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和和正在搬运陨石的队员们,一眼就看出来了他们的流民身份。
无他,一眼看去实在是无法伪装。
没有过多染色,打满了布丁,并且沾满了灰尘的粗布麻衣,饱经风霜的沧桑面庞,被风吹得凌乱也无力打理的头发,还有那瘦骨嶙峋的身体……
这样的人,曾经韦家的坞堡中也有很多,只是现在来了洛阳之后,大家都变了。
在流民眼中,韦和他们穿着洛阳特色的服装,是他们在天上所看到的洛阳人无疑。
往常看见这样不缺吃穿的人,都不敢上前的村民们,这会儿也敢大的胆子上前,去问:“几位大哥,这是洛阳吗?”
韦和点头:“这里是洛阳。你们是无路可去,来投奔洛阳的?”
村民们连忙点头称是,见韦和还有他身后的壮汉们眼中都无嫌弃厌恶之色,且神态、语气温和,紧张的心忽然就稍微缓和了不少。
为首的村民说道:“十年前,我们村就在山脚下。听见了马蹄声,还有不少人都往我们这里来跑,吓得我们往山里边躲。
中间也出来了几次,发现家里都被人闯进去了,村里的泥路上也都是马蹄印,更不敢出来。
还是看见了天上,知道了洛阳现在有圣王,这才敢出来。”
旁边另一人也道:“我以前来过洛阳送货,认路,带着大家一起出来。
我们村就一百多点人,下山的时候,躲在别处山里的乡民也都要来洛阳。加起来快两百了。出了山,又遇上了其他要来洛阳的乡民,人就越来越多。”
到了现在,差不多都有五百多了。
韦和对他们说道:“世道这样艰难,活不下去的汉人,想来洛阳过上安生日子,我们先生,就是外人所称的圣王,先生欢迎你们来此。”
“洛阳的规矩想必你们也知道了,得听安排干活,每天晚上还得认真学习,勤讲卫生。只要你们能接受,那就尽管来。”
村民们毫不犹豫道:“我们都能接受!”
韦和扬手:“我们还有自己的活要干,只能找一个人送你们过去。小刘!”
姓刘的小年轻站了出来,对着村民们笑了笑,“跟着我走吧,我来带你们去城里。”
跟在小刘身后,几百村民亦步亦趋。
小刘给他们介绍道:“等进了城,按照惯例,都会先给你们发一身衣裳,让你们去洗澡,在给你们去打疫苗,还有晚上的口粮,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些都是免费的,咱们所有洛阳百姓都有,就是住的话只能住帐篷,第二天管事就会给你们安排活,有会手艺活的可以主动说,会养猪养牛养羊,还是会种田挖沟,优先安排有手艺的。
不过我看你们都是一大家子,以后工分好挣,很容易就能去住房子……”
听着小刘给他们说等会会经历的一切,村民们激动又紧张。
“这路边都是咱们洛阳的田。田都是属于洛阳的,种出来的粮食,一半留给种粮的人,一半都由先生分配给我们干活的人吃。种粮也是在干活,每天也能拿工分……”
看着这平坦无垠,方块分明的农田,乡民们看的眼睛都不舍得眨。
“这青苗长得真好啊!”
“这田也翻的好。”
“一头牛、两头牛,三头牛……阿爹、阿娘,好多的牛啊!”
路边上种田的人,不如他们初见的巡逻队那般高大强壮,瘦弱的也有,都穿着完整的衣裳,脸上有汗却并不脏污。
放到外面,穿着这样好衣服的人,绝不可能是在田间耕作的农人。
路过水田区,小刘瞪大眼睛,小跑上去,对着前头的人大声喊道:“先生,咱们洛阳又来新人了!”
小白今天和马应一起巡视水田的沟渠,稻子下播没那么快,他们还有时间慢慢调整。
听见小刘的呼喊,小白转身,看见了朝他小跑上来的小刘和小刘身后那些激动却也拘谨不安的的几百流民。
“是刘丹啊。”
小白精准叫出小孩的名字,看向他身后的流民们,露出了一个温和的,安抚的微笑。
“既来了洛阳,你们便是我洛阳的百姓,不必再害怕胡人与官兵。”
从他口中说出的保证,让长途跋涉的乡民们几欲落泪。
有人不敢置信:“圣王,我们,我们真的能留下来吗?”
小白肯定道:“当然能留下来。”
“跟着刘丹往城中去,会有人为你们安排一切。不要害怕,来了洛阳大家便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就问,”
小白从袖中取出一篮子硬糖,把篮子给了刘丹。
“他们到城里还有很多事要办,午饭他们是吃不上了,一人一颗,让他们补点能量,多的是你的。”
刘丹高高兴兴接了篮子:“是,先生,保证完成任务!”
少年带着新人们走了,马应眼含敬佩地看向小白:“先生,中原有您,是中原之幸!”
一开始刚来的时候,亲眼见到了洛阳的神火,还有非同一般的物资供应,马应心里是很紧张的。
侍奉君王的教育,是他们从小就接受的,但是侍奉神明,那是真没有。
就比如劝谏君王,对神明,如何能劝?
神明不会出错,出错了的,又怎会是神明呢?
可眼前这位来人间的神明却说,一切能思考的生物,都是会出错的,对水利一道,他就并不擅长,只是粗通,假以时日马应学的好了,实践经验久了,他自己亦不如马应。
这样一番话给了马应极大的震撼,让他不再以那般仰视神明的姿态,仰视微生小白。
换了心态之后,就发现他其实平常也并不那般高坐云端,也会和他们一起煮泡面,捞鱼抓兔子一起下火锅,在大家争吵辣好吃还是辣有毒的时候,默默站在辣好吃那边,过年发糖也会给孩子多来两颗……
活人感真的很强。
刘丹先带着乡人们继续往前走,到了周围没什么人的大道上,很有经验地让这些人分成十列站好,让所有人都伸出手。
天还完全不热,他快速从前往后,边走边发,迅速把糖都发好,篮子里还剩五颗。
他捞起一颗,举起来道:“这是糖,甜的,吃多了会胖,对牙也不好,不冷的时候吃它能补点能量,恢复体力。”
“你们估摸着要到晚上才能吃上饭,现在跟我学,一人一颗,丢进嘴里,别吞,慢慢含着!”
说完,他示范一下,把自己那颗丢进嘴里。
乡民们看了有样学样,也都跟着来学。
从未感受过的甘甜滋味让他们瞪大眼睛,想说话,又舍不得,生怕糖不小心掉出来,只能小心翼翼含着糖,脑袋摇晃,手舞足蹈,和周围人比划着表达。
刘丹对他们的行为表达了充分的理解:“是吧,好吃的很,不是来洛阳,我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没来洛阳之前,谁还不是过得穷苦日子,也就吃上好饭没几个月,刘丹没忘记过去。
刘丹领着众人继续往城里走去,把人都交给韦单。
快速把这些人的经历都说了一遍,刘丹自豪道:“我可都记着呢!”
韦单点头:“正好,你也和新人们熟了,别走了,流程也知道,先带着他们去领衣服盆,再去教他们洗澡,完了领他们去打针。
速度快点,中午了,晚上澡堂可就人多了。能干好吧?”
刘丹从下往上小眼神看向韦单:“什么话,我可也是咱洛阳的老人了,就瞧好吧您!”
只要是干活,那就都会被工分系统统计算分,没有什么自己的活和别人的活的分别,因此大家干什么都积极得很。
在刘丹和韦单沟通的时候,新人们也在看着城里的一切。
没有高大的城墙和城楼,大型建筑基本都拆除干净了的新洛阳城,靠着那巨大的神火,威严比之从前更甚。
那些红红绿绿帐篷,不同颜色屋顶,高低也完全不同的房子,还有神火周围的一切,都让新人们惊叹不已。
他们都是带上了自己所有的财产来的,哪怕是一根扁担,一个陶罐,那也都是他们的东西。
刘丹带着他们先去安排帐子,把东西都放下,再去领取那所有新人都会有的基础物资。
端着小塑料盆,大家看着盆里的新衣和毛巾,都还依然还有些不真实感。
“这样好的衣服,真的就是给我们的?”
刘丹:“是啊,每一个来洛阳的人都有。你们这还算好呢,早春过来。要不了多久,天就暖和了,都不用买冬天的衣服,我们那时候穿着单衣干活,还自己挣分买冬衣呢!”
“那您可真厉害,能自己干活买上这么一身暖和的衣服。”
“害,杂货店里的东西,再贵,攒攒钱也就能买上了。前面的拿了就站边上去,咱们迅速一些,带你们去洗澡打疫苗,晚上领饭!”
在打疫苗和领饭的诱惑下,大家的动作都加快了不少。
用一小块皂把身上的脏污都洗净,虫子都互相抓掉,换上一身灰色长袖长裤衣服的新洛阳居民们看着彼此间的模样,都差点没认出来。
他们速度都很快,等到打完疫苗,离黄昏也还有些时间,刘丹赶紧趁着下工大部队还没来,带他们过去领饭。
“下个月二食堂就建了,以后就不会挤一个食堂。现在咱赶紧去领饭!”
路上已经把不多的粮食全都吃光了的新人们,一人端着一碗热乎的咸菜粥,都还有些恍惚,直到微咸米粥下肚,他们才这确定,这真的是一碗精米做的粥。
吃了饭,刘丹又带他们广场,等着他们晚上也被分配老师,顺便登记姓名。
一直忙碌到晚上,新人们睡在了帐子里,一天高度兴奋的精神终于疲惫下去,带着对明日美好生活的期盼,陷入了梦乡。
而在一个时辰前,所有人都还在广场听课时……
在洛阳跟着建筑队和务农队的雍丘伤兵们,眼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流民进了洛阳。
没有歧视,没有谩骂,而是一人领了一身新衣裳,一个盆、一条毛巾,一小块皂,有专人负责带着他们去安排洗澡。
等到大家下了工,晚上的时候,那些新人们正好打了疫苗从卫生所出来,被圣王介绍给所有城民,正式宣布加入新洛阳,成为新洛阳的居民。
圣王亲自有复述了一遍洛阳守则,让他们好好学习,给他们安排了全新的老师带着教学。
他们可以先住着新洛阳的帐子,第二天就能每天早晚领取口粮,日日干活挣分攒钱。要不了多久,这些拖家带口来的流民们就也能换上新衣,住进新房,人人识字。
“他们也算幸运,知道世道乱了,第一时间就躲进山里面,现在洛阳有了圣王,他们就下山。”
“也不用饿到换儿换女,也没给人做奴仆,下山就能过这样的好日子……还真是好运。”
“这人和人呐,这就是不一样。”
祖约这会也在外头看热闹,不在帐子,因此士兵们聚在一起,讨论起来也逐渐没了顾忌。
“当兵之前,咱们谁还不是老实种田的?凭什么他们可以一来就做洛阳人,有衣裳有食物,我们只能自己挣分还药钱走人?”
“他们瘦了吧唧的,哪有我们干活卖力气?”
“人家那是没有主的流民,我们是雍丘的兵,这怎能一样?这洛阳,可都是3000流民跟着圣王一起建起来的!”
这时,一个老兵冷笑道:“你以为这城里之前的百姓就是流民吗?”
这话奇怪。
“张叔,您什么意思?”
老张左右环顾,小声道:“我在城外跟着务农队播种,听他们说‘跟了韦家马家这样的好主家,在坞堡里活是多了点,但不用怕胡人,又幸运的能来洛阳’。”
“那带着我们来洛阳的韦琥,给我们安排活干的韦单,都是长安那边的大户人家!”
“这里的百姓,根本不是什么流民,就算之前是,也早就都是大户人家坞堡的佃户奴仆!”
他此话一出,石破天惊。
有人惊道:“怎么可能!老蔡不是说这3000都是流民!”
边上就有人立刻反驳:“他又不是洛阳人。他还说洛阳人每天都要干重活来换吃的,结果这里吃的都是细粮,还有咸菜,盐跟不要钱一样放!挣点钱就能给自己换上一身体面的衣服,糖也可以每天给孩子吃一颗。”
“那些从前是人家仆人的,来了这里就是洛阳人,从前是他们主人的,每天也都要干活!”
“我看到韦单也没干什么活呀?”
“安排我们,安排别人上工,怎么就不是干活了?他安排的事少了,挣的分还没有我拌水泥的钱多呢!”
“听说那马家的郎君,还在养猪呢!”
“真的假的?养猪?”
士兵们已经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一信息。
新的疑惑摆在了他们面前:旁人的奴仆都能来洛阳,消掉奴籍身份,变成百姓,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留下呢?
喜欢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