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仪鸾司指挥使毛骧,见过陛下。”
“来啦,坐。”
毛骧的到来打断了朱元璋的思考,他指了指边上的胡凳,示意对方坐下回话。
“谢陛下赐座。”
毛骧紧张的坐在胡凳上,表面稳如老狗,实则内心十分紧张,这些日子自己被朱元璋折腾的够呛,不知道熬了多少天的夜,几乎每天醒来都有一大堆事需要他处理。
“咱让你查的,你查的如何了?”
“回禀陛下,臣最近懈怠了,没有太多新的进展。”
老朱丝毫没有意外,近些日子毛骧递上来的东西太多了,多的他都没时间看完。
“胡惟庸私自接待占城国使团的事你知晓吗?”
“啊?哦,臣知晓,关于占城国使团的细节,臣前几日已经上报了,只不过臣糊涂了,还以为这使团是陛下安排胡相接待的,因此只记录了他们之间的琐事。”
不是,私自接待?你不是说了外邦使臣礼节不足者不接待吗?出了上回倭国的事情,谁还敢一下子就带外邦使臣去见你,不都是私底下调教好了礼仪再上报,然后再带着觐见吗,怎么成了私下接见?难不成陛下有了新想法?
“做的不错。”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既然毛骧上报了,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看来得抽个时间看一看仪鸾司收集的信息了。
“臣分内之事。”
“毛骧阿,咱准备给你个新任务。”朱元璋说着,将太子朱标给他的名单递给了毛骧。
毛骧急忙接了过来,自信的看了看,然后问道。“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咱想让你把胡惟庸连带着上面的人,一块给处理了。”
“陛下的意思是,并在一块?关联一下?”毛骧不愧是朱元璋身边人,一瞬间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没错,咱想杀他的时候把名单上的人一块处理了,他是主犯,名单上的是从犯,你有什么办法?”
毛骧看着名单上那一个个熟悉的人名,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心脏不由得扑腾扑腾的狂跳,手都快发抖了。
仔细斟酌了一番后,毛骧试着说了一句。“臣觉得,这些人有贪污受贿,侵占田亩的嫌疑。”
毛骧说罢,便低着头用余光小心的观察朱元璋的表情,但朱元璋并没有点头,也没有回话,很明显,他对这个罪行并不满意。
都说伴君如伴虎,毛骧深以为然,毛骧自认为自己这个回答没有问题,按照朱元璋以前的性格,肯定是应了下来,但现在看来,朱元璋要的恐怕远不止这些,朱元璋要的不是他们的位置,要的是他们的命啊。
“臣刚才又想了想其中的细节,臣近日收到了不少这些人结党营私,私藏甲胄的密信,还请陛下下旨让臣彻查。”
毛骧说罢,心里想着,这下你该满意了吧,结党营私可以将他们通通下狱,私藏甲胄类同谋反,你就是把这些人全砍了都没人说啥。
“呵呵……毛骧啊。”
“臣在。”
“你可以再大胆一些。”
朱元璋没办法了,只能开口给了些提示,毛骧胆子算大的了,他都猜不到,更何况是别人,而且这个想法还是刚自己才想到的,不怪毛骧猜不到。
完了……朱元璋的话顿时让毛骧如坠冰窟,陛下不止要杀他们,还要杀自己!
上面都是什么人啊,光侯爵都有四五个,四五品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处理了这些人,给他们安上不存在的罪行,如果陛下日后翻了旧账,或者其中有一两个逃了出来又发达了,自己必死无疑。
“臣……臣……”毛骧的腿不自觉的抖了起来,说话都不利索了,他在极短的时间里想了很多,把这这日子自己做的缺德事都想了个遍,实在没想到自己有对不起朱元璋的地方,最后只能咬了咬牙接着说道。“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咱让你做的,不是就杀这么一批人,咱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咱咱杀的人还多着呢,但不能一下子都杀了,都杀了我怕朝堂不稳,所以我想让你查一查,他们有没有不管什么时候提起来,什么时候处置,都没人敢反对的罪行。”
朱元璋说的已经很明显了,毛骧就是头猪都该明白了,何况他还不是。
“臣…呼…臣…呼…”毛骧只觉得自己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身上有种随时都会晕过去的感觉。
“你慌什么?”
“臣没慌。”
“咱不光看到你慌慌张张的,还听到了你呼呼直喘!怎么,这么难办?”朱元璋说着说着,眼神开始不善起来,像极了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
“不难办,不难办!臣懂了,臣这就去办!”
“有办法了?”
“有了有了,臣刚才有了办法。”
“给咱说说看。”
“臣近日查明,宰相胡惟庸有谋反之意,暗中畜养奴仆,私藏甲胄,私下面见武官,恐怕有刺王杀驾的想法,除此之外,他还暗中联络了不少其他地方的文武,但臣现在没有证据,还望陛下给臣一些时间,臣定会查到这帮乱臣贼子之间来往的书信!”
“这不是挺好的吗。”
“是,是的,臣明日一早,就将报告交给陛下。”
“咱时间不多,也有些等不及。”
“一年!给臣一年时间!”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极为不满。
“半年!陛下给臣半……”
“三个月,朕就只给你三个月!退下吧。”
朱元璋说完,根本不给毛骧开口的机会,直接就开始撵人了。
“臣遵旨……”
现在虽然是夏日,但毕竟是晚上,倒也算的上凉爽,但毛骧的后背早已经被汗水打湿,额头上的汗水都滴了不知多少,但他双手双脚却极为冰凉,朱元璋几句话能把人说的冰火两重天,也真算得上是本事。
关于胡惟庸谋反和刺王杀驾的罪行,朱元璋也是临时想到的,这个想法还是太子朱标给的朱元璋灵感。
既然朱标能把名单上的人用胡惟庸的案件一块处理了,那为何不搞的大一点,大到只要自己活着,那以后卫所谁查出有问题,就第一时间往胡惟庸谋反上面凑,只要能凑的上就拉出去砍了,大臣们谁敢反对?最多只能劝一劝自己,最后自己勉为其难答应下来,将其家产充公,何乐而不为呢?
阴差阳错之下,洪武朝最大的案件就这么从朱元璋脑海中出现了。
喜欢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