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的日子像上了发条,节奏快得容不下丝毫喘息。赶工是常态,通告单上的时间常常精确到分钟,从这个景冲到那个景,妆发、对词、走位、拍摄,循环往复。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大夜戏一拍就是通宵,凌晨收工,天蒙蒙亮才能回到酒店,睡不了几小时,又得爬起来继续。
等戏的时间远比拍戏长。演员候场时还能琢磨剧本、休息片刻,工作人员则需时刻待命,灯光、摄像、场务、像宋玖这样的助理,都得守着,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片场像个巨大的精密仪器,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零件,不能有丝毫错位。
宋玖渐渐习惯了这种节奏。她学会了在碎片时间里见缝插针地休息,补充体力;学会了在漫长的等待中保持专注,不错过任何需要她的瞬间;也学会了在嘈杂混乱的片场里,给自己隔出一小块安静的心域,观察,等待,然后精准地按下快门。
偶尔,她能和赵佳碰上头。大多是在酒店餐厅匆匆吃早饭或夜宵的时候。
赵佳总是那个滔滔不绝的人,一肚子新鲜事和抱怨。“我的天,小玖,你知道今天有多离谱吗?服装老师把两套戏服搞混了,差点穿错,吓死我了!”或者,“紫姐人真好,就是太拼了,昨天发烧还硬扛着拍,我看着都心疼…”
宋玖大多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扒拉着碗里的粥或面条。赵佳的抱怨里带着一种热烈的参与感,而宋玖只是觉得,累,但充实。每一份疲惫都实实在在,每一次按下快门都离那个她想要的目标更近一点。她不太说自己团队的事,不是保密,只是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工作就是工作,做好就行。
有一次赵佳抱怨得有点狠,说了几句某个工作人员配合度差。宋玖听完,沉默了一下,才轻声说:“佳佳,这些事,跟我说说就行了,在外面别多话。”
赵佳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用力点头:“放心吧小玖,我懂!我就是跟你倒倒苦水,外面我嘴严着呢!”
宋玖点点头,没再多说。
在傅诗淇的团队里,宋玖和造型师、偶尔来帮忙的其他助理也渐渐熟络起来。她话依然不多,但会默默帮顺手的小忙——递个夹子,扶一下反光板,收拾一下散落的衣物。大家觉得这姑娘安静,但靠谱,不惹事,手脚也麻利,都挺愿意跟她相处。她的交流依旧主要集中在工作上,做好分内事是她最大的原则。
涛哥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从最初的略带审视,到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孩子确实不错。踏实,细心,肯学,情绪还稳定,在这个浮躁的圈子里显得难得。他偶尔会琢磨,等《青云志》杀青了,团队肯定还需要人,宋玖要是毕业后能留下,是件好事。但又有点拿不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师范生,家里父母真能同意她干这行?这工作强度大,不稳定,小姑娘能坚持多久?
有天晚上收工晚,涛哥开车送傅诗淇回酒店,路上随口提了一句:“毅哥,你说小玖这姑娘,等戏拍完了,她是不是就回学校了?挺可惜的,干活挺利索。”
傅诗淇靠在副驾椅背上,闭目养神,闻言眼睛没睁,只是嘴角微微弯了一下。
“我觉得她会留下。”他的声音带着点疲惫,但很肯定。
涛哥有点意外:“嗯?你怎么知道?她跟你说了?”
“不用她说。”傅诗淇睁开眼,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路灯,“你看她做事那个劲儿就知道了。等杀青,她自己应该会提。”
涛哥从后视镜里看了傅诗淇一眼,见他语气笃定,便笑了笑:“那敢情好。这姑娘是块好料子,沉得下心。”
傅诗淇没再说话,重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的是宋玖那双总是平静却异常专注的眼睛,是她在片场永不急躁的身影,是她递过来温度总是刚好的水杯,是她相机里越来越有灵魂的照片。一种近乎执拗的认真,和他自己对待演戏时的心情,莫名相似。
他觉得,这个安静得像水一样的姑娘,心里藏着股劲儿,一旦认准了,就会默默地、坚定地走下去。就像她当年能为了一个模糊的喜欢,就一头扎进摄影里一样。
车窗外,横店的夜色流淌而过。这座小小的城镇,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汗水。有些人来了又走,有些人却选择留下,扎根生长。傅诗淇觉得,宋玖会是后者。
喜欢靠近你多一点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靠近你多一点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