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局里,技术队对现场提取的痕迹进行了初步汇报。
展柜锁孔内的细微划痕,确认是专业开锁工具造成。
窗户插销末端的细微勒痕,经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确认存在尼龙类纤维残留!证实了陆野关于“用线伪造密室”的推测!
现场提取到的几枚模糊指纹,经过比对,大多是吴老伯和之前工作人员的,暂时未发现陌生指纹。
地面灰尘未能提取到有效的足迹模型。
虽然有了进展,但直接指向嫌疑人的证据仍然缺乏。仅凭开锁技术和伪造密室的手法,排查范围依然很大。
陆野决定动用系统的更高级功能,对现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数字重建,尤其是那扇可疑的窗户和插销,希望能发现更多被忽略的细节。
【启动现场三维重建(进阶模式 - 微观痕迹聚焦)...需消耗精力点15。是否继续?】
(陆野:是!)
【精力点-15。当前精力点:7\/30。(注意:精力值偏低)】
【开始扫描...环境数据采集...构建高精度三维模型...重点聚焦西侧窗户及插销区域...放大倍率提升...】
【模型构建完成。开始渲染微观痕迹...】
脑海中,一个极其精细的、仿佛实物等比例缩小的三维模型缓缓生成。视线可以无限拉近,甚至能看到木头纤维的纹理和灰尘的分布。
模型重点标注了那扇西侧窗户。插销被高亮显示,末端的勒痕被放大,甚至可以清晰看到尼龙纤维残留物镶嵌在木头细微裂缝中的形态。
陆野操控着视角,沿着插销的轨迹移动。忽然,在窗框内侧,靠近插销孔洞的下边缘,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置,模型标注了一个新的红点。
【发现异常:窗框木质表面,距插销孔洞下缘约0.5厘米处,有一处极其微小的、深色的点状凹痕,直径不足1毫米,深度极浅,内嵌有极微量非木质的硬物颗粒。】
【分析:该凹痕形态符合受到尖锐细杆状物体尖端垂直轻微撞击所致。非自然形成。硬物颗粒成分疑似...水泥碎屑?】
一个细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撞击点?里面还有水泥碎屑?
这意味着什么?
陆野仔细观察着这个点的位置和形态。它位于插销孔洞的下方。如果窃贼是从窗外用线操作插销,这个点...
他猛地想到一种可能性:窃贼是否使用了某种自制的、带有一个细小尖锐支点的工具?这个支点顶在窗框上,作为杠杆或引导装置,方便他更精准地用线控制插销的滑动?而这个支点不小心在窗框上留下了这个微小的撞击痕,支点上沾染的室外水泥碎屑也因此残留了下来?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窃贼对这套操作手法的熟练度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或者当时操作环境很暗、很匆忙。而且,这个痕迹表明,窃贼当时确实就在那扇窗外操作!
这个发现,虽然微小,却至关重要。它进一步证实了伪造密室的手法,并且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物证方向——那个自制工具,以及工具上可能沾染的、来自思惠堂窗外的微量物质(比如水泥、泥土、花粉等)。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刑侦天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