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首页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光荣使命1937长歌当宋长夜谍影大唐再起封侯阿兹特克的永生者一戟平三国我夺舍了隋炀帝我的道姑师父铁甲轰鸣内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文阅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txt下载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章 汉文帝刘恒:意外上岗,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中国历史的皇帝圈里,有个特别扎眼的存在——汉文帝刘恒。这人一辈子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既没像秦始皇那样修长城,也没像汉武帝那样打匈奴,甚至连给自己盖个宫殿都舍不得。但就是这么个皇帝,却被后世捧上了天,连司马迁写《史记》都忍不住给他加戏。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汉文帝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刘恒能当上皇帝,纯属走了狗屎运。他老妈薄姬原本是项羽手下一个小喽啰的老婆,后来被刘邦顺手收编了。刘邦这人后宫佳丽三千,对薄姬也就新鲜了那么一回,没想到就这么一回,薄姬就怀上了刘恒。

因为老妈不受宠,刘恒从小就没体会过皇子团宠的待遇。七岁那年,他被封为代王,扔到了山西大同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当时的代国紧挨着匈奴,天天打仗,谁都不把这地方当回事。可刘恒不抱怨,在代国一待就是十七年,把个边境小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公元前180年,长安城里出了大事。吕后一死,一帮老臣突然发难,把吕家势力连根拔起。杀完吕家人,大臣们突然发现:皇帝宝座空了。选谁当新皇帝呢?这帮老狐狸盘来盘去,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远在代国的刘恒。理由很简单:这小子他妈家里没势力,他自己看着也老实,好拿捏。

当长安来的使者告诉刘恒您要当皇帝了,这哥们第一反应是:你们是不是想害我?他先派舅舅去长安探风,又求神拜佛算了一卦,确认是上上签,才磨磨蹭蹭往长安走。到了长安城外,还三推四让,最后在大臣们再不上车我们就跪死在这儿的恳求下,才不情不愿地登基了。

《史记》里写这一段特逗: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意思是刘恒对着西边(大臣们站的方向)推辞了三次,对着南边(皇帝宝座的方向)又推辞了两次。搁现在看,这不就是拿乔吗?但人家就这性格,一辈子都这调调。

刘恒当上皇帝后,干的第一件事就让大臣们懵了:他把吕后时期修的那些奢华宫殿全停了,理由是现在国力不行,别瞎花钱。然后他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条条戳中封建帝王的痛点:

这哥们穿的龙袍,居然是用粗麻布做的,上面还打了好几个补丁。后宫妃子更惨,不准穿拖地的长裙(费布料),不准戴金银首饰(费钱)。有一次,他想建个露台,让工匠一算账,说要花一百斤黄金。刘恒一听就急了:一百斤黄金够十户中等人家过一辈子了,咱别折腾了。《史记》里明明白白记着: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皇帝吃饭叫,按规矩得摆满一桌子。刘恒偏不,规定每顿饭最多四个菜,还不准放肉(后来实在扛不住大臣劝说,才勉强加了个肉菜)。有一年收成不好,他直接把自己的伙食砍了一半,还下令撤销了宫廷里的歌舞团,理由是老百姓都快饿肚子了,咱还有心思听歌?

古代皇帝一登基就开始修陵墓,恨不得把全国财宝都埋进去。刘恒不一样,他早早定下规矩:自己的霸陵就用山上的石头当棺材,千万别用金银铜铁当装饰,坟头也别堆太高,能认出是个坟就行。他说:生死有命,别搞那些虚的,别让老百姓为我受累。《孝文本纪》里这话说得特实在: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有大臣看不下去了,说:陛下,您也太寒酸了,皇家脸面还要不要?刘恒回了句大实话:脸面能当饭吃吗?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比啥脸面都强。

刘恒这人,虽然抠门,但在一件事上特别大方——给老百姓让利。他刚登基三个月,就干了件震动全国的事:废除连坐法。

这规矩是秦朝传下来的,一家犯罪,邻居、亲戚都得跟着倒霉。有一次,一个老太太为了救儿子,拦着刘恒的车驾喊冤,说:我儿子偷了东西,凭啥把我儿媳妇也抓起来?刘恒听完当场就炸了,第二天就召集大臣开会:法令是用来制止暴行的,怎么能连累无辜呢?这规矩必须改!

《史记》里记载了他的原话: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意思是:法律是用来规范行为的,不是用来祸害老百姓的,以后谁犯罪谁担责,别牵连家人。这道命令一下,全国老百姓都快把他供起来了。

更绝的是减税。刘邦时期,老百姓要交十五税一(收成的十五分之一),刘恒觉得还是太高,直接降到三十税一。后来干脆下旨:今年的田税全免了,让老百姓好好过个年。这在整个中国古代史里,都是独一份的操作。

有大臣反对:陛下,国库没钱了咋办?万一打仗了咋办?刘恒瞪了他一眼:国库是啥?还不是从老百姓手里来的?老百姓有钱了,国家还能没钱?

他还特别重视养老。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从官府领米、肉、酒;九十岁以上的,再加一匹布、一双鞋,由县太爷亲自送上门。有一次,他去地方视察,发现有个县太爷没执行命令,当场就把这官给撤了:连老人都不管的官,留着干啥?

当皇帝的,谁不爱听好话?刘恒偏不,他还专门下了道圣旨:你们有啥意见尽管说,哪怕骂我也行,谁要是拦着不让说,我收拾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除诽谤妖言令。

有个叫贾谊的年轻人,刚二十出头,给刘恒写了篇文章,把汉朝的制度骂得狗血淋头,说现在的问题比秦朝还严重。大臣们都说这小子活腻了,刘恒却拍手叫好:这小伙子说得对!赶紧让他来长安,我要跟他好好聊聊。后来贾谊提出的重农抑商削弱诸侯等建议,大多被刘恒采纳了。

还有一次,一个叫冯唐的大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刘恒不会用人:陛下说要重用名将,可您把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都放错了地方!换了别的皇帝,早把冯唐拖出去砍了,刘恒却愣了愣,然后笑着说:你说得对,是我没考虑周全。

《孝文本纪》里说他专务以德化民,意思是一门心思用德行感化老百姓。有一年,楚元王的儿子刘兴居谋反,刘恒派兵平叛,抓到了很多俘虏。大臣们说:这些人都是乱臣贼子,该杀!刘恒却说:他们也是被胁迫的,放了吧,给他们条活路。结果这些人回去后,到处说皇帝的好话,愣是把一场可能引发动荡的叛乱,变成了凝聚人心的契机。

公元前157年,刘恒病重。弥留之际,他下了最后一道圣旨,内容让人看得鼻子发酸:

我死了以后,千万别搞隆重的葬礼。老百姓哭三天就行,三天后该干啥干啥,别耽误娶媳妇、嫁女儿、办酒席。宫里的宫女,年纪大的都放回家嫁人,年轻的也给点钱让她们走,别让她们守着我这死人。

《史记》完整记录了这道遗诏:令到,吏民三日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归夫人以下至少使。意思是:葬礼别搞太长,别影响老百姓过日子,宫里的女人们都放回家吧。

他还特意嘱咐太子:我死了以后,千万别用金银珠宝陪葬,就用瓦器就行。坟头别堆太高,能渗水就行,别让老百姓为了修坟累死累活。

就这样,汉文帝刘恒走完了他四十五年的人生。他在位二十三年,没盖过一座宫殿,没修过一条驰道,没增添过一件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多养一只。但就是这么个皇帝,却开创了汉朝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司马迁在《史记》里给了他极高的评价: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意思是:汉朝建立到文帝时期,四十多年,德行到了顶点,虽然有机会改历法、换礼服、封泰山,但他都谦让没做。

现在回头看,汉文帝刘恒就像个老实巴交的大家长,不琢磨着怎么耀武扬威,只想着怎么让家里人过好日子。他没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一件件小事,温暖了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或许,这就是最难得的帝王心吧。

参考《孝文本纪》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浓情密爱:鲜妻,你好甜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娇妻入怀:恶魔总裁来自阴间不装了,抱上太子大腿后我真香了末世:极度崩坏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肤浅者离婚后大佬前夫赖上我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战龙归来林北食妖奇谭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女配是重生的将明午后香茶新书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天神诀赘婿出山诸天武侠大穿梭
经典收藏纨绔帝业汉厨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九两金我妻上将军汉末大混子华夏鼎世抗战:龙国无敌军团山谷长人茶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大乾:帝国独裁者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我在大明得长生大周九皇子贞观医仙贞观楚王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海贼之母巢秩序极道战尊秦时之血衣侯传奇
最近更新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三国之青龙镇世宋骑天下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沈少卿探案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长安新火一品悍臣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奇葩皇帝合集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再续蜀汉的浪漫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大周皇商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一人修真传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令狐楼主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txt下载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最新章节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