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的甘蔗田里,秋风刚吹黄蔗叶,却少见往年丰收时的热闹——往日里忙着收割、榨汁、熬糖的农户,如今大多没了踪影,只剩下零星几户还在打理田地,脸上却满是犹豫。田埂上,一个中原商人正对着农户拱手,声音带着急切:“老丈,跟我去南洋吧!那边的土地比岭南还肥沃,光照足,种甘蔗一年能收两季,我给您双倍工钱,还分您南洋开发公司的股份!”
农户攥着锄头,眼神动摇。他种了十几年甘蔗,是岭南有名的熟练户,往年靠熬糖能赚不少钱。可这半年来,南洋的勋贵、商人一波接一波来岭南招人,要么许高薪,要么给股份,村里大半的年轻人都跟着去了南洋,连熬糖坊的工匠都走了大半。
“南洋真有那么好?”农户忍不住问。商人立刻点头,从包袱里掏出一张南洋的地图:“您看!南洋的岛屿比岭南还大,甘蔗种下去三个月就能收,熬出来的糖比岭南的还甜,运到波斯、天竺能卖三倍价钱!您去了,不仅能当工头,年底还能拿分红,比在岭南种一辈子甘蔗强!”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岭南随处可见。自从南洋开发热潮兴起,世家勋贵们发现南洋的湿热气候、充足光照比岭南更适合种植甘蔗,便纷纷来岭南“挖人”——他们带着银票、股份凭证,招募熟练的甘蔗种植户、熬糖工匠,甚至连岭南糖坊的掌柜都成了争抢的对象。短短半年,岭南至少有三成的糖业从业者去了南洋,连原本供应大辽乃至西域的岭南糖业,都暂时减产。
而在南洋的苏门答腊岛,一片刚开辟的甘蔗田里,景象却截然不同。十几个契丹汉子光着膀子,正用中原传来的犁田机翻耕土地,黝黑的皮肤上满是汗水,却笑得格外爽朗。领头的契丹汉子叫耶律虎,以前是草原上的牧人,跟着草原贵族来南洋后,第一次见能种出“比草原牧草还甜”的甘蔗,当即就放下了马鞭,拿起了锄头。
“快些干!等甘蔗收了,咱们就能分糖,还能换宝石!”耶律虎擦了擦汗,对着同伴喊道。旁边的突厥汉子阿史那烈笑着应和:“虎哥,你说咱们以前在草原上放马,哪想过能在这岛上种甘蔗?这日子,比以前强太多了!”
不远处的糖坊里,吐蕃汉子丹增正跟着中原工匠学习熬糖。他以前在高原种青稞,日子过得紧巴巴,听说南洋能赚钱,便跟着吐蕃部落的商队来了南洋。此刻他看着熬糖锅里渐渐凝结的红糖,眼睛发亮:“这东西比青稞值钱多了!等我学会了,就自己开个糖坊,把家里人都接来!”
中原工匠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跟着我学,不出三个月你就能上手!南洋的糖不愁卖,到时候你就是大老板!”丹增笑得更欢了,手里的搅拌棍转得更快。
而在加里曼丹岛的宝石矿场,靺鞨汉子完颜石正蹲在矿洞里,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敲下一块嵌着红宝石的矿石。他以前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刨人参、种玉米,虽然大辽开发东北后日子好了些,可第一次见到闪闪发光的宝石时,还是被震住了——一块巴掌大的红宝石,就能换几百斤粮食,比种一年地还赚得多。
“以前在东北,冻得手都伸不出来,哪有这日子舒坦!”完颜石把宝石放进布袋里,对着旁边的中原矿工感慨。中原矿工笑着说:“这算啥!等咱们把矿场扩大了,还能挖钻石,到时候更值钱!”完颜石点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他已经写信给家里,让妻子和孩子尽快来南洋,以后再也不用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受苦了。
南洋的岛屿上,随处可见大辽各族人民忙碌的身影。契丹汉子、突厥汉子放下马鞭拿起锄头,吐蕃汉子、靺鞨汉子离开高原与雪地走进矿场,中原汉子则带着技术与经验,教大家种甘蔗、熬糖、采矿。他们语言不同,习俗各异,却因为南洋的开发走到一起,白天一起劳作,晚上围在篝火旁分享食物、交流见闻,原本的陌生与隔阂,渐渐被欢声笑语取代。
在爪哇岛的一个集市上,契丹汉子耶律虎用甘蔗换了靺鞨汉子完颜石的一小块宝石,又用宝石换了中原商人的一匹布;吐蕃汉子丹增熬的红糖,被突厥汉子阿史那烈买去,送给了刚到南洋的妻子。集市上,各族语言交织在一起,却丝毫不影响交流——一个手势,一个笑容,就能让彼此明白心意。
“以前谁能想到,咱们这些草原、高原、东北来的人,能在南洋一起干活、一起赚钱?”耶律虎喝着中原酿的米酒,对着身边的各族同伴说道。阿史那烈点点头:“都是托陛下的福!要是没有南洋开发,咱们这辈子都见不到这些好东西,也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
众人纷纷点头,心里满是感激。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殖民开发”,却知道眼前的日子比以前好得多——不用再担心草原的暴风雪、高原的严寒、东北的冰雪,只要肯干活,就能赚到钱,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而在洛阳皇宫,耶律现看着南洋送来的奏报,脸上满是欣慰。奏报上写着:南洋已开辟甘蔗田十万亩,宝石矿场二十处,粮食产区五处,各族移民已达十万人,蔗糖、宝石、香料已开始运往中原与西域。
“这就是朕想要的大辽。”耶律现轻声说道,“不分契丹、汉、突厥、吐蕃、靺鞨,大家一起开拓,一起赚钱,一起过上好日子。南洋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土地等着咱们去开发,还有更多的财富等着咱们去创造。”
窗外的阳光洒进御书房,照在墙上的大辽疆域图上——图上的南洋诸岛,已经被密密麻麻地标注上了“甘蔗田”“矿场”“聚居点”,而这些标注,还在不断向更远的地方延伸。耶律现知道,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辽,正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而南洋的这片热土,正是这个大辽最鲜活的缩影。
喜欢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