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边关的警讯,如同一声猝然敲响的警钟,瞬间打破了朝堂上因内府整顿和宝钞事宜而维持的微妙平衡。应天府的深秋,也因此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武英殿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兵部呈上的紧急军报摊在御案上,清晰地写着:北元太尉纳哈出麾下骑兵数千,绕过边防重镇,突入辽东都司辖区,劫掠数个屯堡,杀伤军民,掳掠牲畜粮草后扬长而去。虽未造成城池陷落,但其嚣张气焰与机动能力,足以令人生警。
朱元璋面沉如水,手指重重地点在军报上:“纳哈出!跳梁小丑,也敢屡犯天威!当真以为咱的大明刀锋不利了吗?!”他目光如电,扫过殿内重臣,“辽东都司是干什么吃的?为何能让虏骑如此轻易深入?徐达!冯胜!你们怎么说?”
魏国公徐达与宋国公冯胜立刻出列。徐达沉声道:“陛下,纳哈出狡黠,避实击虚,此次入寇路线刁钻,确出乎意料。然,辽东都司布防确有疏漏,各堡寨之间呼应不及,哨探范围亦显不足,臣等已责令其即刻整饬。”
冯胜补充道:“虏骑来去如风,难以捕捉其主力。依臣之见,除严令边军加强戒备、完善烽燧体系外,或可遣精锐骑兵出塞,实施报复性打击,焚其草场,慑其部落,使其不敢再轻易南下。”
“打!必须打!”朱元璋斩钉截铁,“不仅要打,还要打得狠!要让这些北元余孽知道,大明疆土,寸土不让!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他随即下达一连串命令,调兵遣将,增援边防,筹措粮草,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隆隆运转。
然而,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庞大的军费开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刚刚略有起色的国库之上。户部尚书出列,面带难色:“陛下,北伐中原、平定四方,国库耗费甚巨。如今虽行屯田,开源节流,然骤然增加如此巨额边饷,加之宝钞印制、内府整饬亦需钱粮,国库……恐难以为继啊。”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许多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再次瞟向了田娃。宝钞,这个被皇帝寄予厚望,也被田娃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金融革新,此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它能否迅速发挥作用,缓解国库压力?
朱元璋的目光也落在了田娃身上:“诚意伯,宝钞印制,进展如何?何时可正式颁行天下,以解燃眉?”
田娃心中早有准备,出班奏道:“回陛下,宝钞印制已基本就绪,防伪诸项技术亦经反复验证,堪称万全。首批宝钞,随时可以交付户部,投入市面。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凝重,“陛下,宝钞之信用,在于流通,在于民间认可。若骤然大量发行以充军费,而无相应物资、金银为后盾,恐重蹈前元覆辙,令宝钞信用扫地,物价腾踊,反伤国本!”
他顿了顿,迎着皇帝锐利的目光,继续道:“臣以为,当务之急,军费筹措可多管齐下。其一,加速清理内府积弊,追缴赃款,充实内帑,或可解部分急需。其二,严查各地豪强隐田漏税,增加国库正项收入。其三,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关,可给予盐引、茶引等优惠,以商补军。其四,宝钞发行,需循序渐进,先于京畿及江南富庶之地,以官俸、盐茶引等方式小范围试行,待民间认可,再逐步推广,绝不可操之过急,竭泽而渔!”
田娃这番话,既肯定了宝钞已准备就绪,又冷静地指出了滥发的风险,并提出了更为稳妥的多元化筹款策略,可谓老成谋国。
朱元璋沉吟不语。他何尝不知滥发纸钞的危害?前元旧事,历历在目。但边事紧急,国库空虚,亦是现实。田娃的建议,虽缓,却更稳。
这时,李善长出列表态:“陛下,诚意伯所言,老成持重。宝钞乃国之重器,不可轻动。边饷之事,或可先从清理内府、严查隐田以及鼓励商运着手,若仍有不足,再动用户部存银及各地粮储。至于宝钞,可按诚意伯所议,先行试点,观其成效。”
有了李善长的支持,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便依此议!户部、兵部、都察院,即刻按方才所议,拟定详细方略!宝钞试行之事,田娃,你亲自督办,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臣,领旨!”田娃躬身应道,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确保宝钞平稳试行,还要在边事紧张的背景下,顶住可能出现的、要求滥发宝钞的巨大压力。
退朝之后,田娃明显感觉到,一些原本对他推行宝钞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的官员,态度似乎有所松动。边患当前,谁都希望有个能快速解决钱粮问题的“妙方”,而宝钞,无疑承载了这种期望。但这种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压力。
他回到宝钞工坊,看着那一张张凝聚了无数心血的纸钞,心情复杂。它们本应是稳定金融、繁荣商贸的利器,如今却可能被急于求成的心态,扭曲成饮鸩止渴的毒药。
“加快进度,但质量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田娃对工坊管事吩咐道,语气不容置疑,“另外,将试行方案再细化,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有应对之策。”
他走到窗前,北方天际,云层低垂,仿佛能听到遥远边关传来的马蹄声与号角。这大明的天下,从来就不曾真正安宁过。而他,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不仅要在这历史的洪流中自保,更要努力引导它,避开那些已知的险滩暗礁。前路漫漫,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我的发小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的发小是朱元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