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晓宁是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鸣唤醒的,他揉了揉眼睛,推开窗便闻到了空气中飘来的桂花清香,混着不远处早餐摊传来的米粥香气,瞬间驱散了所有困倦。牛大力早已收拾妥当,正坐在民宿的小院子里伸展筋骨,见晓宁出来,笑着打趣:“晓宁老师,再不起床,早餐的茶叶蛋都要被我吃光啦!”
两人来到民宿的餐厅,长桌上已经摆满了丰富的早餐:冒着热气的白粥熬得软糯绵密,上面撒着一层细碎的葱花;刚出锅的油条金黄酥脆,咬一口还能听到“咔嚓”的声响。
吃完早餐,节目组的车已经在民宿门口等候。车子沿着东州的老街缓缓行驶,路边的老槐树郁郁葱葱,枝叶间挂着红灯笼,偶尔能看到穿着蓝布衫的老人坐在门口摇着蒲扇,悠闲地看着往来的行人。
大约二十分钟后,车子停在了一条热闹的街道口,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东州烟火美食街”七个朱红大字挂在仿古的牌坊上,牌坊两侧还挂着写满美食名称的灯笼,喜庆又热闹。
“到啦!”周导率先下车,笑着招呼晓宁和牛大力,“这条美食街可有年头了,从百年前就有,现在还保留着不少老摊位,你们今天可有口福了!”晓宁和牛大力跟着周导走进美食街,刚迈过牌坊,眼前的景象就让两人眼前一亮——整条街道铺着青石板路,两旁的摊位整齐排列,红色的遮阳棚连成一片,像一条红色的长龙。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牵着孩子的父母、结伴而行的年轻人,还有举着相机拍照的游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叫卖声、欢笑声、美食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周导看出了两人的馋意,笑着拍拍手:“大家先别急着吃,咱们今天的任务可不轻松。首先要探访三个特色摊位,了解当地食材的制作过程,还要和游客互动,把咱们昨天做的冬笋清炒龙利鱼片推荐出去。完成任务,中午我请大家吃遍这条街!”“好耶!”晓宁和牛大力异口同声地答应,干劲十足地跟着周导往前走。
没走几步,就看到一个围着不少人的摊位,摊位前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小敏桂花糖芋苗”。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扎着马尾辫,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正熟练地给游客盛着糖芋苗。
见周导一行人过来,小敏立刻热情地迎上来:“周导,你们来啦!我这刚蒸好一批芋头,正准备熬糖芋苗呢!”周导笑着介绍:“小敏,这两位是今天来跟你学习制作桂花糖芋苗的。”
“欢迎欢迎!”小敏赶紧搬来两个小板凳,“你们快坐,我给你们盛两碗刚做好的,趁热吃!”
晓宁和牛大力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小敏从锅里盛出糖芋苗。只见瓷碗里的糖芋苗呈琥珀色,大块的芋头沉在碗底,上面淋着一层浓稠的糖浆,还撒了少许干桂花,看起来就格外诱人。晓宁接过碗,先凑到嘴边闻了闻,一股浓郁的桂花香味瞬间钻进鼻腔,甜而不腻,让人忍不住食欲大开。
她用勺子轻轻舀起一块芋头,芋头呈现出粉白色,放进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了,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蔓延,搭配着桂花糖浆的甜香,一点都不觉得腻人。
“太好吃了!”晓宁忍不住感叹,“这芋头也太软了吧,而且一点纤维都没有,桂花酱的味道也特别正!”牛大力也吃得狼吞虎咽,一边吃一边点头:“没错没错,这甜味特别自然,不是那种齁人的甜,吃完嘴里还留着桂花的香味,太绝了!”
小敏听了两人的夸赞,笑得更开心了:“你们喜欢就好!这芋头是我们家在后山种的,选的都是个头大、纹路深的‘红芽芋’,这种芋头水分少、淀粉多,蒸出来才会这么软糯。而且采摘的时候特别讲究,必须得等芋头叶子变黄了才能挖,不然口感就差远了。”
说着,她指向摊位后的竹筐,里面装着一个个带着泥土的芋头,外壳呈褐色,顶部还有一点红色的芽尖。
“那桂花酱也是您自己做的吗?”晓宁好奇地问。小敏点点头,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玻璃罐,打开盖子,一股更浓郁的桂花香味飘了出来。“这是去年秋天摘的金桂,摘下来之后要先挑拣干净,去掉叶子和花梗,然后一层桂花一层糖地装进罐子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处腌渍三个月。等糖完全融化,桂花的香味渗进糖里,才能用来做糖芋苗。这里面一点添加剂都没有,所以味道才这么纯正。”
随后,小敏给两人展示了制作桂花糖芋苗的全过程。她先把芋头去皮,切成大小均匀的滚刀块,放进蒸笼里蒸。
“蒸芋头也有讲究,要用中火蒸四十分钟,时间短了芋头不软,时间长了就烂成泥了。”四十分钟后,蒸好的芋头变得粉糯,小敏把它们倒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冰糖,用小火慢慢煮。“煮的时候要不停搅拌,不然芋头会粘在锅底。”
大约煮了十分钟,锅里的汤汁变得浓稠,小敏舀起一勺,汤汁能挂在勺子上不滴落,这时候她才加入两大勺自制的桂花酱,快速搅拌均匀。“好了,这样桂花糖芋苗就做好了!”小敏把煮好的糖芋苗盛进碗里,递给晓宁和牛大力,“再尝尝刚做好的,是不是更香甜?”
晓宁尝了一口,桂花的香味完全融入了芋头和汤汁里,让人回味无穷。“看起来好像不是很难,我下次也想试试自己做。”晓宁忍不住说。小敏笑着点头:“不难的,只要选对芋头和桂花,按照步骤慢慢来,肯定能做出好吃的桂花糖芋苗。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离开桂花糖芋苗摊位,两人又跟着周导往前走。转过一个拐角,就看到一个排着长队的摊位,摊位前的招牌上写着“王记蟹黄汤包”,旁边还挂着一块“东州历史美食”的牌匾。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手上动作麻利地包着汤包。周导介绍:“这位是王大爷,做蟹黄汤包已经四十多年了,他的手艺可是祖传的,在东州名气大得很!”
王大爷见一行人过来,停下手里的活,笑着打招呼:“周导来啦!快坐快坐,我这刚包好一笼,马上就蒸好,你们尝尝鲜!”说着,他把一笼汤包放进蒸笼里,盖上盖子,“蒸汤包要大火蒸八分钟,时间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多了皮就老了,少了馅不熟。”等待的间隙,王大爷给两人介绍起蟹黄汤包的由来:“我们家的蟹黄汤包从几十年前就开始做了,我爷爷传给我父亲,我父亲又传给我,到现在已经第三代了。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能做给大家吃。”
八分钟很快就到了,王大爷打开蒸笼,一股浓郁的鲜香瞬间飘了出来。他小心翼翼地把蒸笼端下来,用筷子夹起一个汤包,放在盘子里,递给晓宁和牛大力:“小心烫,吃汤包有讲究,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晓宁学着王大爷的样子,用筷子轻轻提起汤包,放在自己的盘子里,然后用筷子在汤包顶部咬了一个小口,小心地吸了一口汤汁。
汤汁刚入口,鲜美的味道就让晓宁眼睛一亮——汤汁浓郁醇厚,带着蟹黄的鲜香和骨头汤的醇厚,一点都不油腻,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胃都暖和起来。“太鲜了!”晓宁忍不住感叹,又吸了几口汤汁,然后才咬了一大口汤包。包子皮薄如纸,却很有韧性,里面的馅料饱满,猪肉馅鲜嫩多汁,混合着蟹黄的颗粒感,一口下去,鲜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牛大力吃得更是过瘾,一口气吃了三个,才停下来擦了擦嘴:“王大爷,您这汤包也太好吃了!这汤汁是怎么熬出来的啊?比我以前吃的任何汤包都鲜!”王大爷笑着解释:“这汤汁是秘方,用老母鸡、排骨和筒骨,加上十几味香料,从凌晨两点就开始熬,一直熬到早上八点,整整六个小时,把骨头和鸡肉的鲜味都熬出来。然后把汤汁放凉,凝固成皮冻,切碎了和蟹黄、猪肉馅拌在一起。蒸汤包的时候,皮冻融化,就变成了汤汁,这样汤包才会汤汁饱满,味道鲜美。”
说着,王大爷给两人展示了擀皮和包汤包的过程。他拿出一块揉好的面团,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然后用擀面杖擀起来。只见他的手快速转动,擀面杖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一张薄如蝉翼的包子皮就擀好了,放在手上几乎能看到掌心的纹路。“擀皮要讲究‘中间厚,边缘薄’,这样包的时候边缘不容易破,中间也能兜住馅料。”王大爷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张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勺馅料放在中间,然后用手指快速捏褶子。他的手指灵活地转动,每捏一下就形成一个漂亮的褶子,短短几秒钟,一个小巧玲珑、带着十八道褶子的汤包就做好了,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晓宁和牛大力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拍手称赞:“王大爷,您这手艺也太厉害了!这褶子捏得又均匀又好看,我看着都觉得难!”王大爷笑着摆摆手:“熟能生巧罢了,我包了四十多年,一天最少包五百个,早就练出来了。”
晓宁和牛大力在一旁看着,都忍不住称赞王大爷的手艺。之后,两人又在美食街上探访了其他几个特色小吃摊位,了解了不同食材的制作过程,还和游客们互动,推荐了他们昨天做的冬笋清炒龙利鱼片,不少游客听了之后,都表示想尝尝这道美味。
下午,节目组在民宿的客厅里安排了最后的访谈环节。晓宁和牛大力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两杯温好的茶,周导坐在对面,手里拿着话筒,笑着说:“今天咱们聊了很多关于美食的话题,也了解了很多东州的特色小吃,现在想问问你们,通过这两天的节目录制,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吗?”
晓宁看着周导,又看了看身边的牛大力,笑着说:“这次录节目,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又和大力哥哥一起体验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逛老街、买食材、做饭,这些都是我平时很少有机会做的事情。而且通过这次节目,我也了解了很多东州的特色美食和背后的故事,觉得特别有意义。”
“最重要的是,我又吃到了大力哥哥做的冬笋清炒龙利鱼片,还是当年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很多当年在滨海的美好回忆。”晓宁说着,眼里满是怀念,“以后我想多和大力哥哥一起去探访更多的美食,体验更多不同的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牛大力看着晓宁,眼里满是温柔:“对我来说,这次录节目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晓宁这么开心,这么享受这个过程。这两天和他一起逛老街、买食材、做饭,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滨海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他身体不好,可我们还是很开心。现在看到他这么优秀,这么健康,我觉得特别欣慰。”
“而且通过这次节目,我也了解了很多东州的美食文化,觉得每一种美食背后,都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以后有机会,我想带着晓宁去更多的地方,品尝更多的美食,让他体验更多不同的生活,也让他一直这么开心下去。”牛大力说着,轻轻拍了拍晓宁的肩膀。
周导听了两人的话,笑着说:“看得出来,你们之间的感情真的很深厚,这份感情也很让人感动。这次《人间烟火》的录制,因为有你们,变得格外温暖和有意义。相信观众看了之后,也会被你们的感情和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打动。”
访谈结束后,《人间烟火》的录制也正式结束了。晓宁和牛大力站在民宿的院子里,看着节目组收拾器材,心里满是不舍。晓宁看着牛大力,笑着说:“大力哥哥,这次录节目真的太开心了,我还想再录一次呢。”
“以后还有机会的,只要你想,我们可以一起去更多的地方,体验更多的事情。”牛大力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柔。
夕阳西下,将民宿的院子染成了淡淡的橙红色,桂花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他们送别。晓宁和牛大力并肩站在院子里,看着夕阳,心里满是温暖和期待——他们知道,这次《人间烟火》的录制虽然结束了,可他们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未来还有更多美好的时光在等着他们。
喜欢圣武帝国之伪草根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圣武帝国之伪草根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