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驶入北部“冰雪经济”试点据点时,林野被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包裹——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阳光洒在雪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山坡上,几棵耐寒的松树挂满雾凇,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据点的木屋屋顶积着半米厚的雪,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在冷空气中迅速凝结,勾勒出冬日的静谧画卷。
“可算等来了!”据点负责人刘闯迎上来,他穿着厚重的羽绒服,戴着毛皮帽子,手里拿着一张冰雪项目规划图,“我们这里冬天能积雪五个月,可除了靠打猎和少量耐寒作物过冬,根本没别的收入。联盟说要搞冰雪经济,我们都想试试,可连个像样的场地和设施都没有。”
跟着刘闯走进据点,林野才发现寒地发展的核心难题——木屋的窗户没有加装保温层,寒风从缝隙里灌进来,室内温度只有零下2c;村民们穿着破旧的棉衣,围在火炉旁取暖,孩子们的脸蛋冻得通红;计划建设冰雪滑道的山坡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安全防护设施;唯一的农产品储存窖里,土豆和白菜已经开始发芽,冬季食物供应面临短缺。
“我们要走‘冷资源变热经济’的路子,分三步打造冰雪特色据点。”林野指着规划图,“第一步建保暖设施和冰雪场地,确保游客和村民安全过冬;第二步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比如滑雪滑道、冰雕展、雪地摩托;第三步建设‘雪下温室’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线,让冬季也有新鲜食材和高附加值产品。”
老吴立刻拿出保暖工程方案:“我们给木屋加装聚氨酯保温层和双层真空玻璃,再在室内安装太阳能供暖系统,即使室外零下20c,室内也能保持15c以上;冰雪滑道旁要搭建防护栏和应急通道,用东部工业据点生产的防滑钢材,确保游客安全。”
苏晓则聚焦“冰雪健康”保障:“我来建设保暖医疗站,配备冻伤治疗仪、取暖器和应急药品;同时编写‘冰雪安全手册’,教村民和游客如何预防冻伤、处理雪地迷路等突发情况,还会培训一批‘冰雪急救志愿者’,随时应对紧急状况。”
阿凯的任务是搭建“雪下温室”和加工设施:“我们在地下1.5米处建设温室,利用地热和太阳能供暖,种植耐寒的生菜、菠菜和草莓;再搭建小型农产品加工车间,将收获的草莓做成草莓酱、草莓干,把土豆加工成薯片,通过联盟贸易网络销往南方据点,实现‘冬季增收’。”
当天下午,建设工作就在寒风中启动。阿凯带着村民挖掘温室地基,虽然积雪没膝、冻土坚硬,但大家热情高涨,镐头与冻土碰撞的“叮叮”声在雪地里回荡;林野和老吴则忙着给木屋加装保温层,当最后一块玻璃安装完毕,村民王大娘摸了摸窗框,激动地说:“这下再也不用裹着被子做饭了!”;苏晓的医疗站里,志愿者们正认真学习冻伤处理方法,手里的急救包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接下来的日子,冰雪据点渐渐焕发出“热活力”——雪下温室里的蔬菜冒出嫩绿的芽,草莓藤蔓上结出了小小的花苞;冰雪滑道的防护栏安装完毕,工作人员开始用雪炮机补充积雪,为滑雪项目做准备;加工车间里,第一批草莓酱新鲜出炉,酸甜的香气飘满整个据点。
元旦当天,冰雪景点迎来了第一批游客。孩子们在滑雪道上欢呼着滑行,大人们在冰雕展前拍照留念,傍晚时分,大家围在篝火旁,吃着刚烤好的薯片,喝着热乎的草莓汁,歌声与笑声在雪夜里格外响亮。刘闯拿着游客反馈表,兴奋地对林野说:“没想到我们这冰天雪地的地方也能吸引这么多人!这几天的收入,比过去半年打猎还多!”
离开那天,据点的雪地上已经留下了无数游客的脚印,雪下温室的草莓开始成熟,加工车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刘闯和村民们都来送行,他们给联盟带来了一罐罐草莓酱和一包刚烤好的薯片:“这是我们冰雪据点的‘黄金产品’,感谢联盟让我们知道,冬天不仅能过冬,还能过好日子!”
装甲车驶离冰雪据点时,林野回头看了一眼——夕阳下的雪地泛着柔和的金光,滑雪道上还有游客在尽情驰骋,温室的排气口冒出淡淡的热气,村民们站在雪地里挥手告别,身影在雪幕中格外温暖。他知道,这里的“冷资源”已经变成了“热经济”,寒地不再是贫困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希望的“黄金宝地”,未来,会有更多冰雪据点崛起,让冬天成为联盟经济的“黄金季节”。
“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阿凯握着方向盘,笑着问。林野打开联盟地图,指了指东部的一个“海洋经济”试点据点:“那里临近旧世界留下的海湾,联盟计划开发海水养殖和海洋旅游项目,需要我们帮忙建设防波堤和养殖基地,同时研发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短缺问题,让‘蓝色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苏晓从背包里拿出“海洋健康手册”:“我来为据点建设海洋医疗站,配备治疗海鲜过敏、晒伤的药品;同时开设‘海洋安全课’,教渔民和游客如何应对海上风浪、识别有毒海洋生物,确保海洋活动安全。”
老吴则拿出“海洋设施方案”:“我们用耐腐蚀的钢材建设防波堤,保护养殖基地不受海浪冲击;再搭建太阳能海水淡化设备,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既满足养殖用水需求,又能解决村民饮水问题。”
装甲车在雪后的戈壁上行驶,阳光洒在车身上,像一层金色的铠甲。林野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联盟各基地的消息——冰雪据点的草莓酱成了联盟爆款产品,生态移民新村的沙棘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智慧社区的智能系统又新增了“海洋经济监测”模块,每一个消息都让人振奋。
“你听,”苏晓指着收音机,眼里闪着微光,“从戈壁到冰雪,从陆地到海洋,我们的文明正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空间,让每一种资源都能发挥价值,让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光彩。”林野点点头,握紧了手里的草莓酱罐——罐里的果酱酸甜浓郁,是寒地焕彩的见证,也是联盟“因地制宜”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他知道,这趟“烬土行”还在继续,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坚持“向自然要资源、向创新要发展”,人类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让每一种环境都成为家园,让每一个季节都充满希望,让文明的火种在寒地、在海洋、在每一个角落永远燃烧。
装甲车继续前行,朝着东部“海洋经济”试点据点驶去。车顶上的联盟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像在指引着方向,也像在宣告着——冰雪生金,寒地焕彩,文明的重建之路,正在从“适应环境”走向“利用环境”,书写着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多元发展的全新篇章。
喜欢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