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缝纫机进家
张大嘴提亲这事,像块小石子投进湖里,荡起几圈涟漪后就慢慢平静了。但王超心里却留了个疙瘩,更加坚定了要尽快提升家里生活条件的想法。那台在系统空间里躺了有些时日的缝纫机,是时候让它见光了。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王超状似随意地提起:“爸,妈,跟你们说个事。我前段时间不是帮了我们单位领导一个大忙吗?他一直记着,今天跟我说,他家里有台旧缝纫机,放着占地方,他爱人又不太会用,就想处理掉。问我要不要,象征性给点钱就行,算是还我个人情。”王超现在说起谎话来,随口就来。
“缝纫机?”李秀兰手里的筷子顿住了,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真的?啥牌子的?”
“说是蝴蝶牌的,还挺新的,就是落点灰。”王超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尽量说得轻描淡写,“我想着,妈和姐要是会踩缝纫机,以后做衣服、缝缝补补也方便,就答应下来了。”
王建国抬起头,有些惊讶:“蝴蝶牌的?那可不便宜。人家真要处理?”
“嗯,领导家条件好,想换更好的,这台就看不上眼了。”王超编着理由,“他说给三十块钱就行,就当旧货处理了。”
“三十块?”李秀兰惊呼一声,随即又觉得确实便宜,“我的老天,新的蝴蝶牌缝纫机得要一百多块还要票呢!三十块……真是捡大便宜了!”
王红也听得心动了,小声问:“超儿,那……那缝纫机啥时候能拿回来?”
“明天吧。”王超见家人都很感兴趣,心里有了底,“明天我找朋友帮忙,用板车拉回来。”
第二天下午,王超提前出了门。他先在外面晃悠了一圈,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找了个僻静无人的死胡同,小心翼翼地将那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从系统空间里取了出来。
他特意准备了些旧报纸和绳子,把缝纫机头和一些明显崭新的部位稍微包裹遮掩了一下,弄得看起来真像是台存放已久的“旧机器”。然后他跑到附近租了辆板车,费了些力气才把缝纫机挪到板车上,慢慢拉回了家。
刚到胡同口,就引起了邻居的注意。
“超儿,这拉的啥?这么大件?”前院的赵大爷好奇地问。
“赵大爷,是台旧缝纫机,单位领导家淘汰下来的,便宜处理给我家了。”王超笑着回答,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左邻右舍都能听见。
等他把板车拉到自家院门口,李秀兰和王红早就等在哪儿了,脸上又是期待又是紧张。王建国也难得地提前下了班,正在院里张望。
“慢点慢点,小心门槛!”李秀兰指挥着,和王超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缝纫机抬进了屋。王红赶紧收拾出屋里最亮堂的一块地方。
当王超解开那些做旧用的报纸和绳子,露出那台乌黑油亮、带着金色“蝴蝶”标志的缝纫机时,李秀兰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围着它转了好几圈,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他爸,你看,真是蝴蝶牌的!这漆水,这做工,跟新的一样!”李秀兰的声音带着颤音。
王建国也凑近了仔细看,他虽然不懂缝纫,但也知道这是好东西,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嗯,是好东西。三十块,值!”
王红更是兴奋,她之前在书店看过教缝纫的书,早就想试试了。“妈,咱们试试看能不能用?”
“对对对,试试!”李秀兰连忙点头。
王超帮着把缝纫机在靠窗的位置摆好,又按照说明书(他早就提前看熟了)帮着穿好线,装上梭芯。李秀兰拿出平时攒的一些碎布头,坐在机子前,深吸一口气,脚下轻轻一踩踏板。
“哒哒哒哒……”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响起,针头上下飞舞,在布片上留下了一道均匀笔直的线迹。
“成了!真好用!”李秀兰高兴得像个孩子,脚下的踏板踩得更起劲了。
王红也凑在旁边,眼睛亮晶晶的:“妈,让我也试试!”
“好好,你来试试!”李秀兰让开位置,指导着女儿怎么扶布,怎么控制方向。
看着母亲和姐姐围着缝纫机兴奋不已的样子,王超心里满足极了。王刚和王玥放学回来,看到家里多了这么个“大家伙”,也新奇地围着看个不停。
很快,王家买了台便宜缝纫机的消息,就在胡同里传开了。邻居大婶、小媳妇们纷纷跑来看热闹,屋里一时间挤满了人。
“哎呦,秀兰,你们家这可真是发达了!连缝纫机都置办上了!”
“自行车,缝纫机都有了,这日子有盼头啊”
“还是蝴蝶牌的!看着真新!三十块?这也太划算了!”
“以后做衣服可方便了,秀兰,到时候可得借我用用啊!”
李秀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嘴上谦虚着:“嗨,就是孩子单位领导照顾,碰上了。以后大家有啥要缝缝补补的,尽管拿来!”
李秀兰在一片夸赞声中,迷失自我了。
王建国坐在门口,听着屋里女人们叽叽喳喳的羡慕声,默默地抽着烟,腰杆却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这台缝纫机,不仅是个实用的家伙什,更是王家面子和社会地位提升的一个小小象征。
接下来的几天,李秀兰和王红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了这台缝纫机上。李秀兰手艺本就好,有了机器更是如虎添翼,先把家里人的旧衣服该补的补,该改的改。接着,她用王超之前带回来的布,给王玥做了件新裙子,给王刚做了条新裤子,甚至还试着给王建国做了件新衬衫。
王红则照着从书店借来的服装裁剪书,有模有样地学着画线、裁剪,虽然一开始笨手笨脚,浪费了点布头,但很快就掌握了窍门,给自己做了件当下城里姑娘最时兴的“列宁装”,穿在身上,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王超看着家里,因为一台缝纫机而焕发出的蓬勃生气,看着母亲和姐姐,脸上自信的笑容,觉得这三十块(实际上是一分钱)花得太值了。这不仅改善了生活,更给家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
他甚至发现,自从家里有了缝纫机,母亲李秀兰在胡同里跟人聊天时,底气都足了不少。再也没有人像张大嘴那样,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提亲了。大家看王家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真正的尊重。
这天晚上,王超躺在床上,听着外间隐约传来的“哒哒”声(李秀兰还在兴致勃勃地赶工),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缝纫机有了,家里的生活一步步改善,他和老陈的生意也稳步进行,资金和物资都在积累。
是时候考虑更长远的打算了,比如,是不是该留意着买处更宽敞的房子?或者,找机会带全家人去照张相?拍个全家福什么的,在这个年代,连照相也是个稀罕事。
想着想着,他进入了梦乡,梦里,王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站在一座更亮堂的房子里,笑容灿烂。
第二十三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