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长的号牌沉甸甸地挂在胸前,带来的不仅是微末的权力,更是实实在在的责任。朱重八统领的这十个人,除了原有的田娃、汤和、徐达,新增的六人中,有两人是经验丰富的老斥候,性子油滑,另外四人则是刚补充进来的新兵,眼神中还带着惶恐。
如何将这十人拧成一股绳,形成战斗力,是朱重八面临的第一道考题。
他没有多余的花哨手段,直接将田娃那套在新兵营证明有效的法子搬了过来,甚至更加严苛。每日操练雷打不动,纪律要求一丝不苟,内务卫生必须整洁。不同的是,他现在有了执行军法的权力。
那两个老兵油子起初还想摆摆资格,训练时偷懒,对朱重八的命令阳奉阴违。朱重八没有任何警告,直接在全体面前,用拳头和鞭子让他们明白了这里谁说了算。他下手极狠,却又控制在不会真正致残的范围内,既立了威,也没给上面留下把柄。
田娃则负责“教化”与“凝聚”。他利用什里配发的少量经费和朱重八偶尔自掏腰包的赏钱,改善伙食,偶尔还能弄到点酒水分给大家。他继续宣讲战场生存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用他们上次成功的战例作为教材。对于那四个新兵,他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斥候的生活和技能。
恩威并施,双管齐下。很快,这个新组建的队便呈现出与其他队伍不同的风貌。行动整齐划一,令行禁止,虽然训练艰苦,但因为待遇相对公平,且有明确的上升通道(朱重八承诺,有功必赏),士气反而日渐高涨。
孙百户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朱重八的带兵能力更加认可,交给他们的任务也逐渐重要起来。从最初的边境巡逻、侦察敌情零星据点,到后来深入敌控区绘制简易地图、捕捉“舌头”(俘虏)。
每一次任务,朱重八都冲锋在前,决策果决。田娃则以其敏锐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维,屡次在关键时刻提出关键建议,规避风险,扩大战果。汤和与徐达作为左膀右臂,执行命令不折不扣。这个核心四人组的默契,带动了整个什的战斗力提升。
一次,他们奉命侦察一支元军运粮队的动向和护卫兵力。任务本身并不复杂,但在潜伏观察时,田娃注意到这支运粮队的护卫军官行为异常,与押运的民夫头目频繁私下交谈,眼神闪烁。
“重八哥,不对劲。”田娃压低声音对身旁的朱重八说,“看那个骑马的百户长,他太关注那些民夫了,不像是在防备,倒像是在……监视或者谋划什么。而且,那些民夫虽然衣衫褴褛,但行动举止,不像普通夫子,太过整齐,眼神也太凶。”
朱重八经他提醒,仔细看去,果然发现了蹊跷。“你的意思是……”
“这很可能是个陷阱,”田娃目光锐利,“用粮队做饵,引我们或者其他劫粮的小股部队上钩。那些‘民夫’,恐怕是精锐假扮的。”
朱重八倒吸一口凉气,若非田娃心细,他们很可能就一头撞进去了。他当机立断,放弃原定的近距离侦察计划,只在外围远远盯梢,并派汤和绕道后方,果然发现了潜伏在更远处的一支元军骑兵!
他们将这个重要情报及时送回,使得一支准备劫粮的友军避免了灭顶之灾。这一次,他们立的功不再是斩首多少,而是挽救了整支队伍。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田娃总能从一些细微之处——敌军灶坑的数量、马蹄印的深浅、丢弃物品的异常——推断出隐藏的信息。他的“心细如发”和“料事如神”的名声,渐渐在斥候队乃至更高级别的军官中传开。甚至有人私下给他起了个外号——“小诸葛”。
当然,这个外号目前还只在小范围内流传,但田娃(陈远)的独到价值,已经毋庸置疑。
陈远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并非真的能掐会算,只是拥有超越时代的分析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他小心翼翼地运用着这种能力,既不藏拙,也不过于张扬,始终将决策的功劳归于朱重八,巩固着朱重八在这个小团体中的绝对权威。他深知,只有朱重八这棵大树根深叶茂,他这个“藤蔓”才能攀得更高。
他们的出色表现,自然引起了更高层面的注意。
这日,孙百户亲自来到他们的营房,脸上带着难得的郑重。
“朱重八,田娃,收拾一下,跟我走一趟。”他顿了顿,补充道,“元帅府来人,要见你们。”
元帅府!
朱重八和田娃心中都是一震。郭子兴!终于要接触到这个时代真正的风云人物之一了吗?
两人迅速整理好仪容,虽然依旧是粗布军服,但挺直的腰板和沉稳的眼神,已与普通军汉截然不同。跟在孙百户身后,他们穿过层层营区,走向那座象征着濠州最高权力中心的元帅府。
陈远的心跳有些加速。他知道,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能否在郭子兴心中留下印象,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的起点。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朱重八,发现他虽然面色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抿起的嘴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机会来了,”陈远在心中默念,“必须抓住它。”
元帅府门前守卫森严,气氛肃穆。经过通传,孙百户带着他们走进了一座不算奢华但颇为宽敞的厅堂。
厅堂上首,端坐着一位年约四旬、面色微黄、目光沉静的中年人,他并未穿着铠甲,只是一身简单的青布长衫,但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此人正是濠州红巾军统帅,郭子兴。
他的下首,还坐着几位文武官员,其中就有之前巡视过新兵营的冯书吏。冯书吏看到朱重八和田娃,微微颔首示意。
郭子兴的目光落在朱重八和田娃身上,缓缓扫过,带着审视的意味。
“你便是朱重八?他便是田娃?”郭子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
“标下朱重八(田娃),参见大帅!”两人抱拳躬身,行礼如仪。
“嗯,”郭子兴点了点头,“尔等近日所为,本帅已有耳闻。以新晋之身,屡立战功,更兼心细如发,能察敌于未萌,不错。”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今日唤尔等前来,是有一事相询。如今濠州局面,北有元廷大军虎视,西有赵均用、彭大等部掣肘,尔等以为,我军当如何自处?”
这是一个考题,一个关乎战略的考题!直接问到了两个底层军官的头上!
孙百户在一旁听得都有些紧张。
朱重八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沉声道:“回大帅,标下以为,元廷势大,不可力敌,当避其锋芒。赵、彭等部,名为友军,实则各怀心思,需加防备。我军新立,根基未稳,当务之急,乃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内修军政,外结民心,稳固濠州根本,静待天时!”
他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虽然粗糙,却直指核心,尤其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更是道出了在群雄环伺下生存发展的要诀!
郭子兴眼中精光一闪,显然被触动了。他不由得坐直了身体,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貌不惊人、却言语惊人的年轻军官。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郭子兴低声重复了一遍,目光又转向田娃,“田娃,你又如何看?”
田娃心知这是朱重八历史上着名的九字方针,自己绝不能掠美,但也不能毫无建树。他略一思索,恭敬答道:
“回大帅,重八哥所言,乃立足根本之良策。标下补充一点,欲广积粮,除却屯田,或可鼓励商贸,疏通渠道,使物资流通,则粮草军械,方能源源不绝。欲结民心,则军纪需严,秋毫无犯,同时可效仿古代屯田之法,军民一体,闲时耕种,战时出征,如此,兵源粮草,皆可得保障。”
他提出的鼓励商贸和更系统的军屯理念,是对朱重九方针的具体化和补充。
郭子兴听完,沉吟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厅堂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这位濠州的最高主宰。
片刻后,郭子兴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好!很好!”他看向朱重八和田娃的目光,充满了欣赏,“想不到我军中,还有尔等这般见识的俊才!朱重八,勇猛善战,带兵有方,更有大局之观!田娃,心细如发,智计百出,善于补遗!你二人,皆乃可造之材!”
他顿了顿,下令道:“传令,擢升朱重八为斥候营副百户,仍领原什,另可自行招募人手,扩充至五十人!田娃,擢升为斥候营参谋,赞画军机,辅佐孙百户及朱重八!”
副百户!参谋!
连升两级!
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行扩编的权力和一个正式的“参谋”职位!
这意味着他们真正踏入了低级军官的行列,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发展平台!
“谢大帅提拔!标下定当竭尽全力,效忠大帅!”朱重八和田娃强压住心中的激动,齐声拜谢。
郭子兴满意地点点头,勉励了几句,便让他们退下了。
走出元帅府,阳光有些刺眼。朱重八和田娃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燃烧的火焰。
潜龙,终于得到了第一股风云之力。
他们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喜欢我的发小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的发小是朱元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