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中午,学校得校园广播照常响起。
在播报完几则学校通知和简讯后,播音员的声音顿了顿,语气变得正式而清晰:
“下面播送一则重要通告。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广播站队伍建设,我校广播站现面向全体同学,招募新一届播音员和编辑若干名。请有意报考的同学,到本班班长处报名。各班级请将报考名单于本周二下午六点前,统一报送至校广播站。考试时间定于本周四下午五点整,请报考同学准时参加。具体考场安排如下:报考播音员的同学,请到实验楼三楼语音室参加面试;报考编辑的同学,请到教学楼一楼东侧电教室参加笔试。特此通知。”
广播声在校园里回荡,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角落。
正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饭、闲聊的詹晓阳,听到这则通告,夹菜的筷子微微停顿了一下,广播站的报名与考试来了。
虽然蔡老师早前就跟他打过招呼,建议他报考编辑,但真到了要考试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没底。
“编辑”到底要考什么?是考文笔,还是考新闻敏感度,或者是其他什么专业知识?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想了想,他决定不去多想,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见机行事就好,心态放平,轻装上阵。
下课后,班长游进彦拿着报名表来到詹晓阳座位前:“晓阳,广播站招新,你报哪个?编辑吧?蔡老师之前提过。”
“嗯,报编辑。”詹晓阳接过笔,在报名表上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报考岗位。
班长看了看,说:“咱们班就你和许汉文报名,他报的是播音员。”
“哦,好。”詹晓阳对许汉文有点印象,是班上的团支书,普通话说得不错,性格也挺开朗。
接下来的两天,詹晓阳依旧忙碌于学业和学店的事情,并没有为考试做特别的准备。
他想着,编辑岗位,核心还是看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临时抱佛脚意义不大,不如保持平常心。
时间很快到了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詹晓阳收拾好书包,和刘小惠打了个招呼。
“惠儿,我去电教室考试了。”
“嗯!老伙,加油!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考完我们等你一起吃晚饭。”刘小惠握了握他的手,眼神里满是信任。
“好,放心吧。”詹晓阳笑了笑,背上书包,独自向教学楼一楼的电教室走去。
电教室是学校最大的阶梯教室之一,平时多用于开大会或上大课。
此刻,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看上去有五十多号,都是从各个班级报考编辑岗位的学生。
由于教室空间巨大,即使坐了这么多人,依然显得有些空旷,无形中增添了几分考试的严肃感。
詹晓阳找了个靠墙中间的位置坐下,安静地等待。
五点整,一位戴着眼镜、表情严肃的男老师(后来知道是广播站的指导老师)和几位学生干部模样的师兄师姐抱着试卷走了进来。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同学们,安静!现在开始发放编辑岗位笔试试卷。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请大家自觉遵守考场纪律,独立完成。”指导老师声音洪亮地宣布。
试卷分发下来,是几张装订好的A4纸。詹晓阳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开始审题。
试卷前面部分是一些基础题,包括词语辨析、成语填空、病句修改、简短新闻稿改写等,考查的是基本的语言文字功底。
这些题目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詹晓阳来说,并不算难,他略微思考,便流畅地作答。
翻到最后一页,是占分最重的大作文题。当詹晓阳看清作文要求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瞬间落了地,甚至涌起一丝“果然如此”的庆幸。
作文题目要求如下:
请以“缅怀与前行”为主题,结合你亲身经历或印象深刻的一次缅怀先烈活动,联系自身作为医学生的身份,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文章需阐述新时代青年应如何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并表达你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当。
这题目,这要求——分明就是为他詹晓阳量身定做的!主题、素材、视角,几乎与他上周刚刚写完、并且得到高度评价的那篇《以我之青春,续写您之华章》完全吻合!
他瞬间明白了蔡老师当初那句“提前做好准备”的深意,也明白了广播站出题老师的意图——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将思想教育活动的感悟,与自身专业和未来规划紧密结合。
“真是妥妥的送分题啊……”詹晓阳心里暗道,不由得对蔡老师的先知先觉充满感激。
他不再犹豫,决定先从最有把握的作文开始写起,确保重头戏万无一失。
他再次深呼吸,闭上眼睛,将上周撰写那篇文章时的情感、思路和精彩段落快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然后,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先写下了标题——《白衣执甲,薪火相传——从烈士纪念碑到医学殿堂的思考》。这个标题,比之前的更直接地点明了“医学生”的身份。
接着,他略作思考,对原文的开头进行了微调,更加突出“我”的参与感和作为医学生的特定视角:“清明细雨,洗涤着潮城的大地,也涤荡着我们年轻的心灵。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当我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那份崇敬之中,更添了一份对生命价值与担当的沉重思考……”
确定好开头,詹晓阳便不再停顿,文思如泉涌,结合上次文章的骨架,融入了更多对医学使命、生命守护、健康所系等内容的思考,笔尖在试卷上流畅地滑动。他写得并不快,力求每一个字都工整清晰,每一段论述都逻辑严密,情感真挚。
空旷的教室里异常安静,只听得见一片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
监考的老师在过道间轻轻踱步,偶尔在某个奋笔疾书的同学身边驻足片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时钟指向六点零几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将近二十分钟的时候,詹晓阳已经完成了作文的最后一个字。
他放下笔,轻轻舒了一口气,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没有遗漏和错误,特别是个人信息填写无误。
看着写得密密麻麻、卷面整洁的答卷,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于是,在众多还在埋头苦思或紧张书写的同学略显惊讶的目光中,詹晓阳从容地站起身,拿着试卷走向讲台。
他是第一个交卷的。
讲台上,蔡老师正好也在,她作为学生科的老师之一,协助参与监考。
看到詹晓阳走过来,她投来询问的目光。
詹晓阳朝她自信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将试卷双手递给那位严肃的男老师。
男老师接过试卷,粗略地翻看了一下,特别是看到那篇写得满满当当、字迹工整的作文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对詹晓阳点了点头。
詹晓阳又转向蔡老师,恭敬地抱拳,无声地行了个礼,用口型说了句“谢谢蔡老师”。
蔡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也对他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和肯定。
詹晓阳不再停留,转身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电教室。
室外,傍晚的空气清新宜人,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轻松。
刚走出教学楼没多远,就看到前面玉兰树下,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班长游金彦、田楚联,还有刘小惠、林珊珊,以及咋咋呼呼的汪胖子和林雅雯。
他们正聚在一起聊天,显然是在等他。
看到詹晓阳第一个走出来,大家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愕,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汪胖子第一个扯着嗓子喊:“阳哥!这么快就考完啦?怎么样怎么样?”
詹晓阳笑着朝他们走去,心情愉悦地一挥手,颇有气势地说:“走!南春桥排档,边吃边聊!”
“噢!阳哥威武!”汪胖子欢呼一声,大家也都笑着围了上来。刘小惠自然地走到詹晓阳身边,关切地小声问:“考得还行吗?我看你出来挺早的。”
“还行,题目比较顺手。”詹晓阳低声回应,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一行人说说笑笑,来到了校门外他们常去的那家物美价廉的南春桥排档。
大家找了个靠窗的大桌坐下,点了几样家常炒菜和一大盆汤。
菜还没上齐,汪胖子就迫不及待地追问:“阳哥,快说说,编辑考试都考啥了?难不难?作文题是什么?你咋写那么快?”
大家都好奇地看向詹晓阳。詹晓阳喝了口茶水,不紧不慢地说:“前面是一些基础知识,词语、改病句、改写新闻啥的,不算难。关键是作文……”
他顿了顿,看到大家都竖起了耳朵,才笑道:“作文题是让写一篇关于缅怀先烈、结合自身专业谈未来理想和担当的文章,要求1200字以上,特别点名要从医学生的视角来写。”
“啊?”林珊珊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题目……怎么感觉……”
“感觉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对吧?”田楚联接过话,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
“没错!”詹晓阳点点头,“跟我上周投到广播站那篇《以我之青春,续写您之华章》主题几乎一模一样,视角要求都高度重合。所以我审完题,心里就有底了,直接从作文开始写,基本上是在原文基础上,结合‘医学生’这个身份做了深化和调整,写起来很顺。”
“哇!这么巧!那你这岂不是稳了?”汪胖子一拍大腿,兴奋地说。
班长也笑着点头:“确实,晓阳那篇文章蔡老师都赞不绝口,广播站老师肯定也有印象。这次考试又碰上类似的题目,说明晓阳的思路和文风很对广播站的胃口。入选希望非常大!”
刘小惠在一旁听着,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詹晓阳,脸上是与有荣焉的喜悦和骄傲。
“所以你就第一个交卷了?”林珊珊问。
“嗯,”詹晓阳夹了一筷子刚上来的炒青菜,“写完了检查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就交了。坐在那里也是干等着。”
“厉害!阳哥就是阳哥!”汪胖子竖起大拇指,“这下广播站编辑稳了!以后咱们班投稿,可有内部渠道了!”
大家都被他的话逗笑了。田楚联比较细心,问:“那许汉文呢?他考播音员,不知道面试怎么样。”
詹晓阳摇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考场不在一起。希望他也能顺利吧。”
话题随后从考试转到了其他方面,大家聊着学校的趣事,聊着即将到来的周末,气氛轻松愉快。
詹晓阳看着身边这些关心他、支持他的同学和朋友,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考试的压力已经完全释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友情包围的舒适感。
这顿饭吃了大概一个小时,七点多钟,大家才心满意足地结账离开。
夕阳已经完全落下,天色暗了下来,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
走在回校的路上,刘小惠悄悄挽住詹晓阳的胳膊,低声说:“老伙,真替你高兴。”
詹晓阳感受着她手臂传来的温度,心里一片宁静:“嗯,考完了就不想了。走吧,上晚自习去。”
一行人踏着夜色,走进了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开始了周四晚上的自习。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