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的话音落下,汪晓只觉魂核像是被惊雷劈中,轰然作响。
那些过往被他刻意忽略、或是未能深思的细节,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一根无形的丝线串联,瞬间变得清晰无比,无可辩驳。
他下意识地闭上眼,内视自身魂体。
魂核悬浮在识海中央,呈淡紫色,晶莹剔透,宛如一颗凝炼到极致的宝珠。
围绕着魂核流转的鬼气,紫中带润,色泽纯正得没有一丝一毫的杂滓,蕴含着磅礴的力量。
这并非他耗费心血刻意炼化的结果,而是自他成为魂体,踏上修行之路的那一刻起,便与生俱来的特质。
汪晓清楚记得,当初刚化为鬼灵时,他曾见过其他厉鬼为了壮大自身,疯狂吞吐阴邪之气。
那些气息驳杂不堪,带着腐朽、怨毒的意味,吸入体内后需花费大量时间炼化,稍有不慎便会被戾气反噬。
可他从不需要做这些。
他既不用像寻常阴魂那般,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吞食魂体,也无需费心费力地凝练鬼气,修为的提升,全靠魂识当中那道无形无质、名为“枝枝”的系统。
枝枝从不是单纯的辅助工具。
汪晓想起,枝枝总能第一时间跳出,用清脆的声音护他周全。
遇危险时,提前预警避险;
探英魂时,明确定位报源;
碰谜题时,详尽拆解答疑;
揭隐秘时,精准溯源揭秘;
活脱脱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能百事通。
更神奇的是,枝枝能通过收集一种名为“惊吓值”的特殊能量,让他直接完成升级,无需经历寻常魂体那般漫长而痛苦的积累过程。
从最初的鬼灵,到鬼仆,再到鬼兵,直至现在的鬼将,每一次升级都水到渠成,魂体也随之愈发精纯。
这本身就彻底违背了魂体修炼的常理。
他还想起在龙脉之地,墨渊将精纯灵气注入他的眉心。
那灵气进入体内后,非但没有造成任何冲突,反而与自身鬼气完美相融。
不仅没有排斥,还让他魂体变得更加凝实。
那份兼容并蓄、容纳万物的特性,此刻想来,正是勾践口中本源之主的核心特质。
“您说得没错……”汪晓缓缓睁开眼,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惊涛骇浪,“晚辈确实与寻常阴魂截然不同。其他阴魂修行,需吸纳生魂来强化魂体,可晚辈从不需要这般做。晚辈修为精进,全靠体内一个无形无质的异数。它叫做枝枝,是晚辈偶然间觉醒的能力。”
他刻意隐去了系统,只以“异数”“觉醒的能力”来概括。
毕竟系统这种现代化名词,勾践这样的古之帝王,确实难以轻易解释。
“这便对了!”勾践抚掌沉喝,眸中精光爆射,气息厚重如岳:“大能预言的本源之主身负元初之气、修行异于常人,你无需汲阴炼魂,凭枝枝避险解秘便能晋级,更能兼容灵气鬼气,种种异状皆合预言,你便是重定轮回、抵御浩劫的本源之主!”
汪晓语气沉稳,“若晚辈真是本源之主,自当担起重塑轮回、抵御浩劫之责。恳请您这位古之强者出世,与我共定乾坤、重安秩序!”
勾践闻言,脸上露出一抹久违的笑容。
那笑容不再是先前的沉凝肃穆,而是带着帝王独有的豪迈与释然。
他身后的范蠡、文种、计然、诸稽郢、灵姑浮五位英魂,脸上也纷纷露出欣慰与期待之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两千年来,他们魂魄相依,驻守在越城这片故土,忍受着无尽的孤寂与等待。
支撑他们的,便是上古大能的那句预言,以及心中未灭的信念。
如今,预言中的本源之主终于出现,他们的等待,终究没有白费。
“本源之主既已明悟自身使命,我等自当遵从天命,倾力相助!”勾践抬手一挥,周身原本沉凝如山的威压瞬间散去。
汪晓见状心下了然,知晓勾践已然应允,当即不再迟疑,抬手便召出万灵聚魂幡。
幡面甫一现身,便泛出幽然金光,其上篆刻的万千魂纹瞬间流转,一股牵引魂魄的温和吸力弥漫开来,正欲将勾践与五位英魂的灵体稳稳纳入幡中。
勾践不再迟疑,身影微微一晃,化作一道璀璨的黄色流光,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径直朝着汪晓手中的万灵聚魂幡飞去。
“嗡——”
聚魂幡感受到强大的魂体气息,幡身轻轻震颤起来,幡面上的符文瞬间亮起,散发出耀眼的金光。
黄色流光飞入幡中后,幡面之上顿时浮现出一道威严无比的帝王虚影。
那虚影身着古朴的帝王冕服,面容与勾践一般无二。
眼神锐利,气势磅礴,隐隐透着一股统御天下的王者之气。
“主公先行,我等亦同往!”范蠡轻笑一声,手中羽扇轻轻摇了摇,身影化作一道青芒,如同清风般飘向聚魂幡。
他的魂体带着一股温润儒雅的气息,飞入幡中后,青芒融入幡面,让那些闪烁的符文多了几分灵动之意。
“愿以残魂之力,再效犬马之劳,辅佐本源之主,重定乾坤!”文种手持无形的玉笏,面容肃穆,声音沉厚有力。
话音落下,他的身影化作一道深灰色流光,径直飞入聚魂幡中。
作为勾践麾下的丞相,他的魂体蕴含着沉稳厚重的气息。
计然微微颔首,眼中带着一丝睿智的光芒,轻声道:“能见证本源之主降世,参与重塑天地秩序之事,此生无憾。”
诸稽郢与灵姑浮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决绝。
他们一个是勾践麾下的得力武将,一个是勇冠三军的猛将。
一生征战沙场,忠心耿耿。
如今,能辅佐本源之主,自然不会退缩。
“愿随主公,共赴浩劫!”
两人齐声大喝,身影同时化作两道赤红流光,如同两道燃烧的火焰,一前一后飞入了万灵聚魂幡中。
随着勾践等六英魂相继进入聚魂幡,原本幡中已有的二十七道英魂瞬间增至三十三道。
一时间,万灵聚魂幡的气息骤然暴涨,幡身之上的符文愈发璀璨夺目,形成一道绚丽的光幕。
整个聚魂幡的体积似乎都微微膨胀了几分,散发出的气息雄浑磅礴。
汪晓握紧手中的聚魂幡,只觉掌心传来一股沉甸甸的力量。
这力量并非来自幡身的重量,而是源自那三十三道顶尖英魂的信任与期盼,是源自他们心中那份未灭的信念与豪情。
汪晓缓缓抬起手,对着聚魂幡郑重地拱了拱手,语气诚恳:“多谢各位前辈信任!”
话音落下,他轻轻一抖手,将万灵聚魂幡收起。
聚魂幡化作一道流光,钻入他的手掌之中。
收起聚魂幡后,汪晓抬头望向夜空。
夜色深沉,繁星点点。
月光如水,洒落在越城的古垣之上,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他的目光越过越城的城墙,越过连绵的山川河流,投向了遥远的浙南方向。
那里,是刘伯温的埋骨之地——南田山。
刘伯温,字伯温,乃是元末明初的顶尖谋士,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军师。
他智计无双,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奇门遁甲,更是传说中能洞悉天机、未卜先知的奇人。
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足见其才能之卓越。
这样一位经世之才,即便化为魂体,其能力也定然不容小觑。
若能将他纳入麾下,与勾践、孙权及其他英魂并肩作战,日后再遇任何危险与困难,便多了一份实打实的坚实底气。
至于阻止天地浩劫那种遥远的事情,眼下暂时不去考虑。
更重要的是,刘伯温精通天机之道,或许能从他那里,打探到更多关隐秘。
没有片刻迟疑,汪晓周身的鬼气骤然爆发,身影轻轻一晃,化作一道耀眼的紫色长虹冲天而起,朝着浙南青田县南田山的方向疾驰而去。
夜风在耳畔呼啸而过,发出呜呜的声响。
下方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飞速倒退,如同流动的画卷。
汪晓的速度快到了极致,身影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一道长长的紫色轨迹。
他心中思绪万千,一边飞行,一边梳理着过往的种种遭遇。
从最初意外身亡化为鬼灵,到获得系统,组建拂晓鬼盟,再到收服众多英魂,遇到墨渊、孙权、勾践等顶尖强者,如今又知晓了自身本源之主的身份,以及即将到来的末世浩劫。
这一切,如同一场离奇的梦境,却又真实地发生在他的身上。
他知道,从知晓真相的这一刻起,他的轨迹已经彻底改变。
他不再是那个只想提升实力,抵御鬼潮的爱国鬼修,而是肩负着天地存亡、苍生福祉的本源之主。
前路注定充满荆棘与坎坷。
鬼潮降世只是开端,末世浩劫才是恐怖。
他没有退路,也不能退缩。
为了那些信任他的英魂,为了那些生活在这片天地间的苍生,更为了重塑轮回秩序,让阴魂不再流离失所,他必须拼尽全力。
不知飞行了多久,汪晓放缓了速度,目光投向下方。
此刻,他已经抵达了浙南青田县境内。
下方的南田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如同一条沉睡的巨龙。
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山间云雾缭绕,水汽氤氲,透着一股清逸空灵之气。
汪晓能清晰地感受到,南田山的灵气虽然不如龙脉之地那般浓郁精纯,却异常温润平和。
而且隐隐有一股淡淡的道韵流转,显然是一处风水宝地。
更重要的是,他能察觉到,山间隐隐有阵法波动萦绕,那些波动玄妙无比,蕴含着天机之道。
“不愧是能洞悉天机的奇人,即便身死数百年,布下的阵法依然如此精妙。”汪晓心中暗赞,缓缓降落在南田山的山脚下。
刚一踏入山林,汪晓便察觉到了不对。
山间的云雾并非寻常的水汽,而是蕴含着淡淡的天机之力。
他下意识地释放出魂识,想要探查山中的情况,却没想到,魂识刚一铺展开来,便被那诡异的雾气阻隔,难以向深处探查分毫。
“好精妙的阵法,竟能遮蔽天机、阻挡魂识探查。”汪晓眸色一凛,心中愈发谨慎起来。
刘伯温智计无双,心思缜密,即便化为魂体,也绝非轻易就能见到。
这山间的阵法,恐怕不仅仅是遮蔽天机那么简单,说不定还隐藏着诸多陷阱。
他不敢贸然前行,只能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就在这时,枝枝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宿主,检测到上古道家阵法‘天机迷阵’,阵法等级:高级,蕴含天机之力,可遮蔽气息、阻挡魂识、迷惑心智。薄弱点:阵法节点连接处,灵气流转滞涩之处。”
有了枝枝的提示,汪晓顿时豁然开朗。
他顺着枝枝指引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前行,避开那些阵法的核心节点。
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少幻象。
时而看到金戈铁马的战场,时而看到繁华热闹的城池,时而又看到阴森恐怖的地狱。
种种幻象栩栩如生,足以迷惑心智。
但汪晓早已识破阵法的玄机,心中坚守本心,不为幻象所动,一步步朝着山腰的方向走去。
大约半个小时后,汪晓穿过了层层迷雾,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片茂密的竹林映入眼帘。
竹林青翠挺拔,枝叶繁茂,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如同天籁之音。
竹林中央,坐落着一座古朴的石屋。
石屋由青灰色的巨石堆砌而成,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显得简洁而古朴。
石屋周围没有一丝雾气,反而透着一股宁静祥和之气,与山间的迷雾缭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屋前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天机庐”三个大字,字迹飘逸洒脱,笔锋苍劲有力。
隐隐蕴含着道家玄机,显然是刘伯温生前亲笔所刻。
汪晓心中一喜整理了一下自身的气息,让自己的鬼气变得温和内敛,不至于显得太过张扬,缓缓朝着石屋走去。
就在他踏出第一步时,石屋的门已然无风自开。
一道身着青色道袍的虚影缓步而出。
那虚影面容清癯,鬓发如霜,眉宇间却不见老态,反而透着一股穿透岁月的睿智。
双目深邃如古井,一眼望去,竟让汪晓生出一种魂魄被洞穿的错觉。
并非恶意窥探,而是对方早已将世间万物的轨迹了然于胸。
他的到来、他的身份、他的目的,似乎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
刘伯温手中拂尘雪白,柄身是不知名的古木所制,泛着淡淡的幽光,周身萦绕的道韵并非寻常修士的清逸,而是带着一股“勘破天机却不语”的神秘。
“阁下远道而来,一路破我‘天机迷阵’,倒是比刘某预料中快了三刻。”刘伯温拂尘轻挥,语气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从容。
汪晓心中巨震,脚步下意识地顿住。
“刘军师……您早已知晓晚辈要来?”
刘伯温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缥缈,“五百年前,刘某临终之际,曾以本命精元推演天机,见得天光裂、星辰乱,元初重临,英魂聚,有异人自阴司而来,携异数,定乾坤。”
“但推演到此处,天机便被一股无形之力遮蔽,只留下‘南田候君’四字谶语。刘某魂归南田山,数百年间,日日观星象、勘地脉,便是在等这谶语应验。如今便是应了天命。”
汪晓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刘伯温竟在五百年前就推演到了他的出现。
这份洞悉天机的能力,远比传说中更为恐怖!
他本以为自己行程隐秘,此行邀请刘伯温不过又是一场“说服”。
却没想到从一开始,他就走在对方早已勘破的轨迹上。
“刘军师的推演之能,晚辈叹服。”汪晓压下心中翻涌的震撼,拱手行礼的动作愈发恭敬,“晚辈一直以为,此行是晚辈主动寻来,却不知早在五百年前,您便已算到今日之遇。只是晚辈不解,既然您已知晓天命所示,为何会滞留南田山数百年,未曾有过半分动作?”
刘伯温闻言,拂尘轻挥,石屋前的竹林突然无风自动,沙沙声响中,竟透着一股莫名的韵律。
他缓步走到无字石碑旁,指尖轻轻拂过碑面,那冰冷的石质在他魂体触碰下,泛起淡淡的光晕。
“天命可知,却不可逆;因果可勘,却难割舍。”刘伯温的声音带着几分穿越百年的沧桑,“五百年前,刘某以本命精元推演天机,虽窥天机,却也看到了更为隐秘的因果。我若要随天命之人出世,需先了结一段因果。否则非但无法助力,反而会被反噬。”
汪晓心中一动,隐约猜到这因果必然是刘伯温生前极为看重之事。
能让这位勘破天机的传奇军师滞留数百年,这份因果定然繁琐。
“不知军师的未了因果,究竟是什么?”汪晓轻声问道,不敢有半分催促。
刘伯温抬眸望向天际,目光落在遥远的金陵方向,那里曾是大明王朝的都城,也是他辅佐洪武大帝定鼎天下的地方。
“刘某一生,少年求学,中年辅明,晚年避祸,所求不过‘天下太平,苍生无虞’。辅佐洪武大帝推翻暴元,建立大明,制定《大明律》,兴农桑,整吏治,皆是为了这份初心。可晚年之际,目睹朝堂风波,功臣遭忌,心中虽有忧虑,却已力不从心。”
他收回目光,落在汪晓身上,语气变得郑重:“临终前,刘某将毕生所学、对天下长治久安的构想,以及一套破解乱世的方略,尽数写于一卷‘太平策’中,藏于金陵钟山深处。那不仅是刘某的心血,更是对大明、对天下苍生的一份期许。数百年过去,钟山龙脉异动,‘太平策’被阴煞之气缠绕,不仅自身灵力日渐流失,更隐隐影响着周遭地气。”
“刘某魂体受当年推演天机的反噬,被束缚于南田山,无法亲往金陵。这‘太平策’一日不得净化,刘某的执念便一日不得消散,魂体也始终被因果牵绊。”
刘伯温拂尘一摆,一道淡淡的青色光晕从他体内溢出,落在汪晓面前,化作一行古朴的字迹,正是金陵钟山的一处隐秘坐标,“这便是‘太平策’的藏地。你若能帮刘某取出‘太平策’,净化其中阴煞,了结这份因果,刘某便能破除禁制,离开此地。”
汪晓看着那行坐标,心中瞬间了然。
刘伯温所求,从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想让自己的毕生心血不被埋没,想让那份“天下太平”的初心得以延续。
这份执念,既是他的枷锁,也是他身为谋士的风骨。
汪晓毫不犹豫地颔首,眼中透着坚定,“军师放心!晚辈定当取回‘太平策’,为军师了结这桩心愿!”
刘伯温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深深看了汪晓一眼。
那目光中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郑重叮嘱:“钟山藏地的阴煞并非寻常邪祟,而是上古浩劫后残留的混沌余孽,虽只是一缕残魂,却极其恐怖。你此行,定要万分小心、万分谨慎!”
汪晓沉重点头:“晚辈知晓。”
刘伯温听罢,不再多言,转身迈步回到石屋之中。
石门随之缓缓闭合,将一切隔绝在外。
喜欢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