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年后的新打算
年味在初五初六就渐渐淡了,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王建国照常骑车去钢厂上班,李秀兰和王红也各自回到了饭店和书店的岗位。王超则继续着他看似闲散实则忙碌的“零工”生活。
这天一大早,王超照例先秒杀了系统。
【今日秒杀商品1:东北优质大米】
【规格:50公斤\/袋】
【秒杀价:0.01元】
【库存:1】
【商品描述:颗粒饱满,米香浓郁,口感软糯。】
【今日秒杀商品2:军用压缩饼干】
【规格:20公斤\/箱】
【秒杀价:0.01元】
【库存:1】
【商品描述:高能量,耐储存,食用方便。】
【今日秒杀商品3:飞鸽牌自行车配件(全套)】
【规格:5套(包含所有主要部件及工具)】
【秒杀价:0.01元】
【库存:1】
【商品描述:优质钢材,工艺精湛,可自行组装。】
王超眼睛一亮!好东西!五十公斤大米,足够家里吃上好一阵子了。压缩饼干虽然口感一般,但关键时刻顶饿,储存也方便,留着备用。最让他惊喜的是飞鸽牌自行车配件,而且有五套!虽然牌子不如永久响亮,但同样是紧俏货,这下货源又充足了。
他立刻支付三分钱,将东西存入空间。看着那堆码放整齐的配件和那袋沉甸甸的大米,王超心里盘算开了。大米可以慢慢往家拿,就说是“单位福利”或者“帮人搬货人家谢的”。压缩饼干先放着。自行车配件嘛……得找个稳妥的渠道慢慢出。
他今天打算去找老陈,除了处理掉之前积压的一部分物资,也探探木材生意后续的口风,顺便看看能不能通过老陈的关系,把这些飞鸽牌配件也消化掉。
来到老陈的据点,屋里烟气缭绕,老陈正和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看起来有些干部气质的中年男人低声交谈。见王超进来,老陈笑着起身招呼:“小王兄弟来了!正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物资局的刘科长。”
王超心里一动,面上不动声色,礼貌地点头:“刘科长好。”
刘科长打量了王超几眼,微微颔首,没多说什么,继续对老陈低声道:“老陈,那批木头的事,就这么说定了,还是老地方,老规矩。”说完,他站起身,又看了王超一眼,便匆匆离开了。
“陈叔,木材的事有眉目了?”王超等刘科长走远,才开口问道。
“嗯,刚谈妥一批。”老陈点点头,递给王超一根烟,“怎么样,小王兄弟,上次跟你说的事,考虑得如何?要不要掺一股?本钱你出一部分,销路我这边也能帮着找找,利润按出资比例分。”
王超接过烟,没点,在手里捏着,心里快速权衡。木材生意的利润确实诱人,老陈看起来也有稳定的渠道和销路。但他对那个刘科长并不了解,而且木材这玩意儿动静太大。
“陈叔,不瞒您说,这生意我心里的确痒痒。”王超露出诚恳的表情,“但您也知道,我年纪轻,底子薄,这种大买卖有点怵。要不这样,这次我先跟着您长长见识,投一小部分,看看风向?下次要是顺利,我再多投点。”
老陈听了,非但没不高兴,反而觉得王超谨慎可靠,笑着拍拍他肩膀:“成!年轻人谨慎点是好事!那就这么说定了,这笔你先投五十块,占一成利。具体细节到时候我再跟你说。”
“好,听陈叔安排。”王超爽快答应。五十块不多,就算亏了也不心疼,主要是为了摸清门路,维系和老陈这条线。
谈完正事,王超把今天带来的一批货拿出来——是之前秒杀到的部分卡其布和几瓶茅台。老陈验完货,照例给了个不错的价钱。
王超揣着新入账的钱,状似随意地提起:“陈叔,我最近又搭上一条线,能弄到点飞鸽牌的自行车配件,也是处理品,质量没问题。您看……”
“飞鸽牌的?有多少?”老陈来了兴趣。自行车配件永远是硬通货。
“暂时不多,就两三套的样子。”王超没敢说有五套。
“要!有多少要多少!”老陈大手一挥,“价格好说,跟永久牌的差不多就行。这东西永远不愁卖!”
王超心里有底了。这样看来,通过老陈出货比自己零散卖更省心,虽然价格可能稍微低点,但安全系数高。
离开老陈那里,王超又去了邮局。年后的邮局冷清了不少,他仔细浏览了新到的邮票,买了几套《一九五六年春节》纪念邮票和《中国古桥》特种邮票,又补充了几版普通邮票。看着空间里日益壮大的邮册队伍,他心里那份关于未来的投资踏实感越来越强。
回家的路上,他特意绕到百货大楼转了转。柜台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但大多需要票证。他看到收音机专柜前围了不少人,都在看那几台上海牌和红星牌的收音机,眼神里满是渴望。王超摸了摸口袋,心想等时机成熟,一定要让家里也拥有一台。
回到家,已是中午。李秀兰还没下班,王红在书店吃饭不回来,家里就王刚和王玥在。王超看着空间里那五十公斤大米,想了想,找了个旧面袋,装了大概十斤米出来,拎回家。
“哥,你拿的啥?”王刚好奇地问。
“米,单位发的。”王超把面袋放在厨房,“晚上让妈煮干饭吃。”
王玥跑过来一看,看到那白花花、颗粒饱满的大米,惊喜道:“这么多白米啊!”
“嗯,以后咱家经常吃干饭。”王超笑着摸摸妹妹的头。
他心里琢磨着,得找个机会跟父母透点风,为以后家里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打个底。总不能老是“单位福利”,次数多了也惹人疑心。或许可以借口自己跟人合伙做了点小生意?比如帮人联系些紧俏物资,赚点差价?这个说法似乎比单纯的“干零活”更能解释不断出现的钱和东西。
晚上,王建国和李秀兰回来后,看到那袋米,果然又惊又喜。吃饭时,王超便趁机说道:“爸,妈,有件事想跟你们说说。”
“啥事?”王建国放下筷子。
“我最近……不光是干零活了。”王超斟酌着用词,“认识了个朋友,有点门路,能弄到些市面上紧俏的东西。我帮着牵线搭桥,能赚点中间的辛苦费。所以往后,家里可能时不时会多些钱和东西。”
王建国和李秀兰对视一眼,都没立刻说话。屋子里安静了一会儿。
“超儿,”李秀兰先开口,语气带着担忧,“这……这算不算投机倒把啊?可别再像上次那样……”
“妈,您放心,跟以前不一样。”王超赶紧解释,“我就是个中间人,帮需要的人联系货源,自己不囤货不倒卖,挣点跑腿费,风险小很多。而且现在妈和姐都有正经工作,咱家底子也稍微厚点了,不像以前那样没办法。”
王建国沉吟半晌,问道:“你那朋友……靠谱吗?”
“挺靠谱的,在圈子里有点名气,叫陈守义,大家都叫他老陈。”王超半真半假地说,“做事有分寸。”
王建国听到是个有名字、有绰号的人,似乎放心了些,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行。记住,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干,稳当最重要。”
“我知道,爸。”王超松了口气。父母这边算是初步通过了。
王红在一旁听着,轻声说:“超儿,你现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不过还是要小心些。”
“姐,你放心,我有分寸。”王超对姐姐笑了笑。
夜里,王超躺在床上,盘点着空间。现金已经接近八百块,还有一堆票证。物资方面,除了今天秒杀的,还有之前留下的布匹、罐头、白酒、以及那几套宝贵的自行车配件和收音机。邮册也厚实了好几本。
他规划着下一步。木材生意可以先投石问路。自行车配件通过老陈慢慢出。邮票继续囤积。家里生活要稳步改善,找个合适的时机把收音机拿出来……
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在谨慎中稳步推进。1956年的画卷,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他相信,只要步步为营,一定能在这幅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窗外月色正好,王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更精彩的生活还在后面等着他。
第十九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