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局技术队的实验室里,蓝色的光谱仪灯光映在小李的脸上,他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成分数据,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陆野站在一旁,手里捏着两个密封袋 —— 左边是从思惠堂西窗下石墩提取的划痕粉末,右边是石阶上的特殊泥渍,袋面标签上 “Sht-w01”“Sht-N01” 的编号格外醒目。
“陆哥,石墩划痕粉末的激光粒度分析出来了!” 小李突然抬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主要成分是低碳钢(Fe 97.8%、c 1.9%),还混有微量的黄铜碎屑(cu 63.2%、Zn 36.5%)—— 黄铜成分和思惠堂西窗插销的材质完全匹配!这说明划痕就是作案工具(低碳钢杆)撬动插销时,金属摩擦留下的!”
陆野凑过去,看着屏幕上的粒度分布曲线:“能通过钢的成分追到具体来源吗?比如哪个厂家生产的低碳钢?”
“正在查!” 小李调出另一个界面,“我们把成分数据上传到【金属材质溯源系统】了,初步匹配到本县‘诚信五金店’上个月卖出过同规格的低碳钢条 —— 老板说,买的人是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没留姓名,但监控拍到他的侧脸,和张强汽修厂的学徒有点像!”
【触发条件:检测到 “物证 - 人员” 关联线索,启动【微量物证溯源】模块...】
【分析对象:石阶泥渍样本(Sht-N01)】
【成分拆解:
基础土壤:与思惠堂西巷青石板缝隙土壤同源(含 Sio? 61.3%、Al?o? 22.1%);
特殊颗粒:检测出 0.02mm 的白色晶状体,经红外光谱分析为 “石蜡碎屑”(c??h??),还有微量 “机油残留”(主要成分为 15 号机械油);
生物残留:泥渍中提取到极少量毛发,dNA 分型与林文斌的常住人口 dNA 库数据比对,匹配度 99.99%。】
【结论:泥渍样本含林文斌生物痕迹 + 机械油 \/ 石蜡成分,推测其作案时接触过汽修相关工具(如涂蜡防锈的钢管、沾有机油的扳手),与张强汽修厂关联度进一步提升。】
陆野把系统报告打印出来,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孙建军对着电话提高了音量:“什么?他还在欠房租?昨天被房东堵在门口骂?” 挂了电话,孙建军揉着太阳穴,把出差组的报告推给陆野:“你看,林文斌在省城的日子比我们想的还惨 —— 租的是城乡结合部的‘鸽子笼’出租屋,十平米的房间里堆着发霉的泡面箱,窗户玻璃裂了用塑料布糊着,房东说他三个月没交房租,昨天还想偷偷搬走,被堵了个正着。”
“但他案发前一周,明明跟赌友说‘要发横财’。” 陆野指着报告里的赌友证词,“证词里写,他当时拍着胸脯说‘再过几天,别说你的债,我连本带利都能还上’,还点了瓶平时舍不得喝的啤酒 —— 这不像随口吹牛,更像有十足把握。”
孙建军掏出烟,却没点燃,放在指尖转着:“我们查了他的债主,那个叫‘虎哥’的,是省城地下赌场的催收头头,之前天天带着人堵林文斌的门,甚至还砸过他的出租屋。但 5 月 20 号(案发前 8 天)之后,‘虎哥’突然不催了,连手下都不知道原因 —— 我们找‘虎哥’问话,他只说‘有人打过招呼’,不肯多说别的。”
“有人打招呼?” 陆野皱起眉,“是买瓷瓶的人?还是林文斌背后的同伙?” 他想起技术队刚传来的消息,“诚信五金店的监控显示,买低碳钢条的学徒,是张强让去的,而张强说‘林文斌只说要做个‘架子’,没说干啥’—— 林文斌会不会故意隐瞒了工具用途,连张强都被他蒙在鼓里?”
这时,出差组的电话又打了过来,传来急促的声音:“孙队、陆哥!我们查到林文斌案发后的一个异常举动 ——5 月 29 号(案发后一天),他去了省城火车站旁边的‘废品站快递点’,寄了一个三十厘米长的纸箱,收件人是‘刀哥’,地址只写了‘邻县利民废品站’,没留电话!我们问了快递员,纸箱很重,外面裹了三层防震泡沫,林文斌还特意说‘里面是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
“易碎品?三十厘米长?” 孙建军猛地站起来,“正好是青花瓷瓶的尺寸!他不是没拿到钱,是把瓷瓶寄给了‘刀哥’,还没收到尾款!”
陆野立刻翻出之前的泥渍报告:“泥渍里的石蜡和机油,可能就是他包装瓷瓶时沾的 —— 用石蜡封瓶口防磕碰,机油可能是从张强汽修厂拿的,用来润滑包装时的工具!” 他拿起对讲机,“小李,立刻联系邻县警方,查‘利民废品站’的快递签收记录,重点找‘刀哥’的签收信息;另外,查‘虎哥’最近的通话记录,看他有没有和邻县的人联系!”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林文斌的画像逐渐清晰:一个被赌债逼到绝境的棋子,提前一周收到 “有人打招呼” 的信号(债主停催),以为能靠盗窃翻身,却在得手后只能把瓷瓶寄给神秘的 “刀哥”,连尾款都没拿到,依旧过着被房东追债、吃泡面的日子。
“他不是主谋,顶多是个‘送货的’。” 孙建军把林文斌的银行流水拍在桌上,“案发后他只花了 50 块,买了两箱泡面和一包烟,要是拿到赃款,不可能这么抠 —— 主谋应该是‘刀哥’,甚至‘刀哥’背后还有人,林文斌只是他们找的‘替罪羊’,用完就扔。”
陆野看着窗外的警车驶过,想起技术队还在加急比对的钢条来源和毛发 dNA,心里忽然意识到:这起盗窃案,从一开始就不是林文斌一个人能策划的 —— 精准的工具制作、提前找好的销赃渠道、能让债主停催的 “后台”,这些都指向一个更庞大的网络。而那个还没露面的 “刀哥”,才是解开瓷瓶去向和案件真相的关键。
“通知出差组,继续盯着林文斌,看他有没有再联系‘刀哥’;我们这边,等邻县警方的快递签收消息,一旦找到‘刀哥’的踪迹,立刻动身!” 陆野把物证报告和人员调查整理好,放在一起,两条看似平行的线索,此刻终于在 “刀哥” 和 “利民废品站” 上交汇 —— 但他知道,这只是解开迷局的第一步,那个藏在背后的文物走私网络,还等着他们去撕开最后的面纱。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刑侦天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