蔽的炮兵阵地端掉。”
鬼子根本没有想到,许粟的炮团会还击,而且反击的炮火打得这么快,这么准。
光头虽然十分重视国军的炮兵,经过长期的建设,还专门建立了汤山炮校训练干部,但是他们的炮兵实力还是一言难尽。
几乎不会按照图纸射击,行军能力极端低下,作战勇气严重不足。
鬼子炮兵即使和比自己数目多上一两倍的国军炮兵对战,也常常能够取得胜利。
但是许粟的201师的炮兵和其他部队的不同。
技术上,他们由美国教官长期训练。装备上,他们配备的m1型75毫米山炮比鬼子射程远。战场引导上,许粟的侦察连都快把炮兵观察所设立到鬼子眼皮底下了。
鬼子还拿着过去战场上的那一套经验套,当场就被打没了一半的炮兵,20多门山炮被丢弃到了阵地废墟中。
事已至此,鬼子只能一边协调空军的帮助,一边组织步兵发起不间断的攻击。
空军反应过来还需要时间,二团现在要操心的,是鬼子第13师团不间断的冲锋。
这些被武士道洗脑,又磕了药的鬼子,表现的极为顽强。
他们攻击欲望极其强烈,一天之内连续发起了十六次进攻。
这时,二团构建的据点式防御阵地就发挥了作用。
这些射击口贴着地面的地堡一刻不停地向前方泼洒着子弹,鬼子从正面根本无法突破,只能从两翼迂回,试图爆破这些国军的碉堡。
然后,他们就撞上了二团士兵早就构建好的侧射火力。
这些地堡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是以三个为一组的形式分布在山地之中,并且呈现出三角形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每个地堡之间相互呼应、相互支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防御网络。
如果敌人想要拔除其中一个地堡,那么他们必然会同时暴露在另外两个地堡的火力之下,从而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即使鬼子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成功地打到了国军地堡的面前,他们也绝对不会轻易得手。
因为在地堡旁边的战壕里,还埋伏着整整一个排的步兵。
这些步兵们严阵以待,只等鬼子进入他们的射程范围,便会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
国军地堡的左右都有长长的战壕连接,这些战壕连接着营里的迫击炮阵地、屯兵点、医护所、炊事点。
地堡里有一个重机枪班驻守,两旁则有一个步兵排掩护,专门对付靠近地堡的鬼子。
就在鬼子发起冲锋的瞬间,只见战壕里如雨点般飞出了一轮又一轮的手榴弹。这些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了鬼子们的人群之中。
随着一声声巨响,手榴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
鬼子们就算是嗑了药,也绝对无法抵挡住如此猛烈的爆炸威力。他们被炸得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而此时,鬼子的重武器却被二团灵活运用的迫击炮死死地挡在了山脚下,根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失去了重武器的掩护,鬼子们的冲锋变得异常艰难。他们只能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鬼子的尸体在地堡前堆了厚厚一层,终于靠着万岁冲锋,把二团前沿的地堡拿了下来。
鬼子终于尝到了进攻战斗的苦涩。
在以往的战斗中,国军因为训练不足、弹药缺乏、战斗勇气不够等等原因,几乎无法守住阵地。
但是现在,许粟已经尽力为201是堵上了这些窟窿。
二团前线火力的持续力相当之强。
前沿阵地的争夺战打了一个白天,国军重机枪的咆哮声一直没停,阵地失守的时候,大部分机枪已经被打到枪管通红,已经无法开火了。
201师的士兵经过简单的思想教育后,守卫阵地的积极性很强。
国军以前也有坚固的据点,只是大部分时间这些据点都被主动放弃了。
坚守据点的国军士兵在整体来看,还是太少了。
二团的士兵在鬼子一波波的冲锋中,没有崩溃。他们在战壕中四处机动,把冲上来的鬼子步兵堵了回去。
进攻二团阵地的鬼子本来是第13师团,现在已经被换成了第68师团的一个联队,理由是为后续进攻积蓄力量。
其实,就是第13师团在保存实力。
不过这反而给二团的前沿兵力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为了给进攻的鬼子新兵勇气去面对201师炽热的火力,鬼子军官给新兵们喂了足量的行军丸。
这些已经疯狂的鬼子,不要命地冲过手榴弹雨,用尸体挡住冲锋枪子弹,终于端着刺刀跳进了战壕。
突破一点,打碎一边,这是鬼子在战场上常用的一种战术。
他们往往会集中优势兵力,对国军防线的某一个薄弱点发动猛烈攻击,一旦突破成功,就会迅速向两侧扩展,将国军的防线撕裂开来。
在以往的战斗中,由于国军友军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支援不力,这种战术常常能够得逞。鬼子可以轻易地突破国军的防线,给国军造成重大损失。
但是现在,201师自己就有预备队。
虽然201师名义上是一个师,但是兵力却比国军一个军还多。他的一个团,比国军的杂牌师人数还多。
鬼子的突破部队和二团的预备队在战线的交叉点拼死争夺。
前线的二团四营营长吴杰向马阳报告。
我军与敌军激战正酣,枪炮声震耳欲聋,响彻山川。
我军将士斗志昂扬,在前线浴血奋战,弹药耗尽后,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玉石俱焚者屡见不鲜,此等壮举已然成为军中风气。
鬼子在尝尽了苦涩后,终于打退了二团四营。
然后,他们又尝到更苦涩的味道。
二团预备队,三营在营长邓宝指挥下,连夜发起反击。
立足未稳的鬼子被驱逐出了阵地。
11月8日的清晨,国军的旗帜,仍然飘扬在火连坡阵地上。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