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日上三竿了,宋清越才艰难地从床上爬起来。想到今天可能还要给菜地浇水,心里别提多崩溃。
宋大婶挎着一篮子水灵灵的芥菜和几个新挖的芋头,笑吟吟地走来。自打年后,各家都忙着春耕,她也有好些日子没过来串门了。
刚拐过弯,她一眼就瞧见了宋家茅屋前那翻天覆地的变化,脚步不由得顿住了,脸上写满了惊诧。
只见前几天还堆满烧荒后灰烬、略显凌乱的土地,此刻已然脱胎换骨。土地被收拾得平平整整,清晰地划分成规整的畦垄,一行行,一列列,如同精心描绘的棋盘。
畦面上的土壤细碎均匀,泛着湿润的乌黑光泽,一些较早播下的种子已经隐隐有破土的迹象,透出些许青菜的幼苗。
“哟!刘大妹子!”宋大婶几步快走来到院门口,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赞叹,“你一个妇道人家,咋这么能干!这么大块地,就……就全整出来了?前几天还见你们烧荒,烟熏火燎的,我还以为再快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收拾出个模样哩!这……这都快赶上老把式的手艺了!”
正在院里收拾农具的刘氏闻声抬头,见是宋大婶,连忙笑着迎出来:“他婶子来了!快进来坐。我哪有这能耐呀,”她摆摆手,脸上是掩不住的自豪与感慨,“全是俺家越越!主意是她出的,力气活她也顶了大半,我就是个跟着打下手的。这孩子,也不知道哪儿学来的这些本事,愣是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这时,宋清越也闻声从她的小隔间里出来,笑着跟宋大婶打招呼:“婶子早。”
宋大婶上下打量着宋清越,只见她虽瘦,但身板挺直,眼神清亮有神,手上还带着劳作后的痕迹,不由得啧啧称奇:“越越这丫头,真是这个!”
她翘起大拇指,“婶子活了半辈子,没见过这么能干又灵醒的姑娘!这地整得,比村里多少男人家弄的还齐整!”
寒暄几句,宋大婶放下菜篮子,又关心地问道:“这种是种下了,往后浇水可是个大工程啊。
这天虽说时不时下点雨,可咱岭南日头也毒,万一连着几天不下雨,这溪水离得太远,但天天挑水也能累折腰哩。”
她指了指两三百步外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溪。
这话可说到了点子上。刘氏闻言也微微蹙眉,看向女儿。这几日播种后的轻微浇灌尚且觉得费事,若日后菜苗长起来需水量大,天天往返挑水,确实是个沉重的负担。
宋清越却微微一笑,目光投向屋后那片茂密的竹林,又看了看溪流的方向,眼中闪烁着思索和跃跃欲试的光芒:“婶子提醒的是。天天挑水确实不是长久之计。娘,婶子,我有个想法……”
“哦?啥想法?”宋大婶和刘氏异口同声地问道,都好奇地看向她。
“我想试试,看能不能用竹子,做成竹涧,把溪水直接引过来。”宋清越语气平静,却抛出了一个对刘氏和宋大婶来说堪称石破天惊的想法。
“引……引水过来?”宋大婶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这……这咋引?溪水在低处,咱这地在高处哩!”她指了指明显有落差的地势。
刘氏也是一脸茫然,完全无法想象水如何能自己从低处流到高处。
宋清越知道一时难以解释清楚“虹吸”或“连通器”原理,便换了个说法:“婶子,娘,你们放心,不是让水往高处流。我是想着,沿着地势,找好角度,一节一节竹子接起来,让水顺着竹筒慢慢流过来。虽然慢点,但只要能流过来,就省了咱们挑水的力气了。”
她说得简单,但宋大婶和刘氏依然觉得这主意太过玄妙,却又莫名地觉得,既然是宋清越说出来的,或许真有可能办到。
“这……这能成吗?”宋大婶将信将疑。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宋清越笑道,“就算不成,也不过是费些竹子力气,咱也没什么损失。若是成了,往后浇水可就省大事了。”
说干就干。送走依旧觉得不可思议的宋大婶后,宋清越立刻拿上柴刀和手锯,再次钻进了屋后的竹林。
这次她挑选的竹子更有讲究。需要竹壁相对较厚、竹节较长、粗细均匀挺直的老竹,这样的竹子更适合凿通做引水管,也更耐用。
砍伐,去枝,截成约莫一臂长的竹段。然后是最耗时耗力的环节——打通竹节。
她用柴刀尖小心地劈凿,再用削尖的硬木棍反复掏搅,将竹筒内部的隔膜一点点清除干净,形成中空的管道。这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和巧劲,既要保证打通,又不能将竹壁弄破。
刘氏帮不上这个忙,便去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宋砚溪则好奇地守在姐姐旁边,看着一根根竹子在她手下变成中空的管道。
准备了足够多的竹管后,宋清越开始勘察地形。她从溪边开始,一步步向菜地走去,仔细目测地势的微小起伏,在脑海中规划着竹涧的铺设路线。必须找到一个持续向下、坡度均匀的路径,水流才能顺利通过。
她选定了一条路线,虽然略有曲折,但整体坡度下降平缓。
然后她开始打木桩。用粗竹竿削尖,在她规划好的路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打入地下一个木桩,用来支撑和固定竹涧管道,确保其稳固和保持坡度。
接下来就是拼接安装。
将一根根打通好的竹管首尾相接,连接处用柔韧的藤蔓紧紧缠绕捆扎牢固,防止漏水。
竹管架设在打好的木桩上,一节连着一节,如同一条纤细的青龙,从溪边开始,沿着她规划的路线,蜿蜒着向菜地方向延伸。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调整每一节竹管的坡度、确保接口严密、固定绑扎,都需要反复调试。
宋清越忙得满头大汗,裤脚被露水和泥土打湿,手上又添了新伤。
刘氏和宋砚溪中途过来送水,看着那逐渐成形的、架设在空中的竹管通道,都觉得新奇又难以置信。
“姐姐,水真的能从那么远流过来吗?”宋砚溪仰着头问。
“只要路子对,就能。”宋清越肯定地回答,用袖子擦了把汗,继续埋头苦干。
整整花了两天时间,一条长长的、由无数竹管连接而成的引水竹涧终于搭建完成了。它从溪流较低处起始,借助木桩的支撑,沿着微小的坡度,蜿蜒曲折,最终的目的地是菜地旁边一个用石头垒砌好的简易蓄水小坑。
最后一步,是在溪流源头处,用石块和泥土简单围堵一下,做了一个小小的引流口,将一部分溪水引入竹涧的第一根竹管入口处。
所有工作完成的那一刻,宋清越、刘氏还有宋砚溪,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竹涧的入口处。
清澈的溪水顺着引流口,缓缓流入第一根竹管。
开始似乎有些迟疑,但很快,水流便顺从地沿着竹管内部向前流动。她们能听到水流在竹管里发出的细微的“咕噜”声。
时间仿佛过得很慢。她们的目光追随着竹管,一节一节地看过去。
终于,在另一端,蓄水坑连接竹涧出口的地方,一滴水珠颤巍巍地出现,然后滴落下来!
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水流逐渐连成细线,汩汩地从竹管出口流出,注入蓄水坑中!
“成功了!娘!溪溪!水引过来了!”宋清越忍不住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刘氏和宋砚溪也激动得围过去,看着那源源不断、自行流来的溪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爷啊……真的成了!真的不用挑水了!”刘氏喃喃道,看着女儿的眼神充满了骄傲和不可思议。这丫头,又一次做到了旁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水流虽然不大,但持续不断,很快就在蓄水坑里积聚起来,清澈见底。
宋砚溪兴奋地用手去接水,冰凉凉的触感让她咯咯直笑。
宋清越看着这条自己亲手打造的引水竹涧,心中充满了满足。
从此,菜园浇水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只需在需要时,去溪头调整一下引流,清清杂物,这甘甜的溪水便会自动送达地头。
喜欢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