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变废为宝
第二天上午,王超坐在副厂长办公室里,先沟通系统完成了今日秒杀。
【今日秒杀商品1:白砂糖,100斤。】
【今日秒杀商品2:的确良布料,30尺。】
【今日秒杀商品3:《常见酱菜腌制技法》,1本。】
看到这三样东西,王超心中一喜。白砂糖是硬通货,的确良布料在这年代是稀罕物,而那本酱菜腌制技法的书,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他立刻支付三分钱,将东西纳入空间,感觉今天运气非常不错。
他刚把意识从空间里退出来,办公室门就被敲响了,吴干事抱着两个用旧报纸包着的圆柱状物体走了进来。
“王副厂长,玻璃厂的样品瓶子送来了。”吴干事将东西放在桌上,拆开报纸,露出了两个透明的玻璃瓶。
王超拿起一个仔细端详,瓶子做工其实不差,玻璃通透,瓶壁均匀,瓶口密封性看起来也还行。但问题确实明显——尺寸尴尬。比常见的罐头瓶小一圈,又比一般的水杯或酒瓶显得矮胖,用来装液体吧,容量不大不小有点鸡肋;装固体吧,开口似乎又不够大。
“这尺寸……是有点别扭。”吴干事在一旁也皱着眉头,“装水果罐头嫌小,装汽水饮料吧,这形状又不太对路,供销社肯定不要,难怪人家要退货。”
王超没说话,只是反复看着手里的瓶子,用手指丈量着瓶身的高度和直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装常规东西是不行,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正好需要这种不大不小、密封性好的容器?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他的脑海——豆腐乳!或者叫霉豆腐、腐乳!
这东西体积不大,需要浸泡在汤汁里密封保存,对容器的要求正是密封性好、大小适中,便于分装和取食。眼前这个瓶子,无论是高度还是直径,看起来装下半块或一块标准大小的腐乳,再加上汤汁,似乎正好合适!而且腐乳本身就是豆制品的一种深加工,可以与现有的豆制品车间形成产品联动!
“吴干事,这瓶子先放我这儿,我再琢磨琢磨。”王超压下心中的激动,对吴干事说道。
“行,王副厂长您慢慢研究,有想法了告诉我。”吴干事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王超立刻拿着一个样品瓶,快步走向豆制品车间,找到了正在指导工人,控制煮浆火候的何师傅。
“何师傅,您看看这个瓶子。”王超将玻璃瓶递过去,“我在想,咱们能不能用它来装点别的东西?比如……豆腐乳?”
“豆腐乳?”何师傅接过瓶子,掂量了一下,又看了看瓶口,“这瓶子……装腐乳?嗯……大小倒是差不多,密封性看着还行。”他沉吟着,浑浊的眼睛里闪过思索的光芒,“做腐乳,技术上倒是不难。就是把做好的豆腐块发酵长毛,再用调料腌起来。咱们南方不少人家自己也会做一点。关键是配方和发酵的火候,弄不好就坏了或者太咸。”
王超一听有戏,连忙追问:“何师傅,那您会做吗?或者认识会做这个的高手?”
何师傅微微颔首,带着点老师傅的矜持:“年轻时在豆坊,跟着老师傅学过,自己也做过不少。这东西,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关键就是个经验和耐心。配方各家都不一样,有辣的,有白的,还有加了酒糟的。”
“太好了!”王超心中大定,“何师傅,如果咱们食品厂想试制一批腐乳,用这种瓶子装,您觉得可行吗?技术上有没有把握?”
何师傅又仔细看了看瓶子,想了想,肯定地说:“瓶子没问题,洗干净了,消毒晾干就能用。做腐乳的技术,我这儿有底子,多试几次,调整好口味,应该能成。这东西做好了,比干腐竹还下饭,能放的时间也长,应该不愁卖。”
有了何师傅这颗定心丸,王超立刻有了底气。他拿着瓶子,直接去找马主任。
马主任正在为如何完成“帮助玻璃厂消化库存”的政治任务而发愁,看到王超进来,连忙问:“小王,怎么样?那瓶子有办法处理吗?”
“主任,有门路!”王超将瓶子放在马主任桌上,“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又问了何师傅。这瓶子,用来装腐乳正合适!”
“腐乳?就是那个长了毛的豆腐块?”马主任有些疑惑。
“对!这东西做好了,味道鲜美,能存放,是很好的佐餐食品。”王超解释道,“何师傅有制作经验,技术上没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豆制品车间的豆腐,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正好形成产品系列。而且用这种瓶子装,密封性好,干净卫生,也方便运输和销售。”
马主任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这不仅能解决玻璃瓶的麻烦,还能给食品厂增加新产品,简直是两全其美!
“好!这个主意好!”马主任一拍大腿,“就这么办!咱们先试制一批看看效果!需要厂里怎么支持,你尽管说!”
王超趁热打铁,问道:“主任,那这玻璃瓶……咱们以什么价格从玻璃厂拿货?毕竟数量不小,五万个呢。”
马主任一听价格,立刻摆出了一副“我懂”的表情,大手一挥,带着几分得意说道:“价格?这你放心!他们是求着咱们解决问题!能给个成本价就算咱们发扬风格了!说不定还得谢谢咱们帮他们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呢!这事儿我去谈,保证把价格压到最低!”
王超看着马主任那“占了天大便宜”的表情,心里一阵无语。好家伙,这思路……明明是咱们想办法帮他们消化滞销品,开发新产品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技术,怎么到了马主任这儿,倒成了对方该感激涕零了?这不典型的被人卖了还乐呵呵帮人数钱吗?
不过他也没点破。从食品厂的角度看,能以极低价格拿到这批包装瓶,确实是好事。至于玻璃厂那边是不是“亏了”,那不是他需要操心的问题。在计划经济的调拨思维下,这种“帮忙消化”本身就被视为一种政治任务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互助,很多时候确实不太计较具体的经济账。
“那就麻烦主任了。”王超顺着马主任的话说道,“价格当然是越低越好,毕竟我们试制新产品也有成本和风险。我这边立刻组织何师傅他们开始豆腐乳的试制准备工作,等瓶子一到,就可以着手分装。”
“好!分头行动!”马主任干劲十足。
从马主任办公室出来,王超摇了摇头,心里有些好笑,但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时代特有的思维模式和运行逻辑。他不再纠结,迅速投入到新项目的筹备中。
他先跟何师傅详细商讨了豆腐乳试制的具体方案,包括豆腐的规格要求、发酵条件、调料配比等,并安排豆制品车间先行准备几板特制的、适合做腐乳的老豆腐。
接着,他又找来张保国,商量定制一批适合给玻璃瓶消毒的大锅和晾干架。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在心里规划豆腐乳可能的口味(比如原味、辣味),并思考如何利用那本刚刚秒杀到的《常见酱菜腌制技法》,或许能在何师傅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做一些更符合大众口味的微调。
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王超仿佛已经看到,那五万个原本被视为“麻烦”的玻璃瓶,即将变身为一瓶瓶色泽诱人、风味独特的南水腐乳,成为食品加工厂又一个响亮的招牌产品。这个意外到来的机遇,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在这个充满限制的时代,善于发现和利用资源,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第七十九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