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有些安静,除了虫鸣就是姐弟三人的脚步以及说话声。
他们走过的地方都看得很仔细,不想错过什么。
阳光晒得背上有一点燥热,精神也因为在谨慎下有些紧绷。
采摘到的东西比预想的要少。
可食用的蘑菇似乎并不那么常见,或者说,隐藏得很好。
也有可能这几天没下雨,蘑菇都没冒出来。
小半天过去,安和的布包里也只铺了浅浅一层,大约够炒一小盘的。
但许安宁已经很满意了。
她又带着弟妹去捡了一些刺毛球,便准备回去。
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点收获虽少,但今天的菜里能多一味山鲜。
“好了,今天就这些吧。”她看了看日头,决定下山。
贪多嚼不烂,尤其是面对山林里的东西。
回去的路上,经过村口时,正好碰到几个从地里回来的妇人。
她们看到许安宁姐弟三人从山上下来,布包里似乎装着些东西,目光都有些好奇。
一个妇人看到他们:“安宁丫头,上山啦?摘的啥好东西?”
许安宁将布包不动声色的往后挪了挪,对于这妇人,许安宁脑子里没印象。
估计也不是什么比较熟悉的人,她淡淡开口:“就一点野菜和山里红,给弟弟妹妹当零嘴。”
那妇人瞥了一眼布包,看到边上有点灰灰以及红红的东西,也没再多问。
只是眼神多少带点看热闹的感觉,大概觉得这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可怜,只能上山上寻摸点吃的。
许安宁不在意这些目光,带着弟妹沿着小路回了家。
关上院门,将那一小布包蘑菇拿出来,再次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
许安宁心里想着,等后面有钱了,一定得把这篱笆门给换了,防止别人偷窥......
藕粉在树上晾了一天。
这天早饭嘛,不出意外还是粗粮粥,但今日的粥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许安宁切了几片脆嫩的藕片放进去一起熬煮。
藕片清甜,粗粮粥带着谷物的香气,让原本寡淡的粥多了一分别样的滋味。
安平捧着碗,吹了吹,迫不及待地啜了一口,随即眼睛弯了弯:“阿姐,今天的粥是甜的!”
“是藕的甜味。”许安宁笑着,也低头喝了一口。
安和吃着,用小手捏起一片煮得软软的藕,仔细地看了又看,才放进嘴里慢慢嚼,嘴角笑的开心。
吃过早饭,日头已经烈了起来。
晒得地面有些热,人也有些焦躁。
许安宁抬头看了看天,太阳虽烈,却是一天中晒东西最好的时候。
她让平哥儿把缸里装满水晒着,晚会几人洗头用。
又走到晒藕粉的树下前天挂在树枝上晾晒的藕布包已经干得发硬。
把他们取下来,在手里掂量掂量。
这藕出粉率极低,十斤藕大概出了一斤藕粉,也就是十六两。
“阿姐,要做什么?”安平凑过来好奇地问。
“把这些干藕块敲碎,才好晒成真正的粉。”许安宁说着,将一大块干硬的藕块放在洗净的木板中央,拿起厚重的刀背,小心地用力敲下去。
“啪”的一声脆响,藕块应声裂成几块。
她继续耐心地、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直到它们变成更小的碎块,最后成了粗粝的浅黄色颗粒。
许安宁额角又沁出了细汗,这活儿需要耐心和巧劲,用力太猛怕粉末飞溅,力气太小又敲不碎。
敲碎了一批,她就将粗颗粒铺回干净的木板上,拿到烈日下暴晒。
阳光炙热,晒得人皮肤发烫,但正是这样的日头,才能最快地吸走最后一点水分,将藕粉彻底晒干。
“安平,帮阿姐看着点鸟雀,别让它们来啄了。”许安宁吩咐道。
“哎!”安平响亮地应了一声,立刻搬了个小木墩坐在屋檐下的阴凉处,眼睛盯着晾晒着的木板,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许安宁又转身回屋,继续敲打那些坚硬的藕块。
日子不紧不慢地又溜过去三天。
那五十斤粗粮,即便再省着吃,也已经下去了四分之一。
倒是那藕粉,在日头下晒得透干,粉白细腻,抓一把在指间,滑得像上好的丝线,闻着有一股淡淡的清甜气。
许安宁动手先做了一份出来,加上调料、味道非常不错而且正宗。
两个小孩也吃的很开心。
“平哥儿,你去河边芦苇荡,摘些宽大干净的干芦苇叶子回来,越多越好,我们用它把粉包起来。”
安平一听有任务,立刻来了精神,应了一声就跑了出去。
没多久,他就抱回来一大摞干黄宽大的芦苇叶。
许安宁又仔细洗刷干净了,晾在窗台上沥干水汽。
没一会芦苇晒干后,她将藕粉小心地收拢起来,用洗净的木勺,一勺一勺地分倒在铺开的芦苇叶上。
大概一两一包,她手指灵巧地折叠包裹,再用细草茎扎紧,做成一个个小巧的三角包。
安平和安和围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吹散了这珍贵的粉末。
“阿姐,真好看。”安和小声惊叹,伸出手指想摸,又怯怯地缩回去。
“嗯,这就是我们这些日子的收成,咱们等下去镇上卖藕粉。”许安宁语气有点期待。
安和安平一听要去镇上卖藕粉,激动坏了,他们要有银子了!
银子,是好东西,能买他们缺的东西。
许安宁用几张干净的大芦苇叶把之前做的拐枣糖,以及晒干的桂花包好。
又把那个破了口的粗瓷碗,以及一个装水的罐子也带上。
这些工具,他们摆个摊或许够用了。
她把那包拐枣糖递给安平:“平哥儿,这个给你拿。”
“和姐儿,你拿桂花。这些藕粉,我们分着揣在怀里,小心别磕碰散了。”
许安宁又想了想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
这年头粮食金贵,这藕粉不仅能顶饿还去秋燥,是很好的养生滋补品。
若是直接在街上叫卖藕粉,万一被人学了去,或者觉得是低贱东西,就不好卖上价了。
拐枣糖也一样,那果子长的满山沟,若被人知道原料,也就不稀奇了。
她低声对弟妹叮嘱:“记住了,这白色的粉,叫玉霜粉,黑亮的糖,叫蜜糖。”
“有人问起,就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法子做的,别的不知道,记住了吗?”
喜欢吾家厨房有点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吾家厨房有点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