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穿行在关中平原,窗外的田地里,农民们正忙着收割小麦,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一派丰收景象。耶律现看着这一幕,思绪不由得飘回了推行均田制与摊丁入亩的那些年——正是这些改革,为辽国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他想起刚入主中原时,土地大多被世家大族兼并,平民百姓要么沦为佃户,要么无田可种,只能靠乞讨为生。当时他便下定决心,要推行均田法——将无主荒地、叛乱世家的土地收回,按人口分给百姓,让每个农民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
可这改革刚一提出,就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激烈反对。尤其是在江南地区,那些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手里握着大片土地,怎么可能愿意将土地分给平民?他们不仅联名上书抗议,还暗中煽动叛乱,甚至勾结地方官员,阻挠均田制的推行。
“当时江南的顾家、陆家,仗着人多势众,直接派兵攻打县衙,烧毁均田册籍。”耶律现回忆着,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朕没跟他们客气,直接派秦琼率军平叛,凡是参与叛乱的世家,男丁押往漠北劳改矿场,女眷贬为奴婢,土地全部收回——现在漠北矿场的白骨堆里,不知道有多少是那些世家子弟的。”
正是这一次铁血镇压,彻底震慑了其他世家。后来均田制在全国推广时,再也没人敢公开反对,只能乖乖交出多余的土地。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更是断了世家大族的“特权”——以前他们仗着“士绅”身份,不用交税、不用服徭役,现在却要跟平民一样,按田产交粮,按人口服徭役,就算是朝廷官员,也不能例外。
“陛下,您看今年的收成,百姓们脸上都有笑容了。”旁边的户部尚书笑着说道,“自从推行均田制,百姓们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高了不少,再加上新修的水利和蒸汽机,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现在全国百姓基本都能吃饱饭了,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大规模的饥荒了。”
耶律现点头,心中却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他推行均田制,不仅仅是为了让百姓吃饱饭,更是为了给后续的工业发展铺路。“百姓有了土地,就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就算以后进工厂做工,就算创业失败,也能回到田里种地,不至于流离失所。”他对户部尚书说道,“这样一来,才有更多的人愿意离开土地,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工业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劳动力。”
户部尚书恍然大悟:“陛下英明!臣以前还以为均田制只是为了安抚百姓,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深意。现在确实有不少农民,农闲时会去附近的工厂做工,既能多赚些银子,也能学些手艺,日子越过越好了。”
耶律现微微一笑,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想起前世新中国的改革——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包产到户,将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吃饱饭,养活了更多人口;随着粮食产量提高,多余的劳动力逐渐进入工厂,充实了第二、第三产业,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他现在推行的均田制,本质上与包产到户异曲同工,都是通过土地改革,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再将多余劳动力引导到工业领域,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再过几年,等朕把化肥、农药搞出来,粮食产量还能翻几番。”耶律现心中暗道,“到时候,一个农民种的地,能养活十几个人,更多的人就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工厂、矿山、铁路部门,成为产业工人、技术工人——那时候,辽国的工业才能真正腾飞。”
他看向车厢内那些依旧抱着“田产至上”观念的世家大族,心中满是不屑。这些人只看到了眼前的粮食收成,却看不到均田制背后的长远布局;他们只知道守着自家的几亩地,却不知道工业发展能创造出比农业多百倍、千倍的财富。
“陛下,前面就是长安站了!”太监高声禀报。
耶律现站起身,走到车窗边,看着远处渐渐清晰的长安城轮廓。这座古都,在他的改革与科技推动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城外的工厂烟囱林立,铁路延伸到城市深处,街道上行人往来,商贩云集,一派繁荣景象。
他知道,均田制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继续推动教育改革、工业改革,让辽国彻底摆脱农业文明的束缚,迈入工业时代。而那些守旧的世家大族,终将被时代抛弃,成为历史的尘埃。
火车缓缓驶入长安站,站台上早已挤满了迎接的官员和百姓。耶律现走下火车,看着眼前欢呼的人群,心中充满了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大辽必将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一个属于工业与科学的新时代,终将到来。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