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身份的确认,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案件的突破口。
整个刑侦大队的气氛彻底不一样了。之前是无头苍蝇,现在目标明确——就从王翠兰的社会关系查起!
周队立刻做出部署:“一中队,马上出发,去林州市!直接对接他们市局,重点调查王翠兰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工作环境、最后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所有细节都不能放过!”
“二中队,留守,继续深挖枯井现场可能遗漏的线索,同时协调技术队,把从井里提取到的所有物证,尤其是那个工作证碎片和绳索摩擦残留物,与王翠兰所在工厂进行比对!看看能不能找到来源!”
“是!”两支队伍领命,迅速行动起来。
陆野看着一中队的人匆匆离开,心里有点羡慕。能直接去一线调查,才是刑警该干的事。
“看什么看?”孙建军的声音又飘了过来,他不知从哪摸出个苹果,正咔嚓咔嚓地啃着,“这种外勤跑腿的活儿,还轮不到你这种新瓜蛋子。老实待着,看看资料,学学老同志是怎么分析案情的。”
陆野没吭声,知道自己资历浅,这种重要外勤确实难有机会。他默默坐回电脑前,申请调阅林州市局刚刚共享过来的、关于王翠兰失踪案的初步笔录和资料。
资料传了过来,他仔细地看着。
王翠兰,38岁,林州市新星电子元件厂质检员。丈夫叫李卫国,42岁,是同一家厂的仓库管理员。两人有一个儿子,在读初中。报案人是丈夫李卫国,称五天前晚上,王翠兰下夜班(晚上九点)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家,电话起初无人接听,后来关机。他以为妻子去朋友家了,但第二天发现妻子没去上班,也联系不上所有亲友,这才报警。
笔录里,李卫国表现得非常焦急和担心,反复请求警察一定要找到他老婆。
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妻子失踪案。
但陆野看着笔录,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可能是因为已经知道了王翠兰的悲惨结局,再回头看这份丈夫焦急万分的笔录,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
他继续往下看。林州警方也做了一些初步调查。厂里同事反映,王翠兰性格还算开朗,工作认真,没听说和谁有太大矛盾。那天晚上下夜班,有人看到她独自骑着电动车离开了厂区,方向是回家的路。她家离厂子不远,骑车大概十五分钟。
从厂子到她家这段路,林州警方查了监控,确实拍到了王翠兰的电动车在某几个路口经过,但有一段大概五百米的路程没有监控覆盖。她就是在那个盲区消失的。
一个大活人,骑着电动车,在回家的路上,就这么消失了?然后尸体出现在了几百里外的枯井里?
这太不合常理了。
绑架?仇杀?情杀?
陆野皱紧眉头。如果是在监控盲区被强行掳走,那肯定会有挣扎痕迹吧?路上会留下线索吧?林州警方初步勘查过那段路,没发现明显异常。
难道是她自己去了别的地方?见了什么人?
或者…问题出在她的家里?
丈夫李卫国…
陆野的目光再次落到李卫国的笔录上。他是最后一个见到王翠兰的人吗?据他自己说,那天他上白班,晚上六点就下班回家了。妻子九点下夜班。期间他在家看电视,等妻子回来。直到九点半还没见人,才开始打电话。
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这只是他的一面之词。
【案件分析提示(初级)启动:基于笔录分析…】
【提示:配偶在失踪\/命案中具有较高统计概率;当事人叙述需与客观证据链交叉验证;建议关注其所述时间线是否存在空白或矛盾。】
系统的提示再次响起。
验证时间线?怎么验证?人在林州呢。
陆野想了想,忽然有了个主意。他起身走到技术队那边。
“王哥,能不能帮忙查一下王翠兰和她丈夫李卫国的手机信号基站定位记录?尤其是失踪那天晚上的?”陆野问道。虽然直接定位内容需要手续,但基站大致范围记录还是可以申请查询的,这能大致反映出手机所在的位置区域。
“正在查呢。”技术队的王哥头也没抬,手指飞快敲着键盘,“林州那边刚把数据传过来。喏,你看。”
屏幕上显示着两条信号轨迹图。一条是王翠兰的,晚上九点多从厂区基站离开,之后信号在回家路线上移动,最后消失在那个监控盲区附近的基站覆盖范围内,之后不久,手机信号彻底消失。
另一条是丈夫李卫国的。显示他晚上六点下班后,手机信号就一直停留在他家所在的基站范围,直到晚上快十点,信号开始移动,似乎是出门寻找妻子,去了几个亲戚家和妻子可能去的地方,然后去了派出所报案…看起来,和他笔录里说的行为完全吻合。
难道李卫国真的没有嫌疑?他的时间线看起来无懈可击。
陆野盯着那条几乎一直待在家里的信号轨迹,眉头皱得更紧了。
太“完美”了,完美得有点不真实。
一个人在家里待了将近四个小时,手机信号一动不动?就算没出门,在家里走动,信号也会在不同基站扇区之间轻微切换吧?除非…手机一直放在一个绝对静止的位置。
或者…机主根本就没带着手机?
一个念头闪过,陆野立刻说:“王哥,能不能看看李卫国手机那天晚上的具体通信记录?不是内容,就是记录,比如有没有打出打入电话,或者使用了什么流量应用?”
“我看看啊…”
技术队进一步核查发现,李卫国的手机当晚确实留在家里 —— 充电线插在客厅插座上,屏幕有轻微划痕(与他供述 “在家看电视” 的场景吻合),但手机后台记录显示,“6-9 点无任何操作” 的同时,家里的 wiFi 在 7 点 15 分曾连接过一个陌生设备(型号为廉价老年机),目前已排查该设备的信号轨迹,暂未发现与枯井案的直接关联。
王哥点开另一份数据记录,“嗯…从晚上六点半到九点半这三个小时里…嘿,还真有点怪。”
“怎么怪?”
“这三个小时,他的手机没有任何主叫或被叫的记录,也没有任何流量消耗的记录。就像…就像手机完全静默了一样。”王哥摸着下巴,“这不太正常啊,现在谁在家能干坐着三小时不摸一下手机?就算不看视频不打游戏,微信总得刷一下吧?”
是啊,这太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了一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智能手机,在三个小时内的静默概率有多低?
陆野的心跳开始加速。李卫国的时间线,似乎出现了一丝裂缝!
“王哥,立刻把这个情况告诉周队!还有,申请核查李卫国家小区周边的社会监控!看看那天晚上六点到九点半,他到底在不在家!有没有出门!”陆野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好嘞!”王哥也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重大发现,立刻拿起电话。
陆野回到自己座位,心情难以平静。如果李卫国说了谎,如果他那个时间段根本不在家……那他的嫌疑就极大了!
杀妻?为什么?然后千里迢迢把尸体抛到黑石沟村的枯井?这难度也太大了点吧?
他一个人完成的?还是有同伙?
那些云母粉和工装纤维又怎么解释?王翠兰确实是电子厂员工,沾上这些也合理。但井底发现的那个模糊的工作证碎片…会是李卫国的吗?他是仓库管理员,也有工作证吧?
一个个疑问接踵而至。
就在这时,周队的电话响了,是去林州的一中队打来的。
周队接起电话,听着听着,脸色变得无比精彩。
“什么?你们查到了什么?李卫国他……”周队的声音充满了震惊,“案发前一天,他名下的一张银行卡,在林州市郊的一个加油站,加满了整整一箱油?他那辆破面包车,跑完那箱油,足够跑个来回还绰绰有余?”
“而且,加油站监控拍到了开车的人……虽然戴着帽子看不清脸,但体貌特征,很像李卫国!”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周队身上。
陆野深吸一口气。
李卫国…果然有问题!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刑侦天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