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更深,工业区的边缘重归寂静,仿佛方才那场激烈到超越常理的较量只是一场幻梦。
黑色的轿车如同融入暗影的鲸鱼,无声地滑出“顶点”俱乐部的停车场,驶向通往机场的公路。
车内,气氛不同于来时的探究与轻松,多了几分沉凝与回味。
“哇哦,”
奇柯·巴连廷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瘫在后座上,嘴里叼着的棒棒糖棍晃来晃去,碧色的眼睛里还残留着兴奋的光,“真是……太出乎意料了!”
“拉尔夫,你看到最后那几球了吗?杜杜那家伙的‘致命重击’发球,时速都快破两百了吧?那小子居然不是靠蛮力去顶,而是用那么薄的切削面去借力卸力,拍面角度刁钻得吓人,那手感……那根本不是常规接发球技术,更像是……”
他挥舞着手,试图找到合适的词,“……精密计算后的艺术体操?或者未来科技?我们的数据模型在他那种临场应变面前,像个慢半拍的老古董!”
驾驶位上,拉尔夫·莱因哈特的目光平稳地注视着前方的道路,车窗外的流光偶尔掠过他深邃的眼眸。
“不是魔法,是天赋与意志结合后,在极限压力下迸发出的、超越当前认知的可能性。”
他的声音低沉而肯定,“他的心智,比我们预估的更加成熟和可怕。尤其是第二盘中期,他意识到正面对抗杜杜的力量完全是徒劳之后,立刻转变策略。”
“你注意到没有?他不再追求回球深度,而是刻意将落点控制在中场附近,但附加了极强的侧下旋,迫使杜杜不得不屈身向上捞球,无法舒服地发力平击。这种牺牲部分攻击性来破坏对手击球舒适度的战术抉择,非常冷静,甚至冷酷。”
杜杜·欧邦度抱着胳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哼了一声。
“骨头确实硬。挨了我那么多下重击,肩膀估计都快麻了吧?最后几局还能硬生生扛住,甚至试图用那种轻飘飘的放短球结合突然的直线深球来调动我……”
“是个狠角色。不过,他的体能分配有问题,或者说,身体底子支撑不了他太复杂的战术执行。”
“有几拍他预判到了我的回球路线,脚步也跟上了,但核心力量不足,导致回球质量下滑,被我直接打穿了。身体还是太脆,经不起真正高强度三胜制的消耗战。”
“所以他才更需要科学的体系啊!”
奇柯接过话头,语气热切。
“想想看,要是把那副身板交给我们基地的体能团队和营养师,把那股力量短板补上,再配上他那颗脑袋和那些临场的小魔法……”
“老天,简直不敢想象他在硬地快场地上能打出多么具有穿透性的网球!头儿,你觉得他会答应吗?”
拉尔夫没有立刻回答。
他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他是一个极其独立的思考者。诱惑很大,但他不会轻易被承诺打动。他更看重的是掌控感和未来的可能性。”
“就像在球场上,他宁愿选择自己能够完全执行的、风险可控的低风险战术,也不会去搏那些成功率不高但回报大的‘幸运球’。”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无论他最终是否选择接受邀请,神崎凛司这个名字,都已经列入‘探星计划’的最高关注层级。”
“保持适度观察。我很好奇,在日本这片土壤上,他下一步会如何锤炼自己。”
车辆汇入机场高速的车流,载着美国队三人组和一份远超预期的评估报告,消失在东京湾方向的夜色中。
另一边,神崎凛司独自回到了那间整洁却略显清冷的公寓。
关上门,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彻底隔绝。
强烈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肩膀和手臂的肌肉传递着清晰的酸胀信号,尤其是持拍手的虎口处,依旧残留着硬接杜杜那些重击发球后的轻微麻痹感。
他褪下被汗水浸透的衣物,走进浴室。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带走疲乏,也让高速运转的大脑渐渐冷却下来。
镜子里,少年苍白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有镜片后那双眼睛,异常明亮清醒,仿佛有冰蓝色的火焰在静静燃烧。
今晚的一切在脑中飞速回溯、解析。每一个回合,每一次击球的选择,对手的习惯线路,自己的得失……都如同数据流般掠过。
拉尔夫·莱因哈特,美国U-17的队长,亲自前来,抛出橄榄枝。其目的明确,眼光毒辣,给出的条件也确实诱人——顶级的训练资源、科学的培养体系、直通国际赛场的捷径。
这对于迫切想要提升实力、走向更高舞台的人来说,几乎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对方指出的问题精准无比:身体开发不足,缺乏体系化高水平对抗。
杜杜的力量和速度,给他结结实实上了一课。那种纯粹身体天赋带来的压制力,并非单靠预判和技巧就能完全弥补。
有几个球,他甚至提前启动了,但身体的瞬间爆发力不足以支撑他跑到最理想的击球点,导致回球质量大打折扣。
美国的资源无疑能最快、最有效地弥补这些短板。
还有奇柯提到的那些高速摄像机和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对于他这种善于利用数据和分析的人来说,吸引力巨大。
但是……
水流声淅淅沥沥。凛司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另一幅图景。
他知道这个世界未来的轨迹。日本U-17集训营,那座隐藏着无数强者和机遇的山峰。
平等院凤凰毁灭与重生般的网球,鬼十次郎那磐石般的防守与爆发,种岛修二的“已灭无”,德川和也的“黑洞”……
这些光怪陆离却又真实强大的网球,都将在那里汇聚、碰撞、蜕变。
那是一个同样能让人飞速成长,甚至经历生死淬炼的修罗场,其对抗的激烈程度和风格的多样性,未必就比美国体系温和。
选择美国,意味着一条看似更顺畅的“捷径”,但同时也意味着脱离主线,踏入一个充满未知变数的全新环境,未来将与日本U-17的诸多机遇和并肩作战的可能性失之交臂。
选择留下,则意味着要依靠自身努力和立海大的资源去弥补短板,道路或许更艰难,竞争环境或许不如美国那么“科学”和“直接”,但却能牢牢抓住他所知晓的未来机遇和那份无法替代的羁绊。
利弊清晰地在脑中罗列。
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只有不同的路径和需要承担的风险与收益。
网球之路,从来都不只是在场上击球那么简单。
他关掉水龙头,用毛巾擦干身体和水汽氤氲的眼镜。重
新戴上眼镜后,世界再次变得清晰而冷静。
走到书桌前,他从湿透的运动长裤口袋里,取出那张拉尔夫·莱因哈特递给他的、触感微凉的纯白色卡片。
上面只有一个简练的英文名和一串显然是私人号码的数字。
他没有立刻尝试去记忆或联系,而是拿出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甚至有些老旧的硬壳笔记本。
翻开其中一页,将卡片小心地夹了进去。那一页,恰好记录着一些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心得笔记,以及针对自己反手击球稳定性不足的一些思考。
将重要的东西隐藏在看似平常之处,是他的习惯。
合上笔记本,将其放回书架上一排看似无异的书本之中。
他不会立刻做出决定。
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选择。
冲动和短视的诱惑,与他冷静的本性相悖。
这就像一场漫长的比赛,需要耐心和观察。
当前最重要的,依旧是提升自己。
无论未来选择哪条路,实力都是唯一的硬通货。
拉尔夫指出的身体短板,是他必须优先解决的课题。
同时,他需要更加密切关注日本网球界的动向,尤其是关于U-17集训营的任何风吹草动。
那将是他做出最终抉择的重要参考坐标。
夜色深沉。
银发的少年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芒将他沉静的身影投在墙上。
他没有疲惫睡去,而是摊开了新的笔记页,拿起笔,开始重新审视和规划未来的训练计划,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分析图和训练项目悄然增加。
喜欢冰封球场:立海大银发法师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冰封球场:立海大银发法师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