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吹黄了山峦,也吹来了收获的丰饶。程家小院里的日子,如同窖藏的老酒,在经历了春夏的忙碌与风波后,渐渐沉淀出一种踏实而醇厚的甘甜。
最显眼的变化,是两个孩子。当初那对皱巴巴、只会吃喝拉撒睡的小肉团,如今已经能满地乱爬,咿咿呀呀地学语了。姐姐安静些,乌溜溜的大眼睛总是好奇地打量着世界,小手喜欢抓着父亲用边角料给她削的小木马,啃得满是口水。弟弟则是个小炮仗,继承了父亲的好动和孙猛的大嗓门,哭声响亮,笑声更是能掀翻房顶,小腿蹬踹得格外有劲,已经试图扶着炕沿想要站起来了。
魏红和大姐程立春的身体也彻底调养了过来。海鱼的鲜美、山珍的滋养、还有程立秋时不时弄回的蜂蜜和药材,让两人脸色红润,身板也结实了不少。魏红褪去了产後的虚弱,恢复了以往的利落劲儿,眉宇间更多了一份为人母的柔韧和从容。大姐更是像变了个人,脸上有了真切的笑容,说话底气也足了,再不是当初那个在婆家唯唯诺诺、愁眉苦脸的受气小媳妇。
看着满地乱爬、健康活泼的孩子,看着气色红润、笑容满面的妻子和姐姐,程立秋心里那份当家男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卖出十棵老山参、打回十船海货还要浓烈。这才是他拼死拼活、挣命奋斗的根由所在。
家里的生计也进入了平稳而兴旺的轨道。山里的产业,在孙猛、魏建国、王栓柱的打理下井井有条。狩猎不再追求惊险刺激,而是更注重可持续性,下的套子、夹子主要针对繁殖快的野兔、山鸡,偶尔碰上的大牲口算是意外之喜。後院的药材长势良好,那片试验的黄芪和党参,眼看再有一年就能见到回头钱。养的猪肥鸡壮,蛋肉自给自足还有富余。
海上的事业更是惊喜连连。“靠山号”在王队长和海生的精心操持下,几乎每次出海都不空手。程立秋定期过去,不仅能运回满舱的渔获,更是将航海技术学了个七七八八,已经能在风平浪静时独立操纵船只了。海货的销售渠道彻底打开,县里几家固定的单位食堂和招待所都认准了程立秋提供的“鲜活”招牌,往往是货还没运到,订单就先来了。这条“海路子”带来的收益,已经稳稳超过了山里的产出,成为这个家最强劲的经济引擎。
程立秋也并未因此就荒废了山里的根本。他依旧定期进山,有时是巡视套子,有时是采集山货,有时仅仅是带着黑豹,在那片熟悉的林子里走一走,听听松涛,闻闻泥土和草木的气息。这是他力量的源泉,也是他心灵的锚地。只有脚踏实地踩在这片黑土地上,他才能感到真正的安心和踏实。
他也没有忘记帮衬他的人。孙猛、魏建国、王栓柱不仅拿到了远高于从前的分红,程立秋还出钱给他们家里都添置了新衣裳,改善了伙食。王队长和海生那边,除了约定的分红,程立秋每次去都会带上些山里的特产,蘑菇、木耳、野味啥的,从不空手。他知道,情义和利益,就像船桨的两叶,缺一不可。
这个小小的团队,因为他的带领和慷慨,越发凝聚得铁桶一般。
晚饭时分,是小院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灶房里飘出饭菜的香气,有时是山鸡炖蘑菇的浓香,有时是红烧海鱼的鲜甜,有时是简单却喷香的小鸡炖粉条。魏红和大姐轮流掌勺,变着花样调剂伙食。
饭桌就摆在当院,天气好时还能看着星星。程立秋抱着儿子,看他挥舞着小勺子咿呀学语,魏红给女儿细心地挑着鱼刺,大姐和李厚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孙猛几人有时也会过来蹭饭,汇报一下山里的情况,吹吹牛,喝两盅小酒,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没有了外界的纷扰,没有了家里的糟心事,有的只是实打实的日子,和越来越红火的光景。魏红看着丈夫虽然忙碌却日益沉稳自信的侧脸,看着一双儿女健康成长,心里那份踏实和幸福感,满得快要溢出来。她觉得,自己吃过的所有苦,受过的所有累,在这一刻都值了。
程立秋喝下一口烧酒,看着眼前这幅温馨的画面,心里同样充满了平静和力量。大家(团队)和睦,小家安康,这或许就是一个男人,能挣来的最大的体面。
夜色温柔,灯火可亲。程家小院的欢声笑语,如同这黑土地上最动人的夜曲,诉说着平凡却踏实的幸福。
秋深了,霜降过后,山里的颜色愈发浓烈厚重,像是打翻了调色盘,金黄、火红、深褐交织,渲染出一幅磅礴而静谧的画卷。程立秋站在院门口,望着远处层林尽染的群山,目光深邃而平静。
身后的院子里,传来儿女咿呀学语的稚嫩声音,魏红和大姐轻声的交谈,还有锅里炖着的野鸡汤咕嘟咕嘟的声响,交织成最温暖的人间烟火气。猪圈里的猪崽哼哧着讨食,鸡鸭在圈里悠闲踱步,后院那片药材苗在秋阳下依然挺立着最后的绿意。
这一切,安宁,富足,充满希望。
他转过身,目光掠过整齐的院舍,肥壮的牲畜,最后落在墙角那几个专门用来存放海货的、衬着棉絮的旧木箱上。山与海的印记,如此和谐地共存于这个小院里,也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脉和生命。
曾几何时,他还是那个只知埋头钻山沟、用命搏食的穷猎户,最大的愿望不过是让家人吃饱穿暖。如今,他不仅稳稳地守住了山里的根基,更是凭着一股闯劲和精准的眼光,将脚步迈向了那片更广阔的蔚蓝。
山林赋予了他坚韧的筋骨、猎人的敏锐和对自然的敬畏。而大海,则拓宽了他的视野,锤炼了他的心性,给了他搏击风浪的勇气和拥抱变化的智慧。
山魂与海魄,在他身上交织融合,淬炼出一个全新的程立秋——他依旧是那个能精准一枪放倒猎物的神枪手,是能辨认最细微兽踪的追踪者;但他也成了能驾驭渔船、辨别潮汐、在风波中沉稳应对的新船主,成了能巧妙运作“山珍海味”、开辟新财路的经营者。
他不再是单纯的猎户,也不再是单纯的渔民。他是这片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儿子,却拥有了征服蓝海的雄心。
“立秋,吃饭了!”魏红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带着笑意。
“哎,来了!”程立秋应了一声,最后望了一眼远山,眼神坚定而明亮。
他知道,眼前的安宁富足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买船只是第一步,往后的路还长着呢。他琢磨着,等明年开春,资金再充裕些,或许可以换一条更大更稳的船,可以去更远的海域,捕捞更值钱的货色。山里的药材种植也可以再扩大规模,试试种植更金贵的品种。甚至,他可以尝试着把靠山屯和望海屯的资源更深度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条真正的“山海特产”供应链…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清晰而可行。他不再满足于小富即安,他看到了更远处更美的风景,并且有信心带着家人、带着信任他的兄弟们,一起走向那片更广阔的天地。
饭桌上,饭菜热气腾腾。野鸡汤鲜美,新蒸的馒头暄软,还有一盘清炒后院自产的青菜。
程立秋给魏红夹了一筷子鸡肉,又摸了摸儿子女儿的小脑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等忙过这阵秋收,我再去趟海边。”程立秋边吃边说,“眼看要入冬了,海上活儿少了,得去看看船保养得咋样,跟王队长把今年的账算清楚。”
魏红点点头:“是该去。王队长一家都是实在人,咱不能亏待人家。”
“嗯,”程立秋扒了口饭,又道,“等年底,咱家也好好热闹热闹。把猛子、建国、栓柱他们都叫上,还有王队长和海生,要是他们得空,也请他们来咱屯子看看,吃顿杀猪菜,也让他们尝尝咱地道的山味儿!”
魏红眼睛一亮:“这个好!咱也尽尽地主之谊!”
一家人说说笑笑,规划着不久的将来,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吃过晚饭,程立秋拿出那个写满了计划的小本子,就着油灯,又在后面添上了几行字。灯光将他的身影投在墙上,显得坚实而可靠。
窗外,月色如水,洒满静谧的山村。远处的大海,想必也是波光粼粼,潮起潮落,永不停息。
程立秋合上本子,吹熄了油灯。屋里暗了下来,但他的心里却亮堂堂的。
山是他的根,海是他的梦。
根深蒂固,梦想无垠。
脚下的路已经铺就,并且正向着更远、更宽阔的地方延伸。
他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心怀敬畏,勇於开拓,属於他和家人的前程,必将如同那无垠的碧海蓝天,浩瀚无边,充满无限可能。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