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正午日头盛、街上行人最为稀少的短暂间隙,詹晓阳和姑父抓紧时间进行了一次快速盘点。
他们钻进略显闷热的小仓库,清点着货架和地上的鞋盒。
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人感到紧迫:作为开业引流利器的两款爆款运动鞋,库存已经消耗过半;几款走量的中档鞋,尺码也开始不全开始断码了;反倒是价格较高的高档鞋,动销较慢,库存充足。
“必须立刻补货!”詹晓阳当机立断,“姑父,您马上给刘厂长打电话,把我们需要补货的款式和数量报过去,要求他们今天下午务必办好托运,争取明天一早能到潮城客运站!不然明天周末,客流可能更大,我们撑不住。”
姑父点点头,稍微思考了一下,立刻拿出电话本,就在店里给福建的刘厂长打电话。
电话接通后,姑父清晰地报出了急需补货的鞋款和预估数量。通话结束后,姑父对詹晓阳说:“刘厂长答应了,马上安排车间备货,下午就发车,明天一早准到。”
詹晓阳接过电话,语气诚恳地对刘厂长补充道:“刘厂长,非常感谢!今天店里实在太忙,银行周六下午也不上班,货款周一上午再给您转过去,您看行吗?”
电话那头的刘厂长哈哈一笑,爽快地说:“晓阳阿弟,咱们合作这么久了,信得过你!没问题,周一转就行!祝你们开业大卖!”
挂了电话,詹晓阳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供应链的顺畅是生命线,刘厂长的支持和信任至关重要。
接着,詹晓阳掏出一些钱,请邱风良帮忙跑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一整箱的果汁和可乐回来。“大家喊了一天,又累又渴,光喝水不行,补充点糖分能快速恢复点体力。”他解释道。这个细心的举动,让周围听到的同学都感到一阵暖意。
下午两点到三点,是一天中客流最少的时段,灼热的阳光让大多数人选择待在家里或室内。
詹晓阳抓住这宝贵的喘息机会,进行第二轮休整安排。他让忙碌了一上午加一中午的姑姑、姑父、以及作为销售主力片刻不得闲的大姐,轮流到后面小仓库或者店里安静的角落,抓紧时间眯一会儿,哪怕只是闭目养神二十分钟也好。
店里则由詹晓阳自己,带着汪胖子、黄朝彬、邱风良等几个男生值守。
下午三点多,在仓库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的女孩子们陆续走了出来。虽然脸上仍带着倦容,眼神也有些惺忪,但比起中午时那种近乎虚脱的状态,显然好了很多。
詹晓阳便让值守的男生们进去休息,自己和邱风良则留在外面。
两人没有闲着,开始动手收拾门口堆积如山的空鞋盒和包装袋。这些是上午火爆销售的“战利品”,但也影响了店容店貌。他们一边收拾,一边看着对方满头大汗、略显狼狈的样子,不禁相视一笑。
邱风良用袖子擦了把汗,感慨道:“晓阳,说真的,虽然今天站得脚板发麻,说得嘴角起泡,感觉比在老家山里砍半天柴、耕半天地还累!浑身不得劲!”
詹晓阳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把一摞捆好的纸箱靠墙放好,直起腰捶了捶后背:“是啊,山里干活是体力累,歇一晚上就能缓过来。这是脑力体力一起熬,心更累。不过……”他望着店里经过休整重新焕发活力的伙伴们,以及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语气坚定,“看到这么多人认可我们的东西,看到咱们的努力有了回报,这种累,心里头是踏实的,是热的!”
邱风良用力点头:“对!是这么个理儿!”
下午四点多,太阳开始西斜,温度有所下降,又一波客流小高峰如期而至。这次主要是放学、下班后出来逛街购物的年轻人和家庭顾客。
经过中午和下午的轮番休整,团队的士气和工作效率明显回升。大家再次投入“战斗”时,显得更加从容、有经验,配合也更加默契。
这一个多小时的忙碌,强度虽然不及上午,但也相当可观,有效地消化了一部分库存。
傍晚时分,詹晓阳再次按照中午的模式,安排大家轮流吃饭和短暂休息。他特别强调:“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多吃点东西。晚上七点到九点半,还有最后一波,也是可能最累的一波‘夜游’客流!那基本都是晚饭后出来散步、逛街的,以年轻人和家庭为主,沟通会顺畅些,但持续时间长,考验的是我们的耐力!”大家已经对詹晓阳的调度心悦诚服,严格按照部署进行轮换。
华灯初上,夜幕缓缓降临,南郊路商业街的霓虹灯次第亮起,迎来了它一天中最繁华、最富有活力的时刻。
果然,晚上七点一过,客流如同潮水般涌来。与白天不同的是,夜晚的顾客更加悠闲,多是成双成对的情侣、三五成群的朋友、或是带着孩子的家庭。他们被“双兴”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所吸引,纷纷进店浏览。
店内再次人声鼎沸,但秩序井然。店员们经过一天的磨合,效率极高:大姐、霞姐经验老到地介绍产品;刘小惠、林珊珊等人熟练地开票、引导;姑姑稳坐收银台,眼神锐利;汪胖子和邱风良负责的抽奖台不时爆发出中奖的欢呼,活跃着气氛;詹晓阳和姑父依旧作为机动部队,随时补位和协调。
空气中混合着新鞋的气味、人们的体味和夜晚特有的活力,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商业图景。
就在这忙碌的晚高峰中,几拨特别的客人先后到来,给詹晓阳带来了额外的感动。
先是小姨和小姨夫提着果篮来了。他们走进店里,看着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景象,脸上露出惊喜和赞赏的笑容。
“晓阳!恭喜开业!这生意也太红火了吧!”小姨拉着詹晓阳的手,高兴地说。
“小姨,小姨夫,你们怎么来了!店里这么乱……”詹晓阳有些不好意思。
“开业大吉,我们怎么能不来沾沾喜气!”小姨夫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这时,林珊珊赶紧过来接待。小姨看着林珊珊青春靓丽的样子,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夸赞:“哎呀,小珊,今天这身装扮真好!青春又靓丽!”
林珊珊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红扑扑的,抱着小姨的胳膊,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正在忙碌的詹晓阳,带着一丝羞涩和难以言说的情愫。
小姨和小姨夫仔细挑选了两双鞋,临走时,又悄悄塞给詹晓阳一个红包,小姨低声说:“晓阳,拿着,开业利是,图个好运!我们走了,不耽误你忙。”詹晓阳心中温暖,恭敬地将他们送到店外。
前脚刚送走小姨,后脚陈姨、建国叔和小梅姐就来了。他们显然是从鹅肉摊直接过来的,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卤香味。
陈姨一进门就大声笑道:“晓阳!恭喜发财!生意兴隆啊!”说着,不由分说地将一个红包塞进詹晓阳手里。建国叔和小梅姐也笑着道贺,并很快挑选了几双鞋,说是给家里人买的。他们没多停留,买了鞋就匆匆离开了,知道詹晓阳忙。
紧接着,许老板夫妇也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仿佛约好了一般。“晓阳老弟!开业大吉!我们来捧场啦!”许老板声音洪亮,同样递上了一个红包。许夫人也温和地笑着祝贺。他们也在店内消费了一番才离开。
这几拨特殊的客人,都是与詹晓阳有着生意合作或深厚情谊的伙伴。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是道贺,更是一种无声的支持和认可。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捏着手里那几个带着体温的红包,詹晓阳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感动。
这种在商言商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交往,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值得的。
一旁的同学们和邱风良目睹这一切,也对詹晓阳的人脉和为人处世投来更加钦佩的目光。
晚上的客流高峰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直到晚上九点半打烊时间到来。当最后一位顾客满意地提着鞋子离开,卷闸门被拉下一半时,店内瞬间从极度的喧闹归于平静。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所有人都有些恍惚。
紧接着,极度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席卷了每一个人。不管年龄大小,大家都累得东倒西歪。
姑姑揉着酸痛的肩膀靠在收银台上;姑父直接坐在了门口的台阶上捶腿;大姐、霞姐和几个女生瘫坐在沙发里,连手指都不想动;汪胖子、黄朝彬等人也靠着货架,大口喘着气。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透支的倦容,但眼神交汇时,却都流露出一种共同的情绪——那是经过一整天高强度奋战后的如释重负,以及看到辉煌战果后的巨大成就感和兴奋!
詹晓阳给每人发了一瓶果汁或可乐,大家默默地喝着,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满足。
休息片刻后,詹晓阳开始安排收尾工作:让大姐、霞姐和汪小军负责清点货品,将晚市卖出的空缺补上,为明天做准备。
这时,姑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叠红包,笑着开始给大家派发。“来,人人有份!开业利是,讨个吉利!大家今天都辛苦了!”这是潮汕地区的习俗,开业当天要给员工和帮忙的亲友发“利是钱”,寓意好彩头。
大家高兴地接过红包,虽然金额不大,但这份心意和认可让疲惫一扫而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接着,詹晓阳开始布置明天的工作:“大家听好了,明天周日,估计客流依然不会少。我们八点五十集合,九点准时开门。明天早上七点,我、胖子,还有姑父,我们三人要去客运站接福建补过来的货,明天到的货量大,有高仿的,也有专卖店的。胖子,明天早点起,辛苦一下。”
他转头又对邱风良说:“风良,明天早上七点十五分,在你学校门口,接你们农机校和陶瓷学校的订单货,到时候张世明他们应该也会在。另外,明天晚饭后,麻烦你带上张世明再来店里帮帮忙,明晚我们几个生力军要回学校上晚自习,店里需要人手。”
邱风良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晓阳!”
看看时间不早,詹晓阳让大家收拾东西准备解散。
考虑到大姐她们的出租屋离得不远,他让她们姐妹和汪小军自行回去休息。
然后,他和刘小惠、汪胖子、黄朝彬、林珊珊、林雅雯等同学,一起坐车返回南春桥,来到老陈的粥店,喝一碗热乎乎的鱼片粥暖暖胃,也算是简单的庆功。
粥桌上,大家虽然疲惫,但气氛轻松愉快,交流着一天的趣事和感受。
散去时,詹晓阳对大家说:“今天辛苦各位了!大家都累坏了,今晚回去早点休息,什么都别想,好好睡一觉!明天我们再坚持最后一天!”
同学们互相道别,各自返回宿舍。詹晓阳和刘小惠则回到了他们温馨的小屋。
一进屋,詹晓阳就让刘小惠先去洗漱。等刘小惠洗漱出来,詹晓阳已经打好了热水,像上次一样,督促她泡脚,用热水缓解站了一整天带来的双脚肿胀和酸痛。
刘小惠看着同样疲惫不堪、却还在细心照顾自己的詹晓阳,心里既满是心疼,又是暖洋洋的,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或许是因为实在累到了极点,两人只是简单地相拥着,低声说着体贴的话,进行了一番温情远多于激情的亲密后,便在这极度疲惫后的安宁与满足后,相拥着沉沉入睡。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