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万籁俱寂,汴京城还沉在浓重的夜色里。“林记”食坊后院却已亮起灯火。林小满最后一次清点着要带入宫的食材和器具,每一件都擦拭得锃亮,用干净的棉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林老实和王大娘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想帮忙又怕添乱,只能反复叮嘱“小心”、“仔细”。石猛则沉默地站在门边,如同一尊守护神,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窗外沉沉的黑暗,确保这最关键的时刻不出任何岔子。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涌。昨夜赵琰的警示言犹在耳,让她对即将到来的品鉴会有了更清醒、也更沉重的认识。那不再仅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智慧、心性乃至运道的较量。她摸了摸怀中那枚温润的乌木令牌,又看了看自己精心准备的点心,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辰时初,宫中专派的一辆青篷小车准时停在了“林记”门口。一名面白无须、神色肃穆的小太监下车宣引,验看了请柬和物品,示意林小满上车。没有多余的寒暄,一切按部就班,透着宫廷特有的规矩与疏离。
马车辘辘而行,穿过渐渐苏醒的街市,驶向那红墙金瓦、戒备森严的皇城。林小满透过车帘缝隙,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手心微微沁出汗水。这是她两世为人,第一次如此接近这个时代权力的核心。
从侧门入宫,换由两名年长的太监引路,穿过一道道宫门,行走在寂静而漫长的宫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檀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岁月与威权的肃穆气息。林小满低眉顺目,不敢四处张望,只紧紧跟着引路太监的脚步,心中默念着赵琰的叮嘱:“谨言慎行,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品鉴会设在御花园旁一处名为“澄心堂”的偏殿。殿内早已布置妥当,灯火通明,熏香袅袅。正北设着几张空置的蟠龙宝座和凤椅,显然是留给皇室成员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着八张长案,代表汴京八大酒楼的厨师们已各就各位,正忙碌地进行最后的准备。他们大多身着统一的酒楼服饰,神情或倨傲,或紧张,彼此间眼神交汇,暗流涌动。
林小满被引到右侧最末一张长案前,位置略显偏僻。她的出现,立刻引来了其他厨师的注目。目光中有好奇,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轻蔑与敌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市井小店,竟能与他们平起平坐,这对许多自视甚高的名厨而言,无疑是一种冒犯。尤其是对面“八珍楼”案后那位身着锦袍、气度不凡的中年主厨——正是少东家苏清远重金礼聘的江南点心大师傅,看向林小满的眼神,冰冷中带着一丝不屑的嘲讽。
林小满坦然承受着这些目光,默默整理着自己的工具和食材,心无旁骛。她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唯有凭借真正的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巳时正,钟磬声悠扬响起,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太监高声唱喏:“太后娘娘驾到!皇上驾到!靖王殿下驾到!”
众人慌忙跪地迎驾。林小满依礼跪拜,心跳如鼓。她用眼角余光瞥见一双双明黄色的靴子和华丽的裙裾从眼前经过,在上方落座。她甚至能感觉到一道熟悉的、略带探究的目光在自己身上短暂停留——是赵琰!他也来了!
“平身吧。”一个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仪的女声响起,是太后。众人谢恩起身,垂手侍立,不敢抬头。
主持品鉴的尚膳监总管太监宣读了规则:每位厨师需在限定时间内,现场制作两道点心,一道为自选招牌,一道需契合“万寿无疆”主题。由太后、皇上及几位宗室亲王、尚膳监官员共同品评。
比试开始!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紧张的忙碌声。揉面、调馅、刻花、蒸制……各位名厨各显神通,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显然都是有备而来。“八珍楼”的傅大师更是气定神闲,手下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制作的“百鸟朝凤”酥点和“福寿绵长”糕,造型繁复华丽,引得众人侧目。
林小满屏息凝神,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先做的是自选招牌——“金玉满堂”烧卖。这是她在“百花烧卖”基础上的升华,面皮用蔬菜汁染成淡金色,馅料是鲜虾、瑶柱、鸡肉和时蔬的极致搭配,收口处点缀一颗晶莹的蟹黄,寓意富贵吉祥。她手下动作不快,却极其精准稳定,每一个烧卖都如同艺术品,在氤氲的蒸汽中,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香气。
接着是契合主题的点心。她没有选择过于复杂的造型,而是别出心裁地制作了“锦绣山河”汤包。汤包皮薄如蝉翼,几近透明,能隐约看到里面用不同食材精心拼配出的馅料色彩:绿色的荠菜代表山川,橙色的蟹黄象征旭日,粉色的虾茸宛如云霞。当一笼汤包出笼时,在洁白的面皮衬托下,内里仿佛一幅微缩的山水画卷,意境悠远,又紧扣“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这独特的创意,让上方端坐的太后都微微倾身,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品鉴环节开始。太监们将各色点心分切成小份,用银盘盛着,依次送到各位贵人面前。殿内安静得能听到银筷触碰瓷盘的声音。太后尝了“八珍楼”的“百鸟朝凤”,点了点头;皇上对“仙客来”的一道精巧糕点表示了赞赏。
轮到林小满的“金玉满堂”烧卖和“锦绣山河”汤包被呈上。太后先是端详了那如画般的汤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轻轻用特制的银吸管吸食汤汁,随即眉眼舒展开来,微微颔首。皇上尝了烧卖,也对那鲜美的口感和寓意表示了肯定。连一向沉默的靖王赵琰,在品尝时,唇角也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弧度。
形势一片大好!林小满心中稍定。
然而,就在尚膳监总管准备宣布初步结果时,一个阴冷的声音突兀地响起:
“启禀太后、皇上,”出声的正是“八珍楼”的傅大师,他躬身道,“这位林姑娘的点心,味道确实别致。然则,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林姑娘。”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小满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傅大师请讲。”太后语气平和。
傅大师直起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林小满,朗声道:“臣观林姑娘这汤包,馅料中蟹黄色泽金黄,饱满异常,似是产于辽东深海的‘金甲蟹’之黄。此蟹极为珍稀,乃贡品,寻常市井绝难获得。不知林姑娘这蟹黄,从何而来?莫非……是另有渠道?”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贡品食材流入民间,这是大忌!若林小满无法说明来源,轻则被取消资格,重则可能被治罪!
一道道目光如同利箭般射向林小满,有担忧,有怀疑,更有幸灾乐祸。苏清远站在傅大师身后,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笑意。这是他精心布置的杀招!
林小满的心脏几乎跳到嗓子眼!她确实用了品质极佳的蟹黄,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金甲蟹”,这分明是诬陷!可她如何自证清白?在御前,一句话说错,便是万劫不复!
就在她心念电转、冷汗涔涔之际,一个平静的声音从上方响起:
“傅师傅怕是看走眼了。”
众人循声望去,开口的竟是靖王赵琰!他神色淡然,把玩着手中的茶杯,缓缓道:“此蟹黄乃本王庄子上所产的一种湖蟹,因水质特殊,其黄色泽较深,与‘金甲蟹’确有几分相似,却绝非贡品。前日本王尝了林姑娘的点心,觉得其匠心独运,故赠了些庄上特产食材,助她今日品鉴。怎么,傅师傅对此有异议?”
赵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威压,瞬间镇住了全场!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仅化解了“贡品”的危机,更点明了他与林小满的“关系”,暗示着靖王府的庇护!
傅大师脸色瞬间煞白,冷汗直流,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王爷恕罪!是……是臣眼拙!臣该死!”苏清远也吓得魂飞魄散,跟着跪倒,连连请罪。
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赵琰一眼,又看了看下面跪着的苏清远和傅大师,摆了摆手:“既是误会,便罢了。靖王有心了。”语气听不出喜怒,却让苏清远等人如坠冰窟。
一场风波,被赵琰轻易化解。品鉴继续进行,但气氛已然不同。最终,太后凤心大悦,尤其对林小满点心的创意和寓意赞赏有加,亲口评定“林记”的点心“匠心独运,寓意吉祥,味道清雅”,特准入选千叟宴制备名单!
消息传出,“澄心堂”内外一片震动!一个市井小店,竟真的在御前击败了八大酒楼!林小满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汴京!
然而,当林小满带着巨大的荣耀和疲惫走出宫门时,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她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墙,心中清楚,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赵琰的出手相救,将她彻底绑上了靖王府的战车。而“八珍楼”和苏清远,经此惨败,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下一次的反扑,只会更加疯狂和不顾一切。
宫墙之外,阳光刺眼,前路却仿佛更加迷雾重重。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汴京早餐合伙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